第62章岁稔年丰
◎师夷长技以制夷◎
隔天沐蕴再去学校的时候, 林幼娇和陈柏翔的位置已经空了,课桌上残留的那几本书就像是他们破败而又荒唐的人生,原本他们好好的也不会弄成今天这样, 终究是自作孽不可活
沐蕴垂眸, 看了几秒后淡淡的移开眼神继续翻开手里的书开始看了起来,那落寞的一角偶尔有风吹过,书本像是一卷胶带迅速翻了过去, 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记得。
日子过得很快, 沐蕴在图书馆窝着, 翻过春夏转眼就快要入秋了, 父亲写信来他们种的新品种的土豆马上就要进入收获的季节了,于慧看这丈夫苍劲有力的字迹别提多高兴了, 当天晚上就嘱咐于叔多做了几个菜, 对着当空的明月喝酒喝得泪流满面。
没有人比她更期待这项实验的成功, 她日夜思念着的丈夫终于能够松懈下来好好的休息一下, 他最盼望的事情终于快要实现了, 他离他引以为傲的梦想终于要离得更近了。
沐蕴凝望着远方轻轻地将母亲拢入怀里,母女二人在明月的照耀下依偎在一起, 眼角洒下激动地泪水,“妈, 我想去看看爸爸。”
入秋的那一天沐蕴拎着极少的行李踏上了送她回来的那辆卡车,再过几个时她又将站在那片土地上,同她的父亲一起看着一茬茬长势喜人的土豆苗, 一起盼望着秋收的喜悦和激动。
“东边湖里头有没得水?”
“么有。”
“再去其他的地方找。”
“好!”
车子开到当初离开的那一片农场, 沐蕴敏锐的发现车窗外的人群脚步匆匆。
只见他们交头接耳的在些什么, 然后又飞快的转身就走, 像是要去干一件非常急促的事情一般。
沐蕴拎着自己简陋的行李, 走在大路上看着周遭急匆匆的人群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路到了父亲的实验田,她一眼便看到了带着草帽站在田地里的沐春和,而他脚下的土豆苗长势似乎并没有他信里的那般喜人,甚至可以有一点黄不拉几的。
“你好,不好意思麻烦让一下。”
身侧来来往往的穿梭不息的学生们都专注的思考着事情,丝毫没有注意到沐蕴来了,隔着不远一段距离,沐蕴都能明显的听到她们到底了写什么。
“沐教授,不好了,有许多的土豆苗叶片上已经有黄斑了。”
“有没有找到水?”沐春和眉头紧锁,半晌才慢慢道。
“暂时还没有找到。”
闻言他眉头皱的更深了,声音也沉了下来,“国家拨过来的肥料到了没有?”
王立春如实的回到,“还没有,听已经运过来了,运送的车辆还帮我们带来了一个受到上级领导告诉赞扬的同志。”
沐春和望着远方长叹了一口气,无奈挥了挥手,“行吧,先去忙吧,我再想想,有情况随时来向我汇报。”
沐春和的脸上未见半点欣喜,再看看地上那一茬茬有些泛黄的土豆苗,想必现在实验田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沐蕴动了动嘴,朝着沐春和轻声喊道,“爸。”
沐春和抬眼望过来,见到沐蕴时满眼震惊,快步迎了上来,“你怎么来了?”
沐蕴看着短短几个月不见,脸上却愈发疲态的父亲,艰难的扬起笑脸,“来帮您秋收呀,妈妈在家不放心,就叫我过来看看。”
沐春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才故作轻松的道,“行,你先自己到处看看有没有什么帮得上忙的,我这会儿忙着呢,没时间顾你。”
沐蕴轻巧的点点头,随后沐春和就带着学生急匆匆的走了,边走嘴里还在不断地讨论着什么,看来父亲确实很着急这件事情。
阳光高照的秋天,温度依然还持续达到三十度以上,大家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的在实验田里穿梭着,仔仔细细的观察着田地里土豆苗的情况。
这批土豆苗几乎是他们这几年来所有的试验成果,到了临门一脚,谁又能想到发生了这种事情呢。
沐春和带着人在实验田里观察着,沐蕴跟在一旁,仔细的看着实验田里的土豆苗,眉头顿时也皱了起来。
一旁的学生看着黄不拉几的土豆苗既心疼又气愤,“温度太高了,要是再没有水和肥料这些苗子恐怕很难长到成熟,这会儿都入秋了,怎么天气还是这么炎热。”
一旁有人也有些丧气的帮腔,“哎,的好好的给我们拨利国进口的肥料,现在也每个踪影,我看呐,就是想让我们在这儿自生自灭。”
“别这些丧气的话,刚王立春不是了么,已经送过来了,只是还没有到,祖国不会忘记我们的。”沐春和一边低头查看着苗子,一边耐心的解释道。
这批苗子按照预想的实验结果,植株应该会是非常高大的,前期的长势都非常可观,这几天不知怎么地突然就不长了,叶片也黄了,大有一副要提前成熟的架势。
大家在地里蹲了将近一个星期,各种办法都试了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这土豆苗更加的萎靡不振了,沐春和虽然嘴上不,但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他也并不是关心实验不成功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更不是怕会让自己首都大学教授的名声不保,而是更加担心没有这一批土豆,原国的百姓今年过年恐怕又要吃树皮啃硬的跟石头一般的苦荞麦窝窝头了。
他有些无力的垂下手,让他们这么多年还一直填不饱肚子确实是他无能了。
一群人走走停停,个个脸上都愁容不展,王立春连滚带爬的从远处跑来,声音里尽是欢喜,“沐教授!物资到了!沐教授,首都运过来的肥料到了!”
“就在大队部,沐教授,您赶紧去看看,都是进口的肥料。”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连声惊呼的问道, “真的吗?”
王立春止不住的点头,眼底翻涌上阵阵兴奋,“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的绝对假不了。”
话音刚落,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往前走去,“那还等什么,我们赶紧去看看!”
“我也去,我也去!”
轰隆隆的雷锋伴随着乌云滚滚而来,沐春和扭头看了一眼黑沉沉的天,眼底终于出现了一丝喜意,他喃喃道,“终于要来一场及时雨了。”
大家一伙人脚下火急火燎的连走带跑,没过多久就走到了那辆运送物资的车子前,“沐教授,你看这些,全是肥料!”
沐春和看着眼前的大卡车,眼底也忍不住一阵热泪盈眶,她不出一句话,只能止不住的点头好,有了这些他们这片实验田就有救了。
大家的眼里都闪烁着喜悦,他们都知道这些肥料对于这片实验田来是真的意义重大。
“沐教授,首都农科院的张教授特意嘱咐我,让我给您送过来的。”
瘦瘦高高的伙子脸上带着粗框的眼镜,儒雅又文静,他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径直走到沐春和的面前,毕恭毕敬的道。
率先话的并不是沐教授,而是站在沐教授一旁的沐蕴,只见她眼神闪烁着惊喜,大踏步的走过去,对着眼前的清冷青年大声地道,“江丛,你怎么来这儿了?”
“沐蕴?我还要问你呢,你怎么在这儿?”那青年也颇为熟稔的跟沐蕴招呼。
但他们这样的气氛属实让众人有些一头雾水,沐春和指了指两个人,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你们认识?”
沐蕴扭头看了一眼众人,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爸,介绍一下,这是我师傅,在首都学习的这段日子多亏了他帮助我学习。”
沐春和听完沐蕴的话,脸上挂着淡笑,“谢谢你呀,江丛同志。”
江丛摸了摸后脑勺有些不太好意思,“相互学习,我可不敢收沐蕴这么聪明又好学的徒弟。”
沐春和是了解自己女儿德行的,他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沐蕴,沐蕴挠了挠头,只能无奈的吐了吐舌头,谁叫她这副身体原身这么不靠谱呢
人群中王立春大声的喊道,“大家伙都别闲着了,赶紧把这些物资都搬到实验室里去,这天看着就要下雨了……”
“大家都来帮忙,今儿一定要弄完!”
半大卡车的肥料一袋袋被源源不断的搬进实验室,大家的脸上也洋溢着喜色,一个个眉开眼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满仓的肥料堆满实验室的墙角,第一场秋雨也在所有人的期盼下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秋高气爽,一大早实验田里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忙了起来,第一场秋雨过后最是需要精心养护好好施肥的时候,天还没大亮团队里所有人就整装待发一头扎进了实验田里。
施肥、松土、除草一样不落,每一样活儿都做的精致且认真,每个人都无比盼望着这一茬茬的土豆苗快快长大,结出累累硕果,让原国的百姓有那么片刻不再忍饥挨饿。
时间转眼就过了半个月,刚来时稀疏的土豆苗这会儿已经长得十分的茂密且葱郁,再过半个月左右这批土豆就将成熟,他们实验田也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大家干劲十足,几乎天天都扎根在田地里,沐蕴也拿起了铁锹在田地里穿梭着,仔细查看着土豆苗的长势,以及施肥的情况,沐春和眉头紧锁愁云密布的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轻松之意。
转眼间半个月又飞快的过去了,秋日的夕阳余晖还有淡淡的光亮,实验田的空地上两百多号人整整齐齐的坐在原地,目光如炬的注视着站在台上的沐春和。
夕阳淡淡的洒在他周身,像是给他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他目视着这一排排席地而坐的学生和农民同志,慷慨激昂的道,“同志们,咱实验田,一百亩地,终于即将迎来丰收,接下来一周咱们势必会非常辛苦,大家有没有信心!”
震耳欲聋的号子响彻在实验田的上空,大家个个脸兴奋无比,满是干劲儿。
第二天一早,太阳慢慢的从海平面上爬了上来,清的第一缕阳光带着秋日的冷冽照耀在了实验田的土地上。
“同志们,开工!”
随着沐春和一声令下,实验田里二百多号人拿着自己的锄头,铁锹咣咣咣的就往实验田里走去,热火朝天的秋收战役正式在这片实验田里响了。
一茬茬深埋在地下的土豆被连根拔起,那些胖嘟嘟的土豆也随之鼓着圆圆的肚子从地下冒出头来,只是这个头实在是有点……
“这一颗土豆的数量不少,但这个头是不是有点……”
“这么一颗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依依向物华 定定住天涯
“挖吧,有总比没有的好,这么多废话干什么。”
实验田里大家的情绪似乎都有些低迷,实验室里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沐春和看着眼前这一筐筐个头极的土豆,“单颗土豆的产量和我们预想的数据相差多少?”
王立春将收集到的数据一一给沐春和,“大概有四成,土豆的数量和我们设想的相差无几,但是土豆的个头……”
“相差40%,这可不是一个让人乐观的数据。”沐春和喃喃的道。
跟在一旁的学生道,“沐教授,我听利国那边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土豆变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土豆既个头大又产量好。”
沐春和怎么会不知道就在前不久利国发布在世界时报的那篇震惊国际的土豆变种技术的报道。
他幽幽的道,“利国研究出来的技术他能轻易给我们国家用吗?在现在这个人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种植粮食的技术那可是比手枪炮弹还要管用的。”
“虽然他不会轻易给我们,但我们可以自己去学,靠我们的真本事去学。”江丛站在吵嚷的人群中清冷的音色格外的掷地有声。
在众人的瞩目中,江丛眼神格外的坚定,一句一字郑重的道,“去留学,去学技术。”
沐蕴看着江丛脸上坚定的目光以及忧愁的面孔,在那一瞬间犹如当头一棒将她敲了个清醒,他们现在缺的是技术,而不是闭门造车,埋头苦干。
这样只是根据自己经验胡乱摸索得来的东西,无论经历多少年的潜心研究不过还是在做无用功罢了。
他们年轻一辈应该走出去,应该去学技术,想到真正的掌握粮食的种植技术,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支撑。
去利国留学,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见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将那些技术深深的刻在脑子里带回自己的国家,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才是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作者有话: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海国图志》
◎最新评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