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舒适圈◎
邓琳琳将来的日子过的如何, 是不是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都不是邓琳琅关心的事儿,她现在无比想念庄头, 希望回到自己那个院子,躺到已经不怎么用烧的土炕上, 美美的睡上一觉。
可是邓林胜还是不放心邓琳琅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坐公共汽车,怕路上有人看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欺负人。找机会自己跑出去给李卫东了个电话, 得知第二天下午有一辆车送完货后返回永安,才回家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能搭专门回去,邓琳琅自然是最高兴的一个。想到两个孩子来平山几天,最远只跟许慧丽去过副食店,第二天正好带两个孩子去公园玩一下。
没办法, 谁让现在这是这么个条件,乡下人进城不逛逛公园、划划船, 看看并不高的“高楼大厦”, 别人会以为你进了一个假城。
正好邓林胜是下午班,可以陪着她们娘三个去, 许慧丽还能放心些——她因为邓琳琳结婚已经请了四天假,都是别人替班, 所以哪怕是周末也不好再请假,没法陪着邓琳琅娘三个。
两个孩子听要去逛公园,果然十分兴奋,不用邓琳琅话, 大妮便自己照镜子, 又拉过二妮给她顺毛, 还问:“娘, 用不用换衣裳?”
到换衣裳, 邓琳琅倒想起两个孩子还没照过像,不如趁这个机会照上一张。邓林胜听了:“要不我上厂里宣传科问问,把他们的相机借着使使,给你们多照几张。”
“你会照吗?”邓琳琅记得这个时候的相机,好象叫海鸥牌,得手动对焦、调速度和光圈,对于只会用手机拍照的邓琳琅来,太费事了些,一点也不傻瓜。
不过要是她有一台的话,把现在庄头的面貌拍下来,等大妮她们这代人长大了,会是一种很好的纪念吧。
邓林胜有些得意的:“宣传科林跟我挺熟,他照相的时候我在边上看过好几回,真借到的话让他先把光圈啥的帮我调好,到时候直接按快门就行。”
还有这种偷懒方法。邓琳琅虽然有些怀疑照出来的效果,却还是没抵挡住诱惑,同意邓林胜去借照相机。邓晋生听到大儿子要去借相机,刚骂他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就听到邓林胜要给两个孩子拍照的辩解,骂声戛然而止。
面对如此双标的邓晋生,邓琳琅除了让两个孩子去拖住姥爷,好让舅舅跑路外,还能做什么?
结果就是邓晋生这个从来不去公园的人,竟然出现在了公园的游船上,带着一脸僵笑不满的瞪着相机翻盖却不按快门的邓林胜。
“你好了没有。”邓晋生终于保持不住僵硬的微笑,搂着两个孩子的手早放下来了,怒视着一直不肯按快门的邓林胜,不想听到了咔嚓一声,邓林生竟然在这个时候按下了快门。
邓琳琅看着一脸不可思议的邓晋生,肚子都笑痛了却还得憋着,不是不难受的。
邓林胜两手无力的往下一垂,相机直接掉到了他的曲着的腿上,吓的邓琳琅看热闹的心都没有了:“哥,你心点,相机可是悄悄借来的。”
这个时候的相机可不是想买就买,轧钢厂这么一个上千人的大厂,也只有两台,平时跟宝贝似的供在宣传科,邓林胜要是把相机掉到水里,后果简直不敢想。
邓林胜眼睛还看着岸边,那神情象是在盯着什么人,是从来没有过的认真严肃,口气带着不容质疑:“爹,快划,快靠岸,快点。”
邓晋生本也想骂大儿子两句,见他这样也发现有些不对,让两孩子坐到邓琳琅那边,真的把船向岸边划去。没等靠到租船的地方,邓林胜就站了起来,转着身子四下张望,船身有些失衡,邓林胜一个趔趄,邓琳琅忙扶了他一把。
“哥,你看着谁了?”这情况太不对劲了。
邓林胜这才回头看了一眼坐在邓琳琅身边的二妮,摇着头:“我刚才看到一个人,好象是把二妮交给我的那个女的。可现在又找不到了。”
邓琳琅心里忽悠一下子:“你看清了?”
“刚才咱们船在湖中间,从镜头里看着挺象的。”邓林胜并不能完全确定。
邓琳琅把二妮往怀里搂了搂:“那你拍下来了没有?”
邓林胜不解的问:“拍啥?”
发现有问题赶紧拍照固定证据,不应该是常识吗?邓琳琅有些无语的看着邓林胜——本以为他卖大米卖开窍了,果然是她高兴的太早了。
邓晋生却听明白了:“刚才你看到人的时候,不是正举着相机呢嘛,就没拍一张照片?”
邓林胜有些遗憾的摇摇头:“没有。我光顾着看是不是那个人了,没按快门。”
行吧,敢情你最后一下快门真是无意按下的。邓琳琅知道不应该埋怨邓林胜,这个时代的人可能都不会想到拍照固定证据,所以放过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
“哎,你们那船还坐不坐?”管理租船的人高声冲邓琳琅他们喊:“要是不坐就快下来,别人还等着呢。”
虽然租船了时间还没到,可是邓琳琅几个现在哪儿还有划船的兴致?直接把船退掉,三个人带着两孩子又在公园里转了两圈,没有发现邓林胜的那个人。
“娘。”一直拉着二妮手的大妮,有些委屈的叫邓琳琅:“我想回家。”
二妮则直接抱住邓琳琅的腿:“娘,回家,找孙奶奶。”回庄头的家,不是回姥姥家。
邓琳琅看着一脸严肃的大妮和一脸不安的二妮,向邓晋生:“爹,咱们回家吧?”完,蹲下抱二妮。
走了这么长时间,除了中间坐船的时间休息了一会儿,两孩子一直自己走,肯定早都累了,却一直跟着他们找人,一句抱怨都没有,懂事的让人心疼。
大妮一直拉着二妮手的动作,邓琳琅想忽视都忽视不了。
显然刚才邓林胜话的意思,两个孩子不仅听到了,还听懂了。她们不安,她们想回庄头找孙桂英,应该是觉得在庄头跟孙桂英在一起,就没有离开娘的风险。
二妮没有如以往一样扑到邓琳琅怀里,而是怯怯的看着她,眼睛里有失怕被遗弃的水光。邓琳琅心疼的一把搂住她:“好,下午咱们就回家找孙奶奶。”
大妮蹭到邓琳琅身边,轻轻的跟她商量:“娘,二妮是咱们家的,跟我们回家。”
两个孩子有些被吓着了,都想回到庄头,那个她们认为安全的家。邓琳琅一边心里责怪自己没有顾及孩子们的感受,一边搂着两个孩子轻轻点头:“对,咱们回家。”
当然还得先回邓家。
许慧丽听邓林胜似乎发现了二妮亲娘,却没有把人拍下来,直接松了一口气:“那人能做出把孩子扔下的事儿,还拍她做什么,找到再让她把二妮扔一回吗?”
邓琳琅听后觉得太有道理了,她刚才竟然还着了魔一样想把人找到。找到干啥,真的问问她为啥要把二妮扔了?
然后呢,是把二妮还给她还是不还给她?
如果那人真心疼二妮的话,就如许慧丽的一样,做不出把孩子扔下的举动。哪怕心里有一丝牵挂二妮,刚才认出邓林胜也好,认出二妮也好,应该会远远躲着,好好看看二妮过的好不好,自己这些捡到二妮的人是不是真心待孩子。
而不是一发现邓林胜认出她,直接跑掉。
又或者,邓林胜远远看到的人,根本不是二妮的亲娘,只是身材看起来有些象。毕竟邓林胜捡到二妮的时候是冬天,人穿的厚重包的也严实,与现在只穿衬衫相差还是很大的。
好的一方面是经过公园的事儿,许慧丽不再为邓琳琅下午就走遗憾了,甚至觉得邓琳琅娘几个再早走些才好——那个人想躲着邓琳琅,许慧丽还想让邓琳琅离那人远远的呢,谁知道那人看到二妮过的好,邓琳琅又是真心疼孩子,会不会做出上门要孩子或是让邓琳琅给她补偿的事。
邓琳琅并不觉得许慧丽想多了,也不觉得她想的没道理,下午便带着两个迫不及待的孩子坐上了顺路车,晚上七点多就到了永安县城。
“咋这个点儿回来了。”李卫党在车下冲着邓琳琅笑的很欢畅,听起来有些抱怨的口气中夹杂着关心。
邓琳琅把两个睡眼朦胧的孩子心递给他,自己心的爬下车厢,感激的:“这么晚了还得麻烦你一趟。”
李卫党不当回事儿的摇头,指了指自己身后的马车:“不麻烦我,你们娘几个今天晚上就没地方住了。”
马车就是以往李卫党送货用的,现在车厢里铺上了褥子,还有一个被子堆在上面,看得出是用心准备了。邓琳琅此时顾不得感谢李卫党,她得先去把车钱付了。
同样付了五块钱,就没再给粮票,已经让司机师傅眉开眼笑:“下回要是想往平山捎东西,直接找我就行。”
邓琳琅连连点头,跟人好下次自己再回平山的话,还要坐司机师傅的车,才坐上马车,把两个孩子安顿好,一行人慢悠悠往庄头走。
“你走这几天,我那边都快接不上了。”出了县城,李卫党就来了这么一句。
啥接不上,邓琳琅自然能听明白,笑了一下。还是这样的生活适合她呀,安安静静的搞点钱,四周的人不嫉妒还能跟着一起改善生活,大家虽然是庸俗的金钱合作关系,却都真诚的维持着这种关系。
舒适圈,邓琳琅想到了这个词,不可否认,庄头现在就是邓琳琅的舒适圈。
邓琳琅觉得,自己可能是被系统任务同化了,并不觉得自己有突破舒适圈的必要,反而享受的心安理得。
带着这种心安理得,邓琳琅两年多的生活过的很快活:大妮在六周岁那年被她送上了学,现在已经是名马上升三年级的学生了。二妮的个子也长高了不少,可惜还不到上学的年纪,但每天大妮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她都跟着拿张纸写写画画,已经把常用字都认完了。
合作社的发展也很好,不止永安县所有的劳保用品都接手,连永辉县和永志县的劳保用品订单,同样归合作社生产了。
最初妇女们还为定量多少争破头,现在最盼的是几个县订单间隙的那几天,可以让她们缓缓劲休息一下。这里面自然少不了邓琳琅的功劳——全部用手工缝的话,前进大队的妇女们就算晚上不睡觉也完不成所有订单,邓琳琅借着永辉县、永志县加订单的机会,可没少拿出缝纫机来装备合作社。
因为合作社每年上交百分之三的利润给大队,哪怕有人质疑合作社缝纫机的来历,都被大队和公社联合压下了——劳保用品订单,不止让前进大队的人走出去昂首挺胸,黄土梁公社队办厂工作也走到永安县的前列。
质疑合作社,不就是质疑黄土梁公社的工作吗?那是破坏工农联合、破坏公社的集体领导,必须坚决制止!
唯一让邓琳琅有些遗憾的是,李雪梅因带领前进大队妇女工作得力,在七五年年底真被调到公社妇联工作,成为光荣的国家工作人员,再不能亲自领导合作社的工作了。
当时大家一致推举邓琳琅做前进大队的妇女主任,可把邓琳琅愁坏了——她记得再用不了几年,就会大抓计划生育,基层妇女主任就是个受夹板气的工作,不干,肯定不能干。
最后邓琳琅连罢工的招数都使出来了,才把陈老实给唬住了,决定由郑秀敏来做大队妇女主任。邓琳琅知道陈老实等人的心思,是觉得自己与郑秀敏的关系好,郑秀敏做妇女主任,自己不会对合作社撒手不管。
看着一脸荣光上任的郑秀敏,邓琳琅只全力帮助她做好合作社的工作,别的事儿死都不掺和。
好在前进大队的妇女们,都已经习惯了邓琳琅能坐着不站着的行事风格。在她们看来,邓琳琅光坐着怕什么,只要能接来订单,她天天躺着,让她们轮流给她扇扇子都行。
因为现在前进大队妇女们的地位,噌噌上涨都是邓琳琅带来的,她们心里对邓琳琅的感激,根本不是帮她扇扇子能表达的了的。
想想吧,别的大队妇女要跟着男人们一起下地的时候,前进大队的妇女们安逸的坐在自家炕头上织手套;别的大队妇女们下地回家得张罗着做饭,前进大队的妇女们边织着手套边教自家下地回来的男人做饭;别的大队妇女们回娘家得伸手向男人或婆婆要钱,前进大队的妇女们从自己腰包里拿出钱来,告诉自家男人该给自己买几样东西回来……
没办法,自从前进大队几乎家家拥有了缝纫机后,妇女们挣的加工费,已经由工分的补充变成家庭收入的大头,男人们高傲的头能不低下吗?
不是没有想反抗的男人,几百上千年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让他们觉得自己对媳妇应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惜已经到公社上班的李雪梅以及新上任的郑主任,会带着各生产队妇女组长,集体到家里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而家里应该跟男人们站到一条战线的亲娘,也站到了儿媳妇一边。
内外夹攻之下,还想冲媳妇伸拳头的男人,在前进大队已经绝迹了——八九个能会道的妇女,连轴转的跟你讲道理,熬鹰一样追着你念经……前进大队的男人们表示,自己站着都能睡着,哪还顾得上伸拳头。
连土生土长的男人们都服了,知青点的知青们,两年多来也认清了形势——这两年前进大队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一个也没落到知青点,都给了本大队的先进青年。如果还看不出对知青们的警告意味,知青们活络的心眼都可以堵住了。
他们不是没找过公社的知青办,可惜经过钱副主任的警告,知青办不太敢插手前进大队的管理了:人家没你没骂你,你下地人家同样给你记工分一个没扣,上学名额也是全大队推举,你们选不上怨谁?
知青们想怨邓琳琅的,可惜现在他们除了许丽荣,其他人想跟邓琳琅接触,都会有庄头的人“不经意”路过或围观,让他们想求情或是赔不是的话都不出口。
邓琳琅觉得大家这样相安无事很好,她怕自己听到那些人求情或是赔不是的话吐出来。
“那个叫林敬轩的知青,已经走了三个多月了,还没回来。”郑春山在开会的时候,突然提了一句。
陈老实状似很不满的看了郑春山一眼,觉得他很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提一个知青——今天大队召开生产队干部会,是跟邓商量再请李卫东买高产种子的,正商量的好好的,提个知青干啥。
结实前年一年的收获留种,去年全大队的地,都种上了高产玉米,每亩都了八百多斤。今年有了前两年的经验,玉米杆长的比去年更壮,穗子比去年更长,一亩还不得个九百斤?
要不是邓这种子第三年就要减产,陈老实才不会今天开这个会呢——现在他和生产队的干部们,对邓的话都十分信服,哪怕明眼看着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还高,也不敢拿全大队的土地冒险——邓过的话,就没有落到空地上过。
所以得让邓早点跟李卫党招呼,最好一次性就买到全大队一年的种子,免得跟上次一样,各生产队只分到两百亩的,种起来太不过瘾。
听到郑春山的问题,那头的邓琳琅甚至需要想想,才把林敬轩的模样想起来,也就想起那个跟林敬轩关系不一般的张晓凤:“许队长,张晓凤也请假了吗?”
郑春山赞许的看了邓琳琅一眼,跟她一起看向许茂林,却把邓琳琅看的有些莫明其妙。
许茂林点了点头:“请了,她比林敬轩请的还早呢,走了有快五个月了吧。自从四人集团被粉碎之后,知青们都红了眼似的想回城,一个个请假回城走关系。我想着他们干活不行,还白得工分,就都给批假了。”
邓琳琅咋听这个时间咋不对劲,忍不住又看了郑春山一眼,发现他正向自己挤眉毛弄眼,看上去十分惹眼。
陈老实也看到了郑春山的动作,更加不满的问:“你有啥想的直,挤眉弄眼的干啥。”
“嘿嘿,这不是刚才到李经理了嘛,我就想起自己上回去找李经理买化肥,在县城看到两人,跟庄头请假的两知青挺象。那个女的,好象……”
郑春山仿佛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可邓琳琅就是神奇的听懂了他的意思:“那个女的怀孕了?”
这回换成一屋子人神奇的看邓琳琅。
邓琳琅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她忘了这个保守的年代,未婚先孕似乎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下提及,而她这个在众人眼里还没结婚的人,是最不应该提及的那个。
许茂林没随着大家一起看邓琳琅,他的脸色都变了,做为生产队长,哪怕出丑的是知青,他也会担上管理不严的责任:“郑会计,你没看错?”
郑春山摇头:“我也没看清楚,我跟你们生产队的知青又不熟。”
邓琳琅才不信他的,要是没看真的话,郑春山这么谨慎的人不会在开会的时候提出来,没看陈老实的脸已经黑了。
陈老实不止脸黑,还直接给各生产队长下令:“回去把自己生产队的知青都查查,有请假超过一个月的,都拍电报叫回来。现在虽然是夏天地里活不忙,也不能全都放回家。你们光图着省事儿,也不想想他们要是出点啥事儿,真能省得了吗?”
原来这才是郑春山的目的,邓琳琅很奇怪他为啥非得在会上提,而不是私下里提醒陈老实——他们两个在大队部相处的时间最长,不可能找不到机会。
作者有话:
这段时间三次的事儿让人头大,再次为昨天请假向天使们道歉,作者会尽量处理好三次与码字的时间,抱抱大家。
◎最新评论:
【好看】
【上大学吗, 上本省的大学兼顾可以的,搞科研也能帮着振兴乡村】
【撒花】
【大大先忙好三次元的事吧,处理好了再来动笔也不迟。】
【撒花撒花撒花,抱抱摸摸头】
【没事啦。摸摸大概。女主以后是不是要考大学,现在该抓文化课了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