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太没良心了
天明时分,沈清宁早早地起身。
一夜没睡安稳,沈清宁看到拓跋明月,本能地感到毛骨悚然。
沈府的家丁护卫,决计拦不住拓跋明月,他来沈府就如同到自家后院溜达,来去自如。
可这般长此以往,沈清宁受不住,早晚被吓出个神经衰弱。
沈清宁绞尽脑汁,想找到一个阻拦拓跋明月进房的办法,她首先想到的是养狗。
很快,沈清宁打消念头。养狗太过显眼,而且以拓跋明月的伸,一招就会把狗弄死。
思来想去,沈清宁突然想起表哥白慕言养的毒蛇青竹。
上次,她和青竹打了个照面,在她蛇胆酒的时候,青竹瑟瑟发抖,溜之大吉。
如白慕言虽,青竹不但有几分聪慧,而且很通人性,不乱咬人。
把青竹养在房内,不显眼,关键时刻,青竹还能给她提个醒。
沈清宁把主意打到青竹身上,白慕言毫无征兆地打了个大喷嚏。
此刻正在上早朝,沈为康和徐平二人激烈地展开骂战,就差动互殴。
白慕言一个大喷嚏,二人迅速熄火,同时转头往后看。
隐约间,还能听见有人憋笑的喘气声。
白慕言神色如常,
没有半分不自在,他不过打个喷嚏,这些人太大惊怪,上次吏部许侍郎放屁,也没有他这般轰动啊。
“皇上,白大人许是有话要。”
白慕言和沈为康是一家,早已列入徐平的仇人名单。
趁着白慕言吸引注意力,徐平赶忙把皮球踢过去。
早朝上,陈家的派系提出要严查将蜂蜜放入金华酒之人,牵扯出舞姬的案子。
听舞姬没死,由王富贵和御前侍卫严加看管,众人变相地打探消息。
沈为康坚持在事情未曾明朗之前,放出三皇子。
三皇子毕竟是皇家贵胄,若无实质性证据,不用把人关入大理寺中,当成嫌犯对待。
对此,徐平反驳,他的反驳与三皇子无关,单纯是想和沈为康对着干。
刚刚,他几句经典引用,把沈为康得面色憋红,徐平还真有点担心沈为康不顾脸面,在早朝上对他大打出。
那就是个疯子,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白翰林,你有何见解?”
齐文帝点名,白慕言有才学,性子却不喜张扬,平日早朝上摸鱼,只为凑个人头。
齐文帝有爱才之心,对白慕言一向很是看重。
“臣没有见解。”
白慕言正在溜号,根本没听姑丈沈为康和徐平的是什么,被提溜出来问话,他只能敷衍道。
“白大人,皇上已经为三皇子和沈姐赐婚,你又是沈姐的表哥,怎会没有见解?”
徐平给白慕言挖坑,暗指沈清宁和白慕言有些不清白。
据徐平所知,白氏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想把女儿嫁入白家享福。
“徐尚书,臣的观点并不重要,一切由皇上做主。”
白慕言轻飘飘地回怼,他一个六品翰林,的又不算,还是不要随便发表意见。
皇上什么就是什么,大齐是洛家的江山,又不是他的。
白慕言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并不是因为他多喜欢读书,而是功成名就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混日子了。
按照他的想法,最好外放,做一方百姓的父母官,比做京官累,但是不用起早。
徐平瞠目结舌,白慕言简直把马屁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显得他一个二品大员很不懂事。
没争论出个所以然,话题被略过。
好不容易混过早朝,在沈为康要找他话之前,白慕言先一步开溜,他今日打算去藏书阁编纂书目,又可以摸鱼一
日。
好巧不巧,白慕言在宫内碰到进宫看诊的沈清宁。
二人相见,沈清宁眼神顿时一亮。
白慕言突然有不好的预感,硬着头皮道:“表妹,真是巧,听闻你被皇上赐婚,表哥我还没来得及恭喜你。”
昨日,白慕言因官位,并不在宫宴受邀之列,错过一场精彩绝伦的好戏。
不过,这不妨碍白慕言抒发内心的喜悦,姑母终于不再把主意打到他身上,让他给表妹沈清宁做垫脚石。
无事一身轻,那感觉就好像甩掉一个拖油瓶,这是白慕言最近一段收到最好的消息。
反倒是他爹娘,因为三皇子横插一脚,很是失望。
“表哥,咱们表兄妹之间,恭喜之类的客套话,太见外。”
靠嘴太虚伪,白慕言最好来点实际的表示。
沈清宁委婉的提点了一下表哥,奈何白慕言不接茬,而是点头道:“也是,你我二人是亲人,亲人之间,就不讲究贺礼了,多多走动才会增进感情。”
沈清宁暗骂白慕言老狐狸,哪怕是多多走动,也不欢迎空上门白吃白喝打秋风的人,二人还没亲近到那个地步。
“表妹,听三皇子和佟德关在大理
寺中,蒙受不白之冤,唉”
白慕言重重的叹息一声道,“就是不知道何时能洗刷冤屈。”
最好多关一段时日,错过厨艺擂台赛,这样,原本答应沈清宁的三张票,只需要买一张即可。
这么一算,立刻省下三分之二!
白慕言心头狂喜,还不等他高兴,只听沈清宁也跟着感叹道:“是啊,今儿都是八月十六了,还有四日,那二人赶不上厨艺擂台,所以我决定带着莫姐和安宁郡主同去。”
票还得买三张,只因沈清宁结交到新朋友。
“咳咳!”
白慕言差点被自己的口水淹死,未婚夫婿还在吃牢饭,表妹不忘记厨艺擂台,是否太过无情?
同样是男子,白慕言为三皇子洛云斓不值得啊,按照常理,沈清宁应当愁眉不展,在后院葬花表达忧愁才合理。
现下,看表妹眉飞色舞,似乎没受到一点影响。
没良心,太没良心了!
白慕言甚至想到一个问题,若是三皇子人没了,表妹绝不会守节,估计会马上改嫁。
看看安宁郡主的娘亲史夫人,为了夫君守寡十几年,哪怕皇上有意撮合,她都坚定此决心,这才是女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