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五灵脂
春菊一向是个有脾气的人,面对李家欺辱,她不忍让。
这么多年,她存下一笔银子。
等以后立个女户,做点生意,吃喝不愁。
李由见春菊卷了包袱,没有劝阻,而是跟着一起收拾东西。
“爹,娘,麻烦是您二老找的,只能怪儿子不孝。”
在把阿喜打发走之前,李由带着春菊离开一段时日。
希望夫妻俩再回村,爹娘已经解决了麻烦。
劫后余生,阿喜听到自己被表哥嫌弃,就要爬起来二次冲入河中。
一旁村人见状,赶忙把人阻拦下来。
要错,李家二老应该承担责任。
村人随份子,吃席面,根本不晓得李由对此一无所知。
毕竟是李由娶平妻,先暂后奏不可取。
“刘郎中,您怎么来村里了?”
众人把视线从阿喜身上转移,看向刘照问道。
“在下要去隔壁村子,碰巧路过李家村。”
刘照很有礼地回道。
因为百姓扎堆到成药铺去闹事,他爹得到消息,特地来顶替他。
有了空闲,刘照就想亲自去走访。
毕竟闹出假药事件,非同可。
“您下水救人,衣衫都已经湿透了。”
娘亲还有把阿喜赖在刘郎中身上的想法,
李由只感到没脸见人。
“李家村到隔壁的村子,至少还要走上四五里路。”
山间土路不好走,这一来一回,得耽搁到天黑。
村人借给刘照外衫,李由提出来用马车送人。
“不必麻烦。”
刘照用袖子抹了一把汗,婉言推辞。
“您是表妹的救命恩人,咱们若是不找会报答,心里过意不去。”
李由不由分打开马车门,请刘照上马车。
“王大哥,嫂子,我娘家距离隔壁村不远。”
春菊抹不开脸面,声音弱弱的。
本是好心请投脾气的朋友做客,谁料闹成这样。
“那咱们去看看吧。”
沈清宁表示理解。
她没有多,上了马车。
马车到隔壁村,已经是晌午时分。
刘照按照册子上给出的地址,找到一户秦姓人家。
前阵子,秦老爹吹了风,关节疼痛难忍。
他舍不得去成药铺买整盒的膏药,就和村人分着买了一盒。
结果用上去,没有任何效果。
刘照今日来,一是为查看膏药是不是成药铺的货,二是顺便为秦老爹看诊。
春菊得知刘照的来意,感叹道:“刘郎中是个好人。”
作为医者,有医德,而且心善。
刘照并不记
恨百姓闹事,而是把重点放在查清事实上。
农忙时分,秦老爹去了田地。
得到消息回来后,把用过的膏药给刘照辨别。
“刘郎中,这个为啥对俺的关节痛没作用?”
家里的田地,一日离不得人照看。
哪怕关节痛,秦老爹也要忍着下田。
“秦老爹,这一片膏药,您花多少银钱买的?”
刘照仔细检查,确认不是成药铺子的货。
“三十文一贴。”
成药铺子一盒五贴,一百五十文钱。
一般百姓人家,哪里舍得拿出这么多钱出来。
没人想着治标治本,只求缓解疼痛,便万事大吉了。
也因此,众人合伙买一盒药,给某些黑心人可乘之。
卖三十文,膏药加的是劣质的药材。
刘郎中嗅了嗅味道,成本最多一两文。
卖劣质的假药,牟取暴利。
“啥,这不是成药铺的货?”
秦老爹去过文山县城,也去了成药铺。
他打听过,膏药的确要一百五十文一盒。
确保买一片不会被坑,他才买的。
“刘郎中,咱们都是乡下人,日子过得不富裕。”
三十文钱,足够买两斤瘦肉打。打牙祭。
即便是农忙,一家人抠省,一个铜板都恨
不得掰成两半花。
“秦老爹,你以后不舒服就去成药铺找我。”
刘照可以免费看诊。
至于买药,他和爹爹商议,给京城那边写书信提意见。
普通百姓,的确喜欢拆分来买药。
“咱们等着京城总部给回复。”
在这段时日,刘郎中自掏腰包买成药。
如果百姓们需要,他可以零散着卖。
这样,保证药出自成药铺,百姓们不会被假药欺骗。
“还有,您关节疼并不是因为风湿。”
应该是常年下地做活,导致的关节劳损。
刘照给秦老爹耐心讲解,末了离开,又送了秦老爹膏药。
走访完一户,又去下一家。
刘照很耐心地一一做记录。
等天刚擦黑,刘照几乎把村人全部看诊了一遍。
村人热情留饭,刘照再次推辞。
“刘郎中,天色已晚,这山路坑坑洼洼,咱们送你一程吧。”
在春菊家坐片刻,沈清宁决定去县里。
刘照迟疑片刻后,答应了。
等到县里,刘照又邀请一行人在家里留宿。
“这个时间,客栈怕是已经住满了。”
自打佘山的黑矿被官府接管后,来往走货的商队是以往好几倍。
天一黑,客栈人满为患。
“你
们不如在我家留宿,等明早再做打算。”
刘照完,又看向沈清宁道,“嫂子有身孕,不宜奔波。”
刘照很感激沈清宁仗义执言。
不然今日救轻生女子,还真容易被赖上要求负责。
一行人来到刘家,刘照的爹爹刘老郎中正在门口等待。
“我儿,前几日,爹爹同来文山的商队问了个偏方。”
父子俩见面,立刻展开交流。
刘照本要介绍客人,闻言也顾不上了。
“爹爹,你是那鼯鼠的粪便?”
当时听后,刘照并不太相信。
只因文山当地,几乎找不到鼯鼠。
“对,你看!”
刘老郎中爽朗一笑,递给刘照一个油纸包。
鼯鼠粪便难得,当地人称之为五灵脂。
“五灵脂药性苦,咸,甘,温,归肝经。”
苦泄温通,生炒功异,入肝,脾经。
活血止痛,治瘀阻崩漏下血,还可治疗蛇毒。
刘老郎中已经请了百姓试用,效果显著。
有时候,民间的偏方管大用。
刘老郎中已经收集偏方,准备编纂一本册子。
“这些偏方,如果只掌握在几个人中,代代相传,那就是真正的糟蹋了。”
如果写册子,被更多的人看到,就可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