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我胡汉三回来了!
南宫-武德殿
“记录,减免军户部分税赋之策,是陛下的诏命,没有条件可讲,敦促各地必须无条件执行。”
“还北方军队棉衣,今年要换了,太子爷问了三次。告诉户部的人,要是问到第四次,那就是再打孤的脸啊!”
话间,还用右揉了揉太阳穴,朱雄英继续发落政务,任谁都看得出来,太孙有些疲倦。可处理政务就是这样,谁让皇帝将皇权、相权合二为一呢!
直到沐影入内禀告,常森在殿外求见。太孙的精神才好了起来,挥退了刘璟等人,并告诉沐影备膳,弄点那家伙喜欢吃的东西。
“臣-陕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常森,叩见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下,臣回来了!”
礼仪是挺标准的,可他表情、语气,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好笑。朱雄英也从阶上走了下来,用拳头捶了捶的胸口,见一切无异,也笑了起来。
“好,好,回来就好!”,拉着常森去一旁落座,朱雄英还吩咐内侍,去将吴郡王-朱允熥叫来。
“你可不是什么厚道人,在陕西那么久了,连封信都不写。”,语气是很不善,可越是不善就越能明,他们甥舅之间亲密的关系。
常森陪了他这么多年,没他在殿外守着,朱雄英还真睡不踏实。行,既然回来了,那就别走了,跟从前一样,在南宫管着侍卫好了,兵部那里他会打招呼的。
可到回来,朱雄英想起来,都指挥同知,从二品的封疆大吏,是能轻易离开属地的么?没有皇帝的圣旨,任何人擅离职守,可都是要从重处罚的。
“瞧你的那表情,你舅舅再不靠谱,也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
斜靠在软垫上,依旧玩世不恭的常森,将他们三兄弟及徐、铁五人,受诏还京,充当礼官的事阐述一遍。
随后,便跟“狗仔队”一般八卦,朱雄英与徐、沐两家姐的事。当然,他最感兴趣是,这里面的细节,太孙跟别人不能,跟舅舅就没必要害羞了吧!
瞅了一眼门外的沐影,常森压低了声音:“殿下,舅舅一直以为你喜欢的是她。”
砰,重重的落了一下茶盏,朱雄英没好气的道:“又跟我拿舅舅的架子,常三,我看你就是欠抽。走走走,比划比划去!”
他们二人是甥舅没错,可关系更像是兄弟,每次常森拿就舅舅的样子,朱雄英就忍不住怼他几句。
可常森呢,却根本无所谓,抿着茶水,神情惬意无比。太孙的吐槽,左耳听右耳冒,这就是他的特权。
玩归玩、闹归闹,常森还是将自己的疑虑了出来,徐允恭这一路上心事重重,尤其接到其弟徐增寿的书信后,就更显得坐立不安了。
徐增寿那人,他们俩都知道,那就是燕王的一条狗,朱棣给块骨头,别人给肉都没用。那家伙对东宫、南宫,一直都不看好,就一定贴着燕王。
“殿下,看老徐那脸,他家徐增寿可能要作妖。”
常森就看上朱棣、徐增寿,整天拽的跟什么似的。这次,皇帝欲赐婚给徐家,要是让这二五仔闹出了什么事,那吃亏、丢面子的就是南宫了。
没有证据,不敢徐增寿是燕王指使的,可这种人,还是要防着点的。要是太孙同意,那他明天就动,保准让那混账三个月起不了床,也就省心了。
“你想揍他,别拿孤当枪使!要揍,你尽管去揍。”
“不过,孤倒是希望徐增寿把事闹大了,闹黄了才好呢!”
这段日子,朱雄英愁的都掉头发了,皇帝、太子,嘴都咬死了,非要徐妙锦,那个十三岁的萝莉,做他的正妃。
作为一个“双重”成年,且三观正常的男人,他实在没有调教萝莉的兴趣爱好。
现在,半路杀出一个徐增寿,朱雄英恨不得给他多加几分助力,把这事给挡了。反正,纳采、问名等礼节都没行了,就是刮刮风而已。
当然,如果燕王、徐增寿,对东宫、南宫有什么不好的举动。朱雄英保证,等待他们的,一定是不可想象的恐怖。
至于,沐家的那位姐好,他问了沐影好几遍了,身子骨不是太好,估计也是个病秧子,想推她下去,再好办不过了。
哦,常森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低声笑道:“殿下,你这可是用心良苦啊!是不是,要把她,送上太孙妃的宝座。”
是的,常森就是这么想的,不要徐家的,也不要沐家的,明知道可能触怒陛下,也要这么做。而且,还把沐影调到身边,这不是喜欢是什么啊。
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这么明白的道理摆在面前,为什么就不能坦然承认呢!都是一家人,装的什么假,给谁看啊!
就没正经的,看他那努嘴的样子,朱雄英就想给他一电炮,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正在他想叮嘱常三几句,不要坏了好事时,朱允熥跑了进来,看到常森后,直接就扑了过去,舅舅舅舅的叫个不停。
看着甥舅二人闹得喜笑颜开,朱雄英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扫兴。只是抱着膀子看他俩,像从前一样疯闹。
“来来来,让舅舅看看,郡王爷是不是又长高了!”
“不错,高了,也更帅气了!比你大哥强多了。”
常森这话话音刚落,朱雄英敲了敲茶几,唬着脸:“嗨嗨嗨,人还在这呢,你真是一点都不背人啊!”
哈哈,甥舅二人却跟没听到一样,吵着去膳房看看,有什么好东西,改善改善伙食,大伙好好的吃一顿。
一边走,他俩还一边吐槽,朱雄英是个扣砖缝的,抠门的很,库房里的银子,都留着让蚂蚁啃成银屑呢!他自己不花,那他俩就帮着花点呗。
看着他俩那打土豪、分田地的嚣张模样,朱雄英无奈的气笑了。于是,将沐影喊了进来,让她派人去叫江都、宜伦,及郑国公府将常茂、常升也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