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A+A-

    近一千棵茶树勉勉强强的挤在一起装完了车。

    沈惊春并未留下来多关于沈家要招长工的事情, 只简单的了几句,就邀请莲溪村的人这两天有空的话,可以到茶山那边去详谈。

    从莲溪村出来, 才走了一半的路, 天就彻底黑了,月光也不甚明亮,好在京城这边的路还算平坦, 一行人总算在戌时之后回了家。

    连夜种茶树既不安全也不人道, 从莲溪村运过来的茶树全都被堆放在了沈家的院子里。

    这次答应帮忙运茶树的都是跟沈家有来往的附近村民, 时间这么晚了,也没急着结算这一趟的工钱,卸完茶树就架着牛车各回各家了。

    天气回暖, 茶树根上也还带了些泥土, 一个晚上的时间而已,倒也不用担心茶树被冻坏。

    第二日天蒙蒙亮, 做短工的人就上了门。

    前一天沈惊春走之前就交代了张大柱叫人带栽种了茶树的那一边提前挖了坑, 茶树被一批一批运往茶山, 栽进前一天提前挖好的坑里, 后面就有人趁着太阳还没出来之前, 用兑好了异能的水去浇灌。

    近千棵大大的茶树整整齐齐的栽种在茶山之上,完事之后, 这些人也并未离开, 而是又转到另一边继续挖坑。

    除了这些茶树之外, 沈志清已经联系到了一批果树, 按照沈惊春之前的, 也不硬性要求几年生的,这样一来, 可选范围就大了很多。

    茶山这边的建设如火如荼,从爆出要买树苗之后,甚至都不用专门去找,就有人主动上门联系,倒是省了沈志清来回奔波的时间。

    忙忙碌碌一上午,午饭之前,莲溪村的人总算找了过来。

    包括汤村长在内,来的人男女都有,但十几人全都是青壮年。

    “刚才过来的那一大片,真的全都是这位沈娘子的家业?”

    汤村长的声音里充满了惊讶。

    他们村里没有牛,到这边来完全是靠两条腿在走,到了这边又先跑了一趟大河村找了康二娘,再由康二娘领着他们来茶山这边找沈惊春。

    一路过来的时候,康二娘特意将沈家的田地指出来给莲溪村的人看了。

    原先围着茶山的那一片地,其实并不怎么好,但后面划到沈惊春名下,靠近河道附近那三百亩地,确实实实的上等良田。

    莲溪村的地连茶山那边的土质都比不上,更不要河边的良田了。

    到了沈家门口,康二娘的回答就谨慎了很多:“对,这一片全是沈家的地。”

    沈惊春停下了算盘的手,站起身出了门。

    姜家投资的一万两银子,大头还在沈惊春的空间里放着,沈志清这边则是留了一千两,日常开销结算工钱,全都从这里面出,不够了再去找沈惊春拿。

    沈志清的学问并不怎么样,读了两年书一笔字也只能勉强是端正,但他的账目却记得很清楚,记账的办法也是沈惊春教的。

    趁着今天有空,她干脆就对了对账。

    莲溪村一行人站在院子外,看着这座气派的三层青砖宅院眼神里满是羡慕。

    沈惊春一出来,便朝他们笑道:“大家来了,快进屋吧。”

    她着又喊了杨婶和大雪她们准备上茶水。

    十几个人束手束脚的进了院子,踩在青砖大石板上有点施展不开。

    一进院子里用来待客的中堂不算很大,布置的也很简单,两排椅子不足以坐下十来人,大满在旁边站着就眼疾手快的又拿了几条长凳过来。

    “我还以为你们还要过两天才能来呢。”沈惊春面带微笑的着客套话。

    厨房那边的动作很快,一行人才坐下不久,杨婶就带着人上了十几碗糖水蛋上来。

    沈惊春招呼他们不要客气,这一路过来想必也饿了,先吃点填填肚子,午饭还要一会才好。

    莲溪村来的这些人没想到这位沈娘子这么好话,本还想推辞一番,可他们早上出来之前吃的少,这三十里路走下来也确实是饿了,强忍着狼吞虎咽的想法将糖水蛋吃完了。

    等他们吃完,沈惊春就直奔主题了:“想必大家也知道了我家里田地有点多,家人又少,所以我家算找一些长工,前几天去贵村的时候,我瞧着你们都是勤快本分的人,所以就想问问你们,可有愿意来我家做长工的?”

    她昨晚走的时候并没有到底什么事,汤村长虽有康二娘的提醒在前,可真等沈惊春主动提出来,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也不用现在就回答我的。”看他们都不话,沈惊春还以为他们是觉得为难:“我给大家我们家的福利待遇。”

    “一个月八百文的工钱,包三顿饭,住的地方的话,目前只能提供大通铺,但是我们也欢迎夫妻俩一起来这边上工的,男工女工都是一样的工钱。到时候如果大家稳定下来,愿意在我家长期上工,后续我们也可以提供夫妻住房。”

    有了县君的身份在,办什么事都方便了很多。

    沈家这座三进的宅院是建在沈惊春自己的爵田之上的,但是这些田毕竟也是农田,考虑到后续员工住房问题,她又叫冬至拿着她的县君印信跑了趟会平县,咨询了一下建房的问题。

    原本挨着这边就有一大片地方是原来河道改道之后留下来的石滩,坑坑洼洼的有很多碎石子,根本就没办法种地,沈惊春如今所有的地都在会平县的辖区之内,哪怕她的田地都不用纳税,可人家大力发展农业,也是能带动会平县的发展的。

    所以冬至才一表明来意,县衙的人就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将那片地卖给了沈惊春。

    沈惊春没当过老板,但是他们家的家具厂就是这么个模式,提供夫妻住房,这样能够尽可能的留住多的人。

    果然,她话音一落,就有两对夫妻惊喜的互看了一眼。

    这个年代女人能干的工种并不多,就像是沈家建房子,沈志清招人的时候只会招那种健壮的男人,根本就不会招女人来建房,而现在沈惊春却欢迎夫妻工,并且还特意了工钱都一样。

    沈惊春再接再厉的道:“八百文的工钱在京城周边来确实不算高,在运河码头那边扛麻袋都不止这个数,但是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我们家这个工钱是稳定的,没有淡季旺季之分,只要是我们家的长工,哪怕是冬歇,我家还是给八百文一个月的工钱。”

    “而且我们家还包吃包住,要知道如果进城务工,自己租房住的话,每个月的房租费都是一笔不的开销呢,八百文一个月一年就是九千六百文,而你们需要支出的也仅仅是四季衣服而已,除此之外,月休两天。”

    钱虽然真的不算多,但稳定啊,没有失业的风险,年轻人勤勤恳恳干上个三年,娶媳妇的钱就有了,要是一个四口之家都来这边当长工,一年工钱都有三十八两了,除去自身花费,运气好无病无灾的情况下,怎么也能存下二十多两,几年下来直奔康有没有。

    这待遇,的沈惊春自己都心动了。

    莲溪村一行人也听的目瞪口呆。

    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事?

    两队夫妻最先反应过来,忙道:“我们愿意来做长工。”

    其余人一见这两人答应,立刻也跟着愿意。

    别每个月八百文了,就是每个月四百万,对他们而言,也比在莲溪村种田来的强。

    “大家先别急,还有点其他的注意事项要一下。”沈惊春笑眯眯的道:“我们这边做长工是要签契书的,五年起签,干活也有要求,活干完大家休息这个没关系,诸如身体不舒服这些可以提出来,我们家也并非是不近人情,非要大家硬扛着去干活,但是在干活期间偷懒耍滑,这个是绝对不可以的。”

    “目前来,我们家招长工的年龄也有限制,只招十五岁到四十五岁年龄段的,但是如果大家愿意一直在我家做长工,工龄每满五年月钱就加一百文,二十岁以下干满三十年我们还有额外的养老费,五十岁之后可以每个月领取两百文的养老补助。”

    “我出来的话到时候都会写到契书之上,大家不用担心我到时候言而无信,假如我做不到,到时候你们可以拿着契书去衙门告我,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家破产,我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也就没有钱给大家发工钱了,到时候也会提前通知,每个人可以多拿一个月的工钱当做遣散费,如果你们想要走的,可以提前一个月招呼,但是在契书期内要将农闲时候拿的工钱还回来。”

    ……

    沈家要招长工的事情当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尤其是附近大河村河村,更是后悔的不行。

    从去年沈家到这边建房子开始,就是这两个村子一直在这边给沈家短工,期间沈志清和张大柱都开口透露过要招长工的意思,还特意问了相熟的几个乡亲,要不要来做长工。

    当时他们怎么的?

    是农忙的时候家里人肯定忙不过来,做短工可以,做长工那是肯定抽不出时间来的。

    可是现在所有人都后悔了。

    沈家招长工给的工钱这么高,怎么不早?

    皮薄的只恨自己当时没答应做长工,皮厚的却是成群结队的到了沈家门前,厚着脸皮问陈家还要不要长工。

    可惜无论他们怎么好话,沈家人都是笑眯眯的还招不招长工,要等莲溪村那边把具体数字报过来之后才知道。

    把最后一批人上门来问的人发走,兄妹两个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堆人找上门来嗡嗡嗡的了半下午,脑袋都吵晕了。

    沈志清连喝了满满两杯温水才问道:“你这算招多少人,心里有成算吗?”

    若只是种植水稻麦油菜之类的庄稼,在有牛的情况下,其实并不用那么多人。

    可偏偏这八百亩地里,不止是种庄稼,更有茶山和果园,等到山上果树种好,还要找人从河道那边挖一条支流进来灌溉农田。

    “先就按照一个人十五亩地来算,除掉茶园和果园这些,实际耕种面积可能是四百多亩,长工怎么也要三十人,茶园那边看护的人员倒是其次,等到采茶期,还是要雇短工来采茶的,重点就是培养几个炒茶工出来。”

    目前为止,除了她们兄妹,沈家还找不出其他的人会炒茶的。

    想想去年那么点茶叶,都快把她两条手臂都炒废了,沈惊春就觉得头痛。

    茶山那边的茶叶现在规整完了之后,按面积来算怎么也有五十亩,靠她们兄妹两个,再长十双手也炒不过来啊。

    “还有果园,怎么也得找一个有果树种植经验的人来带着干才行,什么都不懂的人,别上手直接给咱果树弄死了,工坊里也要有人……”

    这笔账一算起来就没完没了。

    一个人按照十两来算,单就种地需要的人,一年就要付出去三百两银子的工钱了。

    沈志清的脑子飞快转动,一伸手拿了算盘过来啪啪开始起了算盘,一顿操作下来,再看看上面显示的数字,心都痛了。

    生意具体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这每年就要花那么多钱出去了,虽然不是他的钱,但他也心痛的很。

    沈惊春感叹了一声:“这还是没买牛的情况呢,咱虽然雇了长工,但也不能把人家当牲口用,牛还是要买的,我之前托人到牛市问了,一头大约是二十到三十两不等……咱家这个地,没有十头牛也搞不下来。”

    创业可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