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榜样
“你好好干活了, 当初也没人推荐你去读大学。”李锐忍不住言辞刻薄,“他们得好听,到时候怎么选谁知道?我是不会再被骗的。”
朋友才知道往哪里捅一刀更痛。
刘峰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下乡将近十年, 兢兢业业却一直没有被公社推荐去读大学。
名额近在咫尺却始终没能拿到,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他当初没有去当生产队书记的女婿。
后来恢复高考后, 刘峰想着去参加高考,先是被生产队为难没开证明不能去,第二年好不容易能报名了结果又被派去干活没能好好复习。等第三次高考时, 刘峰为了救村里的孩子又落水生了病,发挥失常再度名落孙山。
别人不清楚,李锐跟他一个知青大院的还能不知道?本来刘峰早就能回城的,结果却拖到了现在, 全都是因为得罪了人。
一个的生产队书记都能掌控他的人生,现在这么个市委一把手想要操控他们这几千人的前途, 还不是菜一碟?
人善被欺,有的时候就需要大喊大叫才行。
李锐压根不相信金城市委的通知。
这就是想要糊弄他们而已, 就像是当初利用他们这些学生的一腔热血把他们骗到乡下那些地方去虚度青春。
现在依旧是在欺骗他们。
刘峰看到朋友那义愤填膺的模样跟他了件事,“听,金城现在的市委.书记就是知青出身。”
李锐愣了下, 声音拔高道:“怎么可能?”知青成了市里的一把手, 这怎么可能。
他知道一些有关系的知青早早回城工作后的确发展的不错,之前他们一个知青大院的有个已经在工厂里当了工会主席的秘书。
可刘峰这人从来有一一, 他没必要骗自己。
李锐很快就找到一个能服自己的理由,“那也只是一个假象, 就是为了骗我们, 让我们老老实实的在那里吃苦受罪。咱们为了钓鱼还会在鱼钩上挂蚯蚓,这一个道理。”
他才不会上当。
刘峰看着一脸坚定的人, 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东西收拾好,“有些事□□在人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有时候别太跟自己较劲。”
世界上从来都是平凡人更多,就像他一样,家里头孩子多,全靠父亲一个人工作养活。
作为大哥,当下乡成为老刘家的必选项时,他只能站出来尽可能的保护弟弟妹妹。
只是那个家里,现在似乎也不需要他了。
无处可归的人如今有了一个能落脚的地方就不错。
天选之子吗?这从来跟他没什么关系。
“那你还高考吗?”
大卡车已经在等着了,一会儿他们就要去那边登记然后坐上卡车去农场牧场干活。
刘峰看着不远处的卡车,好一会儿这才开口,“大概不了吧,我可能这辈子都考不了大学。”他想了想,把自己精心保管却还是破碎了边边角角的教材书递给老朋友。
“我可能用不上了,希望你能用得上。”
去农场牧场也挺好的,他在乡下那么多年还算有经验,到了农场那边的话干活挺熟练的,踏踏实实的干活挣分,不定将来还有机会被安排个工作。
李锐看着背着一床破被子离开的人,目光落在手里的那两本书上。
当个听话的孩子有什么好,他们当初就是太听话了所以才会被困在乡下将近十年。
十年啊,人生最好的十年,他不甘心!
……
省委大院又被贴了大字报。
代书记去其他市视察去了并不在,张副书记觉得这倒是好事,不然还不得把老代气死。
现在的代建平对大字报格外敏感。
之前才处理了一批工厂。
现在又来了一群知青。
“怎么回事?”
秘书已经听清楚,“回城知青不满意市里的安排,要省委给一个法。”
“市里的安排?”张副书记想起来自己的确收到那边市委大院交上来的文件,“那安排有什么不妥?”
秘书十分无奈,“觉得市里是在骗他们吧。”
反正他听着是这个意思。
这要是让市里那位傅书记知道,怕不是也得发脾气——
哪来的底气跟她讨价还价。
“这些知青大部分还都不是金城的。”
张副书记奇怪,“那怎么在金城?”
“咱们省穷,其他地市更穷,大概是觉得回去也没什么工作,就想着赖在省城这边兴许能撞上个机会。”
“这像什么话。”
知青返城,自然是返回原本所在的城市,滞留在省城算什么回事。
张副书记皱眉,“市里就这么听之任之?现在这天气可不算多暖和,他们住在哪里?”
“住得比较分散,人民公园、护城河旁还有的在废弃的干校,他们都是回城知青随身带着行李。”
“照你这么,倒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张副书记冷笑一声,“这些知青都来闹事了?”
“那倒没有,我问了下就有三百来人吧,剩下的都去农场牧场报到了。”
这多少让张德光心情缓和了些。
起码绝大部分知青都还是懂事的。
“有些人啊,就想着按闹分配。”
秘书也是这么想的,但这话他没接。
“行了,咱们出去看看,这些知青有什么要求。”
不愿意去农场的这些知青们已经形成了组织,他们这两天听了很多,知道直接去市委告状不好用,所以就来能管市委的省委大院这边来。
李锐最开始提出异议,就连大字报都是他写的,俨然是这群知青们的头目。
瞧到张德光出来,知青们纷纷围上来。
人多气势大,这样就不用害怕了。
本来嘛,他们只是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已。
“这是省委的张德光副书记,也是咱们省的组织部部长,德光书记很关心知青们的问题,你们现在有什么话可以跟德光书记。”
为首的李锐一下子慌了。
他之前也就跟公社的书记过话,现在要跟省里的副书记直接对话?他有点害怕,现在腿都在颤。
心脏更是砰砰的跳,恨不得能从胸口蹦跶出来。
张德光还能看不出来?瞧着往后退了一步的知青他笑了笑,“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你们不用怕。我看你们也挺大胆的,都来省委贴大字报了,怎么现在倒是不敢了。”
李锐只觉得头皮沉沉,像是被人拿捏住了似的。
也不知道身后谁推了他一把,他有些踉跄的往前两步,险些跌倒在地上。
秘书连忙扶住他,跟领导解释道:“这是回城的知青李锐,昌平市安县人,下乡是去了广西那边吧?在那边待了九年多。”
李锐听得心头颤颤,他的底细全都被抖搂出来了。
“你是昌平市的人,回城怎么没回去?”
李锐牙关颤抖,“本来是算回去的,可是家里头实在穷得很,张书记您是好人,帮帮我们吧。”
着就跪下来,抓着张德光的衣服,“我们在那边当了九年的知青啊,不想再过那种日子了。”
“九年。”张德光把人扶起来,“市里的傅工作几年了?”
“长缨同志是六九年四月份下乡,第二年就当了生产队的书记,这么算起来工作十一年了。”
张德光笑了下,“她呀和别的知青不一样,想法多有行动力,别看是个女同志可干起活来也一点都不怵那些男知青,听下乡那会儿就是知青们的头头。”
秘书笑着道:“好像是这么回事,带着知青们搞什么牛奶厂又种果园,很会整活。跟长缨书记一起插队的知青倒是都挺出息的,她的一个老乡在公社学当校长,后来恢复高考后和她对象一起考到了首都念大学。还有很多知青都在沂县本地成家立业了,之前我特意听了下,去沂县那边插队的知青回乡的还真不多,多数都把那边当作家乡在那里安顿下来生活了。”
张德光笑着道:“这叫近朱者赤,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啊。”
“是啊,一起劳动一起建设,这种情绪是会传染人的。长缨书记还有个妹妹,听长缨书记在乡下受到各种表彰也下乡去闯荡,但她什么都没干成,后来被家里人安排去读书也没读完就回家了。”
省委大院门口,不止围着这三百来号回城知青,也有看热闹的群众。
知青们听到这话一个个目瞪口呆。
看热闹的群众倒是先反应过来,“这一个娘胎来出来的咋还不一样?”
“眼高手低呗。”
眼高手低。
这个词十分扎心。
眼高手低的不止傅畅,还有围在省委大院的这些回城知青。
包括被扶起来的李锐。
他脸上火辣辣的疼,明明没人自己,却像是被扇了好些巴掌。
张书记和秘书的话他是听明白了的。
他还比不上十年前的一个女同志。
人家能够脚踏实地的干活,搏出一个锦绣前程。
可他呢?就会写个大字报,在这里好高骛远,好像自己怀才不遇。
张德光看着脸上红白交织的知青,“昌平市穷,咱们这省城也没好到什么地方去,我听你们现在连个稳定的住处都没有,这怎么行?体谅体谅省里的难处,先去农场那边起码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有个遮风挡雨的住处。等这两年市里的工厂建设起来,再安排你们的工作,给省里也给傅书记一些时间,成吗?”
他这般,让围观的群众都感动。
知青们哪敢反对?
谁敢一个不字,那是不给领导面子,跟领导过不去。
得罪了省里的领导,他们还有活路吗?
大字报依旧张贴在省委大门两侧的院墙上,只不过汇聚在这边的知青们都散开了。
下午的时候,统一坐上大卡车去农场牧场。
秘书看着亲自撕大字报的领导,连忙过去帮忙。
“这些年轻人啊,也太沉不住了些。”
“都把他底细报出来了,也是怕了。”
谁不是呢?
怕了怂了,所以他再什么都在理。
“既然要来提条件那就要无畏无惧才行,我还以为好歹有组织有计划。”
结果就一群乌合之众。
张德光叹了口气,“下乡十年也没磨砺出沉稳的性子,这要是不给安排个去处,指不定日后给闹出什么乱子呢。”
秘书瞧着忧心忡忡的领导,“等回头尝到甜头,就知道了。”
张德光示意秘书把剩下的大字报揭掉,“但愿吧。”
作者有话要:
省委大院:再三了啊,别再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