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母女相见
唐旭和唐老四早已麻利地把卤料和香肠腊肠摆盘送过来,唐正那头也把青草药铺里新酿的果子酒搬了过来,还别,凑合凑合也挺像那么一回事的。
一行人跟在江氏后面,穿过寨子大门的时候,王虎忍不住赞道:“婶子,这大门看着就结实气派,你们这寨子是谁主事?”
江坤接着道:“这一路我们听了不少,也见了一些,这地界的人好像都挺排外的,你们在这个寨子过得怎么样?”
江坤心里其实一直挺担心的,从福建观到岭南,就没见过村寨外头有铺子的,丰谷寨算是头一个,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没法融入当地,无法耕作才不得不去开铺子,还有就是铺子开在这种地方,会不会做赔本买卖。
他有一肚子疑惑,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问出来。
江氏笑道:“这寨子大家一起管,有事凑在一起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不过大多时候大家的意见还是一致的。”
江茂磊闻言,一脸稀奇,“姑,那你们可真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寨子!”
其他人皆赞同地直点头,对丰谷寨更加好奇了。
江氏却被逗得哈哈大笑,“傻孩子,你什么!这寨子是我们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可不是遇上的!”
“啥意思?”高氏震惊地瞪大眼睛,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想。
江氏就把刚到潮州的情况跟他们了,连同丰谷寨的过去也没瞒着他们,“外头的土地庙是风水先生让我们修建的,后来开铺子又修了财神庙,还别,咱们这么一折腾,这地界立马热闹了不少,有的人还会绕路到我们这边买东西。
现如今附近村寨的人有需要都先到我们这边或者陈家庄,实在买不到才会进城。”
江氏得这一切将众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王虎拍了拍脑门,尴尬地笑道:“都怪我!没打听清楚,还以为你们搬到丰谷寨,感情这里就是你们一出创建的,我这大老粗这辈子没佩服过什么人,你们还真让我心服口服!”
江坤忙道:“怎么能怪你!那信我也看过了,并没有那么多,我也跟着误会了!”
“哈哈哈谁误会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咱们安全到这里了,还不用担心被排挤!”高氏喜滋滋地道。
等看到那些院子和田地,一行人更加开心了。
江氏朝正在做活的唐俊生喊了一声。
唐俊生抬头一看,顿时激动地喊了一嘴,把锄头给扔了,朝江氏这边奔来,唐老大和唐老二笑笑,跟在唐俊生后面走得不紧不慢。
众人见面又是一阵寒暄。
唐老大和唐老二继续回去干活,临走前同唐俊生叮嘱道:“老三,既然是你舅兄寻过来了,咱们就要好好招待,地里的活交给我们,你尽管去忙。”
唐俊生也不跟自家兄弟客气,道谢之后咧着嘴就往家走。
江氏趁领着高氏去了黄家。
周氏在后院做豆腐,听到动静出来一瞧,整个人都怔住了,“亲家?”
高氏抹了一把眼泪,激动地迎上前,“亲家母,我想看看我家莺子。”
周氏还懵着呢,赶紧带高氏去了一墙之隔的院子,敲开江莺和黄军的房门,“莺子,你娘来了,我们进去了!”
着房门一开,江莺正准备起身,看到高氏的时候先是不可置信,随后竟激动地放声大哭,“娘!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呢!”
这话的周氏脸色有些不好看,好在她是个明事理的,也能理解江莺的情况,遂没什么。
江氏不好意思地同周氏道歉,“孩子离家的时候都做了一辈子见不到爹娘的准备了,谁知道我嫂子他们会寻过来,估计还以为自己做梦呢!话也没过个脑子。”
上前抱着江莺的高氏这会儿也回过神来,嗔怪地训了江莺两句,“什么话!看你现在养得细皮嫩肉的,可见在婆家是享福了!哪个出嫁的姑娘还跟你似的,大白天躺床上!”
江莺平静了一些,也知道自己刚刚失言了,忙跟周氏赔礼道歉。
周氏这才缓和了脸色,摆摆,道:“我知道你这是见了亲家母激动,正好我去给亲家母做顿好吃的,你们母女好好话。”
江氏赶忙拉住周氏的,“见外了不是!你亲家也是我亲哥嫂,今日可是好在我家招待他们了,你可别跟我抢人,有这闲工夫还不如把豆腐做好了,外头还等着要卖呢!等你们,忙完了全都去我家吃饭,改明儿你们想招待我绝对不拦着!”
周氏无奈轻笑,跟江氏挽离开。
房间里就剩下江莺母女俩。
江莺直接扎进周氏怀里,紧紧抱着她,贪婪的享受母亲怀抱的温暖。
高氏也心疼自己的女儿,慈爱地抚摸着江莺的脑袋,柔声问道:“来了这边可曾吃苦?有没有受委屈?”
江莺闷声摇头,好一会儿才道:“姑姑和姑父对我极好,从未让我做过重活,寨子起来后我才嫁过来,没多久就有了身孕,只是没想到孕吐这么厉害,闻不得半点鱼腥油腻,什么都吃不了,上回听我婆婆念叨,她们以前怀孕了想吃好东西都吃不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我却什么都吃不下,不会享福,娘,我也想吃,可真的吃不进去,又担心孩子养不好,怎么办?”
越江莺的眼泪掉得越厉害,许是怀孕之后更家敏感,别人随便一句话她都能琢磨半天,成日里多愁善感,看着越发憔悴了。
高氏也没想到女儿会是这么个情况,心疼的同时免不得着急,“那女婿可带你去看过大夫了?”
“看过了,大夫这是正常情况,没病还是不要吃药,毕竟是药三分毒,我也怕药吃了对孩子不好,硬是扛着。”江莺情绪低落地道。
高氏连连摇头,想了许久才道:“这样,娘想法子给你弄点咱们以前吃的东西,看看你能不能吃得下,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养胎,把身子养好了才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