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吃完了东西后, 寻芳便开始继续做墨义。
一点一点填写下答案,考试考得双颊飞红,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脸颊两侧出现了高原红。
写完后, 休息了一会儿,等脑袋清醒了之后,再上下检查了一遍考卷,发现没有差错的地方, 这才交卷离开。
这次叶寻芝依旧比他要早一些出来, 但是叶寻苌还在里头。叶寻蕙已经考好离开了, 并没有等他们。
寻芳他们为了等叶寻苌出来, 到试舍附近的茶馆坐下, 边讨论着试题,边喝茶等叶寻苌。
正好在这时候遇上之前跟金家人闹起来的时候, 替他们过话的李孝廉家的李公子, 以及赵家药铺的赵公子, 他们是结伴而行来的,正好也在等平日要好的人考试出来。
之前的事儿, 他们替寻芳出头,原本寻芳就有结交他们的心思,本应该给他们下帖子拜访的。
可是因为这两个月来, 叶家大事事不断,寻芳自己又要学习,便将这事儿给忘了。
在这里见到两位公子后,便跟他们寒暄两句, 又告了罪,下次有机会再见一见。
正好两位公子见寻芳跟寻芝二人,龙章凤姿, 气势非凡,早有结交之意,见寻芳愿意结识他们,自然也是乐意不过。
于是几人坐在一起聊起了这次考试的事情,寻芳的水平其实在他们之上,所以很快便知道了他们的等级。
李赵二人比起寻芳都略差一些,自然就更比不上叶寻芝了。
原本李赵二人就听过叶寻芳在外的传闻,他学习并不好成天就知道混。
但是就他们之前所见,加上寻芳考过了县试,这就已经将寻芳在他们心里不好的印象给扭转了。
如今跟寻芳还有寻芝二人探讨学问,李赵二人更加自愧不如叶寻芳他们。
比起之前的那些“不实”的传闻,自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
二人心里不免开始脑补,或许之前叶寻芳在外名声不好听,就是因为金家那个品行不断的女人传播的。
叶寻芳若真的不学好,那如今在他们面前谈论学问的人,又是谁呢?
而相比起此刻有真东西摆在面前的叶寻芳,被休回家的金氏自然不被人喜欢了。
李穗问寻芳他们是什么时候从县城出发,又是什么时候到的。
寻芳将时间了,又问了对方二人,才知道几人只相差一日出发,一前一后到的府城。
然后寻芳又了当天到第一个客栈的时候,遇到了巡抚过来的事情。
白天起来的时候,并没有第一次见到那种寒毛竖立的感觉。寻芳便将见到巡抚仪仗时候的气派给描述了出来。
在场的人听得脸色都稍有些激动,就连见过那场景的叶寻芝此刻回忆起来,情绪也有起伏。
李穗的父亲是个举人,跟官府也有些牵连,消息比较灵通。
只见李穗在听了寻芳的话后,道:“是了,我父亲之前同我过这个消息。这巡抚好像是之前在南省待过的,在那里任满之后便到了我们省来。”
这会儿几人正聊着,叶寻苌也考完出来了。寻芳跟寻芝见他脸色不怎么好看,就没有问他考得怎么样。
寻芳他们看出来的事情,李公子跟赵公子肯定同样也是看出来了。于是二人告辞要离开,寻芳问了他们目前住的旅店,约好到时候可以一起回去。
正好人多一起回去更安全一些,并且还可作伴,不会这么无聊。自然李赵二位少爷也是很乐意的。
叶寻苌回到旅店后,并没有怎么跟寻芳他们话,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间。寻芳他们见状,没有多什么,只自顾回了房间学习去。
接下来便是考杂文的一天,寻芳跟寻芝因为寻苌心情不好,所以神色都略带沉重。
只有叶寻蕙脸色挺好的,完全看不出他们这些兄弟跟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只顾着自己开心。
照常进到考场,寻芳先喝了几口热水,调整了一下压抑的心情。然后才开试卷,做起了题来。
开始先考的杂文,杂文在现代有三种解释的意思,第一种是除了诗词歌赋颂箴诔以外的文体,第二种现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第三种则是寻芳如今经历的科举中的考试项目。
然而在科举中的“杂文”是一种泛指,泛指诗词歌赋。
至于为什么杂文既不指诗词歌赋等又在科举中泛指诗词歌赋,寻芳并没能知道有什么具体的原因。
但是从现在这个朝代看来,寻芳觉得有一种可能性,为什么“杂文”在此可以指诗词歌赋。
这是一种寻芳认为的,很个人的观点。
因为在古代只有四书五经这些书本,才能被称为是正经的文学。因此除了四书五经的一些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杂学,不正经的东西,正因如此,杂文在科举中才被泛指了诗词歌赋。
而关于为什么考科举要考诗词歌赋,寻芳觉得有几点原因。
诗词歌赋写的好的人,不一定能保证这个人人品一定好,但至少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文笔跟逻辑。
就像现代里的语文科目,考试内容要考作文一样。
作文会给题目,有的题目是从各种乱七八糟的书本里提出来的,很多非命题作文都需要考生用逻辑先自行理解题目,然后再开始写作。
这时候拆解题目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就可能会写出很多跟题目毫无关系的作文来。这只是现代的一种考试方法。
对于古代来,寻芳觉得这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考科举的人,将来是要有机会去面见皇上的,是给皇家的人做事的。
那么他一定要内心有积累有足够的文学素养,话要有逻辑,并且最好的都是好听的话。
否则你就算极通帖经墨义,也不过是记忆力好,死读书罢了。
要是皇上要用一个人,结果问了一个人问题,他支支吾吾乱七八糟不知道的是什么,一二三四点都不会分,就这么乱一通,谁会愿意让这样儿的人待在手下?
皇帝辛辛苦苦科举找人才,结果就选出来一堆书呆子?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考杂文应该就是考验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还有逻辑能力的一点。
并且,诗词歌赋对平仄跟对仗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写出来之后会自带属于华夏文明的美感,读来也有韵味。
在学这些的时候,譬如一首诗,五言就有五言的平仄,七言就有七言的平仄,所以古代的一些诗词,读起来都是很顺畅的。
寻芳一开始学这些的时候,也是从“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开始。然后又背诵了大量的诗句,再接受了叶锦的不间断教导,才勉强将这些学好。
另外,学习这些可能也是为了将来好入翰林院准备。
一般来,将来考取进士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准备入翰林院了。
翰林院有时候负责帮助皇帝起草诏书,这时候如果文笔不好,表达不清晰,那进去了又能做什么呢?
寻芳觉得帖经墨义只是考文学基础,而杂文自然就是考文笔跟逻辑了。
可是在杂文方面,寻芳的表现并不优秀。所以只能在草稿上写好之后再用笔润色,首先逻辑一定要通顺,然后再是文辞优美。
两篇杂文写得寻芳头秃,揪掉了不少的头发,最后总算想好,才在发下来的试纸上填写了上去。
结果如何,这可能也得看主考官感觉。
寻芳写得其实并不优秀,脑袋里的典故也不多,这已经是将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即便不被采取,寻芳也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并不会留什么遗憾。
等写完之后,交卷出了试舍。
这次出来寻芝跟他正好碰上,他们二人是一齐出来的,原本还以为要继续等叶寻苌,结果没想到叶寻苌已经沉着脸在外面等他们了。
寻芳跟寻芝互看了一眼,觉得有些疑惑。叶寻苌此刻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并没有考好,但是他却不留在考场多想一想,竟然比二人还要早出来了。
随即寻芳想通了,叶寻苌可能是真的写不出来了吧。脑子里实在没东西的时候,乱写都写不出来。
与其待在考场受折磨,还不如快些将自己能写的写出来,然后快点出来还能放松一些。
只是这考试接下来还有两天,并且还是要待在考场两天一夜,这样一来,也不知道到时候叶寻苌受得住受不住。
寻芳跟寻芝刚到茶馆,原本想叫了寻苌便直接回下处的,为了顾及叶寻苌的心情,他们并不想直接当着叶寻苌的面儿聊考试的事情。
但是一旁李公子跟赵公子过来了,直接跟他们讨论了起来。他们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叶寻苌脸色不好,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叶荨苌的表情基本都是憨憨的不怎么变化。
既然人家都已经张口问了,意思就是想要跟他们探讨一下考试的试题,互相看看解对了没有。
寻芳他们更不好拂了新朋友的意,便坐下来大家一起聊了一会儿。
寻芳比较好运,解题的思路跟寻芝是一样的。但是写的内容肯定跟叶寻芝不相同,叶寻芝肚子里的墨水到底比他的多。
而赵李两位公子,多少都沾一点儿正确的意思。当时叶寻芝的解题思路写的好,另外茶馆里还有寻芳他们临县考近前十的人,解出来的跟叶寻芝的差不多,大家便都当这个是模板了。
但是具体这究竟该怎么解,也没有一个大儒登场告诉他们,所以只是心里稍微有底罢了。
叶寻苌这次解题大概跟赵李二人是差不多的思路,所以在聊天的时候也插了两句嘴。大家聊着聊着,寻芳觉得寻苌的郁气都散了不少。
晚上回去歇下,寻芳在睡前看了一会儿之前整理出来,做时务策的时候用的例子。
时务策考的是学子对国家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这些在现在府试的阶段考的内容不会太难。
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用例子是肯定要的,寻芳便整理出了一套,然后天天背诵,想着到时候考试,不定能用上一两个,总比临时想的要好。
反正这些背诵的内容,都是他自己平日里写好,然后有时候让叶锦帮他看看,有时候直接让叶寻芝帮他润色修改的。
就像现代考语文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背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拿来写作文的时候用。
这都是寻芳上辈子学习的时候积累的经验,在这个朝代,似乎没人这样来应对考试。
不过他并没有背到太晚,考虑到明天还要早起考试,他只简单复习了一回便去睡下了。
第二日仍旧天没亮就早起,愣是习惯了早起读书的寻芳,在连续这么多日早起之后,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怎么考试都要这么早准备?”这跟现代相差也太大了一些。
元宝在一旁听着寻芳的抱怨,沉默地帮叶寻芳整理好衣物。
这些都是绿萝之前吩咐好了的东西,只要拿出来开便能穿了。元宝不敢让寻芳有一点儿差错,所以特别仔细地办着所有事情。
好在元宝需要做这些的时间不长,就只是寻芳考试的时候好好照顾便够了。
元宝心里想着的是,只要这会儿能够将寻芳照顾妥帖了,到时候寻芳就是想让他离开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
这次跟着寻芳出门,元宝不觉得这是吃苦,反而认为这是一次机遇。
寻芳要是听得到元宝内心所想,估计会觉得元宝真是可惜了,待在古代只能做他的贴身厮,若是放到现代,这子读过书,上过学的话,出来工作一定能很快就往上升。
洗漱完毕,元宝布菜,寻芳边拿着书本温习,边吃完了早饭,早上还准备了一碗肉汤,怕的就是寻芳中午吃不惯饿着自己,早上好先多吃点儿垫着。
用过饭后,时间都差不多了,寻芳便让元宝去问问叶寻芝叶寻苌那里好了没有,叶寻蕙那里他已经自动略过了。
这旅店里有许多考生,府城内这一处的旅店基本都被考生们包圆了。寻芳觉得好在自己住的是上房,否则还不知道要怎么吵呢。
即便是上房,大晚上还是能够隐隐听到有人背书的声音。
早上照常去考试,这次寻芳穿的衣服比平常还要多两层。
主要是为了防止到时候院内发的棉被不够暖和,免得寻芳夜里冷到,多多准备总是没错的。
整理完毕后,寻芳从屋里出来,跟两个兄弟一起上车去了考试地点。
下车的时候,元宝又帮寻芳整理了一下衣摆,边对寻芳道:“爷,到时候忍耐忍耐,过了这两日,想怎么吃怎么睡都行了。”
寻芳见他如此,挥了挥手,将浮票拿了过来,道:“你怎么话越发像绿萝了呢。”
完,寻芳也没有理会元宝的表情,跟两位族兄一起赴考去了。
这次的考试是时务策,时务策考的内容涵盖许多方面,想要将这一科考好,就必须对国家的历史政治甚至民生都要有一定的关注。
寻芳在这方面也并不优秀,国家历史他只是知道一个总的大纲,并没有太细的学习过一个朝代的历史。唯一能够突出的一点,那就是他是个现代人。
好歹是九年义务教育出来,上过高中大学的人。对于前人的历史寻芳自有一套总结的方案,政治上的话,在现代的时候,不论中西方他都有涉及,他自己就挺爱看新闻的。
在现代的时候不每天都了解新资讯,但是一个星期也会花那么一两个时在看新闻联播上。
所以对于政治上的总结,寻芳在目前这个朝代来,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犀利了。
其实卷子上的一些问题,在给出方案的同时,只要兼顾如何才能让皇帝高枕无忧上下功夫便够了。
寻芳站在一个臣民的角度,然后一一给出时务策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必要的话,就夸上两句皇恩浩荡,表达一些积极的思想,又得尽量不让自己显得太过谄媚。
他一开始先草稿,写着写着又觉得自己写的许多东西太过超前。
于是删删改改,到了中午吃完饭后,总算改得差不多了,结果天色逐渐晚了。
晚餐也发了下来,照旧不好吃。寻芳尽量忍耐着这些东西的味道,勉强给自己来了个饱腹。
吃完之后,三急又来了,只好找了人带他去上茅厕。
寻芳来到茅厕的时候,臭得差点儿连晚饭都要吐出来了。
他这会儿还挺庆幸自己是吃了晚饭才来的,要不然先上茅厕的话,他估计连晚饭都吃不下了。
快速上完了茅厕,寻芳憋了半日的气,连脸都憋红了,出茅厕都是用跑的,到了外头才敢大口呼吸。
回到自己的号舍后,寻芳便没再继续写作,而是铺开了被子,直接倒头就睡了过去。
今日起的早,一整天又都在用脑子,这会儿吃饱喝足,趁着疲惫劲儿上来,寻芳一觉便睡到了第二日清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