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A+A-

    寻芳要砍叛徒的头这样的话, 是没有人反对的。

    这时候的法律就在那里,就算没有法律,这时候的人心也是如此, 对于叛徒,就是应该杀死。

    但是当寻芳出要将他们的头颅挂到城墙上去的时候,有几个人脸上是不忍的,但是都没有人提出异议。

    寻芳便道:“当然, 我是这么决定的, 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见, 欢迎现在就提出来, 免得将来为此事产生分歧。”

    话当然要在前头, 这样一来大家就都没有反悔的机会。

    黄达见寻芳下了决定,他深深看了徐清一眼, 这才叹气道:“哎!这也是他们应该有的报应。我们全听寻芳兄弟的!”

    寻芳见黄达这么了, 又朝其他人看了过去。

    虽然有些人犹豫了, 但最后还是都点头同意听寻芳的处理方法。

    寻芳于是叫了刽子手过来,就在城门口, 当着众人的面,就要砍这些人的头颅。

    这时候便显露出人性来了,这些被抓的叛徒有开始哭爹喊娘的, 有求饶的,有形如死灰的。

    就这么几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却有各种各样的表情。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在场有些人指指点点地道。

    大家都是在昨天里历练过的人,知道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面对叛徒, 就是敌人,他们并不会抱有什么同情,尤其与他们不相熟的人, 就更是对他们的生死无所谓了。

    这时候每年都有人被砍头,对于生死,现在的人确实比现代要淡漠许多。

    这一点都不需要寻芳点破,但凡学过鲁迅些许文章的人,基本也都能明白,封建社会是会“吃人”的。

    徐清在被压着下跪砍头的时候,一双眼里还很是不服气。

    “我空有一副才情并不曾被朝廷看到,寒窗苦读十几载,家里为了我能够读书付出了难以言的代价。然而就因为朝廷贪官,私售秀才举人的功名,就将我等真正好学之人、为国着想之人排除在外。叶寻芳,你真的觉得这个朝廷值得你效忠吗?!”

    听了徐清的话,寻芳也是很难回答出他的问题来。

    他没有办法这个时代处处都公平,就连现代,黑这么严格,每年却还是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被抓。

    “这个社会不善待你,你也应该另外谋得出路。我不敢我朝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你归顺南蛮,难道就是为了改善这个时代的不公吗?不是的,你是为了你自己。”

    一个人为了考取功名,苦读十几载,最后却没有被公平对待。

    寻芳自己就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他读了两辈子的书,知道读书不容易,也知道考试中的困难,更清楚这里面的一些九九。

    寻芳当时考试之所以这么公平,其实还是因为之前皇帝因为乡试舞弊而处理了一批贪污的官员,当时考官们都收敛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之后几年的舞弊之风比较少,但是也没有完全根除,然而听这几年来又有开始的趋势。

    所以他对于徐清这种,没有家室全靠努力而考试的人是挺带有同情的。

    可是同情归同情,他还是会治死徐清。

    然而徐清在听完寻芳的话后,没了反驳的话语。可是他眼里还是不服的,他不服这个社会,不服他的才华临死都没有得到施展。

    刽子手手起刀落,血液四溅。徐清的头颅滚落的时候,眼睛还是睁着的。

    在场的人看到这一情景,都忍不住将头别开。

    黄达脑海里一直闪现着徐清被砍头的模样,想着这文人的脊梁骨,究竟是硬还是不硬。

    硬吧,他又投降了南蛮,不硬吧,他又是对这个社会如此的不屈服。

    可是现在讨论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徐清以死,就是有疑惑想要问他,问不到了。

    “所以读书读痴了,还不如咱们这些不识字儿的。”黄达不禁感叹道。

    寻芳见他这么,回了一句:“黄大哥倒是个通透人。”

    虽然不曾读书,但是黄达心胸豁达,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时候确实比识字儿还重要。

    识字是一项技能,只要努力不是傻子就能学会,然而心态良好不是人想要有便能有的。

    黄达见寻芳这么,挠了挠头,不知该怎么回答。方才死了几个以前一起朝夕相处的人,他想嘿嘿笑都笑不出来。

    看去叛徒的头颅后,寻芳便让人立马将头颅挂上了城墙。

    这两日天气后,寻芳估算着,晒上三日,取下来的时候估计也够惨的了。

    这样做法,连寻芳自己都被吓住了,就更不要是来攻丹城的南蛮们了。

    自然,有些人是真的被寻芳这做法给吓住了,而有些人,则是对寻芳更加愤怒了。

    “叶寻芳!”萨羽气到将桌上的东西扫落,地上发出“砰砰砰”的声响,瓷砖碎了一片。

    “他竟然敢挂我们眼线的头颅在城墙上,这完全就是对我的挑衅!”

    萨羽身边的谋士知道萨羽的脾气,易怒加暴力,因此都上来劝他。

    “将军不用生气,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攻心,让咱们感到害怕或者愤怒,让咱们变得不理智。咱们要是生气,岂不是中了那儿的圈套?”

    萨羽好歹还有些理智,听人劝了两句,这才叹气道:“我知道是如此,只是这子太气人了!”

    正因为这一股气,萨羽在接下来的两日里,让军队猛攻丹城。结果越是焦急,越是攻不下来,反而被寻芳摆了两道。

    这样一来,萨羽更是被气得病了。

    寻芳这边儿则是一直能抵御对手心情还是不错的,经过这两日跟敌人的对战,寻芳也差不多摸清楚了萨羽的为人,知道对方是个急性子。

    于是吩咐众人,如果萨羽他们再过来,就在上面故意辱骂挑衅萨羽,就是要让他难受。

    虽然这招数有些阴,不过这是战场,不管阴谋还是阳谋,只要能赢,就是好谋略。

    寻芳不求这辈子能做什么英雄,只求能保住丹城就好。

    而就在两方僵持时,沈买的粮食也有消息了,寻芳于是赶紧派人去接运粮食。

    皇上也下了旨意,是已经在准备派兵,意思是让寻芳能撑多久撑多久,尽量就行。

    寻芳看他给下的旨意,心里也猜到,估计皇上也觉得临时组建兵力来对抗南蛮实在有些荒唐。所以他对寻芳的信心也不是特别有,不过鼓励还是要鼓励的。

    这么多官员一听到南蛮进来,撒腿就跑了,还要过去跟他诉苦,着好怕怕的话。

    偏偏叶寻芳这么不走寻常路,不但不跟皇上诉苦,反而还要帮皇上排忧解难,就可见他看到寻芳上奏的奏折后,他心里该是多感动了。

    所以寻芳自己希望皇上能够赶紧派兵过来支援的时候,皇上回他的语气才会这么好。

    寻芳想着,被方军队下来只怕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还并不确切。

    不过粮食已经到位,除非城内自乱,发生瘟疫什么的,否则寻芳就无需担心吃的问题。

    等粮食到达后,寻芳便接管了所有的粮食,将整个丹城变成了战备状态,既大家都吃大锅饭的状态。

    之前是因为反正管不住粮食,加上觉得人心难管,就算他提出要搞大锅饭之类的,会被人怀疑用心,从而反对他提大锅饭的想法。

    但是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寻芳才提出来,以后大家吃饭都按照一定的量分散下去,每天聚集在一个地点吃饭。

    这是寻芳模仿现代的战备状态,最高级的战备状态就是在确保百姓食物足够的情况下,一切资源集中向军方。

    丹城跟南蛮仗之前好像看起来也跟现在差不多,不过物资是放开归百姓自管的,另外到得起早才能够买到肉类,这样就很容易浪费粮食,寻芳自己也不能把握当时粮仓里的粮食能够保证多久。

    现在进入战备状态的话,直接将所有物资捏在手里,就能够方便调配资源。

    主要是他目前拥有的粮食,看起来也就够他们全城的人吃三个月左右,但是皇上现在还在准备派军队下来,寻芳根本没有具体的时间。

    就是上面了具体的时间,也得将可能的变数加进去,所以依旧是不确定的,所有物资都得省着用。

    若是之前他建议要进入战备状态的话,百姓不会信他,军队也不会信他。但是现在他跟众人一起上过战场,是生死之交,百姓见到他能够守住丹城也都全心信任他,所以能够实施。

    就在寻芳他们接到粮食的这段时间里,萨羽也终于因为手下人力太少,放弃了以自己那些人数来攻丹城的计划,去信让南蛮多派了四千部队过来。

    既然直接攻不进来的话,那就持久战,反正他们那边儿人更多。

    丹城并不是物资丰富的城市,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活活将丹城的人困在里面熬死。

    只要丹城出现了水资源或者是食物不充足的情况的话,他们就有机会进来。

    再来就是,包围丹城,会给里面的百姓跟士兵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算是一步很好的棋。

    到时候寻芳他们如果撑不住了,就会主动投降。

    但是这得是在萨羽以为寻芳他们,没有足够粮食的情况下才成立的条件。现在寻芳他们的粮食,加上城里能够收割的和现有的,统共可以支撑五个月上下。

    这样一来,就还是之前那个问题。只要他们能够防守住,就不怕熬。

    因为朝廷就算是用龟速,这将近半年的时间援兵也该派下来了。

    萨羽向南蛮要求再次增员,是在半个月后就落实下来得,这对寻芳他们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击跟压力。

    不过好在寻芳疏导的好,大家还是艰难扛了下去,期间大家失去了许多朋友跟伙伴,两千人的队伍,死了将近一千人,寻芳家里也有男人死,死的比较惨烈,不削减了一般的男丁,四分之一还是有的。

    这些在战争中丧命的,有他们叶家的主人,也有仆人。

    战争每天都在进行,他们丹城抵抗外敌的人数也在不停地增加。

    原本被他们抓来的战俘也被推出来顶过两次,后来也基本死光了。

    萨羽根本不在意这些战俘,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寻芳他们国家的人,都是投靠南蛮了的。

    原本就不是一国的人,所以萨羽根本就不关心他们。

    但是萨羽这一行为,也算是让城内众人意识到了,他对寻芳他们国家归顺南蛮的人是一种什么态度。

    因此心中原本有些动摇了的人,想要投降了的人,因为萨羽的态度,坚定了反抗南蛮的态度。

    一千人的军队实在太少,当他们只有一千人的时候,外面的军队还有三四千来人,对付他们简直就是碾压的趋势。

    后来寻芳又在城中招兵,在短时间内也凑够了五百来人。

    大家又抵御了一个月的时间,那五百个数字差不多也被消磨干净,又变回了一千来人,实际上当时只有九百来人了。

    外面萨羽见寻芳他们顽固,又向南蛮要求增加了两千人马,天天就在寻芳他们城墙下面高喊他们完了。

    就在寻芳觉得无奈的时候,朝廷支援的军队总算是来了。并且还是李珖亲自带队来的,朝廷足足有三四万的军队下来,来到寻芳他们这里的也有一万的军队。

    这么多的人数,直接碾压得萨羽军队连铠甲物件都没有拿,一溜烟儿的跑光了。

    寻芳他们这才总算是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开城门迎接李珖。

    见到朝廷军队下来的时候,寻芳他们这些大男人简直都要感动哭了。这仗实在太他妈难了。

    寻芳都敢肯定,要是李珖再晚来半个月,寻芳他们人都要没了。

    虽然寻芳不喜欢李瑶,但是李珖仗的本事寻芳还是很佩服的,所以很欢迎李珖。

    李珖到达丹城之后,寻芳还请他吃了一顿饭,将丹城一众乡绅跟出生入死的一些将领们一起宴请的。

    李珖在进入丹城之前就听过寻芳的本事,没有想到这么一个的丹城,一点儿地里条件跟经济条件都没有,居然让叶寻芳守了这么久。

    这对李珖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听他们城内只有两千多的士兵,还是临时招安过来的,他就已经有些不把叶寻芳当人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叶寻芳存在吹牛的可能,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讲,那就基本不可能是假的了,而且看着酒桌上众人,对寻芳都很氏敬重,如果不是真的很相信的话,大家也不必将戏演得这么足。

    李珖虽然是武状元出身,但是他的文学素养也是有的,如果真要科考的话,不定还能中个文科进士。

    文武双全的李珖这辈子除了他父亲之外,并不曾真正崇拜或者真得看得起谁过。

    如今听了叶寻芳的一干事迹,他心里莫名地有些佩服起叶寻芳来,甚至在丹城的两日,他还起了拉拢叶寻芳进入同一阵营的心思。

    但是叶寻芳就是装傻充愣,他自己只想着中庸,况且他的朋友杨雪松是比较反对丞相的那一派的。

    到时候他在加入跟杨雪松敌对的一派,那让杨雪松怎么看他?

    他可不想上演什么狗血的戏码,两个好友最后变得互相残杀的地步。

    虽朝廷里面,都是文官,互相残杀总不至于,但是让人心底不舒服是肯定会有的。

    寻芳相信,他若是真的加入了李相的阵营,到时候他会跟杨雪松连朋友都没得做。

    对于叶寻芳,李珖是有些敬重的,见寻芳一时没有答应,他也并不强求。毕竟寻芳是朝廷里当官的,将来大家见面的时间还有很多。

    只要寻芳在朝野,就总有机会拉他进自己的阵营的。

    南蛮是并不只有在丹城这里作乱的,如今在丹城赶走了萨羽这等人,李大公子还需要去别的城里驱逐南蛮一族,便并没有时间多在丹城耗着。

    第一天对付南蛮,第二天又在丹城休息了一日,李珖很快便离开了。

    李珖带领军队离开的时候,寻芳还是送他去的,二人都是豪杰,遇到一起就容易惺惺相惜,虽然才相处两日,这会儿却已经算是不错的朋友了。

    送走李珖后,寻芳又听到了一个跟萨羽有关的事迹。

    听萨羽当时逃跑太急,被射中了一箭。后来在路上死掉了,他是先发高烧,后来伤口感染死的。

    听死前还一直嚷嚷着“杀了叶寻芳”。寻芳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方面是高兴自己的敌人死了一个,另一方面又怀疑这消息的真假。

    因为后来是李珖带兵驱逐萨羽的,按理,萨羽是被李珖的军队的箭给射死的。

    按照萨羽那个记仇的性格,死前怎么也应该念叨李珖的名字才对,干嘛念叨他叶寻芳的?他们可是差点儿就被萨羽给灭了。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纠结的点,所以寻芳在听到这个消息,只是疑惑了一会儿便过了。

    朝廷军队下来,寻芳成功守住丹城,家里的人也人均带上了孝。

    寻芳又是激动又是悲伤,去信给了长兴那边儿的亲戚,准备派人将宝儿跟叶寻蕙还有叶寻苠他们接过来。

    然后又写了折子上奏皇上,他这也算幸不辱命。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寻芳一直都在丹城休养生息。因为仗实在太累的缘故,他在一开始仗没多久就重新开始吃肉了,这也没有人过他的不是,因为大家亲身体验过来,知道不吃肉是不成的,体力会跟不上。

    王氏见寻芳因为仗瘦了整整一圈,抱着儿子痛哭了一回。又是感动寻芳成才,又是觉得儿子太瘦了十分心疼,哭得眼睛都肿了。

    之后一段日子里,王氏开始疯狂给寻芳补充营养。

    然而就在寻芳摄入各种补品的时候,远在北边儿的皇上收到了寻芳的折子,也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确实,他真是没想到寻芳能够坚持这么久,光靠着两千多人守城,而那边儿南蛮的军队似乎在最后增加到了有上万的人数。

    这么一支临时招安的队伍,居然被叶寻芳训练出了以一当十的能耐!

    “好好好!好个叶寻芳,是朕的好臣子。等他孝期过了回来复职,朕定要好好奖赏他!”

    皇上连了三个“好”字,这在他执政的生涯里,是很少见的情况。

    他在这话的时候,叶寻芝跟杨雪松也在身边,于是皇上便对他们二人道:“子琼、茂之,你们两个要记得提醒朕,到时候朕可要好好奖励你们的好友!”

    叶寻芝跟杨雪松听到皇上夸奖叶寻芳,自然是很高兴的。

    杨雪松还道:“其实管这一个的丹城实在是委屈了寻芳,他的本事治理几个省都不在话下,皇上,子贤是真的有治国之才,只是为人谦逊低调,这才没有展露出来。我跟子琼的许多政治意见,一向都有参考子贤的法的,只是他有时候的话实在太过冒险,我们讲出来还要稍微去除一些想法。”

    “哦?果真如此?”皇上听了杨雪松的话,有些惊讶地看向叶寻芝。

    只见叶寻芝笑着点头,赞同着杨雪松的话。

    皇上明确了叶寻芳在叶寻芝跟杨雪松心中的地位,心里十分欢喜,点着头又了一个“好”字。

    于是让太监过来研磨,写了一封慰问叶寻芳的信。

    信上希望他好好休息,到时候会重新派下县令过去丹城,让他不用操心丹城事物好好守孝,另外也了,等寻芳回朝廷一定会重赏他的话。

    写好之后,墨迹一干,便急着让人去送信了。完全表现出了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