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入仕之途(2)

A+A-

    唐佑憬看着这些看题内心毫无波澜,因为在平常的学习中,唐佑安时不时的就要给他灌输一些时事政治的东西,美名其曰紧跟时政。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唐佑憬早已经备好了所需的试卷纸以及笔、墨、砚。就连草卷,正卷他也各备了纸十二张。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殿试按照规定要考一天,南宫民体恤考生,吩咐为考生每人准备馒头两个,汤一碗。但是唐佑憬自是和大多数考生一样奋力疾笔却是无暇顾及。

    唐佑憬重点填写了考题中的关于吏治改革的建议。正当唐佑憬落笔时,突然感觉到有一束目光看向自己这边。当他下笔不辍时盯着他的那双眼睛的主人却向他这边走来。此时,南宫民正在大殿巡考,看到了唐佑憬的写的论吏治改革之所见。觉得条理清楚,便停下来多看了几眼。唐佑憬主要写的内容是:

    一、严明官吏升降制度,将政绩与考核挂钩,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官员。

    二、限制官员恩荫特权,推荐官员着重考核德政勤廉,选举官员广泛开展民意选举。

    三、改革科举制度,将注重四书五经改为重策论,将背诵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阐述表达的意义和道理。

    四、加大官员监管考核力度。朝廷派出得力官员前往各州府暗访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

    五、制定奖励人民、考核官员的制度。

    六、制定屯田军制度,招募强壮男丁,充当后备军,此军队每年三个季度时间务农一个季度时间训练。

    南宫民看完此答案瞬间觉得眼前一亮,甚至还记住了几条。

    傍晚时分,一声锣响,殿试完毕。所有考生将试卷整齐置于桌面,此时,执事官所有试卷按顺序收起,为防止有官员从中换卷。每份试卷交由内侍人员重新抄写一份,以防有人从字迹中认出试卷是何人所写。待试卷重新抄录完毕后。由执事官送于封卷官,封卷官核对无误后,才会将这些重新抄录好的卷宗用白纸覆盖,盖章封存呈送于阅卷官,交由阅卷官来阅卷。经过将近十天的忙碌,卢阳与其他阅卷官共挑选出十份卷宗交由永昌帝南宫民评判。

    其中有一份卷宗卢阳一眼看过去就是唐佑憬所写,那个答案简直和唐佑安语气一模一样,毕竟唐佑安在现代时就对各朝各代的历史极其感兴趣,答这些题实在不在话下。

    当南宫民看到唐佑憬的卷宗时,向着卢阳到,此考生卷宗语言言简意赅。答案深得朕心,将来可为栋梁之才。

    经过一天的评判以后。唐佑憬当之无愧提名为状元。第二日在金殿唱名后,唐佑憬被封为翰林院修撰。“臣叩谢陛下天恩”唐佑憬叩首谢恩到。

    “朕看到卿的卷宗,答案条理清晰,深得朕心,不知之前师从何人”?南宫民对着唐佑憬到。

    “臣惶恐,臣幼时一直在文渊书院学习书院毕业后,受臣长姐唐佑安教导。”唐佑憬心想,这次高中有一半功劳在唐佑安的悉心教导。

    “你还有个姐姐?”“女子可以有如此渊博知识,如果不为朝廷效力真是朝廷的损失。朕很想见一下此人。”南宫民瞬间对唐佑安来了兴趣。

    “宣唐佑安觐见。”

    另一边唐宅中,唐佑安、安欣怡正在提心吊胆的等着。突然管家来报,有宫内公公来宣旨,唐佑安内心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赶紧出去接旨。

    “传圣上口谕,召唐佑安进宫面圣。”传旨的公公高声道。

    “民女遵旨”。唐佑安道

    “唐姑娘,马车就在外面,请吧”

    “谢公公”,这时安欣怡将一袋沉甸甸的银两交至传旨公公的手中,“女第一次进宫,劳烦公公多照顾。”安欣怡声道。

    传旨的公公轻轻一颠,嚯,给的真不少,够他一年的赏银了。瞬间眉开眼笑的“咱家了解,放心,这次唐姑娘进宫可是天大的喜事呢,唐姑娘,我们起身吧。”

    “娘,放心,不会有什么事的”唐佑安安慰的道。

    坐在马车上,太监边走边,“这可是陛下让卢大人亲自安排的马车呢。可见陛下爱重。”

    “卢阳也在?”唐佑安心想,那她就更有主心骨了。

    进了宫,看到宫殿的金顶,宫门,给人油然而生的一种庄重之感,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好似要腾空飞起。那黄瓦红墙、不出的富丽堂皇。朱红的大门镶着金灿灿的门钉,八十有一,无不昭示着皇家富贵。门口左右两侧蹲守着两只威武雄壮的石狮。宫门两边笔直的站着二十余人的侍卫。宫门前还时不时有锦衣卫在来回巡逻。

    不多一会儿,就到了宫门前,太监向侍卫明情况以后,侍卫允许两人通过,很快,他们就到了大殿门口,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金黄色三个大字‘宝光殿’。

    唐佑安看到正殿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南国皇帝永昌帝。大约五十多岁的年龄,白净脸,留着半长不长的胡子,面向很普通,也看不出有多威严。唐佑安心道:这样的人如果不穿龙袍,穿上粗布衣服丢在人群中,恐怕很容易被人群淹没吧。

    “民女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佑安叩首道。

    “平身”南宫民笑着道。

    “谢陛下”。唐佑安起身瞥了一眼,看到卢阳与唐佑憬站在她右侧,悄悄地向她比了一个大拇指。

    “朕听唐卿他从书院毕业后,课业一直由你辅导。是这样吗?”

    “民女惶恐,只是闲时对幼弟辅导一二”唐佑安低头道。

    “嗯……很好。你家中高堂健在?”

    “民女父亲因病早逝,由母亲将民女姐弟二人拉扯长大。”

    “嗯……女子当有如此学识,朕很是欣慰。在南国,女子也是一样可以为国效力的。来人,赐唐佑安黄金百两……宅院一间。唐佑安听完忍不住又向卢阳比回了一个大拇指,皇帝陛下就是牛。然后看向唐佑憬,那个目光中仿佛在,弟弟,可是给老姐争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