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知青渣男痛哭求原谅(46)

A+A-

    (大帝书阁)

    到这,谢父又放缓语气,放柔声音道。

    “不过,你娘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外头人多,人心也复杂,万一人家花心思地想要对付你,你双拳也难敌四。”

    “总要你身边有人照应,我们才能放心你出去。”

    “就算为了叫咱们两老安心,好歹也再安排个人跟着你,也能帮着你照看一下孩子。”

    谢青清抿着唇,难以再拒绝。

    这份沉甸甸的关心和爱护,令她动容的同时,也只能听从。

    她也不愿意伤了他们的心。

    可是到底由谁陪同她一起去呢?

    一时谢青清并没想到合适的人。

    就在她在脑海里思索的时候,大哥谢朝阳先开了口。

    “我去!”

    “我陪着妹妹去上大学!”

    “妹妹你放心去读书,我来带福娃!”

    然而,他一完,一家人齐齐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他。

    他扫了大家一圈,纳闷不已。

    “咋咋了?”

    “我错啥了?”

    谢青清心里暖融融的,但还是笑着婉拒。

    “大哥,大嫂和虎子可离不了你,而且咱家分了十亩田,爹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你要跟我去上学,家里的活可咋办,总不能累坏了爹吧?”

    “而且,虎子也到了要开蒙认字的时候,他又皮得很,也离不得人的。”

    听了这话,大哥面上也露出了犹豫之色。

    确如谢青清所言,到底他已经成了家,有媳妇有孩子。

    他媳妇翠娟要是知道他要跟着妹妹去上海,恐怕非挠花了他的脸不可。

    他这一犹豫,二哥谢艳阳也忙出声。

    “对,妹妹得对,家里的活还需要大哥忙活呢,还是我去最合适!”

    然而,却还是迎来了谢青清的一个白眼。

    “二哥,二嫂都快生了,能离得了你?”

    “而且生完二嫂还要坐月子,孩子又你也得在家好好帮把。”

    “要是二嫂知道,你撇下她跟我出去,不知道要多伤心呢!”

    完这话,二哥也为难了起来。

    谢青清倒是干脆把目光落在了三哥谢骄阳的身上。

    “要还是三哥最合适。”

    “正好去了上海,给哥寻个好媳妇去!”

    完,谢青清还调皮地冲谢骄阳眨眨眼。

    谢骄阳脸一下就红了起来。

    “妹妹你瞎啥呢!”

    就这一下,一屋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家拿着这个话题逗趣开玩笑,气氛一下就轻松了起来。

    谢父干脆也拍板道。

    “那就这么定了,老三陪你妹妹去读书。”

    “不过到了那边,也不能闲着,总要再找点活儿干。”

    这倒是提醒了谢青清。

    谢骄阳其实不笨,甚至他的记性很不错,脑子也灵活,就是性子有点跳脱。

    到了这个年龄,多少心思也浮躁了些。

    如果在家也还好,地里的活干完了到处溜达玩也不会有人什么。

    但是要是到了上海,他里没事儿干,难保会出去玩,反而容易迷了眼。

    思索片刻后,谢青清对谢父道。

    “爹,要不让哥跟着我读书吧!”

    “就算没考进去,到时候到了那边,能认字能算术,也能找些轻松的活儿。”

    “而且听学校也缺助教和打杂的,要是他能被聘用上,岂不又体面活又轻松?”

    一听读书,谢骄阳立马瞪大了眼睛。

    “啊?”

    “还要读书?”

    “不用了吧,我随便在外头找个什么活就行了,咋还要读书啊!”

    然而,他的反抗是微弱的。

    谢父和谢母一听谢青清的这个主意,两人的眼睛一下就亮了。

    就连大哥二哥,都忍不住点点头。

    “是该多读点书!”

    “这一次要不是清清把那上头发下来的文件给我讲清楚了,我这村里的事儿也办得稀里糊涂的。”

    “可见读书是特别有用的!”

    到这,似乎是回忆起了什么,他叹了口气,带着几分愧疚地看了看三个儿子。

    “要是咱家条件好,也不至于没会让你们读书。”

    “如今情况好些了,你们却都老大不了。”

    “本来这两年想着给老三个媳妇,你们三兄弟这日子就慢慢自己过。”

    “我们帮衬着一点,这辈子也就这么着了。”

    到这,谢母的脸上也带了几分无奈。

    三个哥哥却摇摇头,没有一丝埋怨。

    “爹得啥话啊!”

    “是我们三个没能好好孝顺您和娘呢,还累你们这么操心。”

    “家里这大大的事儿,还都得您拿主意。”

    “没有您和娘,哪儿来的咱们的好日子?”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得两老心里无比妥帖。

    谢青清看在眼里,也忍不住眼眶发烫。

    为了不让大家伙都陷入到这种低迷的情绪中,她忙转移话题。

    “既然这么定了,那三哥就准备跟我一块读书,回头我去县里的学弄点教材,我先教着。”

    “能学多少先学多少,三哥可不许偷懒!”

    这话一出,三哥立马一脸的哭相。

    “妹妹,不至于吧我这都多大岁数了,还读学的书?”

    谢青清捂着嘴,一双美眸笑成了月牙儿。

    这事儿确定后,谢骄阳的好日子算是没了,一大早就被谢青清抓起来蹲马步背书。

    好不容易喘口气,就要帮着去田里干活,等到日头大了,又得回家跟着谢青清学习。

    他的哀嚎声,就没有在谢家的院子里停下过。

    然而嚎归嚎,在谢青清的紧迫盯人的情势下,谢骄阳却没有真的逃避或松懈。

    哪怕一开始的时候十分艰难,但还是硬着头皮地学了下去。

    谢青清可不是一般的老师,她所掌握到的知识,绝对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位老师能够比拟。

    通过她风趣幽默,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讲解,谢骄阳渐渐食髓知味,开始主动地学习起来。

    而兴趣通常是最好的老师,加之谢骄阳十八岁的年纪,却正是记忆最好,成长最快的时候。

    他就像一块海绵,不停地汲取着能够学到的所有知识。

    加之谢青清的不断调整和引导,短短两个月,谢骄阳便完成了学阶段的所有课程。

    甚至,在谢青清的提前铺垫下,数学已经稳步跨入了初中的门槛。

    谢青清也通过教授的方式,再次稳固了一下自己的学习。

    等到七月十五高考的时候,提前一天来到县城的谢家人,全家出动,一起送谢青清去县中学的考场。

    由于高考才恢复第二年,加之又是偏远的县城,所以参加考试的除了下乡的几个知青外,人并不多。

    谢父因为“分田到户”的事儿,也算在十里八乡都有了名气,所以不少人见到他,纷纷上前去打招呼。

    县中学的领导正好也在考场外站着,看到谢父也上前去握了握。

    在得知谢青清要高考的时候,还不忘大肆夸赞了一番。

    但谢父哪有心情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