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
看着院外的一切, 尹素云有些恍惚,她是熟悉这里的,从四岁到七岁, 她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如果没有在这里听课,她就不会认识字,不会看懂书, 不会去思考是非对错,不会这么快清醒过来。
越清醒、越绝望, 明知道凭借大哥的能力,很难得到功名, 但这话就是不能,或者, 她了,那些人也不会信,因为她是女孩,比不上大哥。
要不是从运气好,总能捡到些好东西、碰上好事情, 她在家里的日子怕是会比二姐还难过。
尹素云清楚地认识到,家里人对她的好, 不是因为她本身,而是因为她的运气。
她的运气能给他们带来好处, 一旦这种好处消失了,她的处境就会大变。
-
“尹家妹妹, 你来了!”
这句话惊醒了发呆的尹素云,随后她又觉得奇怪, 为什么清元哥哥好像知道自己要什么?
等听完周清元的话后, 尹素云五味繁杂, 她知道大哥不是她以为的那样,可、这也太让人难受了。
“谢谢清元哥哥告诉我这些,我想知道他的是真的吗?官府会强制婚配?可有解决的办法?”
“这、应当不会,我于律法之道不熟,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便去请教祝师兄和严师兄。”
早先周清元跟他们的,只是尹具才的算计,但尹素云想要从医之事,他是瞒住了,他知道师兄们不是守旧之人,但这是尹家妹妹的私事,不好乱。
“祝大少爷和严少爷也在?”
“不瞒妹妹,今日我们都聚在一块读书,但我没你的事情,只了尹师兄的来意。”
“我知道清远哥哥不会乱的,”尹素云,“攀关系的话,我也能叫他们一声师兄呢!”
“你让他们过来吧,我躲到屏风那边去。”
尹素云环视了一眼周围,看到旁边的屏风,就搬了把椅子坐过去,虽然有掩耳盗铃之嫌,但也是为师兄们的名声考虑。
没错,她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名声,而是怕连累师兄们。她在医馆当学徒,可不用这么讲究。
等祝文乐他们过来时,就看到了一堵屏风,要不是有影子,他们还真察觉不出里面还有另外一个人。
互相了个招呼后,几人坐在椅子上,听她自己的疑惑。
“不会,官府虽鼓励男女成亲,但强制婚配这种事,大部分知县是做不出的,不过要罚一笔钱。现在你还有六年时间,多存些钱,一年约莫一两银子,你要是能坐堂的话,这难不了你。”严奇志道。
“与其担心这个,你还不如担心你的父母,他们是有权利为你安排亲事的,一旦他们收下旁人的庚帖,你就算再反对,也无能为力。”
祝文乐不觉得官府是问题,如果真如尹素云所,她的长辈们才是大问题。
庆朝崇尚孝道,父母对子女拥有极大的权利,婚配、财产、身体……父母买卖子女无罪,而父母在时,子女不得有异财。
自然,大部分父母很少会如此苛刻子女,但也有例外不是吗?
“那我、就没什么办法了吗?”
“让你三哥带你分家另过,但这极难,而且你的父母依然能支配你。”祝文乐觉得这个问题太过棘手。
尹素云低着头,似哭非哭:“照这么来,原来他们待我还算好了是不是?”
至少没有把自己卖给他人,还没有搜刮自己身上的东西。
“虽然父母买卖儿女无罪,但到底惹人诟病,不利于你大哥名声。婚配也是如此,他们至少会找看得过去的人,糊弄一番。”汪夏山帮忙分析道,“至于钱财,他们恐怕不觉得你还有钱。”
“而且他们想要的是你心甘情愿嫁人,他们想用你的婚事给你大哥铺路,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他们的态度不会太强硬。”
这样的问题,他们也没办法,虽然他们也是子女,但是他们的父母并不是这般的。
“那嫁人后,我能继续学医吗?”
“这个要看你嫁的人。”祝文乐轻轻点了一句。
他熟读律法,庆朝,不仅仅是庆朝,而是从古至今,律法对于女子自身还有钱财的保护越来越弱了。
前朝女子还能自己立女户,女子可以得到夫家之产,甚至带着自己的嫁妆和夫家之财改嫁。
而如今,夫死妻守节,无子便要立嗣子,而这钱财自然是嗣子的,女子只能使用,不能拥有。
而那嫁妆也是等同,娘家给女子嫁妆,这嫁妆便为夫家之财,只看那男子要不要面子罢了。
所以名声这个,有好有坏,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制约。
“或者,你可以找个体弱点的嫁了,在他病死之前,生下一个儿子,以寡妇的身份立女户,这样谁也拦不住你学医。”孙纬这主意很馊,但也有用。
严奇志思考片刻,道:“也有几个极厉害的女子,在和离之时得到了夫家大半家财,如果那时你需要状师的话,师兄帮你。”
他已经决定要好好学名家之道了,到时候就能利用律法还有自己这张嘴帮助他人。
“或许,你可以现在挑选一番,你既然在医馆,医馆里的学徒什么的,到时候夫妻二人开家医馆,倒也不错。”祝文乐这话…不靠谱中,却又有些靠谱。
“所以,了这么多,还是没办法吗?”
周清元心情复杂,虽然他还不确定自己的想法,但这些人居然真的把他无视了。
“已经很好了,谢谢诸位师兄,我明白了!”尹素云向几人道谢。
不是,你明白了什么?你想干什么?
心里想问很多,但最后周清元还是温和地:“尹家妹妹,我送你出去。”
看着离去的两人,剩下的五人才发觉,他们似乎把清元师弟给忘了,互相看了一眼,嗯……
这个还是得看尹家妹妹的想法,清元师弟自身都难保,还是先免了吧!
-
尹素云的目光发亮,她决定了,要好好学医术,用银子堵住父母的嘴,顺带着找夫君。
能找到心胸豁达、志同道合的最好,找不到就找个病秧子!
-
祝文乐回去后,将自己藏书中的医书和律书找出来,让人抄了一遍,送给尹素云,算是师兄的支持。
一月,河水初解冻,祝文乐一行人乘船前往环省。
孙纬和陈睿也跟着去了,他们算在争鸣书院边上找个院子住,遇到不会的,就去书院找先生请教。
带着书童,几人先找院子歇脚,这次郑家二舅郑德也过来了,他有批货要运到环省,正好来看看外甥。
争鸣书院旁边的院子价值不算太高,这都是托书院名声一般的福,但也不低,毕竟临近书院。
汪夏山只算租几日,最后孙纬和陈睿直接免了他们的房租,这院子权当是他俩租的,其余人就用教导他们读书来抵。
他们这么一,其他人就上心了,还像模像样的排了张课表出来,根据他们的弱处训练他们。
孙纬看着那厚厚的一叠题,陈睿抱住自己的手,欲哭无泪!!
见外甥这样,郑二舅也不勉强,孩子嘛,是得多相处相处。
“舅舅,您一路心,要是到了,记得来信。”祝文乐送舅舅上马车,神情担忧。
“我就去环省取个货,哪就这般惹你担心了?放心,舅舅一定会谨慎行事的,倒是你,好好住着,不要省吃俭用的,有什么事,就去城里找咱们家的铺子……”
甥舅俩一个比一个絮叨,一炷香后,才挥手分离。
其余人:牙疼……
-
真正加入争鸣书院,他们才发现何为百家争鸣之盛况。
一家一院,一院里面还有堂,像儒家,共有十三经,分为五堂;墨家因为分支多,共有十二堂;还有农家,他们堂倒是少,但是有田有地还有山;其余的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
祝文乐进了兼合院后,感觉思绪豁然开朗,他感觉自己的思想有了安放之地,这跟他读的书无关,跟他做的机关机械无关。
不过他发现他学的最多的还是儒家,儒家五堂,最开始只是去两堂,后来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了每一堂都要去。
“你可是觉得疑惑,为何明明是兼合院的学生,却要把儒家的东西都学会。”兼合院的院长,也是祝文乐现在的老师姜瑞明问道。
“老师,学生的确不解,诸子百家,能精其一,已是极好,”稍作停顿,祝文乐又,“兼合院兼百家之长,合二为一,一不心,便容易成为样样皆懂,样样不精。如今您让学生学这许多儒家之学,是想让学生专攻儒家?”
姜瑞明看着他,到底,让他走仕途一事是他们这些人定的,虽然默认不会有人弃仕途而不顾,但万一呢?
“不是专攻儒家,而是让你以儒家为主。”
“虽然争鸣书院的情况有所不同,但离开争鸣书院后,你依然要面对以儒家为主的朝堂,不论是你还是其他人,他们所学都是以儒家为主的。”
姜瑞明看着外面,有的时候在这里待久了,他都快忘记外面的样子了。但不行,不管是他还是一众学子,如果他们想走仕途,那么就决不能太过偏离。
“不过你学的的确比旁人多,你的天赋可以让你比旁人多学一些东西。如果你想走仕途的话,这对你来并无坏处。”
“仕途,那也有不走仕途的吗?”祝文乐问道。
“自然是有的,有些人只在一边的天资出众,而且对仕途不感兴趣,他们就不再兼顾儒家,而是专注自家。你呢?你想要走仕途吗?”
“对于你而言,我们的要求更高,此仕途非彼仕途。”在这话的时候,姜瑞明的口气并不一样,仕途和仕途也是不一样的。
祝文乐之前从未想过这么多,毕竟他走仕途的决心,早就被周先生种下了。
他喜欢机关,甚至能想出不少绝妙的组合,但大多数时候,他都只是一个提出想法的人。
他很少一直待在一处研究东西,从一次次失败到成功,这样的经历他几乎没有。
起先是因为他要读书,他得读书,之后是他没有体力精力做这些,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匠房里,看着匠人做。
这样的方式,他没想过改变,但现在,他要想一想了。
“老师,我想考虑一下。”祝文乐道。
姜瑞明颔首,这件事情是要好好考虑,不管祝文乐选择什么,他都不会去阻止他,就算他天资出众,但他们也不是硬逼着他选择的老师。
老师口中的“仕途”和先生口中的“仕途”是不一样的。祝文乐能感知到,老师的仕途更艰难,是让他参与朝堂之争,为百姓、为天下,成为一代名臣。
而周先生的则是让他偏安一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能不能青史留名,他不在乎,或者不敢想。
别先生了,祝文乐自己也不敢想,他总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
最后几天,他依然在认真读书,但也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得到一个想法后,自己去实践、去完善这个想法。
虽然他的理论知识足够,但他的实践经验是欠缺的,所以失败占了大多数,每每失败,他就更改自己的图纸,继续实验。
发觉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后,祝文乐也不放弃,而是邀请师兄们加入。
几个月后,一众人看着眼前这个机械,心中涌起一股股喜悦之情。
而这时候,家里也来了书信,原来是祝文乐制作的农具上达天听,陛下赏赐了不少东西下来,不过因为他在外求学,所以由家人代为接收。
不过一些得用的,祝家人托了郑舅舅送过去。
看着这些东西,祝文乐心里有了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