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
看着船越行越远, 尹素云慢慢放下自己的手,回保安堂去了。
听清元哥哥那些药丸帮到了他们,这让尹素云很开心, 因为这个,祝家还送了不少东西过来。
医书应该是祝家大少爷送的,至于其它的应该是祝夫人送的, 都是她用得上的。
几个月前,她开始给家里银钱了, 不多,但闲话的人少了很多。有的时候听多了大哥大嫂的话, 她也会迷惘,不过见到那些痊愈的人, 尹素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到底,她做不到像大嫂一样,明明被娘家像货物一样交易,却还记挂着娘家的好,又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要听丈夫的, 孝顺公婆。
现在她更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医术,虽然一些人会介意被女子诊治, 但看不起病的人是介意不起来的。
她以后要面对的问题还是来医馆看病的人,他们会质疑、抗拒, 甚至不会出钱让她看病,不过这个问题, 师傅已经帮她考虑到了。
吴大夫让尹素云专注妇女科,有些人家规矩, 姑娘夫人不方便让男大夫诊治, 如果是女医, 那就没这些顾虑了。
这样的人家完全可以让徒弟出面,既能让徒弟赚到些银子,用以糊口,又能得些名声。平日的义诊磨炼医术,等医术高了,为了性命,大夫是男是女又何妨?
而且徒弟对药丸什么的颇感兴趣,实在不行,卖药丸也是一项活计,当然他的弟子不能这么没出息。
尹素云专研医术、药方,帮妇人看病,如今有了些名气,这些银子都被她攒了起来,十六之后她得出婚嫁钱。
她现在没想过嫁人,也不想草草嫁人,毕竟很少有男子愿意接受一个抛头露面的妻子,特别是读过书认识字的男子,就更难接受了。
而让她嫁给性格一般,又不识字的男子,她又过不去心里这一关。
女子学医极难,吴大夫又问了尹素云一次后,就摆桌,正式收她为弟子,师傅师傅,为师为父,这代表了,吴大夫有了插手尹素云婚事的权利。
三跪九叩后,尹素云再无隐忧,尹家无法随意处置她的婚事了。
-
争鸣书院内,周清元收到尹家妹妹的来信后,这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就怕等他下次回去,看到尹家妹妹被尹家胡乱许出去。
他已懂情事,自然能感觉到自己对尹家妹妹的特殊,但现在的他虽然在家有了一定的分量,却还是很难拗过父母。
而且尹家妹妹还,他也不知道她对他是个什么心思,乍然闹出来,尹家妹妹怕是无法安心习医了。
她那么喜欢医道,周清元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她。
祝文乐听着他的烦恼,随声附和着,他现在正为一个机关的一环感到苦恼呢,周清元的话他只听了一部分,反正支持就好。
-
如此一年后,老师们将书院里的举人们都叫了过去,是有事要。
祝文乐六人站在一起,听老师吩咐。
听完后,有的双目放光,有的眉目紧皱,还有的低头思索……
回去的路上,孙纬有些不解,道:“文乐师弟,你老师让我们去游历干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我们的书还没读到万卷,但路还是要去走的。”祝文乐道。
“而且孙师兄,你真的不想去外面看看吗?看看其他省府的风光。”
孙纬一听心中意动,刚刚老师并没有强硬要求他们外出游历,而是一个建议,去不去由他们。
想到两年后的会试,孙纬是不想去的,但听了祝文乐的话,他又有点想去了。
“除了风光,更重要的是民生,还有阅人,游历途中,遇到的人和事之多之复杂,可不是这样安于一隅能比的。”汪夏山道。
他是想去游历的,这几年他带了两个学生,并在几位好友的帮助下,把自己的文章策论整理成册,卖于书铺,赚了一笔,只是这样去游历,他还是囊中拮据。
“我和孙师弟不比你们,本来中举就是勉强,若是还去游历,下一次会试怕是难了。”陈睿看的很明白,他们的天赋不如另外几人,只能靠努力才能追上。
“那我还是不去了,留在书院读书,你们去吧!”一听这话,孙纬又偏了。
随后孙纬又问一言不发的周清元,问道,“清元师弟,你怎么?”
“我想去,老师我的文章太虚,如果切实看过百姓的生活,或许能务实些。”周清元不假思索地,刚刚他已经在想游历要带的东西了。
祝文乐也点点头,现在他对于机关的想法都是怎么更复杂更不易被人破解的,他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误区,他要把以前的感觉找回来。
他想制作的机关,不是如何复杂的,而是如何便于百姓的。
随后汪夏山又因为游历的事情向老师请教,原来每个外出游历的学子,都能得到书院提供的一份资助,里面有药丸、书信、火折子等等,尽量减少学生的开支。
为了让学生走出去,书院已经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了。
如此,六人分为两派,四人结伴外出游历,另外两人在书院苦读。
-
四人出发后,先雇了一辆马车前往码头,他们算先走水路,前往北地。老师给了他们不少荐信,让学生沿途拜访他们的好友。
祝文乐他们到一地后,先行拜访老师好友,然后深入当地,看民风民情,有的时候他们会将自己看到的记下来,一起讨论。
“文乐师兄,你这是怎么了?这么心?”
“我刚刚觉得有人在跟着我们,奇怪,我们初来乍到,谁会跟着我们呢?”
严奇志听到后,想了片刻,道:“很简单,盯上了我们的骗子们,要知道,这些骗子最喜欢骗外乡人了。”
“我觉得此地有些不对,你看街边,这么多乞儿,而且百姓都一脸愁苦,最近朝廷并无徭役等决策啊。”
祝文乐话的声音很轻,这个县城,让他觉得不安。如果朝廷没有下令,那么只能是当地官府所为。
其余人没有话,汪夏山仔细辨别周围的人,除了几个衣衫鲜亮的人,那些百姓,全都一脸麻木。
这些人,别无法跟岑竹县的人比,就连岑竹县的村人都比他们有朝气。
几人找到一家客栈入住,坐着喝了口水。
“一个县好不好,只看百姓的面容,就能看出大概。”祝文乐道。
“这武川县着实古怪,感觉每个人都很压抑,连谈笑声都少。”
周清元长呼出一口气,他被外面的百姓影响了。
“而且我看那些笑的人,没有乡绅和富商,都是官吏的家眷,真的很奇怪。”
严奇志看的比较细,富商也是商,衣着有定数,乡绅虽然能穿的衣料、配饰多些,但也不像刚刚经过的那几人那般。
“那我们还要待在这里吗?”汪夏山问道。
“再看看吧,不在县里,去村落看看,”祝文乐停顿了一下,又,“不对,如果照这么算的话,刚刚盯着我们的真的是骗子吗?”
所有人一顿,看向门外,感到一阵心惊。
“我们有四个人,如果没有完全的把握,对方不敢轻举妄动的。只是,今夜我们得心些,不要全部入睡。”
“严师兄的不错,熬过今夜,明天我们就出城。”汪夏山道,比起探求真相,自身的安危更重要。
祝文乐和周清元点头,他们都不是不分轻重的人,先离开这里,找到可信的人后,带着人再来一探。
四人两两相伴守夜,虽然灯光已灭,但里面的人还是清醒的,他们谨慎地听着四周的动静。
-
深夜,祝文乐和汪夏山守夜。
轻轻扯了扯汪师兄的衣袖,他听到门口有动静,虽然,但逃不过他的耳朵。
汪夏山领会到他的意思后,两人快速躲到床上,轻轻拍醒另外两人。
隐隐约约中,祝文乐看到窗纸被戳破了,急中生智,状若无意地把灯台扫了下去,发出响声,外面的人动作一顿。
“祝师弟,我早不要将灯台放得这么近了,如今倒好,弄出这般大的动静。”严奇志迷迷糊糊地道,仿佛睡迷糊了。
不过只要有人见到那双眼睛,就不会信这是一个睡迷糊的人。
“是师弟的错,如今烛台已拿远,师兄安心睡下便是。”
“我觉浅,这一话,倒没什么睡意了。”
外面的几个人本来在听到屋内的动静时,就屏住了呼吸,现在听他这般,不免有些心急。
“祝师弟、严师兄,我本来都快睡着了,结果你们一话,我的耳朵就竖起来了。”
又多了一个!外面的人听到这声音,恨不得冲进去把那个祝师弟一顿,好好地,干嘛把烛台放在边上?
“明早我们就要离开武川县了,老师有一好友在离这里不远的成源府,我们走过去的话。后面几天怕是没有客栈了,再休息会儿,养精蓄锐。”祝文乐道。
“你们话声点,周师弟又睡过去了。祝师弟,去了老师好友地方,你可不能再这么跳脱了,身为举人,连点举人的样子都没有。”
汪夏山点出几人举人的身份,不管幕后之人怎么算,四个学子和四个举人,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门口的人果然惊了,这里面居然有举子,听他们语气,这四人恐怕都是举子!!
“知道了,知道了!”祝文乐话的时候带着几分懒散,像是一个不愿被师兄管束的师弟。
见外面的人远去,几人看了一眼,一夜无眠。
-
那几人回去后跟幕后的人回复,请示下一步动作。
“居然是举子,这次你们做的不错,一旦举子在我们县里出事,恐怕会把事情闹大。这般年岁能得到举人功名,后面怕是有不少关系。”
一个中年人隐在暗处,这武川县地处偏远,也无甚景致,很少会有学子过来,至于一些外人,就看他们是不是聪明人了。
“明日你们跟着他们,看看他们是不是去成源府,一路上有没有异样,要是有,就一路跟着,在其他县解决。”
那几人领命出去,月光照亮了那个中年人的脸,赫然是武川县的知县骆方。
四人带着东西离开武川县,面上一片轻松,只是心里难免紧张。
虽然都是经过乡试这等大场面的人,但是像这样危及生命的事情,他们还真没遇到过。
“那些人还跟着吗?”
“跟着,我们随便些什么吧!”不然一言不发,着实怪异。
祝文乐猜这些人就是来看他们的行事的,要是有什么不对劲,恐怕这些人就会冲出来了。
可能因为后面的危机,这次几人做的诗,远超往日水准……
在几人坐下休息的时候,祝文乐就在一旁执笔将这些诗记录下来,如此一看,几人看着就像来此处踏青一般。
后面跟着的一些人,看着这些举子,有个领头的略略点头,这些举子做的诗比老爷的还要好。
四人越走越远,晚上就借宿在农家,而那些人也跟着。
“祝师兄,明日我们就能到成源府的地界了吧?”周清元问道。
祝清元问过借宿的村人,点头道:“没错,越靠近成源府,这些百姓的面色越好。”
“这几日我们路过武川县的几个村,村里几乎没有壮劳力的存在,是被官府押着服徭役去了,可恨我们不敢多问。”严奇志想起这些,就觉得心中郁郁。
这几日他们路过好几个村庄,外松内紧,不问会惹人怀疑,问了,却也不敢问太深,还要找借口替人描补,好不憋屈。
夜里,一群人坐在院子里,知道他们是读书人,主人家也出来作陪,虽然不知道什么,但他们也不想就这么把人放在这里。
祝文乐看着老丈,也没听旁的,只问他们家的生活,平时有什么营生,然后拐弯周围的风景。
“起风景,要是几年前,你们去武川县的紫草村,一到春天就是漫山的紫花,我时候就看到过。只可惜紫花村得了疫病,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死了,如今也荒了。”老人有些叹息。
“疫病?”
“没错,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听现在的紫花村还闹鬼呢!”道这话时,老人的声音轻了下来。
“这样啊……”
祝文乐陷入沉思,其余几人见状也不扰他,而是跟老丈聊别的。
回到屋子后,祝文乐在屋子里作画,画的赫然是一种花的形状,现在弄不到紫色颜料,他只能把外形往细了画。
第二日一早,祝文乐神情平静,不过清偷偷去了厨房找了老丈,问道:“老丈,您的紫花,可是这个样子的?”
“正是,少爷是如何知道的?”
“啊,是学生无意间想的。老丈,若是后面有人问起,你记得不要我问你紫花的事情,了可能会危及性命。”祝文乐边,边给他银两。
老头脸色一变,慎重的点点头,沉默地接过银子。他活的久,自然知道什么能,什么不能。
在那几个学子走后,果然有几个人来问他们那几个学子的事情,老人知道孩子们不经事,所以也没把和那位学子的对话告诉他们。
所以那些人见到几人的时候,他们都一脸坦然,如此,那些人不疑有他,离开村子,继续跟在四人身后。
作者有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