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混淆视听

A+A-

    锦城府。

    王全斌的宅邸里面,那几乎不曾停歇过的酒宴终于是消散了,声色犬马的氛围也彻底的销声匿迹,转而被四处弥漫的肃杀气所替代。

    如今锦城府周边烽烟四起,王全斌自然不可能再有什么办酒宴的心思了。

    这几天来,他每日都要和下们召开军事会议,对眼前一日三变的军情进行商讨判断,制定出合适的应对措施。

    所以,王全斌已经好几天没有睡个好觉了。

    偶尔休息下来的空当,王全斌就会想起当初赵德昭那天在会客厅和自己的那些话。

    莫名的,他也会生出赵德昭的有道理,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当的念头来。

    但是很快,这些念头就会被更大的恼怒感给压下去。

    不,自己没做错,错的是那些蜀军。不就是扣了一些钱吗?这帮投降的俘虏我不杀了你们就是天大的恩情了,你们还敢反叛?一定是自己杀得太少了,没有把他们震慑住!

    对,没错,就是这样的!

    所以,自己要再杀一些来警告那些蜀军才是。

    人在失败的时候,很少会有直接认清现实的人间清醒。更多的都是在各种找借口推诿辩驳,然后一错再错下去,直到不可收拾。

    王全斌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他将自己的推卸到了别人的身上之后,便做出了又一个错误的决定。

    蜀地承平多年,军队里面自然少不了老弱病残,冲抵人头吃空饷之类的情况。

    前面也了,一入兵营,除非是死了残了,否则别想轻易的出去。

    于是在十余万的投降蜀军之中,还有着将近两万的不合格人员没有被改编成入中原的军队。

    自然而然的,他们这些人也是没有参与叛乱的举动的。

    可是现在锦城府周遭都有叛军作乱,在王全斌的眼里,这两万多人就是一个不的危害。

    一旦叛军攻打锦城府,这群人里应外合之下,锦城府便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王全斌决定先下为强,将这两万多人给全杀了,顺便用他们的人头威慑叛军。

    很快,王全斌就召集了北路军的剩余将领们宣布了这个决定,众将互相看了看,都对这件事有些不太认同。

    毕竟这帮俘虏都是些老弱病残的,翻不出多大的浪花不,杀了的话还会污了自己的名声。

    但是看着主位上王全斌那通红的眼睛,众人终究还是没有反驳。

    至于原本应该在这个时候出言劝谏的康延泽早就被调去了利州担任转运使,自然不会知晓王全斌此时的决定。

    或者即便康延泽在此,提出了异议,只怕也是会像原本历史的走向那般被王全斌是为眼中钉肉中刺,派去执行送死的任务了。

    于是在这一天上午,全副武装的宋军直接开进了关押蜀军俘虏的营地之中,一阵屠杀过后,两万多老弱病残的鲜血汇聚成了一条红色的河流,蔓延到了蜀地各处。

    王全斌所预想的杀戮带来的威慑并没有出现,反而是越发的激起了蜀地军民的抗争之心,蜀地乱军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百姓支持,声势越发的浩大起来。

    到了这一步田地,王全斌再也没办法端着自己主帅的架子了。现实接二连三砸下来的的狼牙棒,总算是把王全斌的脑子给砸清醒了。

    他颓然的在那间会客厅里呆坐了半晌以后,命人召集部将,还请来了东路军的刘光义、沈义伦等人。

    “廷让,如今这局面你也看到了,你我就不要再拘泥于前面的那些过节了,我先给你陪个不是,咱们就算把前事揭过了,你看可好?”

    刘光义看着有些低声下气的王全斌,也懒得在这种关头和他继续计较下去了。

    尽管他很不爽王全斌这副前倨后恭的态度,但毕竟都是宋军,在这锦城府,这蜀地,他们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真要继续坐看局面败坏下去,他刘光义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于是刘光义拱道:

    “王帅言重了,你我皆为大宋将领,自当通力合作才是。”

    “廷让气度,令我汗颜啊。”

    简单的吹捧了几句之后,众人便到了正题上面。

    没用多久的时间,王全斌就和北路军将领们商量好了,交出他们劫掠到的七成钱货为酬劳,让曹彬、沈义伦等人带兵出征,围剿叛军。

    就这样,彼此之间互相都看的不怎么顺眼的东路军和北路军在大势和利益的双重作用下,重新变得亲密无间的合作起来,共同为了将蜀地的叛乱给镇压下去而努力的征战。

    等到刘光义等东路军将领们离开之后,以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为首的北路军将领们又凑在一起开了个会。

    这一次为了能够请动刘光义他们出,他们这些人可以是大吐血了,不少人几乎把吃进肚的都给吐了出来。

    可是没办法啊,要是继续让蜀地这么乱下去的话,只怕过不了多久,赵匡胤就要派人来砍他们的脑袋了。

    不过这些人也清楚,哪怕是刘光义他们出征顺利,将乱军都给镇压了下去,他们这些人也都是要脱一层皮的。

    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就是想要讨论出一个能够将责任推卸出去的办法,好减轻他们的处罚。

    只可惜,一群人互相瞅了半天,都找不出一只比较合适的替罪羊。

    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推谁出去都会把其他人带出来。

    至于什么“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的鬼话,大家都懒得去。

    睡还不知道谁啊!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王仁赡突然眼睛一转,开口道:

    “我有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王全斌连忙问道:

    “什么办法?”

    王仁赡道:

    “我们可以把责任推到二皇子的头上,就是因为他在锦城府中滥杀无辜,才导致激起兵变。”

    王仁赡这睁着眼睛出来的瞎话,让大家都有些不明白。

    王仁赡有些高深莫测的道:

    “二皇子之前在锦城府做的事你们难道忘了吗?他本是故意找上门杀王梓良立威,却让下人宣扬成是有人找到他求诉,他才出面主持公道的。”

    “这话,你们信吗?”

    众人都摇了摇头。

    王仁赡继续道:

    “对了,这话我们都不信,但是那些百姓都信了,不是吗?”

    “所以,事实是什么不重要,怎么才重要。现在蜀地叛乱的事情官家肯定已经知道了,但是却不清楚其中的缘由。我们派人把这些话传回到开封去,天高皇帝远的,一时之间官家哪里能查证得到?”

    “只要我们散布谣言的人够多,众口铄金之下,假的也得变成真的。民意汹汹之下,官家必然要惩治那个造成蜀地动乱的罪魁祸首,你我自然也就能少受惩处。”

    “这样做,怕是不太好吧,会招来官家记恨的。将来”

    崔彦进打断了那人的话头,道:

    “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吧,至于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而且我们在锦城府做的事情,二皇子可都知道的,你们以为他回了开封会不跟官家吗?倒不如我们先下为强,把水搅浑。”

    随后他对着王全斌问道:

    “王帅,你看?”

    王全斌莫名的想起了赵德昭之前的态度,原本消退的恼怒又冒出来了几分,于是点头道:

    “多派些人从北路飞马回京,就照着他的做法,找上一群书先生,把事情散播出去。他们走的是水路,没有三两月到不了开封,这段时间足够我们把事情做实了。”

    “好。”

    只能,这时候的王全斌还没有完全的清醒过来,以为靠着刘光义这些东路军的帮助,就能迅速的将蜀地叛乱平息下来。

    然后他就能上下其的操作一番,颠倒是非。

    接下来,众人就开始为赵德昭编排起了各种各样的罪行,其中大多都是他们自己亲做下来的,所以描述起来也是细致的很。

    唯一的改动就是把主人公替换成了赵德昭而已。

    听着下人出来的那一桩桩一件件罪责,王全斌忽然觉得自己周围一个个都是别人挖好的大坑。

    而他本人则是站在了一块立锥之地上,进退不得。

    3、混淆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