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人情
对于海州城里的百姓们而言,今天热闹的有些不太寻常。
先是一队士兵在城里穿街过巷的,带起一路的鸡飞狗跳。
然后过了一阵子,动静更大了,老百姓们看着一列列的军士就这么从城外的军营开了进来。
看阵势怎么着也得有个上千人的样子。
这下,城里的家家户户都赶忙关门关窗,大街上的行人们也都跟被疯狗撵着一样的往家里赶。
要知道这么些年下来,还能活着的百姓们对于军队的恐惧已经深深的刻印到了骨子里面。
虽然他们头顶上的这位刺史自打上任以来,对于平民百姓们都不算严苛。
可是看到军队开进城来,大家心里还是不可避免的惴惴不安。
将军打马走在空荡而凌乱的大街上,眉宇间是散不开的愤怒和疑惑。
自己已经很努力的照着义父的方式去做事了,为什么这帮人就是不买账呢?
自己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像义父那样呢?
将军就这么边走边思考人生,很快就到了怡红楼门口。
比起安都头带来的百来号人,将军这上千名军士的阵仗就大太多了,把周围店面的人都给惊动了。
隐娘也是一番打扮过后,对着将军二人迎了上来。
作为怡红楼老板娘的隐娘自然是和将军以及他的那位义弟认识的,她上前招呼道:
“李刺史,您可好久没来我们这儿了啊,锦姑娘可一直都念着您呢。”
李刺史听到这话,第一反应是看向了身边的义弟,脸色不善。
义弟愣了一下,随后陪笑道:
“这不是最近没事吗,我就,偶尔才来,不常来,真的。”
隐娘笑着接话道:
“是是是,李团练确实不常来,呵呵~”
李刺史也没去深究,对着李团练点了点头:
“先办正事。”
“是。”
作为义弟的李团练直接就带着亲卫们,朝着赵德昭所在的院去了。
李团练吸取了安都头的教训,直接就站在门口,和赵德昭的饭桌隔了十多步的距离。
入目所见的,是吃完东西正在一脸闲适的剔牙的那几个陌生人,以及安然无恙的安都头。
看到这么一位打扮明显与众不同的人过来,赵德昭猜着这应该是自己等的正主到了。
于是他对着李团练道:
“这位将军,该如何称呼啊?”
看着赵德昭有了动静,门口堵着的二十来号军士立刻万分警惕的把李团练给围了起来。
倒是把李团练刚起头的话给堵了回去。
“问别人名号之前,是不是先该介绍一下自己?”
李团练在人群里重新把这话出来的时候,总感觉自己的气势都弱了几分。
分明是自己这边人多,但这种如临大敌的气氛却让他们更像是弱势的一方。
“我是谁你们不是都查清楚了吗?还有啥可介绍的,但你是谁我还不知道呢。”
李团练看着赵德昭那一脸的波澜不惊,眉头皱了皱,随后还是道:
“我乃海州团练使李威,我问你,你为何要扣留我军中将士?”
赵德昭看了李威一眼,摇头道:
“李团练,我这个人话比较直,就不和你绕弯子了。你们想要黑吃黑,这个我还是能理解的,毕竟现在世道就这个样子,对吧?”
李团练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还没等他辩解,赵德昭又继续道:
“那个什么,本来碰上这种事呢,我们应当对你们这种地头蛇退避三舍,能跑就跑的。”
“但是呢,前些日子我们那边出了点事,所以这个局面就有了点变化,我就想着趁这个会和李团练开。”
李威被赵德昭的都湖涂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你们出了什么事?要和我开什么?”
赵德昭拿出了一封书信,随丢到了李威脚边,开口道:
“前些日子,二皇子到来州赴任,觉得我黄家做的不错,便决定大力支持,这是二皇子特意为我们开具的文书,还请李团练过目。”
李威听到二皇子之后,明显愣了一下,随后迟疑的看着脚边的信件。
身边的亲卫很有眼力的捡起了信封,站到一旁打开看了看,随后对着李威点了点头,表示没发现什么问题。
然后李威就看了看亲卫上展开的信件,越看眉头就锁得越紧。
“你先等着。”
完,李威就让亲卫带着信和自己一起找李刺史去了。
“怎么了?”
李刺史看着匆匆忙赶来的李威,开口问道。
“义兄,你看这个。”
李威让亲卫将信件展开给李刺史看了看。
“看起来,咱们养的猪,让别人给圈起来了,这怎么办,还宰不宰?”
李刺史看了看信件,尤其是着重看了看落款出赵德昭的印鉴之后,脸上略作一番纠结便释然道:
“让人都撤了吧,这笔生意继续做。”
李威不解的问道:
“就这么算了?他就算是个皇子,但也是来州那边的,隔着咱们几百里地,至于这么卖他面子吗?”
李刺史一巴掌拍在了李威头上,道:
“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要知道没这位二皇子,义父还不知道得在淄州待多久呢,人家还救过阿隆的性命,你好意思对人家下?”
“还有这回事?你怎么也没和我过啊?”
李刺史又是一巴掌拍了过去,怒道:
“你天天往怡红楼跑,有时间听我吗?”
李威自知理亏,讪讪的退下安排人撤退去了。
李刺史则是整理了一下仪容,带着人走进了那间院。
看着这位新来的将军,赵德昭明白,自己赌对了。
从隐娘给出的情报上,赵德昭发现海州的这位刺史李献以及团练使李威都是李处耘的义子。
当初李继隆底下的那些淮南军里,就有一部分是从海州这边抽调走的。
当初在蜀地的时候,赵德昭就和李继隆的关系不错。
回了开封之后,赵德昭听李处耘因为得罪了慕容延钊而被流放到了淄州做刺史,就顺口在赵匡胤面前求了几句情。
赵匡胤自然也清楚自己流放李处耘纯粹是为了安抚慕容延钊罢了,而非是李处耘犯了什么大错。
所以赵匡胤也就同意了赵德昭的求情,准备把李处耘调回。
这个中关节,则是被赵匡胤找了个风口透给了李处耘。
李处耘自然不是知恩不报的,听到了口风之后很快就把这件事与了身边人听,让大家把这个人情记下。
这些事,都被记录在了武德司的情报之中。
于是赵德昭便决定利用一下,现在看来效果还真不错。看来自己的商路又打通了一大截。
“再来点酒菜,咱们边吃边聊?”
赵德昭笑着问了一句。
李刺史点了点头:
“可以。”
------题外话------
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