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太和

A+A-

    蓬莱阁并不在城里,而是在城外东北方向的一座矮山上,毗邻码头。

    出城的路上,高元林为赵德昭讲述了一番关于蓬莱阁的事情。

    道家,作为源远流长的本土教派,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千多年的发展下来,流派繁多,关系错综复杂。

    因为道家的大部分学都带着过高的自由意志,不利于统治者维系社会,所以自更迎合统治者的佛教传入中原以后,道门就有了式微的苗头。

    虽下层民众们大规模的转信了佛教,可是在士绅贵胄这一类高端市场上,道家的地位却一直都没怎么动摇过。

    比起虚无缥缈的来世,还是道家的长生不老,青春常驻,奇门遁甲,洞玄方术这些东西更加吸引这些衣食无忧的上流人士。

    因而只要是修行有成,或是名气比较大的道人,几乎都是各方势力的坐上宾。

    这方面,陈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这些年里,对于跑到蓬莱这边避世清修的道人们,即便是身为土皇帝的黄高两家也是不敢轻易去招惹的。

    天知道这些神神叨叨的家伙里头,会不会就有某些个有本事的,亦或者是背后坐着一尊大神的。

    再加上那些清修的道人们平日里除了采买些日常用度之外,基本都不会下山来。

    于是乎,双方就这么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一直就这么和平共处着。

    但随着道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诸如特殊节日,又或是彼此间论道之类的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羽山上面便没了适合的场地。

    论道这种事,若是变成了一群人挤在一个院里,吵闹的如同集市一般,那不是太跌份了吗?

    于是为了面子,这些道人们便集资重修了蓬莱阁,将之作为专门的集会接待场所。

    话间,赵德昭便穿过了城门洞,抬眼就看到了不远处的那一片矗立于海岸山顶的雕梁画栋。

    仙者,人山也。

    通俗的来,仙就是一群住在山上的人。

    当然,不是什么山上都能住神仙的,据真正的神仙都住在昆仑山上面,吞云吐雾,与神龙相伴。

    而道人们作为预备的仙人,自然也都是有样学样的往山上住,以防被凡尘污秽所染。

    哪怕只是个临时落脚的集会所,也得往山上建。

    再不济,也得往高处建。

    没走多远,赵德昭就迎面遇到了几辆马车,对方在看到赵德昭队伍的阵仗之后都是退避到了路旁,不敢有什么动作。

    “这是散了?这么早?”

    高元林看着那几辆马车,辨认出了他们的身份,略带疑惑的念叨了一句。

    到了山脚处,赵德昭将马匹留下,顺着不高的台阶走了上去。

    这时候,山上又下来了几批人,这些人多做道士打扮,衣衫素净。

    只不过他们脸上的神情却不怎么好看,一副见了鬼的模样。

    带着怒意的话语远远的传入了赵德昭耳中。

    “胡言乱语,鬼话连篇!”

    “就是,此等离经叛道之言也敢出口,怕不是走火入魔了!”

    “你我速速离去,莫要被沾染了,无量天尊。”

    这些人自顾自的交谈着从赵德昭他们身边经过,全然不在乎赵德昭他们人多势众的样子。

    眼尖的高元林很快就从下山的人群中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他直接喊道:

    “徐,那个,徐知县,快过来。”

    听到有人喊自己,原本还在和身边人交谈的一个道士立刻转头看了过来。

    看清楚叫自己的竟然是高元林之后,道士打扮的徐知县连忙跑了过来。

    “高家主,你怎么来了?怎么也不提前通知我一声啊?”

    高元林对着徐知县那张堆满奉承的老脸道:

    “今天来的可不止我一个,还有二皇子和新任的周知州。”

    “二皇子?知州?”

    徐知县惊讶的看了看高元林身旁的几个人,目光很快就锁定到了赵德昭身上。

    “见过二皇子。”

    赵德昭点了点头,道:

    “不必多礼,我问问你,这山上的集会是散了吗?那个金羽仙长还在不在上面?”

    徐知县闻言脸色一下就变得难看了许多。

    “这个,这个”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徐知县略微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山上的集会倒是还没散,那位金羽仙长还在传,传道,只是,只是”

    “他传个屁的道,满口荒唐言,歪门邪道罢了!亏得我还以为他与抱朴子同出一门,能有什么道家典藏呢!”

    路旁一个下山的道士接过话茬,将那位金羽仙长骂了一顿之后就离开了。

    赵德昭听到了对方的这个金羽仙长竟然是陈传的同门师兄弟,兴趣更大了。

    他对徐知县问道:

    “那个金羽仙长都什么了,让你们发这么大的火?”

    徐知县迟疑了半天,最后道:

    “属下不敢妄言,还是请二皇子自己去听一听罢。”

    赵德昭点头道:

    “好,我们上去听一听。”

    着,赵德昭就带着人顺着台阶一路上到了蓬莱阁的大门。

    从敞开的大门向里看去,只见素雅的大堂中间,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家正在侃侃而谈。

    “如王者能均其衣,让其食,则黔黎相悦。”

    “如王者知其俭,则天下富,大和之世有望矣!”

    赵德昭他们一行人的到来并没有打断老者的演讲,老人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们一眼,继续讲述着自己的“大和之世”的理念。

    虽赵德昭他们是半路进来的,听的没头没尾的,但是赵德昭听了一段时间以后,大概也就明白了老人家的是个啥意思了。

    这位老人家阐述的竟然是一种超前的,人人平等,消除剥削阶级,构建大同社会的思想理念。

    实话,赵德昭刚开始还以为是遇上了穿越者了,这是准备拉拢人建立组织啥的。

    可是又听了一会儿以后,赵德昭就明白了,对方应该不是穿越者。

    因为他口中的“大和之世”太过于虚无缥缈,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世界。

    可即便如此,能够在这个年代就提出如此清晰的社会主义思想架构,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多少人都以为社是外国传进来的经,但其实在很久以前,中国的古代思想家们就已经对理想社会架构进行了诸多的设想甚至是实践。

    面前的这位老人家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