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精忠报国

A+A-

    长刀有点像偃月刀,也有点像后世的陌刀,重六十六斤。

    王定现在耍起来,还有点吃力。用这大刀与人战斗,若是对付普通士卒还好。重量摆在这里,寻常的士卒很难抵挡。

    但是遇到高顺张辽这些武将,王定就不行了,顶多纠缠十个回合,他就要力竭,就算还没被打败,王定怕是连中的大刀都都拿不住。

    但这只是暂时的。

    王定早已发现,他身体恢复速度远超其他人。

    不管是受伤后,他的伤势恢复比别人快。训练疲惫后,其他人需要一个时辰恢复,他半个时辰就恢复好。

    昨天晚上和貂蝉大战了三百回合,今早醒来后,他照样龙精虎猛。

    或许是王定原本的身体,就天赋异禀。

    也有可能是这具身体,多了一个灵魂之后,产生的异变,总之王定很满意,完全不用担心腰酸背疼,精力不济。

    他喜欢这具充满阳气,精力旺盛的身体。

    张羽和陈山,以及王定最先自己招募的那四百亲卫,如今也都改练陌刀。

    每个人也都配上一匹战马,骑术也在训练中。

    之前练习的雁翎刀,也不能落下。

    他们日后,可是要负责王定的安全,平时就用雁翎刀,战场上就用陌刀。

    王定也是明白了,战场上还是要用长兵器,毕竟一寸长一寸强。

    特别是战场上的厮杀,本就没有多少花里胡哨的技巧,一切都本着最有效的攻击段,先下为强。谁能先攻击到对方,谁就赢了。

    长安城外,百姓已经恢复耕作。

    还好之前李傕郭汜有投降的念头,没有大肆破坏城外的耕地,那些还没熟的农作物,在百姓的悉心照顾下,还在坚强的活着。

    只是长安这附近,已经将近一个多月没有下雨。

    若是继续干旱,今年的秋收,可能又是颗粒无收。

    王定这才知道,汉末除了兵灾**,还有天灾。

    一场大旱,就足以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活活饿死。

    王定得知城外的情况后,就让高顺张辽,带着士卒出城,为百姓开挖水渠,引水灌溉,一定要保证地里的庄稼不会旱死。

    城外的庄稼,不仅关乎百姓的生死,也和王定的大军息息相关。军粮够不够,就看秋收能收获多少粮草了。

    有些士卒,并不愿意干挖水渠的活,但是有张辽高顺在,就算他们心中不愿,也得拿起锄头铁锹,顶着烈日下地干活。

    王定不觉得让士卒干这些,有什么问题。

    军队不就是为保护百姓吗,有敌人来,就拿起刀枪杀敌。遭遇洪水干旱,他们就要保护百姓,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战胜天灾。

    或许这个时代的士卒,以及百姓,甚至官府,都没有这个概念。在他们眼中,士卒就是用来打战的。

    王定会慢慢改变他们想法。

    在几万士卒的帮助下,不过几日时间,就开垦了数十里的水渠。

    那些百姓见士卒如此,有力气的,也是甩开膀子,与士卒一起干。

    一些妇人和孩,则是拿着水和干粮,一边走,一边将水和干粮送给那些需要的民夫和士卒。

    原本的烦恼,原本的凄苦,在这一刻,都化成脸上温暖的笑容。

    他们不在是等死的苦哈哈,他们有人管,有人帮的,他们不会再吃不到饭。

    王定很清楚,在这农业时代,人和地才是最重要的。

    人心归附,何愁大业不成。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着刘备。刘备无非就是顶着仁义的名头。

    但刘备对他治下的百姓,不见得有多少,该收多少赋税,也不会少。

    甚至后期的蜀汉,为了能够与曹魏一战,所收的赋税比曹魏还高。

    也就是西蜀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土,才得以供应得起蜀国三军的粮草。

    王定这一波,带着士卒亲自挖渠引水,在长安城也是赚足了名声。

    在加上之前亲割下董卓脑袋的事迹,不过短短时日,三辅之地的百姓,早已将王定视作明主。

    让他们对生活,终于有盼头。

    有王定在长安,他们今后或许就可以安居乐业。

    王定不仅得到长安百姓的认可,朝中诸多大臣,在见到王定一桩一桩事迹后,也有许多认可了王定。

    每日也有朝中大臣前来拜访王定。只是王定的重心,还是在军事上,他每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军中的士卒待在一起。

    朝堂上的事情,他没有去管。但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王定也都知道。

    王定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后借着自己那一点点的先知,慢慢的改变这个大汉,改变整个天下。

    朝中的那些大臣,王定联系最多的还是贾诩。

    李傕郭汜已经被他杀了,贾诩没有在跑路去投靠段煨。现在好好的当他的散骑常侍。

    王定去找贾诩,主要想问贾诩,他如今占据长安,后面该如何行事。

    只是贾诩每次都揣着明白装糊涂,总是和王定打哈哈。

    真是个老狐狸。

    王定也没办法,他现在不管是东扩还是西进,王定也都没有信心。

    只好老老实实的待在关中,好好的训练三军将士。

    另外王定偶尔也会去拜访蔡邕。

    蔡邕现在对王定,基本是知无不言,只不过王定水平有限,没办法和蔡邕探讨文学和音律。

    不过有一次,王定无意中唱了几句霸王别姬的歌词,令蔡邕大感兴趣,非要拉着王定,要王定把歌词写下来。

    歌词虽然简单,但精通音律的蔡邕,很喜欢这种唱法。

    他之前所做的那些音律高雅有余,却也就适合他们这些士人。

    可王定吼的这两嗓子,虽然不是很好听,可是蔡邕也听出来,此音很是适合大众,就算是贩夫走卒,听过几遍后,也能自娱自乐。

    王定喜欢听歌,但自己五音不全,他哼出来的霸王别姬,与蔡邕唱出来完全不一样。

    跟后世音调也有些差别,但很适合现在的大汉。

    听了蔡邕唱出来的霸王别姬,王定反过来缠着蔡邕,要蔡邕教自己。

    作为条件,王定答应蔡邕,在弄几首和霸王别姬差不多的曲子给他。

    差不差多王定不知道,反正他就把自己以前喜欢听的那些,把记得的部分写下来,顺便用他五音不全的喉咙吼一遍。

    蔡邕听了一遍后,最喜欢的也是王定唱的那首精忠报国。

    只不过王定唱的调,都跑到天边去了,蔡邕不得不在王定的咆哮试唱法中,又修改了一番。

    随后张羽和陈山,每天又多了一个任务。

    每天训练结束后,来蔡府跟着蔡邕学唱精忠报国,回去之后在教那四百亲卫。

    王定打算,就用这首精忠报国,作为他们的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