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胤礽的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又叫人挪了些绿植在院子里,左看右看觉得不够顺心,差些意境。
他对着园子叹气。也就是这个时候,胤礽格外盼望他四弟早些长大。
以胤礽前世的眼光来看,所有兄弟里,他四弟的品味是最好的。
可惜,四阿哥现在还是个奶娃,刚刚学会走路。
赶走南怀仁之后,胤礽还如约去德嫔的宫里又看了一回他四弟,这次倒没把人吓哭。孩子没什么记性,四阿哥当然也不知道,他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是眼前这个对他笑得一脸好哥哥模样的人,差点要掐死他。
所以他对胤礽没有防备。甚至张开手要抱抱,比三阿哥对胤礽还亲近些。
当然胤礽这次也不做什么,就只是把四阿哥抱在榻上,拉着他四弟的手嘀嘀咕咕了半天。
他声音,几乎是凑在四阿哥耳朵边上话。四阿哥觉得痒要躲,还被他圈在怀里不让。
德嫔等人站的远,也不敢往前凑,所以都不知道他在念叨什么。只有系统清楚,这位太子爷的是:老四,你给孤的园子提个意见呢,孤该如何布置才好。
了半天,也只换来四阿哥咿咿呀呀的回复而已。
最终当然是以胤礽满脸黑线结尾,放弃了与他四弟交流艺术探讨的好机会。
过了八月,天气转凉。毓庆宫的绿植渐渐有变黄的趋势,胤礽有一日早起,见一地落叶,还对着园子伤春悲秋了一阵。
八月中秋,又是一次宫宴。这年中秋宫宴有两件事儿值得一,一个是去年新进宫的宜贵人显出害喜的迹象,招了太医当场诊脉,果然是。
喜得康熙当场多喝了好几杯。
宜贵人自然被视作完全无行为能力的娇贵人,带着康熙给的一堆赏赐,回了自己宫里安养。
胤礽算了算,这应该是他五弟。胤礽向他汗阿玛祝酒时还有些庆幸,幸好这个弟弟没啥竞争力,不然他现在就想找点事儿让宜贵人滑胎。
另一个事儿,就是会走路又会话的三阿哥,在宜贵人离开之后,成了宴上最受关注的奶娃。
三阿哥趁他爹高兴之际,背了一首称颂太平盛世的五言绝句,惹康熙龙颜大悦。不住的要赏他,又问儿子是谁教的?
三阿哥频频看向太子,康熙也练出了跟儿子心有灵犀的叠加技能,最后连胤礽也得了厚赏。
这首诗是胤礽教的,但是这个表现方式,是荣嫔教的。她知道太子一贯爱与儿子亲近,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太子示好。
这个好胤礽记下了,但是他同时不忘对着系统得意的:“为人师表真是好,等孤以后桃李满天下,不定还能挣得更多的束脩。”
系统在胤礽脑海里化成身穿长衫,手拿折扇地先生模样笑问:“太子殿下,那我算您的老师吗?”
“你?”胤礽撇嘴,“勉强算半个吧。”
毕竟从他重生开始,他也从这系统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既然我也算殿下的老师,那请殿下也为我准备好束脩。”
“你要什么束脩?你连人形都没有,孤如何给你准备呢?”
“钱财我肯定是要不到了。但是如果可以,将来请太子殿下带我走遍大清,算作束脩如何?”
“这恐怕有点困难。”
胤礽犹豫道。
若他没有被废,将来顺利登基,将来国事繁忙,肯定不能轻易离开京城。若他被废,左右还是逃不过被圈禁,将来更是寸步难行。
“殿下别灰心,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努力的动力。”
“你努力什么?”
“努力教殿下学好数理化!”
“…”
过了中秋之后,天气更冷了些。
系统坚持建议胤礽往院子里种些能结果子的植物,这样来年就能吃到了。胤礽一直装着没听见,但巧的是这一日他在书房上地理课,对着南怀仁的地图,他记不清楚具体位置,就想翻出《地理志》来对照着看。
抽《地理志》的时候,却带出一本诗集来。
诗集掉在地上的时候,翻开的那一页是的陆游的那首《闲咏》。胤礽低头一看,便看到那句“麦饶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
于是他突发奇想,决定往园子里种些麦子。
“种麦子?”
系统知道胤礽的想法之后,大吃一惊。它劝胤礽种果树,是觉得又能开花又能结果,春秋都有收获,不击胤礽动手的积极性。结果,这位殿下还异想天开地想种麦子?
即使系统是个思想超前的系统,他也想不出,他的宿主、这位尊贵的太子殿下,能挥着出头在太阳底下种地。
“孤当然不会亲自动手,就是很好奇,这麦绕村是个什么景象。”胤礽拖着下巴,思索道。
“好吧,就当是动手实践课程吧。”
到底,这位殿下是换了个玩乐的方式吧。
虽然胤礽要种,当然还是不可能亲自动手的。他有一帮伺候的奴才,不用白不用啊。大概从系统这里了解了一些种麦子的过程之后,胤礽就吩咐德子去找麦种,而且额外嘱咐,此事不可外传。
德子也被震惊了,殿下要种花,他还能理解为修身养性。这次,竟然要麦种,难道殿下想种地?
但主子的命令无论多荒唐,做奴才的都还是要照办才行。德子收起了好奇心,领着命令去办事。
不能叫人知道,就是不能从宫里想办法。最终,他托自己的宫外的表亲,拿到了一袋麦种。
幸好这年头庄户人家种地,以麦为主,这麦种倒没有多难得。
拿到种子之后,胤礽又吩咐毓庆宫的奴才把园子里的种着的绿植清理了,然后指挥奴才们把地翻了。
系统和德子同时松了口气,原来他不是真的自己动手啊,这就好,这就好。
毓庆宫的花园本就不大,绿植都清理完,也不过翻出一点地方来。按照播种的面积,也不过两块几十平方的土地而已。
对胤礽来,尽够了。他也不指望这点麦子真长成,只是当做玩乐,顺便观察而已。
地翻好了,还要埋肥料。
胤礽事先准备好了“防护工具”(就是几块破布)发给太监们,让他们捂好口鼻。
化学还没学好,胤礽也没做好“肥料”的代替物,他后来又在系统的指导下,他又叫人制作了不同于原始“肥料”的堆肥。
堆肥的制作也简单,先挖坑,把原始的“肥料”和各种秸秆,石灰埋在,用东西把坑盖好,这些东西掺和在一起低温发酵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堆肥易做,原料不容易得,为了瞒着他汗阿玛,胤礽也是花了好大功夫悄悄进行的。
光是石灰这一项,就是他叫几个下人分批的,从不同地方想办法弄到的。为此,还特意给几人多加了几个月的分利。本是准备着来年再种花草时候用的,没想到这次他种麦正好用上了。
这堆肥好歹比原始肥料味道了一点,胤礽也算没白学了。
叫人埋好了肥料,又过了几日,就开始播种了。
当然,我们的殿下仍旧是不可能亲自动手的。
胤礽种地这事儿,康熙可能先被瞒着了,但是他的几位师傅每日都要来毓庆宫给他上课,肯定是知道的。
最先表示不赞同的是熊赐履,他以为现在胤礽应该以学业为主,叫人在毓庆宫种地完全就是玩物丧志的行为。
胤礽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做出一副心怀天下的表情,一本正经的道:“师傅可知《悯农》,孤初时读,就觉得心头沉痛。”
“殿下为何如此?”
熊赐履当然知道这首诗,但他不知道太子为何提这个?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孤生在皇家,始终想不明白,诗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天下贪官太多,导致百姓种尽良田也无法饱腹?还是百姓们种的方式有问题,所以无法收获太多粮食呢?”
熊赐履越听震惊,想不到太子殿下年纪,就心怀天下,将来必是一代明君!
见老师差不多被服了,胤礽又接着道:“孤现在人,虽然不能入朝堂帮汗阿玛,但想来汗阿玛如此圣明,大清自然不会是奸臣当道,所以孤就想,可能是百姓们种的方法有问题。”
“嗯,太子殿下道有理,所以您就想着自己试试了?”
“是。宋朝学士曾有格物致知之,以孤的理解,这话的意思就是万事要自己动手试过,才能对世事有更好的感悟。所以孤就在自己园子里先试试,万一可以呢。”
最终,熊赐履被服了。他还答应胤礽,在这些麦收获之前,他都帮着胤礽保密。不仅如此,他还答应帮胤礽服汤斌和张英。
胤礽自然千万个感谢,不断夸熊师傅深明大义。
完全不知道自己又被忽悠的熊师傅,满怀慰藉的去服其他两位了。胤礽对着已经种下去的麦子,满意的点点头。
系统旁观整个过程之后感慨,太子殿下的这几位师傅,真是好忽悠。
麦子种下去,要发芽还得等几日。初次之位,胤礽还有其他事要做。
因为化学早就背完了元素周期表,他又得考虑系统的那些实验的仪器,玻璃杯,烧杯怎么解决的问题。
制作玻璃,内务府专门供皇家的作坊。但是一般都是做些赏玩的器物,和整块的玻璃窗。
他书房里的那扇屏风还是让人特制的。
赏玩的器物,他们知道如何做,但是这透明且形状奇怪的瓶子,他们真的会做吗?
胤礽略有怀疑,但是还是想试试。他按着系统给的样式,亲自画好了图纸。吩咐德子跑一次内务府,叫内务府照着做。
又格外强调,一定要完全按照图上的要求做。
德子陪着笑脸,看着那纸上长长短短还有些纳闷,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他该怎么跟内务府的人呢。
揣着胤礽的纸到了内务府,德子先找了内务府总管凌璞,拿出胤礽画的纸给他看,这是太子爷要的东西,急着要,让他找人尽快做。
凌璞拿着图纸翻看,他也看懵了。
这些器物装饰不算装饰,器皿不算器皿。殿下要这个做什么?
德子答不上来,只催着他赶紧做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