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这场考试于巳时整开始,考场就设在太和殿。
一贯严肃的上朝之地突然进了几个萝卜头,场面一时看起来也颇有喜感。
萝卜头们来之前都被家长们着重交代了许多规矩,不可探头探脑的东张西望,好好考试。所以进了大殿之后有偷偷量,看起来都还算守规矩。
空旷的大殿上放置了十几章书桌,分成两列。考虑到萝卜头的年纪,书桌的摆放也不像正经殿试那样隔开,只是放的有些距离。
胤礽和胤褆随着康熙一起迈入大殿,萝卜头们齐齐跪地请安,稚嫩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
康熙坐上御座,没有特别训示,眼神示意后,梁九功代他宣布考试开始。
胤褆和胤礽都坐在最前面。
大阿哥胤礽脸上崩的紧,坐下之后就谁也不看,等着发卷。胤礽叫了一声大哥,却连个侧目都没换到。他还觉得奇怪,按照他大哥的脾气,至少该给他个不屑的眼神才正常。
大阿哥心里想的是,赢了考试,被汗阿玛表扬之后,再好好嘲讽老二。
考试开始,卷子由值守太和殿的奴才发下来,时间设置为一炷香。
试卷是康熙亲自出的。题目相对来也简单,都是从《四书》中挑选出来的。一部分是六十个短句,空着前半句或者后半句,写对空着的句子就可以。
另一部分是文句释义。找的都是平日里朗朗上口的句子,只要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就好。
两部分题目加起来不过一百道题,对于这些从走路开始就听着师长们念孔孟之道的萝卜头们来,难度不大。
当然,这是其他人的卷子。
实际上,康熙出了两种试卷。胤礽和胤褆的,难度就比其他人的大多了。康熙直接挑了去年殿试中的一道题,“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简单做了个题意讲解,要求儿子们写出一篇不超过一千字的文章,来论述这两种朝代特点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监考的熊赐履事先虽然事先得到通知,但一看卷子都懵了,直言道:“皇上,臣相信太子殿下和大阿哥都非常聪慧,可这难度会不会太大?”
康熙微微一笑:“就是要有点难度,你们日日在朕面前夸他们兄弟,朕倒要试试他们兄弟二人到底学的如何。”
而胤礽和胤褆自然都不知道,这样的卷子只有他们兄弟二人作答。只能,两个人同时都被康熙给坑了。
他们兄弟两个拿到卷子之后的反应出奇一致,都没有立即奋笔疾书。大阿哥是一直发愣,胤礽则是皱眉看着卷子。两人都有点不知道如何下手。
但有两人这个反应的原因却不一样。
大阿哥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写。他前段时间为了不被胤礽比下去,虽然也埋头苦读了许久,但那是针对死记硬背来的,完全没有想到竟然还要做文章。
差别上简单来就是,他以为自己默写出《大学》或者《中庸》就算出彩,但是他爹却让他用辩证法分析一下《四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胤礽不知如何下手则是因为,这题他太会了。
正是因为太会,所以反而不知道如何写。你让他按照自己正常水平发挥,他绝对可以写出一篇万字以上,观点清晰条理明确的锦绣文章。
但问题是,他不能按照正常水平发挥啊。
这里就不得不,藏拙对现在的胤礽来,真是个需要经过多次演练才能熟悉的事情。
因为重生前他完全不需要做。康熙对他的教育一贯都是,做到最好,做到最好,做到最好!
他要是知道什么叫藏拙,前世也不会被连废两次。
重生后他倒是知道何为藏拙。但是截止到这场考试前,都还没机会把理论引申到实践中。听课的时候不算,那会儿他都在走神上系统给的其他课程。
所以,拿到试卷之后,胤礽很紧张。答的太好了,他汗阿玛绝对会疑心。答的不好,他汗阿玛又会生气,认定他玩物丧志。毓庆宫那半亩麦就是实实的证据。
这分寸没拿捏好,免不了都是一次严厉的“父爱教育”。
胤礽不得不仔细回忆,他前世八岁的时候,是怎么写文章的。
一炷香过半,熊赐履请示之后,开始在考场里转悠。
先走到自己的学生跟前,看看试卷,空的。
熊老师眉头当时就立起了川字,忍不住出声提醒:“殿下,那柱香过半了。”
胤礽抬头看了眼燃着的香,没给其他反应。
熊老师心里叹气,这难度对殿下来果然还是太大。
然后他又走到大阿哥跟前,低头一看试卷,竟然已经写了两段了。
熊老师接着叹气,殿下虽然平时要比大阿哥聪明,可这基础看起来还是差很多啊。
殊不知,胤褆这两段话,已经是他绞尽脑汁憋出的成果了。
龙椅上,康熙自然也看出来熊赐履在为胤礽着急。他心道,保清看起来没事,难道真的把保成给难住了?
事实当然不是。
胤礽在熊老师巡场结束之后,就开始动笔。想好了怎么写后,就写的很顺畅。
时间紧,任务不算重,他奋笔疾书到了那烛香燃尽的最后一刻。
熊老师收回了其他萝卜头的卷子,最后看了看亲学生的卷子,松了口气。
好歹殿下写完了,而且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看来是对这道题很有把握,心里有数。
卷子交到康熙手里之前,萝卜头堆儿里举起了一只手,随后传来一个略带哭腔的声音:“回皇…皇上…臣…我忘了写名字了。”
完,这个孩子哇哇大哭。
他一哭,整个大殿的气氛就有点不一样。
同批的孩子年纪都不过六七岁,虽然家里都交代了,但毕竟一场考试,尤其还当着皇上的面考,紧张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年纪摆在那里,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带头哭起来。
哭也是会传染的。其他的孩子听见有带头的,情绪瞬间崩溃,都开始跟着哭。
当然也有例外。坚强的,只是红了眼圈,咬着牙没掉下眼泪来。另外还有两个面无表情的,在一众惨兮兮的孩子里特别显眼。
一个是铁帽子王多铎的重孙阿布凯,一个是明珠的孙子阿林保。
康熙哭笑不得的看着萝卜头们,真要选他们谁给太子当伴读,那就不是他们陪太子读书,反而成了太子替朝臣们哄孩子了。
胤礽则上前一步跪下,道:“汗阿玛,他们的年纪太,又从未有面圣,一时紧张也是有的。”
一群孩子哭,大殿里一时声音嘈杂。
康熙无奈,只能吩咐先把这些参加考试的孩子送出宫。但那两个没哭的,他倒是都记在心里。
等孩子们走后,监考官熊赐履当即就在大殿里开始审阅试卷。
大阿哥胤褆从头到尾,保持上半身笔直的坐在书桌后,面无表情。不,仔细看到话会发现他脸颊上的汗已经顺着脖颈流进了衣领里。
熊赐履一目三行的扫过那些孩子答的试卷,只能大部分孩子答的都算中规中矩,字体倒是都算整洁,也有空的不少的。
孩子们的都看完了,又去看胤褆和胤礽的。
胤褆一看熊师傅的表情,心里咯噔一声。完了完了,一会儿要被汗阿玛骂了。他的答卷实在是,一塌糊涂。
他随即扭头去看胤礽。
老二的表情也不像答得特别好的样子,爷也应该不会输给他。
胤礽的表情确实不算淡定,他还真怕熊师傅给他判一个超常发挥。刚才看时间紧张,他就写的快,也不知道最后收没收住。
两刻钟不到,所有试卷全部看完了。
熊师傅把胤礽的卷子呈送给上去,激动的:“皇上,请看太子殿下的试卷。”
大太监梁九功转接过卷子,两手恭敬地递到康熙面前。
康熙低头看了一会儿,有点惊喜。
保成这孩子答的,出乎意料的好。条理清晰明确,观点清晰也新奇,不像那些落榜的学子,只知道用经文注释堆积。
但是孩子好,不能直接夸,怕他过于骄傲。
他就转而夸起了熊赐履:“不错,你们平时教导有功,朕心甚慰。”
熊师傅心情略有澎湃,“臣不敢当。是太子殿下天资聪颖,又用功读书之故。”
康熙略略颔首,又问:“保清的卷子在哪里?”
的那个不错,大的应该也差不了。
熊师傅又把大阿哥的卷子也递过来。
他刚才看了,大阿哥答的可比太子差远了。
康熙低眉略看了一会儿,脸色便沉了下来。瞪大阿哥:“保清,你自己,这卷子答的如何?”
“儿子…”大阿哥一哆嗦,跪下为自己申辩:“这卷子难度与儿子平时学的不同,所以儿子答不上来…”
“你比太子还要早入学一年,可他的卷子答的有条有理,你的这份却糊里糊涂言之无物。你,是何缘故?”
“汗阿玛,是儿子粗心,儿子…”
“朕看你是完全没用心。考试之前你信誓旦旦,如今可还有脸?”
胤褆脸色灰白,一脸挫败:“儿臣汗颜。汗阿玛如何处罚,儿臣甘愿领受!”
他低下头咬紧了后槽牙,没想要竟然真的输给老二了。
胤礽看着气氛不对,反常的替他大哥好话:“汗阿玛,想来大哥已经记住这次教训,日后肯定会用功读书的。”
大阿哥的脸色更难看了。
康熙对胤礽的表现很满意,不骄不躁,又知道友爱手足。
随后又皱眉看向大阿哥:“为了让你长教训,朕罚你把《史记》全部抄写完,十天后交给朕。”
“是,儿子这就去写。”
大阿哥咬牙切齿完,随后退出了大殿。
康熙下了御座,拿着胤礽的卷子对他招手,“来,你这篇文章,究竟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