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A+A-

    消息是第二天一早报上来的,但是早朝时朝臣们却并未针对这件事进行特别讨论。

    实在是因为,最近各地汇报粮产的折子流水一样往上递。从上到下,大家或忙着统计,或忙着想法子补救灾荒,一起忙了个人仰马翻,实在无暇顾及这一件事。

    就连康熙刚听到,那拨远道而来的俄国人在跟准噶尔暗中接触时,也未放在心上。

    准噶尔的目的他很清楚,至于俄国人,他虽然暂时不清楚,不过也没放在心上。照康熙自己的理解,这个俄国不过与大清其他众多藩属国一样,是来投奔且指望着得到大清庇护的。

    防备他们,还不如招揽他们。大清现在的藩属国数量不少,再加一个,他也不会嫌多。所以一开始索额图上报此事时,康熙明显不以为意。

    最终留意到此事不太正常的,还是老狐狸明珠。

    俄国使者第一天觐见时,明珠暗暗观察过。这个使者不像其他国使者那样,觐见时畏畏缩缩。他的眼神中,反而透出一种高高在上,对大清不屑一顾的蔑视。

    而且起代表沙皇与大清缔交盟约国,他的表情不仅对大清毫无仰慕之意,甚至还有几分鄙薄。

    明珠当时就起了疑心。

    因为害怕索额图办事不靠谱,他还在驿馆中安插了人手,暗中监视俄国一行人。据他的探子回报,这帮洋人明显不怀好意。

    散朝后,其他人陆续往太和殿外走,明珠却迟迟不动。

    眼见着康熙从御座上起身,要往后宫去,明珠才道:“微臣有本启奏。”

    其他还没退出的朝臣纷纷诧异的回头。

    “何事”康熙拧眉道,“怎么现在才?”

    明珠躬身道:“微臣也是临时想起,此事又实在要紧,请皇上恕罪。”

    “随朕来。”

    康熙虽然不悦,但到底还是给了明珠一个面子。

    生辰过后,胤礽一直在等着他汗阿玛确定何时北上。

    对康熙来,北巡的政治意义大于游玩。但是对于胤礽来,这次北上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旅行机会。这次不出去,以后他能出紫禁城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

    他隔三差五就兴奋的跟系统念叨,草原的天是如何蓝,风景是如何美不胜收。

    系统也不阻止他,只是默默的放了一首,《天堂》。

    胤礽:“…”

    好的,孤闭嘴,你快把这玩意关了。

    只是他刚消停没两天,就又开始了。

    这天,就寝前背完英语,胤礽又忍不住起北上:“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北边没有修建行宫,大军这一路都得在野外扎营。”

    野外条件艰难,有水之地还好。若是碰上旱地,洗澡都是问题。他生□□洁,实在无法忍受间隔多天不能沐浴净身。

    系统:“您的父亲以后会北上数次,应该很快也会发现这个问题。然后他会在北边的热河一带,修建一座后世人尽皆知的行宫。”

    胤礽声音不减:“你的热河行宫吧?孤知道那里。”

    那座行宫应该还要好久才会开始修建呢。

    “热河,后世称承德,热河行宫后来会更名为承德避暑山庄。按照记载,它始建于1703年。现在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所以预计二十年后,您的父亲会派人到热河开始地基。”

    “…”

    胤礽大字型摊在床上叹息道:“希望汗阿玛能把修建行宫的事尽早提上日程。”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毕竟近几年国库收支不多,刀刃上的钱都不够使,哪里有钱建行宫。

    他们爱新觉罗家,现在很穷。

    “太子殿下,提高国家收入也是您任务的一部分。”

    起任务,胤礽来了精神,从床上弹起握拳道:“那孤就好好努力,让这座行宫提前修建!”

    确定了奋斗目标,剩下的自然就是为了目标努力,考虑他到现在个位数的年纪,努力自然指的是,学习。

    系统的课程先放到一边不。

    胤礽正常的课程中,师傅们也早看出,普通难度已经难不住他。所以在请示康熙后,师傅们偶尔也会把朝堂上一些遗留问题,在上课时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

    现在朝政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旱灾,熊师傅上课时直接就把这事了。

    完后问胤礽,若他是执政者,该以何种方式解决此问题。

    熊师傅自然不是真的指望他能给出解决方案,不过是把这个问题当做对学生的一种考验。

    胤礽听完后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反问了一个问题:“师傅,今年各地粮产比之往年如何?”

    熊师傅估算了一下:“较之往年,恐怕折损大半。”

    户部还没有把所有的数据都统计完成,不过根据现在已经汇总的数字来看,粮产对比往年确实减少很多。

    胤礽又问:“各地官仓存粮可还多?”

    “各省官粮内存粮,最多只够当地百姓食用半年。”

    听完熊师傅的话,胤礽陷入沉思。

    缺粮确实是个大难题,收完这一季的粮食,即使马上播种,下一季的粮食收割也要到入冬之后。且今年又是大旱之年,下一季也不能确保丰收。

    前世,胤礽也曾在康熙御驾亲征出征准噶尔时,代他汗阿玛坐镇后方安排前线的粮草供应,自然也碰上过几次粮食短缺的问题。

    但那是因为京城的粮仓存粮稀少,只需从其他地区调配粮草就好。不是因为干旱没有粮食导致的。

    而且,从他被允许在朝堂上听政直至被废,大清丰年居多,甚少有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他几次安排赈灾,赈的也多是洪涝灾害,还甚少安排过旱灾的救济。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把胤礽给难住了。

    熊师傅也不着催促,只等着学生想好之后再回答。

    胤礽自己想不出,急的直接向系统寻求解决办法:“孤该如何做,才能不使民不果腹?”

    系统也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在他脑海里调出一组数据:“殿下,这是历史上几个朝代天下大旱的记载。”

    “你给孤看这个做什么?孤问的是如何解决!”

    系统不慌不忙道:“调出这些是为了让殿下知道,大清现在的耕地已经比前朝时多出数倍。如果现在开始为以后做准备,那么前朝时干旱所导致的饿殍遍地,在本朝极大的概率不会出现。”

    “这么多,你还是没告诉孤解决方式?”

    “大清生产力有限,眼下想考自己度过这次危机,大概率是办不到的。但大清藩属国众多,您可以建议先向他们暂借粮食。等来年风调雨顺,丰收之后再还就是。”

    胤礽默默比对了几个国这几年交的岁供,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

    眼正想告诉师傅这个答案,他又突然想到:“那以后呢?如何保证粮食丰收。那些国本就指望大清庇护,若我们在粮食之事上失去信誉,恐怕他们会联合起来反叛。”

    国虽,但如果联合在一起人数也不少,也会给大清边境防御带来很大考验。

    “殿下忘了,您最近不是一直在研究种地用的肥料吗?若能研制成功,以后粮产翻倍,何愁不能还上欠债。”

    系统到这个,胤礽才想起,他最近确实是在研究肥料。

    因为最近他对化学的兴趣提升,系统又火药制作若是防护不当危害太大,一不心甚至连屋子都能炸毁,建议他暂时先研究别的。

    考虑到自己现在的年纪,胤礽接受系统建议,把火药火器的研究都暂缓。

    但他又不想自己这份学习的热情被压,所以目前的替代方案,还是接着他没有完成的化学肥料继续研究。

    “照你提高的方法,真的可以研究出吗?”胤礽怀疑的问道。

    这也不怨他怀疑,实在是他进行这项研究的第一步,系统给的方法在他看来就不太靠谱。

    系统告诉他,制作新型肥料第一步,得先储存一点,飞禽类的粪便。还强调,这些粪便必须要密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