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遣退了三人之后,康熙自己坐在乾清宫里继续查看户部交上来的账目。他一一翻阅,又仔细核实过,确认账面上没有差错。
这就只能明,皇家供销社现在确实利润微薄。
果然,即使十四省内至少有上百家的皇家经营的这样的供销社,仅靠这点营收就想供起一张战争,无异于痴人梦。
康熙铺开纸张,把朝廷现在的主要营收项一样样写下。农田,新田和旧田都已经改成了上交三成收入,这些收入还要再下拨到各府去修桥补路。并且朝廷还许诺了永不加赋。
朝廷这些年并不鼓励经商,商税的科目就没有太细分,只是笼统的按照一定比例收税。
现在该找个什么名目加重商税,大概就是破解困境唯一的办法。
胤礽来回禀时,也正看到他汗阿玛正看着账目出神。他走上前恭敬道:“汗阿玛,儿臣已经送了索额图出京,他叫儿子转达忠心,必不负汗阿玛所望。若您这里没有他吩咐,儿臣就便回去补课业了。”
康熙看着儿子眨眨眼,回过神来:“好,他的忠心朕心里知晓。”
“索额图也算看着儿子长大,如今看他虽然年迈,但是还有老骥伏枥之志,儿子也颇觉欣慰。”胤礽故作感慨道。
先给他汗阿玛做个心理暗示,到时候索额图若病了也好有个依据。
康熙不接这茬,“你今日骑马疲累,午后就不需再去练习骑射。”
“儿臣哪有这么娇弱”胤礽笑,“儿臣刚才进来时间汗阿玛脸色疲惫,可是有发愁事?”
“左右不过是朝政上的事”康熙甩下账本,揉了揉眼窝。
胤礽猜测道:“难道边疆又有急报?”
“费扬古那里没有急报,是国库之事。”
胤礽顿悟,原来又是钱的事儿。
他笑道:“儿子左右无事,不如在此替汗阿分忧。”着便走到康熙身后,准备下手帮他汗阿玛揉捏肩膀。
揉捏了一阵才问:“汗阿玛有何算?”
康熙因为儿子变相的“贿赂”而感到熨帖,拍了拍儿子的手示意他可以停下了。看着儿子搬了椅子在身边坐下后才:“朕许了百姓永不加赋,但没有许商籍。朕想,不如再另找名目试着从商税着手。”
“汗阿玛所想甚好,只是…”胤礽犹豫道。
康熙眉心聚拢,“别支支吾吾,做女儿情态。”
胤礽斟酌了一下,:“儿臣想,朝廷预加商税,不如先从鼓励经商下手,这样名目找起来也好听。”
“之前朝廷开铺子,已经有与民争利的罪名,间接得罪了不少南方富商。”康熙刚听完便直接否定道。
虽然他早就下旨,让各地官府印发文章在报纸上造势,间接夸赞朝廷经商的好处,但天下学子们的嘴堵住了,那些市侩商人的嘴可堵不住。
“眼下就是挽回的好机会”胤礽瞧着他汗阿玛神色平缓了,才继续道:“百姓虽靠土地果腹,但是日常所用也离不开商铺。现在这样闹撑不起国库,不如咱们换个经营之法?”
康熙明显不认可儿子这个法,“你初时建议朕开那个皇家供销社,可不是这么的。”
那时信誓旦旦供销社一定能盈利,现在又闹。
胤礽脸色一窘,此一时彼一时啊汗阿玛。
当时他也想过,直接请他汗阿玛搞个大规模的。但毕竟朝廷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没有实践就直接铺张,弄不好就名利两不得。所以他才建议用供销社的模式试探一下。
主要也是想看他汗阿玛能不能为了天下,舍下皇家脸面。
还有这文人的口舌,是不是能被报纸所造之舆论压得住,不掀起波澜。
如今看来他汗阿玛远比他想的还要心态开放,没有为了所谓颜面故步自封。天下学子也没有借此对朝廷口诛笔伐。
既然这两样都不是问题了,自然要放大胆量,继续往前迈步了。
他干笑道:“汗阿玛既然已经迈出供销社那一步,何惧把步子迈的更大一点呢?”
康熙撩起眼皮睨儿子一眼,“又怎么?”
胤礽绕过案桌,撩起衣袍跪下,叩首后郑重道:“为天下计,儿臣以为,朝廷既然已经插手商事,那汗阿玛不如换个想法,搞些大动作来。”
“清楚点。”
胤礽目视前方,重复着早就跟系统对好的辞:“百姓生活不过衣食住行而已。‘食’在于农事,朝廷可以让百姓将一半土地耕种些其他作物,以换取钱财。就如几年前朝廷为鼓励开荒,派人统一收购那些番薯一样。将百姓所种植物统一收购,再批发给下头的商人。”
“至于‘衣’,江南富庶,江南织造所产衣料又专供皇家所用。儿子建议,许他们找些品性端正的江南富商,做皇家代理之人,售卖些纹饰不出格的,但百姓们平时也不能缺少的衣饰或物品。”
“官窑的所烧瓷器天下皆知,儿臣以为,可以将那些略有瑕疵不做皇家御品的瓷器售卖给富商。”
“以上种种,最好再分派出不同的衙门,由专人负责。汗阿玛许过那些商籍,可叫他们的儿子都有官做。眼下这些事,他们正是最恰当的人选,朝廷中再没有比他们更懂经商之人。”
胤礽这番话总结下来,就是请他汗阿玛想办法,把朝廷从二级代理商,直接变成出厂厂家。但是这身份具体如何转换,他就没继续了。
他一番话得口干舌燥,康熙却不为所动,“你这么来,朝廷岂不是事事都要插手?”
胤礽又是一拜,“儿子以为,这是鼓励商业发展最好的办法。当然,这只是儿子的无知之策,用不用在于汗阿玛。其他的儿子不敢置喙,”
康熙边低头沉思,边在屋内踱步。儿子的主意不错,好处也很是诱人。就是执行起来可能阻碍可能会比较大。
只是这次,他不算跟朝臣们再商量了。
康熙招了梁九功上前,“去派个人查一查,如今苏杭二洲有名望得民心的商籍,都有哪些人。”
梁九功领命而去。
胤礽听到他汗阿玛的话,心知此事大概已经成了一半。
他忽的又想到,“汗阿玛,前方兵士武器多有毁损,是否该多派些人手,加大挖掘铁矿的力度,以保证早日把兵器做出来支援费扬古将军?”
兵器制作需用铁,戴梓造火铳也需要,如果有他汗阿玛的旨意,那朝廷派人挖掘铁矿时,他不定能想到办法去蹭点。
这也是胤礽能想到的,唯一能继续自己做火铳的办法了。
康熙弯腰把他拉起,“地上凉,下次有事直接,不用跪。”
胤礽憨笑,“儿子刚才僭越。汗阿玛别生气,儿子是一时情急才跪的。”
“朕已经命兵部加派人手去做了。”康熙走到书桌旁,顺手在刚才的写过字的白纸上,写下刚才胤礽所的几样事情。
都写好后才道:“戴梓去景山之前也跟朕过,新式的火铳需要大量冶炼过的铁。”
胤礽刚听完这一句,就已经开始在心里计划,该找谁偷运点铁矿石给他。
父子俩对话后没过几日,扬州富商杨衍裘便被一道圣旨召入京城。
从扬州入京城本可以走水路,从运河一道直接向北的。但是入冬后北方有些地区因天气而导致河道结冰,所以水路倒被陆路更难走些。
杨衍裘坐在马车上,心里略有忐忑。
他今年刚过而立之年,家业是从祖上继承的。但是他为人机敏又颇懂经营,所以原本就不薄的家业他手里更是壮大。
初接到圣旨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扬州知府,如今突然天降圣旨他有机会直接面圣,对他,不,对整个杨家来都是一件大喜事。不仅是喜事,简直就是光宗耀祖。
不过高兴之余,杨衍裘还多了个心眼,朝廷无故找上他,不知到底所谓何事。
他私下与夫人商量,难道是皇上看上他的家业,找借口侵占不成?
杨夫人虽然也不知为何,但是很清楚自己这点家底对天家来不过九牛一毛,所以很干脆的告诉夫君,你想多了。
虽有夫人宽慰,但随着进京的日子越来越近,杨衍裘的担忧与日俱增。还是知府看在圣旨的份上,着人对他一番安抚,才叫他放下心来,明白朝廷绝不是借机找事坑害他。
杨衍裘跟着去接他的御林军乘坐马车,在官道上快马加鞭的颠簸了十天,终于在他被颠簸的骨头散架之前,赶着腊月二十三的年景儿进了京城。
一入京城,便被皇墙下的繁华富贵迷了眼。直到康熙传召时,他整个人还是晕陶陶的。
腊月二十五,杨衍裘入宫觐见。
他这些天一直暂住在驿馆里。被驿馆总管胡集贤进行了一番礼仪培训后,才被安排入宫觐见。
只是,进了乾清宫后他紧张过头,跪下时差点平地上摔跟头。
他稳住身形时,只听到上头一声略带童声的轻笑。
杨衍裘头也不敢抬,慌忙跪下行大礼:“草民杨衍裘拜见吾皇,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瞪了儿子一眼,才道:“起吧。”
胤礽抿紧下唇,硬把那声笑吞了回去。实在不怪他,这个人刚才可是差点就“五体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