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已近七月,天气日渐炎热起来。好消息是今年的黄河比起去年,暂时没有泛滥之势,所以朝廷不用担心南方去年受灾之省今年再被波及了。
且南方三省有了朝廷去年的赈灾及免税银的优惠政策,好歹缓个半年,南方的民力,很快就能缓过来了。
坏消息是国库的银钱,又快要见底了。
众所周知,朝廷在财政上的花费就是无底洞,任凭你扔进去多少,最多也只能听到一声回响,想再见到回头钱,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自从靳辅的“筑基大坝治理黄河泛滥”防护工程开工以来,朝廷的拨款就如雨撒大江一般,眼见它撒进去,眼见它无波澜。
以前撒银子的动作有多豪迈,现在见账本的心情就有多失落。
户部侍郎每日光盘算这本帐,就已经算的愁眉苦脸了。
跟最初的估计不同,俄国人的赔款都砸进去了不算,十三省一半的税银,也都砸的差不多了。朝廷的钱,如群鸟掉落的羽毛一般,很快被吹散了。
大约听到了有洋人要来贸易的户部侍郎觉得,那不列颠的洋人是否真的心怀不轨不重要,只想着他若是真的来与大清贸易,皇上一定要把握时机,从那洋人手里大赚一笔来补贴财政饥荒。
当然,想归想,他也没忘了上折子哭诉户部的难处。皇上您心里有个谱,咱们大清,真的快没钱了。
康熙收到折子后便叹了口气,因为他刚收到广州知府上折子,不列颠的洋人现在在广州玩的乐不思蜀,大约还要几日才能启程,走水路来京。
他也同样盼着钱袋子快点来,可谁料派徐日升和白晋过去,不仅没起到啥关键作用,反而把两人给弄成陪玩向导了。
胤礽却与康熙的心情十分不同,他清楚的知道,无论那不列颠之人来意如何,他必能从此人手里坑出银钱来。而且秋闱即将开始,他还得分出心来着手准备才行。
所以当他听杨衍裘顶着压力进京来求时,并未放在心上。胤礽私心觉得,他汗阿玛得到的消息肯定比他只早不晚,想必也会另给杨衍裘一个交代的。
胤礽算盘的好,谁料康熙压根就不想见杨衍裘。
不止不想见,内心甚至还对他十分不满。不是来送银子,反而是来哭穷的,走走走,朕哪里有工夫听你哭穷。朕还想找个人哭穷呢。
很显然,这父子两个都希望对方能唱黑脸。
但是杨衍裘毕竟与其他皇商不同,就这么晾着也不是办法,胤礽没办法,只能接过担子,在毓庆宫里见了杨衍裘一面。
商籍见权贵,礼仪向来都郑重的很。
杨衍裘行完大礼,被叫了免礼之后,他却并没有立刻起身,反而郑重道:“草民今日来见太子殿下,是有一事相求。”
胤礽使了个眼色,自有伺候的太监上前将人扶起,硬搀扶着把他让到椅子上坐下。杨衍裘浑身僵硬,面色颓废,心底却更沉了。他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办不成事儿,却没料到太子殿下连话的机会都不给。
下人们全然当他不存在,按部就班的上茶后,又依次退了出去。
胤礽不疾不徐的端起茶盏,垂眸抿了一口才道:“孤知道你想什么,但是不妨明白的告诉你,你所求之事不成。”
百信被免去赋税的事情不只一年,但有灾情衬托,商户们却没有求得分毫减免,想必都很着急。由此不难推测出,杨衍裘此时上京的目的。
杨衍裘本来还缩着脖子,听完此话却也被激出了两分火气,硬着头皮道:“往年若是年景好,朝廷要涨税银,人们是万万不敢不从的。可是如今…”
“如今与往年并无不同”胤礽抬眼看去,直接把杨衍裘看的一哆嗦,“朝廷现在正是用银钱之时,你觉得这样的关键时候,汗阿玛会想着免除商税吗?”
“殿下误会”杨衍裘急忙道:“人们不敢求朝廷免除税银,只求今年暂时降下两成,让人们聊以维持生计便可。”
胤礽像是听到了一个好笑的笑话,唇角的笑意带出点邪气,一贯清贵的上位者气势随意溢出,压得杨衍裘冷汗层层。他晃着茶盏淡笑着开口道:“杨衍裘,孤的不够清楚吗?朝廷不可能在此时降低一点商税,现在不成,以后也不成。”
为抚受灾之地,也为安天下臣民之心,去年南方几省的丁银都已经免除。足足几百万两的税银,对国库影响很大。否则现在国库也不至于空虚到如此地步。
百姓的土地耕种之税免去就罢了,那是无奈之举,但是朝廷不可能主动扔了商税这么大块的肥肉。别是降两成,就是半厘,都不会主动降。
不只是为了商税和补贴国库。从另一种角度来,虽然为了国库充盈,鼓励商业发展是必然的,但是商税高,也是变相的抑制商人。
世人都只道经商之人家里银钱充盈,黎民百姓无不向往那种商户们大鱼大肉的日子。正因为如此,朝廷更不会允许所有百姓都去经商。否者,天下人都不种田,反而都去从商,那良田荒地该如何处置?天下人果腹的粮食又从哪里来?
鼓励经商和抑制经商两者之间,需要一种平衡。高于基准线的商税,就是最好的平衡之道。
杨衍裘满心苦涩,朝廷未免太狠了,用他们就给甜头,如今觉得用不上,就如此决绝。
胤礽看他的脸色,心知他此时必定会心生怨怼。这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情,朝廷毕竟还是要从商籍那里找银钱补贴的,所以他又放柔了脸色,对着杨衍裘安抚道:“你倒不必如此灰心,若是有意,可以再京城等上两个月,到时候会有一笔大买卖落在你头上,这笔买卖的赚头,也足够补贴你去年的亏空了。”
在胤礽心里,不列颠的洋人手里捏着的银子,从他踏入大清土地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大清了。
所以他才能有恃无恐的许诺杨衍裘,会帮他促成一单大买卖。
杨衍裘却未将此话放在心里,面色平静的:“多谢太子殿下美意,只是家中事忙,不便再京中耽搁太长时间。”
这倒真不是他有意推脱,降去商税的事情不成,他还得另外跑门路找生意。且家中大事都等他做主,在京城两个月,官家和大掌柜肯定都会急的火烧眉毛了。
杨衍裘很失望,但是皇权之力压人,他还要回去设法尽力安抚那些指望他的人。
胤礽却不将他的冒犯当回事,笑着道:“你是明日就要回扬州,还是在京城多呆几日?”
杨衍裘只以为这是太子有心情闲话逗弄他,重新镇定了一下后道:“家中大事还等着草民回去处置,所以明日便回了。”
他一再强调明天就回去,胤礽也就收敛了笑意,道:“回去也好,不过孤的话从不作假,你只安心等上两个月。到时候,少不得还要从扬州再跑一次京城。”
杨衍将信将疑,出于商人的敏锐,他觉得太子殿下确实不像为了骗他刻意这么,便躬身追问道:“太子殿下所指是?”
胤礽视线飘出门外,语气高深道:“不只是你,扬州那些商户积压的所有货物,大抵会一售而空。”
杨衍裘傻在当场,这,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大买卖啊。他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发颤,“草民糊涂,请太子殿下明示。”
胤礽哈哈大笑,“现在还早些,这笔买卖要真能成,怎么着也得两个月以后了。你先回扬州也好,告诉你的下家,别着急,耐心等着,两个月以后,孤保证他们赚翻了天去。”
他暗自定主意,这回不把洋人宰干净了,绝对不能放他们离开。
杨衍裘带着满心疑惑出了紫禁城,因为披着一层皇商的身份,他倒不用另寻客栈去住,而是住在驿馆里。
见完了杨衍裘,胤礽去给康熙回话。黑脸他唱完了,不知道他汗阿玛愿不愿意唱红脸。
乾清宫里,康熙刚刚看完施琅的请安折子。施琅现在长期驻守琉球,每月一封的折子,的最多的也是琉球一带风平浪静,连海盗都甚少出动。
好歹是有一方太平之地,康熙心里得到稍许安慰。
胤礽行过礼,便直接起刚才于杨衍裘的一番谈话,当然,他隐去了自己的变相保证,只道已经直接回绝了杨衍裘的请求。
康熙脸色微沉,冷硬道:“此人实在贪心。”
胤礽刚才与杨衍裘面对面的霸道,此时却难得替杨他了句公道话:“以儿臣对他的了解,想必他也是被人架在了火势上,才敢上京的。”
他早就猜到,若是杨衍裘一家生意受损,绝不敢胆大包天上京求恩旨。江南商户暗地里合成一条线,几乎是可以想见。不过他汗阿玛不唱红脸,那这话就更不能再。
康熙没再接话,于是这话头起的快,收的也快。他又起靳辅那里,言语之间隐隐有些担忧之意,大坝进度缓慢,不知道这银子还要接着砸多久才成。
胤礽简单宽慰了康熙句,便直接转换话题道:“汗阿玛忙于朝政,也有数月不曾与儿子一道行猎了,不如趁着这几日暑热,与儿子一道去景山游玩一次如何?”
康熙听完这话,刚刚缓和几分的心情顿时又不好了。他眉头皱起,言语之间带上了几分埋怨,“景山那里被戴梓占着,哪里还有朕猎之地。”
胤礽心里觉得可乐,但也不敢笑出声来。不然,免不了被他汗阿玛连带着埋怨上。
确实如此,景山已经变成了军工厂,他汗阿玛再去,恐怕连动物的皮毛都见不着。不过他也不是真心要去猎,撺掇他汗阿玛去景山,也是为了让汗阿玛看看戴梓最新的研究成果,好为之后洋人来京时的欢迎仪式,个基础,做一番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