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胤礽到的时候,昭仁殿里的原本的狼藉早就被收拾。折子被重新整理归为,摔碎的茶盏被清理干净。只不过,他汗阿玛的表情仍然算不上平和。
眼下不知情形具体如何,他也不便多什么,只是赶忙上前几步撩起衣袍跪下道,“儿臣参见汗阿玛,还请汗阿玛息怒,保重龙体要紧。”
“起吧”康熙的脸色铁青,将案桌上重新被放好的折子递给胤礽,怒斥道:“看看下头那些糊涂东西做了些什么!”
胤礽口中谢过恩,接过折子后起身翻看起折子来。
折子最前头写了些官话,没什么紧要的。他一目十行的看到最后,把事情缘由看了几遍,之前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放回了原来的地方。事情没有梁九功的那么严重,实情与他转述的还是有些出入的。
原本的缘由是这样的。湖北境内施南府的乡民在被官府查到私自置换耕田以避赋税之后,不忿于官府要收回田地的处罚,联合了附近两个镇的几十户乡民死守在自家地头不肯离开,直叫嚣着让衙役们把土地还给他们。
衙役们领着上头的吩咐,自然也不肯轻易退让。更何况他们还有几分贪墨的心思在里头。两边行事的原则本就有冲突,百姓眼见着自己吃饭的土地都要被收回,更加怨愤。又被衙役们以闹事之名殴,索性更加破罐破摔,又聚集起来一起在官府门口抗议。
施南的府官历来是个浑水摸鱼的怠惰之人,见事情压不住了,才开始慌乱起来。为逃脱责罚,连夜报给了上官。
可湖北巡抚吴铭理也不是什么聪明人,事发时不仅没有选择及时安抚民情,反而当即便下令派出更多衙役镇压驱赶乡民。这令本来就慌乱的百姓更加害怕,索性破釜沉舟,拿出要与官府械斗的架势,在官衙门口摆起了龙门阵。
好事不出门,坏事川传千里。所以施南府的对峙事件传播的特别快,不过几日,湖北域内所有府县便差不多都传开了。百姓人心惶惶,都以为官府要把自家开出的新地收回去。
这蝴蝶效应一开启,不只是施南府,就连宜昌府和荆州府,也接连闹出了百姓与官府对峙的事端了。
想来这吴铭理是担心自己被秋后算账,所以折子上句句都往严重了写,以此来转移视线,顺便表现自己如何及时体察民情。
所以这封折子实际的意思,并非下头乡民已经举起了起义大旗,而是“似有聚众起义闹事之态”,以及“臣忧心他们怀有不臣谋逆之心”。当时梁九功跪的远,以他的视线,可不就只看到了“谋逆”和“起义”吗。
不过折子上原本这两句话跟梁九功传达的话,差别大的可不只一星半点。
虽然事情没有那么大,但胤礽看罢也是暗暗咬牙。亏得这吴铭理还曾是明珠门下的,做事竟如此没有章程。一点事都办不成,竟闹得民怨沸腾以至于要聚众闹事。
且梁九功这个奴才也真是不知轻重,火有三分起势还要往十分里浇油!
但眼下还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先安抚汗阿玛才是。
胤礽调整了下表情,将折子原样递了回去,“折子儿臣已经看过了,想来是吴铭理手段太过冒进,才使得百姓误以为汗阿玛政令严苛。”
还能怎么呢,事情出了总得有个顶锅的才行啊。胤礽心中默默叹息,不好意思了明珠师傅,怪只怪你的门客太愚笨。
康熙犹不解气,将折子摔在炕桌上怒道:“朕的名声都叫下头的蠢奴才给毁了!”
他生气的原因原也不在百姓闹事,大清地径如此之广,天下州府如此之多,哪一年没有几回百姓闹事发生。
真正让他生气的,是湖北之地前年刚刚发生过水患,他一再施恩,不仅免赋税还给补贴,生怕百姓心生怨怼朝廷之意。可这糊涂东西不仅没有劝慰百姓使他们感沐皇恩,反而帮倒忙拖后腿,让百姓以为他昏庸无道。
胤礽张嘴还欲再劝,却听外头的奴才进来禀报:“回万岁,大阿哥并三阿哥、四阿哥,以及明珠、索额图和张英、熊赐履几位大人已在外面候着了。”
“传他们进来。”康熙阴沉着脸道。
几人前后进了昭仁殿,一齐请安之后,张英匆匆量了胤礽一眼,先开口道:“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派人去查看具体情形如何才是。”来的路上他们几个已经商议过了,都觉得就算现在处罚吴铭理也对大局无益,还不如先稳住民意对局势有利。
他点后悔自己来的晚,不知道太子刚才出了什么主意没有。
除他之外,一干人等都未出声。明珠是不太好什么,毕竟吴铭理曾经是他的门客。如果让皇上以为他对其有包庇之意就不太好了。
索额图知道事情不大后便定主意,只要皇上不问他,他不任何一句。他纯粹抱着一定要看明珠热闹的心态进来的。
大阿哥和三阿哥四阿哥,则是来学习经验的。现在这场面,明显也没有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
胤礽在他汗阿玛看不到的地方跟自己的老师交换了下眼神,以示他刚才可没有乱出主意。然后紧跟着上前附和道:“儿臣以为这事儿当派自家人去查看。大哥老成持重,四弟心细如发,他们二人便是最好的人选。”
反正他汗阿玛不可能叫他跑一趟,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反正老四估计也挺想表现自己的。
索额图不知他实际更像推荐四阿哥,见他先荐了大阿哥,脸色就暗了几分。
这事儿明显是只能皇上做决断,但是谁能跑此腿,也能算是谁的功劳。太子自己不能去也就罢了,怎么还拱手送给大阿哥?
他虽然面上与明珠已经“和好”,但对他扶持多年的大阿哥还是有些心结。这也是有点“舐犊”的意思在里头,即便再和太子疏远,他也不希望太子被大阿哥压下去。
索额图这种微妙的心态并未被人察觉,在座的几位心思还都在处理舆情风险的大事上,都等着听主子最后的意见,没人有时间去细查身边人都是什么表情。
而被点名的胤褆和胤禛两人,则明显都比刚才精神了几分,显然他们兄弟两个,对“跑腿”这份差事都很期待。
康熙微微点头。张英所言还是很合他心意的,他也不想只看过吴铭理的片面之词便对百姓重罚,还是要了解前因后果之后再做决断。
他抬眼看向了背太子举荐的两个儿子,心中默默对比了一下站在眼前的胤褆和胤禛,想着谁更适合去查看施南府的情况。
两兄弟里,大阿哥性情憨直,做事难免冲动。四阿哥心思细密,明显更加公私分明,不会轻易被下头人贿赂,隐瞒实情。
康熙的视线在两兄弟身上转了一圈,斟酌了不一会儿,道:“胤禛,你便代朕跑这一次吧。若那帮奴才还有隐瞒,一定要及时报给朕知道。”
四阿哥听到自己被点名,眼神明显亮了一个度,“是,儿臣定不负汗阿玛所望!”虽然声调依旧没变,但在场几人都明显听出了他的压抑不住的兴奋之意,站他旁边的胤褆还被他吓了一跳。
谢过恩,四阿哥便直接退了出去。他还要回去收拾行李,此去湖北路途遥远,快马加鞭也得个好几日。他还得快点叫奴才们备着东西。
眼见他走的利索,胤褆盯着他的背影撇了撇嘴。老四真是经不住事儿,一点差事就高兴成这样。
不过想到明珠之前答应帮他捞的功劳,他刚才还愤愤不平的心情又好了几分。便又及时转过头来,听在场的几个老狐狸接着分析事情该如何处理。
胤褆扭过头来时,胤礽正在报他想到的处理办法。
以他的想法,自然还是安抚笼络为主,吴铭理派衙役镇压,已经算是了百姓一巴掌了,那么他们这些人就必须想好该怎么补给百姓一个甜枣。否则朝廷把黑脸都唱尽了,下头该又其他人想替朝廷唱红脸了。
胤礽的主意,明珠和张英明两个不同派别的人难得都比较赞同。但是对于甜枣怎么给,他们二人又发生了分歧。
张英想的是暂免湖北今年一年的全部田税。民以食为天,百姓仰仗土地维持生计,没有了土地再缴纳田税,简直与“官逼民反”并无差别。不过他原话的更委婉些,没有直接把“官逼民反”几个字出口。
可在场的人哪里有不懂的。康熙听完他的话,眼中的阴鸷之色又加重了几分。
明珠见状,便立即开口辩驳,“免田税便是让百姓以为朝廷宽和,只要他们一闹事便可以退让,长此以往下去,百姓便更加得寸进尺。”
康熙听着二人你来我往的争论,一时并未什么。只是私心里,他也觉得田税是不可能免的,正如明珠所言,这个口子不能轻易开。
“太子,你的意思呢?”康熙紧盯着胤礽道。
胤礽脑子本就转的不慢,刚才听着张师傅和明珠的争论不休,一个有点“荒谬”的想法就在他脑子里闪过了。不能免赋税,那就只能在其他方面想办法了。
他开口道:“儿臣以为…”
不知为什么,一看他的表情,熊赐履瞬间升起了一股很微妙的预感。他直觉太子接下来的话,必会叫包括皇上在内的所有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