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康熙盯着地上散乱的折子,怒气憋在心口怎么都压不下去。可震怒归震怒,他并不算立即下旨处置那些私自出海的商户。虽然这些他们是杀鸡擎猴最好的工具,但若是处置太过,只怕以后朝廷再想涨商税,会被商籍一齐抵制。
他必须要想到更好的处置办法,不能浪费了这个时机。
胤礽知道这消息要稍晚一点。因他汗阿玛并未拿定主意该怎么处置,并不想放在早朝上由群臣议论此事。所以他不能表现的太早知道。
但听到这个消息时,胤礽下意识心念一动,这或许是个千载难逢劝他汗阿玛派人出使欧洲的好时机。
他压抑着澎湃的心绪问系统:“你最初告诉孤,大清是怎么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殿下被账本糊弄傻了吗?”系统笑道,“前几日我们复习世界历史的时候还过的,没有追上工业革命的潮流,还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胤礽眼中冒出戾气,“汗阿玛禁海,本意是为防止倭寇扰民,谁知四弟和他的好儿子们却把整个大清越锁越严。”
系统自然知道他是出于维护自己父亲的原因,才出来这样古怪的借口,所以也并未在这个话题上跟他较真,反而道:“所以殿下不是一直想要找到机会,让您的父亲允许大清与其他各国互通有无吗?”
胤礽回忆起此前自己种种谋算,摇头道:“汗阿玛圣心难测,哪有那么容易成事。欧洲人来了,孤坑借机了他几十万两银子,汗阿玛看到了好处,却没有完全动心。”
“孤一直在想该找什么样的办法服汗阿玛,让他认为欧洲遍地金银,从而对派人出使欧洲动心。”胤礽沉吟道,“可现在细想,这个思路或许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殿下的意思是?”系统被他的越来越迷惑。他们不是在大清灭亡的原因吗?怎么又到派人出使欧洲了?
“孤想让汗阿玛看看大清之外的世界,让汗阿玛意识到故步自封只会使大清堕落。却不料汗阿玛既没将番邦之国放在眼里,也不是个轻易被金银诱惑之人。”
系统不禁跟着赞同。这话不假,之前京中关于东瀛藏有白银的流言那样强大,殿下的父亲也没有即刻派兵去,而是只下旨让水师去详细查看。若不是施琅抗旨不遵,一意孤行,只怕清军现在才刚刚踏上攻东瀛的路。
“所以孤要放弃用欧洲富庶服汗阿玛的路”胤礽眼神微眯,道:“有商户私自出海,绝对已经触犯了汗阿玛最不能容忍的逆鳞。他厌恶庶民百姓妄图违抗圣意,更胜过厌恶官员贪污。如今孤要兵行险招,用商户私自出海之事,试探汗阿玛对大清敞开国门最后的态度。”
“殿下切勿如此操之过急!”系统急道,“眼下或许徐徐图之才是正道。”它是想促成大清早日开国门,但总觉得他们殿下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眼下还不到非得直接硬刚自己父亲的地步。
胤礽摇头道,“太慢了。大清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你忘了吗?自从不列颠的洋人走后,南北之间的贸易通商越来越频繁。就连赋税也要比五年之前没有鼓励商人自由通商时增加了十几倍。”
且除了皇家,商户们也等不及要去赚取更大的利益。如果还等下去,他只怕那些层出不穷想要去寻找洋人换金子的商人,会惹得汗阿玛更加愤怒,以至于下定决心堵死所有大清探索世界的路。
“那殿下要如何做呢?”
胤礽勾唇道,“孤会找到合适的机会,建议汗阿玛下令由朝廷组建商船队前往欧洲。”
“这或许太冒险了”系统连连否定,“您的父亲会怀疑您为了地位稳固,堕落到与商人沆瀣一气的。”
“孤当然不会先去服汗阿玛,自然要先服孤的几位师傅才行。”胤礽眼中精光闪烁。尤其是他最看重的那位,一定要帮他力荐汗阿玛,才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虽然渐渐改了谋定而后动,但胤礽仍在第二日早朝后就截住了张英几人,找的借口也十分老套,着请教学问的幌子,把师傅们请到了毓庆宫。
只是这次,他没有请明珠。
明珠瞧着几人离开的背影,脑子里已经转了几千个弯。一时想到或许是户部之事,惹得太子殿下手忙脚乱,需要张英几人帮着出主意。一时又想到,莫不是大阿哥走了之后,太子用不到他所以要把他踹下船去?
但他只看了一会儿便走开了。他有预感,这件事太子殿下最后一定会找他。
毓庆宫书房里,已经排排坐好的师徒几个,正展开一场事关大清的重要谈话。
“殿下想劝皇上派使者去不列颠?”张英听的一头雾水。听眼下户部正在大改革,皇上分外倚重殿下,把户部一应事物交由殿下一力主持,他还以为光忙着这个事情殿下就会忙得脚不沾地,却没想到,殿下还有心思想旁的。
而且皇上也未曾对海禁松口,殿下怎么突然有如此大胆的想法?
熊赐履同样不甚赞同,“殿下这想法太过胆大,皇上向来喜欢殿下稳重,如今您贸然提出这样的想法,只怕皇上会不喜。”
“所以孤才想请师傅们在汗阿玛跟前提起此招,而不算自己向汗阿玛提起。”胤礽笑道。
“什么?”正在喝茶的张英听闻此言,惊愕之下竟将茶水喷出。还险些溅了汤斌一脸。
汤斌顾不得去擦拭,只是递了帕子给张英后就急道:“殿下希望我们几个帮跟皇上递话?”
“咳咳…”张英咳的身子不住乱颤,好不容易平复了才忙请罪道:“老臣失礼了,殿下勿怪。”
胤礽使了眼色让怀庆上前帮他捶背,“孤知道兹事体大,师傅们定不愿意。可先前师傅们也看到了,洋人手里攥着大把金银,孤只是觉得,银子放在他们手里着实可惜了。”
“原来是为银子。”熊赐履松了口气,可他刚松口气就想起东瀛刚下银矿,殿下不该如此重利。
绥又疑惑道:“除了金银,您是否还有其他想法?”
见三位师傅的眼神都定在自己脸上,胤礽摸了摸鼻尖,半玩笑半认真道:“不瞒师傅们,孤已经知道汗阿玛那里刚收到的折子,有商户试图私自出海寻洋人。”
见三人脸色都露出不赞同自己窥探圣心的意思,胤礽又忙补充道:“孤只为替汗阿玛分忧,所以偶有耳目。且孤私心里觉得,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前日防贼的。与其叫汗阿玛一直忧心海禁管不住胆大作死的,还不如开了先例由朝廷牵头,也好做的更体面些。”
刚才初听闻听闻有商户私自出海,熊赐履与张英二人脸色就变得又凝重了几分。又听胤礽到是为皇家体面,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皆在彼此眼中看到深思之意。
张英错开目光,清了清嗓子,觉得舒坦了些才缓缓道:“前明时三宝太监下西洋,据也未找到比中原更富庶的土地。许是那洋人倾尽国本来一次大清也未可知。”
他是想靠着番邦并不如大清富庶来服胤礽,却不想,胤礽要比他清楚大清之外的土地,到底有什么魅力。
“方外是否富庶,还是要亲眼看过才行。”胤礽意味深长道。
“殿下所言也有道理,只是…”见他如此坚定,本来不赞同此事的师傅们皆都犹豫起来。
张英眉头皱的要夹死蚊子了,沉思了半刻才道:“殿下容老臣回去细想,该怎么向皇上陈情。”
胤礽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悠悠道:“不急,除了几位师傅,孤还要再拜托明相,才能保证这些辞在汗阿玛跟前站的住脚。”
他一句话的气定神闲,把这话听进耳朵里的几人都仿佛刚被逼迫着吃了苦瓜一般。
这话怎么听起来像是殿下嫌弃咱们不用心办差。
但气闷归气闷,几人还是老老实实了保票,“臣一定尽力助殿下达成所愿!”
胤礽目标达成,站起身来以弟子之礼郑重谢道:“若此事能成,师傅们必将是大清最大的功臣!”
“不敢。”张英几人脸上都露出苦笑。这话叫咱们汉官去劝,不一定怎么惹皇上生气呢。
胤礽送走了三位师傅,怀庆凑到他跟前来问道:“太子爷,奴才是不是再去请明相来?”
胤礽照着他的脑门狠敲了一下,“慌什么,改日再。”一会儿他还得再跟着系统复习一遍欧洲历史,今日的心思都耗尽了,见老狐狸这么复杂的事儿,肯定要做好充足准备才行。
“是。”怀庆捂着脑门嘶了一声,躬身应道。
跟毓庆宫的动静想必起来,阿哥所可算是热闹非凡了。
四阿哥刚得了好差事,听到消息的其他几个兄弟都赶着来恭贺。
胤禛笑得腼腆,故作淡定地使唤奴才接过贺礼,努力蹦住发自心底的兴奋,道:“你们有心了。”
八阿哥九阿哥是一道来的,九阿哥递了礼物,声嘟囔道:“太子偏心,什么好事都想着四哥。”
胤禛不欲与他计较,便故作听不见。可一旁坐了好大一会儿的三阿哥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太子偏心。”
若是九阿哥的话可以当做玩笑之言,那三阿哥这两句不经意的感慨,就完全叫胤禛黑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