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缺钱呐

A+A-

    不过她虽不懂生意,却也有基本的判断力。对于叶雅茗的辞,她也是极信服的。这明显要比老头子那些馊主意来得高明得多。

    所以老头子变成这样,也就不奇怪了。

    叶崇明的脸却又很快垮了下来。

    他深深叹了口气,对叶雅茗道:“咱们的散茶也不多。如果要大量制桂花茶,收桂花和买散茶都需要银子。明年的新茶中秋后就要预订了。就算咱们要卖田卖地卖铺子,也来不及了。”

    叶崇明讲究养生,平素也保养得好,就算是六十岁了,脸上也不见太多皱纹和老人斑。

    可现在,叶崇明的脸上显露出这个年纪老人应有的样子来。

    他道:“茗儿,我也不瞒你。咱们家的积蓄,因为你四叔惹下的祸都赔光了,还动了一些中秋过后要交给榷务司预订明年的春茶的银子。”

    “如果你大伯这两天能顺利带银子回来,咱们东挪西借,或许还能勉强渡过难关。可如果不顺利,那咱家就没有足够现银预订明年的春茶。现在是真拿不出银子来买散茶制桂花茶了。”

    “虽桂花茶卖出去的利润更高,也能打响咱们叶记茶叶的名声,好处很多。但过了预订茶叶的时间,就算咱们后面赚再多的银子也是空的。买不到明年的春茶,咱们的茶厂、茶坊、茶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叶家这么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他抬起头来,看向叶雅茗:“所以,我得先保证明年的春茶。桂花茶这块,只能等着明年秋天再大量制作了。”

    “家里虽然有田产、铺面,但卖出去也要时间。咱们现在不光缺银子,也缺时间。”

    叶雅茗皱起了眉头。

    这时代的茶榷制度,实在是有些操蛋。第二年的春茶,茶

    商头年的中秋就得拿银子去榷务司那边预订。另外茶商还得交足茶税,拿到茶引。

    大晋的茶引,既相当于营业执照,还与年代文里的“粮票”类似。你要买多少茶,运输到别处的距离是近是远,所交纳的茶税不一样,拿到的茶引也不同。

    这里的茶产量不多,并不是人人去交了税和预订金就能拿到茶引的,需得有一定资质认证。就譬如陶家是开客栈的,忽然突发奇想到榷务司买茶去别的地方卖。除非你有很硬的靠山,官府头头跟榷务司打了招呼,否则榷务司不会把茶引批给你。

    而就算是经过了资质认证,也不是交了银子给榷务司就完事了。榷务司过那么多的毛茶,谁知道哪家的好,哪家的不好?想要保证茶的质量,就得跟园户们对接。

    外地除了榷务司还有“山头”,以确保茶叶都是在那座山出产的。那里茶叶的质量区分,无非就是头采、二采,精品和大宗采摘的区别。

    可临安城这里只有榷务司,收的还不是一个地方的茶。有些是山脚的,有些是山顶的,有些是平地的;有些朝阳的,有些背阴的。土壤的酸碱度和肥瘦情况不一样。

    不同地方出产的毛茶,滋味自然有很大的区别。

    就算往榷务司打点,他们也不能保证你拿到的就是想要的那些地方出产的毛茶。

    所以茶行里的茶商就还得跟园户对接,再花一笔银子预订某些园户的茶。给一定的银子给他们,他们会按你的要求施肥管理,并按要求进行采摘,再按要求制成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毛茶。

    等到春天交茶的时候,双方就约个时间一起去榷务司,园户交茶、茶商买茶同时进行。因为双方都没违反朝廷规定,茶叶的价钱也跟着榷务司的走。只要银子给够,榷务司对这样的交易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b

    br#  也就是,为了拿到明年春天出产的茶叶,茶商除了拿银子打点官府拿到茶引、打点榷务司让双方交易,再交银子给榷务司预订毛茶和纳税,还需给一笔钱给园户,以期拿到自己的想要的茶。

    羊毛出在羊身上,茶商付出的所有成本,都会在出售茶叶的时候赚回来,还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每一年秋天,他们都得拿出大笔的银子垫付。一旦当年的茶卖得不好有积压,资金周转不过来,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叶家因为对毛茶的质量严格把关,制茶的艺也好,长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好,卖是不愁卖的。如果不是几个地方同时出纰漏的话,周转自然没问题。

    可现在,叶家的资金链出了问题,桂花茶根本没办法继续投入。

    不大量制作桂花茶倒没问题,最多是叶家不能因这一个项目赚钱罢了。

    可叶雅茗有不好的预感,她感觉叶鸿昌那笔银子怕是也不能平安拿回来。到时候明年的春茶预订不了,叶家就像叶崇明刚才所的,几十年的基业要毁于一旦。

    叶家的产业还是在茶叶上,有钱了也宁愿买茶园。所以叶家名下的田产、铺面并不多,就算现在卖掉,估计也填补不了两笔银子损失所造成的窟窿。

    更何况,田产、铺面急着卖的话肯定卖不出什么价,还要被人传叶家要破产了。做生意的最忌讳这一点,这意味着合作方和顾客都不再信任你。

    她开始思考一旦叶鸿昌那笔银子拿不回来,叶家应该如何度过这次难关了。

    她问道:“祖父,您跟钱庄老板有交情吗?”

    这话题太跳跃,叶崇明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他还是道:“有的。你忘了?你祖母娘家就是开钱庄的。”

    叶雅茗惊讶地看向叶老太太。

    叶老太太

    点点头:“是的。不过现在当家的是我堂兄。他是个眼里只认钱的人。如果是开口向他借钱,估计他不会答应。”

    叶雅茗皱眉。

    她这才想起,古代钱庄最开始主要的业务就是汇兑,解决贵重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也不安全的问题。他们并不放款,而是靠兑换续费赚钱。历史上直到明末才开展放贷业务。大晋相当于宋末明初,情况应该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