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思念是一种病

A+A-

    “怎么样?”

    陈芷欢一朝剪去相伴多年的青丝,现下顶着一头蓬松微卷的头发,显得更加干练靓丽,她转了一圈,问赵新诚。

    就是剪了头发,换了个发型,赵新诚感觉眼前的女人似乎换了样,这焕然一新的模样,就像是海报上的电影明星走出来了。“不得了,去演电影都没问题。”

    “你就知道瞎。”陈芷欢心底里高兴,她特别满意这个发型,不时用手摸摸,忍不住臭美。

    两人找到了宋明义的早餐店,店里摆了十来张桌子,这个点儿已经有不少客人,喝着豆浆稀饭,吃着油条馒头包子,不过最多的还是来喝豆汁儿的。

    “豆汁儿开锅了。”店里大师傅一声吆喝,颠着大勺,往那一锅不稠不澥的豆汁儿汤里舀一勺,桌上密密麻麻摆了八九个碗,挨个舀满,客人在一旁等着,见碗满了就端走,心满意足地喝起来。

    陈芷欢低头闻了一鼻子,脸被熏得皱起,确实有股怪味儿,嘴唇沾着碗边喝了一口,怎么感觉真的有一股馊泔水味儿,她急促呼吸,盼着吹散那味道,却见到自己男人居然一口下肚,面不改色。“你没喝出什么味儿吗?”

    赵新诚觉得味道是有些特别,但是也能接受,多喝两口还能品出些不同的自滋味,不知不觉就着焦圈,喝了一整碗,“还可以啊。”

    陈芷欢看他的眼神露出些许佩服,这人真是不得了,她把自己的碗推到他面前,“那你把我这碗也喝了吧。”

    就这样两人在首都游玩几天,还去爬了趟八达岭长城,两人迎着风往上,看着蜿蜒的城墙,似一条腾飞的巨龙,盘踞于群山峻岭间,花了五毛钱拍了一张和长城的合影,赵新诚穿着一件军绿色夹克,陈芷欢穿着一袭波点长裙,笑得灿烂。

    一天后终于迎来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人民大会堂礼堂内,上面标语写着“1984年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一年一度的授奖仪式,国家领导人照例出席,为全国劳模及生产标兵授予奖章及证书。陈芷欢和其他九位劳模一起坐在第二排,听着台上领导人的致辞,慷慨激昂,鼓舞人心。

    “你们是时代的楷模,是国家的脊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从事不同的职业、工种,但是大家的努力都是一样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台下坐着的劳动模范,包括百货公司营业员、货车司机、煤场女工、啤酒厂女工、钢铁厂副厂长、航天部工程师、科学院研究员、中学教室、煤矿队长、公交车售票员等十位各行各业的人员,今天来到这里,接受无数的赞美和掌声。

    陈芷欢在会前和其他几人认识闲聊几句,也是感慨颇多,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人,都精神百倍,在自己的岗位奋斗着,有人工作三十多年,勤勤恳恳,工作没有出过一次纰漏;有人工作才几年,已经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有人从事服务行业,迎来送往历经无数改革变化。他们这批人,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一直在见证历史,见证革新。

    这十人站上台,听着台下的掌声和闪烁的相机咔嚓声,今天过后,他们的名字和照片将传遍大江南北,被世人所记住。

    “陈芷欢,这是一个认真钻研学习、不断推进现代化、技术化革新的典范。一个初出茅庐的工人,一个刚走出社会的大学生,却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进步和思考,帮助工厂取得产量和效益的巨大提升,助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劳动者的典范和榜样,不断进取,永不止步,无论年龄与经验,站在这个岗位,这里就是你的舞台。”

    陈芷欢,接过领导人颁发的证书,心中汹涌澎湃。授奖仪式结束之后,中央电视台一一采访了十人,每人一个问题,轮到陈芷欢的时候,记者问了她一个问题。

    “陈芷欢同志,你刚毕业不久,开始工作满满算还不到一年,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觉悟和进步呢?”

    陈芷欢沉吟片刻,脑海中回闪许多画面,“因为人生没有太多次重来的机会,不抓住现在,将来会遗憾的。”

    “这位同志看来是有许多思考的,好的,以下就是我们对本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的采访。”

    赵新诚和其他啤酒厂的人在京华宾馆开会,他实际操作经验,提了不少建议,董芳频频侧头看他,内心纠结,一方面确实对这个男人心动,一方面又不耻他乱搞男女关系,和陈芷欢大晚上在房里私会!她一向看不上对待感情扭扭捏捏的,但是也不能如此不知廉耻啊。

    会议中途,董芳借着询问发酵设备的事情凑到他身边,见旁人没注意,声提醒,“赵新诚同志,你怎么能做这种事!”

    赵新诚面对突然的指责,皱起眉头,眼神中尽失疑惑,他没话,等着她的下文。

    “你和陈芷欢同志,大晚上在屋里…也不知羞啊!”董芳想劝劝这人。

    “我们怎么了?”赵新诚不以为意,和自己媳妇儿呆屋里不行吗?

    董芳看这人还装模作样,准备挑明了,“你们…”话没完,就听到一阵议论声,众人纷纷向陈芷欢道贺。

    刚领完奖赶来的陈芷欢,一进门,又收到四面八方的道贺声,她目光搜寻找到自家男人的身影。

    赵新诚给她留了位置,两人坐定,董芳在一旁看着眼热,这两人真是毫不掩饰,生怕别人不知道有不正当关系!

    “陈同志,可是我们都得学习的模范啊。”宋明义也走过来招呼,“赵同志可眼巴巴盼着你回来。”

    赵新诚自然没宋明义得这么夸张,他就算想,也不会太表露于人前。“宋主任,笑了。”

    “媳妇儿?”董芳一听这话,震惊地在两人身上扫了几眼,“你们结婚了?”

    “董同志还不知道啊?”宋明义大方替二人宣布,“才结婚不久,是段好姻缘啊。”

    董芳想起自己对赵新诚的心思,还有那晚去找人,顿时脸上发烫,丢死人了,她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回头看了一眼,这两人笑笑,被众人趣。

    表彰大会和啤酒研讨会结束,陈芷欢和赵新诚买的第二天上午的火车票,经过二十多个时的车程,二人终于回到东来。

    东来第一啤酒厂挂起了横幅,敲锣鼓,鞭炮齐鸣欢迎陈芷欢回来,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欢迎全国劳动模范陈芷欢同志!”

    “欢欢,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了!太神气了!”

    “那可是中央电视台啊,我跟我姨这人是我们厂的,她也激动地不行。”

    陈芷欢被一团团人围住,只能微笑点头。

    欢呼声、掌声不绝于耳,陈芷欢应厂里要求给工人们办了两场讲座,讲了讲在首都的见闻,和其他劳动模范接触的感受,重点鼓舞大家好好干!工人们与有荣焉,虽然这荣誉不是自己的,可总归是一个厂里的,出去都有面儿,这股风一直吹了很久,整个东来提起陈芷欢,没有不认识的。

    1984年10月。

    难得的星期日,陈芷欢和两位邻居婶子在一楼敞院里里摆桌子,拉家常。

    “欢欢妹子,你家那口子,还没回来啊?”邻居焦大姐自从陈芷欢得了全国劳模,对人态度完全变了,一口一个妹子,别提多亲热。

    陈芷欢望望天,算算日子,赵新诚已经走了十五天了,“还有几天呢,是估摸着得二十天才能回来。”他去参加五海省百工种业务技术比赛了,算了路上时间,得去半个多月。

    “我瞧你们这都结婚大半年了,还跟那儿刚结婚似的,感情是真好啊。”

    “哪有啊,焦大姐,你别笑话我了。”

    秦芳也觉得是这回事儿,“那可不是,我看得明明白白,你们一个怕他冷了,一个怕你饿了。我赶明儿也让我们家陆明学道学道。”

    陈芷欢把碗筷摆上,“两位婶子别趣我了,该吃晚饭了。不然菜该凉了。”

    两人也不了,忙回屋端菜,院里时常组织着吃个百家菜,一家炒两个菜端上桌,大家一起吃,这不,两张桌子上分别摆了十来个菜,里里外外得有二十来人,都是院里的邻居,一起吃饭,好不热闹。

    瘦猴和纪苗一个月前结婚了,加塞分了婚房,可是位置不太好,只分到前头的家属院,地方点,也没有独立厨房,只在过道上生了灶,条件自然是要差些的。他们也时不时来这边吃饭,毕竟熟人多。

    今天两桌都是拖家带口的,少的也是两口子,多的算是孩好几人,就陈芷欢一个‘孤家寡人’稍显寂寞。越是热闹的时候,她越是想念赵新诚,两人自从结婚后,还没分开过这么长时间,一直在一起倒不觉得,分开之后才品到思念的苦。

    “欢欢,诚哥啥前儿回来啊?这都半个来月没见着他了。”瘦猴也想啊。

    纪苗给自己男人夹块豆腐,“听赵大哥是去参加什么比赛,好厉害啊。”

    “那是!诚哥那技术,妥妥的第一啊,到时候让他请咱们吃饭。”瘦猴对赵新诚的业务能力非常有信心,已经在琢磨后面的事情了。

    陈芷欢这半个月被问了无数次了,赵新诚什么时候能回来,她也想知道,天天掰着手指头数,还要再数几次呢,想着这饭菜都不香了,她搁下筷子,看着左边的瘦猴和纪苗笑笑,不知道瘦猴了什么惹到纪苗了,连忙轻声哄起来。右边焦大姐给女儿夹菜,孩子还挺挑食,嚷着不吃蔬菜。她越看越觉得酸楚。

    “大家正吃着呢?能不能给我塞个座儿啊?”赵新诚突然出现在家属院门口,拎着个黑色布包反手搭在肩膀上,穿着一身灰蓝色衬衣,风尘仆仆,胡茬子都冒了一头。

    陈芷欢蹭地站起来,看着他,“你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宝子们,应该这几天就要完结了,这本是写的第一本,其实有很多想写的没写到,但是整体状态不太好了,需要换换脑子2333后面的路,就让欢欢和诚哥自己去走吧。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我已经很开心了!贴贴~

    另外会写个短篇转世番外,现代版的,大概两三万字,在作者专栏里,《恩爱夫妻转世成了死对头》如果有想看的宝,可以点点收藏,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