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第 183 章 摄政王李善北上辽东,……

A+A-

    摄政王李善北上辽东, 一来是为了督战,二来是为了重建辽东水师,随同他一并北上的还有从福建带来的水师将领, 个个皆是能领兵仗的将才。

    暮春一过,朝鲜和倭国的战事日益紧张,大邺一支三万余人的军队陆续抵朝,每隔三日,战报会从朝鲜飞速送回长安,前方有摄政王这个武将坐镇,朝臣们倒也能放心,谢宝扇却始终悬着心, 却因战事当前,李善的私信也变得少了, 她只能从他寄来的奏报里猜想这人是否安好。

    边境不宁,不几日, 听闻倭国不光侵扰朝鲜国,还率人挑衅辽东水师,那辽东水师正在重建, 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遭了倭国偷袭,起先吃了几回暗亏, 摄政王命人一面加紧练习水师,一边亲自带人在海上和倭国拼杀,双方各有胜负。

    转眼,将要到佛诞日,这日,贤太妃来请安, 谢宝扇见到她,笑道,“有些日子没有见你了。”

    贤太妃回道,“太后忙于朝政,臣妾等人不敢前来扰,只是眼看就是佛诞日,姐妹推举臣妾来向太后请示,想在宫里办一场法会为战死的将士们祈福。”

    谢宝扇听了她此言,放下手里的茶盅,道,“这主意很好,哀家还听闻你带着后宫的众位姐妹们给前方的将士募捐。”

    贤太妃红了脸,她道,“宫里人少,我们这闹的,拢共也就募了几千银子,实在不够看。”

    “银子不在多少,有这一片心意就够了。”

    罢,谢宝扇又对伺候的宫女彩云道,“取一千两银子来,宫里的后妃们募捐,怎能少了哀家这一份儿呢。”

    贤太妃凑趣儿道,“这是臣妾今日来的第二桩事,太后便是不,臣妾也要厚着脸皮来讨银子的。”

    皇帝年幼,还未曾到大婚的年纪,后宫里除了谢宝扇这个皇太后,就只剩先帝的几位太妃太嫔,平日谢宝扇忙着前朝政务,后宫庶务都交给贤太妃理,贤太妃也乐得领命。

    此次嫔妃们给前线将士募捐银子,贤太妃是主事人,先前她已请示过谢宝扇,谢宝扇自无不可,如今银子募得差不多,少不得要请谢宝扇也捐一份。

    贤太妃与谢宝扇商定了法会的章程,那谢宝扇道,“这事情自是交给你就是,你做事我放心。”

    这几年,有贤太妃帮着料理庶务,给谢宝扇省了许多事,去年中秋,谢宝扇做主,给贤太妃又晋级贵妃封号,连带着贤太妃的母家,也得了许多赏赐。

    “既是做法事,何不把京里的各家夫人们也召进宫里,来,久久不曾见到她们,哀家也着实想念。”

    自从李恪登基的这几年,宫里并不经常举办宴会,今年她的生辰,贤太妃也曾提过要给她过生日,只是国家正值用兵之时,谢宝扇便不叫大操大办,既是这回要办法会,正好请命妇们进宫一聚。

    贤太妃称是,“不得还能请她们也捐些银子呢。”

    谢宝扇嗔道,“咱们自家人凑些银子也罢,怎么还把秋风到外头去了?没得叫人笑话咱们穷酸。”

    贤太妃却道,“这是积福的善事,太后瞧着吧,她们若是知道是为前线将士募捐,谁又好意思空手而来呢?”

    这是得名声儿的好事,试问这些侯门将府,谁家逢年过节不搭个粥棚做做善事,况且是捐给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哪个敢三道四不成?

    谢宝扇笑了几声,她道,“随你,你看着办就是。”

    两人又商议了半日,外头太监来回话,是封穆求见,那贤太妃便告辞离去。

    且宫里要在佛诞日办法会,贤太妃给京里大大的命妇们都下了帖子,各家夫人得知皇太后带头给将线将士募捐,正如贤太妃所言,谁又好意思空手而来呢,或多或少都要捐一些。

    宫里嫔妃们在募捐,此事不知又怎么传到珊瑚耳中,她在京里也替谢宝扇管着几家铺子,当即决定但凡在店里花销的顾客,店里就按比例捐银子,多买多捐,直到战事结束,所捐的银子到时全都用于补贴伤亡的将士们。

    为了使人信服,珊瑚每日张贴榜单,将所得的银子列出明细,老百姓一看买东西就能捐银子给将士们,岂有不来支持的道理?不几时,珊瑚的店里生意火爆,她在京城名声大噪,人人称她是女善人。

    有她做先例,京里这些大大的商家有样儿学样儿,听这风气还刮到别的州府,还有些富商们另辟蹊径,直接向当地的府衙请命,要捐银子给朝廷。

    其中就有谢宝琴的夫家,且自从去年谢宝瓶成亲,谢宝扇险些在谢宝镜手中丧命,那谢家一门就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仅活着的几个谢家人还不受摄政王待见。

    这谢宝琴的夫家,乃是宁波有名的造船世家陈家,前几年摄政王修建港口,造远洋舰队时,宁波陈家很是出了一份力,不想谢家出了谢宝镜谋杀皇太后一事,害得陈家险些受到连累。

    此次得知皇太后要给边关的将士们募捐银子,陈寅亮自知是表现得好时机,当即叫谢宝琴下帖子邀请京里各家富太太们,也学着办了一场募捐会,这且不必细提。

    只到了佛诞这日,谢宝扇下过早朝,回宫换了一身素青色的衣衫,便先来到春华殿,彼时,宫里的太妃太嫔带着端王妃,并端王世子妃,另有各家的夫人们早就候在春华殿,众位夫人见到皇太后,先齐声请安问好,谢宝扇叫众人免礼,也与她们问好。

    宫里举办法会,今日到的人格外整齐,各家夫人皆身穿素衣,装扮淡雅,谢宝扇许久不见这些命妇,她与站在前面的几位夫人问候几句,便转头看着端王妃,道,“一晃几个月没看到王妃,还未曾恭喜王妃喜得麟孙呢。”

    前两个月,端王府新添了嫡孙,巧得是这孩子和谢宝扇同一日的生辰,朝廷按例赏赐了贺礼,谢宝扇想着这孩子和她有缘,又多添了一份。

    按理得了嫡孙,必是要大摆宴席,却因国家正在用兵,便是谢宝扇的生辰也一切从俭,端王府自是不敢僭越,因此端王府只摆了几桌酒席,招待了几家亲近的亲戚而已。

    端王妃笑盈盈的道,“多谢太后惦记,这孩子能和太后同日生辰,是他的福气。”

    两人了几句儿的闲话,便又起端王府的三公子和谢宝瓶,这夫妻二人婚后去了苏州,便一门心思研习佛法,再也没有回京。

    谢宝瓶虽去了苏州,偶尔还会给谢宝扇和谢宝琴寄些家书,今年谢宝扇的生辰,她还特地寄来手抄的佛经,至于那三公子,像是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人似的,几乎从来不和京城端王府的家人通信,那端王夫妇许是早就习惯三公子性情孤僻,并不与他见怪。

    不一时,内延总管来请,是宝华殿法会上的诸事都已料理清楚,谢宝扇见时辰差不多,便带着女眷们前往宝华殿。

    后宫以谢宝扇为首,另有太妃太妃,并内外命妇,一行人浩浩荡荡穿过宫廷,来到宝华殿。

    此时,宝华殿的大总管和十几位身披袈裟的高僧等在门口,再仔细一看,从正门到内殿,也站满了僧人,足有千余人。

    今日请来主持法会的高僧,乃是隆安寺的德安方丈,他看到谢宝扇后,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谢宝扇回礼,道,“有劳方丈了。”

    德安方丈年逾古稀,长得慈目善目,他德高望重,便是福华长公主也时常向他请教佛法,彼此见过礼,谢宝扇和德安方丈便带人一同进到内殿。

    进到殿内,气氛庄严,里里外外虽站满了人,却听不到一丝声响,却见正殿布置一新,便由德安方丈开始主持法会。

    谢宝扇坐在德安方丈身旁,耳边听着僧众的诵经声,谁想就在这时,从外面传来一道杂乱的声音。

    宫里都知皇太后今日在宝华殿办法会,轻易不敢有人搅,在场所有人无不感到惊诧万分,却见有几个太监从外传冲过来,扑通一声跪到地上,高声喊道,“启禀太后,辽东传来急报。”

    谢宝扇听到‘辽东’二字,身子忽然一软,险些倒下来,此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辽东出事了。

    佛堂的诵经声停了下来,整个大殿鸦雀无声,前朝的奏报既然送到宝华殿,事态一定万分紧急。

    贤太妃扶住谢宝扇的手臂,她满目担忧,谢宝扇定了定心神,她攒紧拳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贤太妃低声道,“法会接着办,这里就交给你了。”

    贤太妃道,“太后放心去吧,这里就交给臣妾。”

    谢宝扇动了动身子,却浑身乏力,根本无法站立,那贤太妃眼疾手快,和另一边的杜太嫔搀扶着她起身,谢宝扇这才勉强站住。

    那谢宝扇面色苍白,却还是强精神,向主持法会的德安方丈道,“方丈恕罪,前朝传来急报,哀家恐怕要先行离场。”

    德安方丈双手合十,“朝延政务为重,太后的心意,必会传达上听。”

    谢宝扇挂念着辽东的消息,她来不及与他人多话,带着人匆匆出了宝华殿,赶往乾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