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二考(一更)

A+A-

    “我知道了,晚上我会好好休息的。”云梦溪点头应了下来,他也不想楚庄在这个时候因为他担心。

    楚庄知道云梦溪不可能一点都不担心,但是至少也会听他的话好好休息一会,不会损害自己的身体。

    好在考试也就只有这一段时间,大家再稍稍忍耐一下就过去了。

    晚上楚庄哄着云梦溪,看他睡着了,这才入睡。

    第二日,云梦溪的面色明显好了很多,果然还是要在楚庄的身边他才能够安稳入睡。

    放榜之后,只留了一天的时间给考生们修整,楚庄不得不再次去参加考试了。

    一早,贡院门口还没开门,但是外面的街道上却已经排着长队了。

    这些都是来参加考试的考生。

    “大家看起来都很有精神啊!”

    楚庄看着四周的人群,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第一轮考试完出考场的时候,大部分的考生们状态都非常不好,这才过去几天的时间,大家就已经调整好状态了?

    云鸿见楚庄不了解,给他解释了起来。

    第一轮考试的成绩可以保留三年的时间,也就是只要是通过的学生,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们可以不参加第一轮考试,直接来参加第二轮考试。

    一般情况下,参加完第一轮考试的考生,大多都会生场病或者大病,没办法继续参加第二轮考试。

    所以眼下来参加第二轮考试的,大多属都是前几年的考生。

    “原来如此。”

    楚庄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只是他对于越朝的这个科举制度也是越发的不满了起来。

    这科举考试不是为朝廷选拔官员吗?

    为什么就不能够将考试的环境弄的好一点呢?

    皇帝在皇宫里未曾出来,所以可能不知情,但是那些参加过科举的官员们,为什么就不能够提及此事,改善科举考试的环境呢?

    只是虽然楚庄虽然不满,但是眼下他也无力改变这个局面,只能够看以后有没有机会了。

    “我进去了。”

    楚庄从云梦溪的手中接过了考篮,和来送考的众人告别。

    “嗯,楚庄,你注意身体。”

    云梦溪目光切切地看着楚庄,叮嘱道。

    “我会的,别担心我。”楚庄对着云梦溪笑了笑,让他不要担心。

    楚庄跟随着众人进入了贡院里面,等到见不到他的身影,云梦溪等人这才离开了。

    同样简陋的号房,不,比之前的号房要更加的脏一些,房间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馊臭味道。

    楚庄将目光放在了恭桶上面,看着上面残留的污渍,面色有些难看。

    里面的东西虽然都倒掉了,但是显然这么短的时间里,贡院里的人并没有安排人刷马桶。

    “哎!”

    楚庄无奈地叹了口气,拿出了手帕撕成了两半,一半做成了简易的口罩,一半用来擦拭桌椅。

    试题在规定的时间里发放到了楚庄的手中。

    相比较第一轮考试密密麻麻的试题,这一轮的考试题量无疑要少了很多。

    楚庄将花了一点时间将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题量虽然了,但是难度加大了很多,题目出的也更有深意了。

    对此楚庄也表示理解。

    第一轮考试的目的只是为了考察考生平日里的积累和底蕴,筛选出投机取巧之辈,只留下基础扎实的人才。

    毕竟第二轮考试,若是幸运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压中题目的。

    第二轮考试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 分是经义,分为帖经和墨义两种题型。

    所谓帖经也就是填空题,从经书中抽取其中的一句,让你填写上一句或者下一句。

    考的题目都挺偏的,平日里读书若是不扎实,很有可能就会忽略了。

    而所谓的墨义就是问答题,根据给出的经文给出你的解释和回答。

    这对于经文的解释也就明你读书的水平了,水平高解释的自然就透彻,水平低没读懂解释的自然就含煳了。

    第二部 分是诗词,一共有两首诗一首词。

    为了防止考生押题,为此还特意做了规定。

    要用特定的格式来写规定题材的诗词。

    比如第一道题目,就是一句诗词:“炉鞴亲从锻炼来,十分确硬亦心灰。”

    诗词里的是石灰,若是看不出来或者理解错了,那这道题,也就不用继续答了。

    这都已经偏题了,那即便诗写的再好,也肯定是零分。

    但是确定了是一首咏石灰的咏物诗也别急着动笔,这题目还有格式的要求。

    这要求写一首七言绝句,四句诗词,每句七言,再押韵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

    若是格式写错了,这一题也别想得分。

    即便是考生平日里押中了考题,写过一首石灰的诗词,但是他未必写的是七言绝句。

    第三部 分是策论。

    越朝刚开始举办科举考试的时候,对于策论的要求并不多。

    考生们可以针砭时弊,畅所欲言,甚至还可以直接指出朝廷和皇帝的不足之处,皇帝也不会因此就降罪。

    发展到如今,和前人的科举已经有所不同了。

    对于策论这部分,考官们看中的不再是考生们的意见,而是考生们拍马屁的功夫。

    比谁的文章写的更花团锦簇,比谁更能够歌颂古代先贤,比谁能够歌颂当今陛下的英明神武,比谁更能够表明自己的报销朝廷和皇帝的忠心。

    那谁的文章分数就会越高。

    策论一共有两道题,第一道题是如何治理水患,第二道题则是如何防治瘟疫。

    去年越朝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南方多地发生了水灾,造成了许多人无家可归的局面。

    而大灾之后就是大疫,死的人多了,天气一热就容易爆发瘟疫。

    这两道题都是根据越朝当下的实事来出题的。

    楚庄将题目全部都看完了一遍,首先从第一部 分的经义着手。

    现在草稿纸上将答案写完,检查修改完确定没有错误了,这才誊写在了考卷上面。

    题目对于楚庄来并不难,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全部都写完了。

    写完第一部 分,楚庄没有急着继续,从考篮里拿出了面包和水开始吃午饭了。

    这会天气还很冷,在这考场里面也不可以加热食物,若是带馒头包子一类,一冷就变硬了,咬都咬不动,但是面包的话就还好。

    吃过午饭,楚庄走动了一会消食,又憩了片刻,下午起来这才开始着手开始答第二部 分。

    诗词对于熟读唐诗宋词的楚庄来并不难。

    虽然有格式的要求,但是他还是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诗词。

    第一首诗,楚庄选用的是明朝救国英雄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据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写下这首诗,这首诗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第二首诗,是咏人诗,人物是母亲,格式是五言诗。

    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楚庄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游子吟》。

    歌颂母爱的诗,在楚庄心目中,这首诗排在第一位!

    第三首是词,题目很简单,只有三个字《定风波》。

    这是词牌名,词牌名一共就那么几十个,每个都有自己的特有的规则,一般都是从中抽一个来考。

    楚庄思索了一番,最后选取了一首苏轼的那首《定风波》。

    将三首诗词写在稿纸上,检查了一遍,确定诗词中没有什么疏漏,这才将诗词填写了上去。

    楚庄写完了前面的两个部分,这才仅仅只过了一日。

    等到天色暗了下来后,楚庄没有点蜡烛继续写。

    烛光太微弱了,看久了伤眼睛,如今时间充裕,没必要挤这点时间。

    吃过晚饭,在狭窄的号房里简单舒展了身子,楚庄早早地便睡下了。

    第二日一早吃过早饭后,楚庄便开始正式着手第三部 的两道策论题目了。

    楚庄自然是知道科举策论的“规矩”的。

    华丽的锦绣文章,楚庄会写,但是看着这两道题,楚庄却不想要写那些假大空的话。

    第一道题,是关于治水的问题,楚庄虽然不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但是他毕竟有着领先这个时代几千年的眼光和知识,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懂的。

    比如“巩固堤坝”,“裁弯取直”,“疏塞并举”等等。

    这些经验都是经过实践,都是确实可行的。

    而第二道题,关于瘟疫,楚庄如今在整理空间内数学和医学的知识,对于瘟疫的防治就更加有心得了。

    楚庄若是将自己知道的方法写出来,朝廷采用他的建议,那这两篇文章,能够解救越朝很多条人命!

    当然楚庄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因为他确定自己的文章,能够被皇帝看见。

    若是皇帝没有在楚庄的身上下赌注,那楚庄即便写了两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那在被呈现到皇帝面前之前就会被考官给刷下来了。

    但是现在楚庄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楚庄做出了决定,便开始构思该如何写这两篇策论了。

    对于策论,考试倒是没有过多的规定,楚庄也就用他更擅长的写论文的格式来写。

    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第一部 分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三部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