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八零之技术员也是厂工
刘梓涛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 今天是每月例行休假日,刚好也是两个孩子上学报名的日子。刘向宁还好,比以往乖巧了不少, 被爷爷牵着, 也不乱看乱走。可刘向晖就不同了, 简直就是野猴子上身了。
这所学校是机械厂的附属学校, 学初中都连在一起,校区不是特别大,设施也一般,但是对于两个孩子来,却是无比新奇的。
刘向晖东张西望,看到什么都要凑过去看热闹, 让后头跟着的刘梓涛有心累。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么累心了, 上辈子成了人家的爷爷, 孙子却没有多带,已经不记得跟熊孩子相处的那些经历, 这会儿倒是让他有些不适应。
他好不容易拉着儿子的手, 只差拿根绳子将他拴住了。
一行人好不容易找到了招生报名的地点,在教导处门前排上队。同队的还有好些个家长, 大家都挺熟悉的,偶尔拉拉家常, 时间到也过得快。等交了钱,再给两个孩子领回来书本,刘梓涛就送他们去教室看看, 认了位置,再给观察下教室的环境之后,这才往家里去。
因着觉得这也算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所以刘梓涛将人送回去之后,自己再拐着去了自由市场,逛了逛以后,挑着新鲜的买了菜,再到肉联厂的摊位买了排骨和五花肉,准备回家给孩子们做顿好的。
机械厂边上的这个自由市场是最近才有的,还不算成熟,可该有的东西都有了。如今已经迈入八十年代好几年,在七十年代末邓先生提出改革开放,并且选定了几个试验田以后,新风潮席卷了全国。
最初的两年过去后,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加上政府有意的宣传,大家都知道不少先吃到螃蟹的人已经富了起来。有了这些例子作为指导,大家也就放开了很多,随着自由市场的开放,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不少人开始琢磨着赚钱的方式,计划经济时代已经名存实亡。
而在机械厂的筒子楼里,刘梓涛也不经意间了解到,不少的人都在琢磨着赚钱的事儿。前些天报纸上报道,有一个在集市卖肉的大妈发家致富,成为了村里头的万元户了,这下连罗大妈都想着在路口摆个摊儿卖点吃食。
罗老头管着厨房这些年,手艺还是有的,要是他肯指点一下,罗大妈觉得自己完全没问题。当然了,她不过是想想,正在考察市场,暂时还没有付诸行动。
罗大妈虽然没有工作,可她家除了罗老头也没个帮手,想要自己单独斗还是有难度的。
被这种环境影响到了,刘梓涛突发奇想,觉得可以给他爹也找个类似的生意做做。毕竟,他爹年纪不算很大,身子还很康健,常年劳作惯了,要是一直闲赋在家里的话,估计在城里住不长久,尤其是两个孩子上学以后。
刘梓涛觉得可以给他选一个不那么累的,能够发光发热的事儿来发发时间。
想了就要付诸行动,之后他上下班的时间,会有目的性的去看看现在县城里头的环境,寻找合适的门面店铺,也是好好观察什么样的行业适合。虽很多行业这个时候是很挣钱的,可也要看看适不适合他老爹。
更何况,作为一个穿越者,身负系统的光环,根本也不看重钱这东西。
在他将技能书全部融会贯通之后,也报上了名参加一年一度的考核测试。他要赶在今年过去之前,拿到资格证书,成为一个真正的技术员。当然,最好就是能够找个学校继续进修,跳一个等级,成为工程师。
难度不,原因很多,最大的就是,这个城市太,容不下太眼的人。刘梓涛已经盘算好了,等孩子再大些,他想带着他们到别的城市去,相隔不是很远的经济特区Q市就很不错。
就在孩子们进入学校之后,刘老头的情绪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虽然同在筒子楼的也有好几个是这样的情况,但是他们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跟刘老头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其实很难有共同话题。
加上刘梓涛现在这个情况,很多都会拉着他儿子再婚的事儿,偏偏刘老头觉得这事儿特别烦,难免态度不是很好,久而久之,也没什么人愿意带着他玩儿了。
孩子在家的时候还好,能带着孩子一起,忙着忙着一天就过去了。可孩子去上学之后,他除了每天早晚接送,再给做饭,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在家待着。这种陌生的闲暇让他觉得日子非常难过,甚至已经开始萌生了要回乡下的念头。
在刘梓涛决心要考职称后,厂里头对他的态度好了许多,现在招了个新人,他也不用再频频加班了。刘老头估摸着,儿子自己一个人其实是可以照顾两个孩子的,顶多就是麻烦了些罢了。大不了要是有急事,跟以往一样,请隔壁的罗大妈帮忙照顾着。
正当他琢磨着怎么跟刘梓涛开口的时候,刘梓涛一直考察着的事儿也有了眉目。他当机立断拿下了一座临街的宅子,除了看中这儿的位置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楼下开了个门,可以做生意用。
买房子可是大事,他也不好声张,对外只是租的,筒子楼这边还是住着,但是那边也不浪费,直接一楼全部改成店面,二楼的话,就隔成一间间的房子租出去。
在这一带,大家都是盼着厂里头分房子,还从来没人在外头买房子的,所以也没人起疑心。至于刘梓涛租下来的这个房子改成出租屋,倒是也挺多人来看热闹的,毕竟,这还算是新鲜玩意儿。
总共就两层楼,隔成八个房子,对外出租。里头已经简单备了基本家具,拎包入住式的服务还是让很多人新奇不已。就在大家都以为这生意肯定要黄掉的时候,竟然陆陆续续租满了。而楼下的卖部,也因此开张大吉。
刘老头被委以重任,每天除了送孩子看店之外,还要兼任房东,解决租客的所有问题。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渐渐的他就上手了,得心应手还有段距离,可到底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因为县城很,人流不是特别多,卖部也没有卖很昂贵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刘梓涛托厂里头的运输队从隔壁不远的经济特区带回来的,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也正是以为货品种类不稳定,所以生意也挺佛系。
唯一的镇店之宝,就是刘梓涛花巨资购买的冰箱!
这个东西可真的是个新奇玩意儿,有点零钱的孩子每天都要来一趟,哪怕是买个最便宜的自制糖水棍儿,也能舔个老半天,更别提那些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雪糕冰棍。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刘向晖和刘向宁两兄妹,简直就像是掉进米缸里头的老鼠一样,满足得不行。家里有个卖部是什么体验,刘向晖可以告诉你,绝对超级爽,尤其看店的人是他爷爷。在连续好几天都偷偷啃冰棍之后,终于,报应来了。
暑气来袭的周末,刘向晖早早就起床了,跟着爷爷到店里去,准备在店里耗上一整天。当他偷偷啃掉两根冰棍之后,一阵剧烈的疼痛袭击了他,整个人发冷汗,腰都挺不直了。刘老头见不对劲儿,询问了几声都不见刘向晖答应,赶紧抱着孙子往卫生站去了。
到的时候只有一个女医生,年虽不大,穿着白大褂,看着倒是有几分样子。刘老头也顾不上挑了,将孩子放在病床上,赶紧让位置给医生。
女医生给刘向晖按了按,再询问了他今天的进食情况,很快就找到了原因。“你们大人也要当心点儿,咋给这么的孩子吃这么多冰的,这闹肚子事儿,要是伤了肠胃,日后可还有得愁。”她用谴责的目光盯着刘老头看,可把他看得脸都红了。
刘老头自问活到这么大年纪,还真是第一次被指着鼻子骂,对方还是个女的,而且自己还没办法辩驳。
好不容易等那医生念叨完,刘老头舔着脸问道:“大夫,您看这孩子今晚能回家吗?”他就怕有什么后遗症,就得不偿失了。嘴上这么问着,心里却暗暗盘算着是不是在卫生站留一个晚上,刘老头还是觉得有大夫看着也安心些。
那女医生没好气地道:“挂完这瓶点滴,再休息一会儿,不疼了就能回家了。”她可算是认出来了,这不是巷头刚刚搬过来的那户人家,开了个卖部不,还备了个冰箱。这下可好,估计冰箱的钱还没挣回来,先把孩子给闹病了。
刘老头可不管这些,待在孙子身边,心翼翼地看顾着,生怕孙子动作太大,弄到了手上的针头。这玩意儿他看了都腿软,更别孩子了。
刘向晖这孩子难得泪眼汪汪的,委屈极了。
“这下知道爷爷为什么不让你吃这么多冰的东西了吧,那都是为你好,以后可不许再吃了。要我你爸爸就是不懂事儿,怎么能买这么大的冰柜呢,这下可好了,钱没挣到呢,倒是把你给吃进医院了。还好你妹妹不像你,要不然可不得了……”
刘老头噼里啪啦地念叨着,刘向晖躺在床上,生无可恋。
作者有话要: 再厚着脸皮推一推新文:《清穿之清欢》有空的宝贝点击支持一下呗!!
大家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