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A+A-

    ☆、八零之技术员也是厂工

    “你就考了八十分儿?!”刘梓涛都惊呆了, 他看着儿子拿着的试卷,心情复杂不明。他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一年级能考这个分数,在他的印象里, 似乎一个班如果五十个人, 四十八个都得双百吧。

    他被儿子的成绩整得有点儿懵逼。

    女儿的卷子就在旁边, 红彤彤的100分格外刺眼, 刘梓涛意味不明地看着刘向晖,就在刘向晖以为他爸会磨刀霍霍向他的肥臀时,他爸坐着半天都没动。

    “爸,我知道错了,下学期会好好学习,争取考高分儿的。”刘向晖都不敢自己会考双百, 毕竟真的很有难度。其实到底, 他也不是蠢, 就是心思全部都在玩儿上面,上课的时候也没认真听, 作业也是应付式地完成, 每天就盼着回家看电视。

    刘梓涛有些无奈,看来系统会给他发放“养儿育女”这个主线任务也不是没有道理, 就他儿子这个蠢样子,的确是需要好好教育一下!

    “去, 把你的书拿出来,我给你好好上上课。”刘梓涛盘算了一下,开口道:“接下来就是寒假了, 到时候会跟爷爷和大伯一家回乡下过年,这段时间,你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除了完成寒假作业,还要每天都抽时间复习之前的功课,预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他看着儿子女儿乖巧的模样,放了大招:“以后家里的电视我会上锁,每天只能看一个时,其他时间都不准动。”完之后,又对着儿子道:“爸爸每天要上班,白天就由你妹妹监督你,晚上我回来了,再给你讲讲课,开个灶。明年考试要是没进步的话,你就等着吧……”

    刘梓涛索性没明,直接把这儿当成威胁的一种形式,欲言又止的样子看着格外高深莫测,也让刘向晖胆战心惊。

    他甚至都不敢抗议,生怕一个不心惹怒了他爸,又要挨一顿藤条焖猪肉。

    等刘梓涛收拾收拾去上班,独自留在家里的两兄妹这才喘了口气。“爸爸越来越凶了,哥哥都怪你,为什么考这么低分!”刘向宁不乐意了,她完全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几天楼里头的伙伴儿们凑她一块儿玩儿她都不大敢去了。

    虽她是考了双百,可是,到底,这个年纪对自己的上课内容也不算是完全掌握的,总觉得心慌慌。

    刘梓涛给两个孩子详细计划了每天要完成的任务,除了将学校下发的寒假园地给他们细分到每日完成数量以外,数学每天加了50道十以内的口算题,语文加了朗读课文的任务之外,还要求两个孩子开始背诵三字经。甚至,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还给他们上半个时的英语启蒙课。

    原本他还想着能给两个孩子学点什么乐器之类的陶冶一下情操,冷不丁地就被自己的儿子坑了一把。就这成绩,刘梓涛也不盼着他能学到什么了,搞好成绩成了第一要务。

    回到机械厂奋斗在第一线的刘梓涛,难得在休息的时间叹了口气。周围也有跟他交情不错的,见状就过来八卦了。

    起来刘梓涛算是这群人里头的人生赢家了,唯独缺了个老婆。

    “涛子,不会是被媒人踏破了门槛,愁的吧。”其中一个师傅凑过来道:“前些日子才听,好几个姑娘都对你挺有意思的,好像还有黄花大闺女呢,可要抓紧了,别错过了好姻缘。就是你不需要,两个孩子也需要不是。”

    另一个年纪一些的也凑过来,“刘师傅,您现在这条件,可算是我们这儿最好的了,多少人都等着你赶紧娶了他们捡剩下的呢。”他自己结了婚的,倒是不介意这种玩笑。

    刘梓涛可没这个心情,直接出了自己的苦恼:“想啥呢,我这不是为着孩子们的成绩烦恼嘛。你这一年级的课程多简单,我家那个,愣生生能给考个八十分,为这事儿我都快愁死了,哪还有心思想别的。”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刘梓涛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早点儿到经济开发区去,那里应该已经有比较早期的所谓早教机构。最好就是能让儿子进去培训一下,以免以后真的跟不上大伙儿的进度,养废了。

    到这事儿,还真有几个是挺有共鸣的,七嘴八舌地开始插话了。

    “是啊,我那儿子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倒数,出成绩的时候我可愁了,简直是要被这瓜娃子气死。你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也不会是笨人,偏偏就生了个笨儿子,能怎么办。”

    “我家那个还好,成绩不好不坏,我都看开了,逼不来的。”

    “那可不是这么,孩子不逼一逼的话,以后越来越差了。要我,也是这机械厂的附属学校教学质量太差,老师不负责任,所以孩子才会这样。”

    ……

    刘梓涛听着他们噼里啪啦一大堆,自己却暗自琢磨。如果儿子真的不适合读书,他想,或许能早一点让他接触社会,到卖部帮帮忙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时候不也是如此,跟在老爸身后,每天在家里的店混着,耳濡目染,总能学到一些东西。就连他老姐那么内向的人,长大了不也一样能帮老爸收钱。对于刘向晖,刘梓涛还是觉得,不能让他自由发展,但是也不一定要限死他就要往学习好这个方向发展。

    毕竟,等他长大也不过是九十年代末,到时候还是大把机会的时候,读书人嘛也有出息,可更有出息的都是能吃苦耐劳,能把握先机的人。

    刘梓涛信命,所以,根本不愿意去折腾。

    想开了以后,倒也不大在意同部门的人那些微带着酸气的所谓的劝诫。他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好好教育两个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靠谱的计划表,让他们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更好的习惯。

    寒假的前十日,刘向晖和刘向宁一直都是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后来加入他们行列的还有刘向虎三个,五个孩子一起努力,效果显著。

    等要回乡的前一天,刘梓涛特意抽空检查了两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对此非常满意。奖励当然也很丰富,过年了嘛,除了新衣服新鞋子以外,刘梓涛还给两个孩子买了新书包,房间里头都给安置了专属的书柜和学习桌椅,甚至,给两个孩子的房间都换了配套的四件套,两人的房间顿时就换了风格。

    一家人收拾好东西,刘梓涛牵线包了一辆面包车,一家人带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往乡下赶去。

    刘家村位置不算是偏僻,村里头的人还算可以。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政策上有倾斜,所以每家每户,只要是勤奋劳动的,生活条件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如今刘梓涛一家也算是刘家村的名人了,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刘大哥也跟着到县城里头去了以后,大家都是这么的。他们回来以后,家里就没消停过,一会儿这个亲戚,一会儿那个朋友,总之,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刘向虎带着弟弟妹妹们到村里头撒欢去了,原本他们就是在刘家村长大的,朋友都在这儿。相隔半年未见的伙伴儿们,见了面却觉得微微有些陌生了,尤其是女孩子。

    刘向安带着刘向宁去找自己的闺蜜,也不理会别人的搭讪。其实她原本跟村里头的姑娘都处得来,这会儿看着她们微微带着谄媚的笑容,以及隐藏在笑容地下的,那些羡慕嫉妒,她瞬间就不愿意了。

    反正能够让刘向安放在心里的人也不多,所以她只是带着刘向宁去村长家。

    细数起来其实整个刘家村的人都是沾亲带故的,村长刘先辉跟刘老头是堂兄弟,到了刘向安这一辈,其实血缘关系已经稀薄了很多。但是,不妨碍两个家庭条件相仿,成长环境相似的女孩子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共同语言。如今,这个关系里头加入了刘向宁,铁三角正式形成。

    而刘向晖跟着刘向虎,在村子里头招猫逗狗,每天都有新的乐趣。

    几乎是一眨眼时间,就到过年了。刘家全靠着刘大嫂张罗,刘梓涛和刘大哥也就是下手,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是刘老头,还能做不少事儿。只是他也很忙,多的是老家伙儿找他聊天侃大山。刘梓涛理解他离开村子之后的不舍,也不愿意让大嫂太累,只能自己上了。

    终于,除夕夜宴近在眼前。

    农村里头讲究多,眼下已经不严禁大家搞封建迷信活动了,所以,祭祖恢复正常。刘大嫂准备好各式的祭典要用的东西,当大家给祖先叩头的时候,心里头想着的都是来年期待发生的事儿。

    刘梓涛也没能免俗,他郑重的求了求他未曾谋面的母亲,保佑一下她那脑袋缺了一根弦的孙子,希望刘向晖明年能尽快开窍……

    作者有话要:  晚了晚了,大家晚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