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九零之摊贩
回到铁皮屋后, 他细细整理了一下,核算成本,才将自己这一天挣到的钱算了出来。一个晚上的时间, 挣了一百多块钱。
这还是因为他准备不大充分, 加上客源不稳定的结果, 如果等一切进入正轨, 估计一天能挣个两百来块,一个月下来能有七千多。这可是巨款呐,尤其是在这九十年代!
或许一两个月后,等他累计了一定的资金,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了。刘梓涛乐呵呵地将钱放入空间里,开始列表, 为明天的生意做准备。当然, 还得抽空好好整理一下空间里头的作物, 这些可都是钱,他上心的很。
尤其现在还这么穷, 想到家乡镇上还在煎熬的家人, 刘梓涛觉得自己一定要尽快挣一笔钱寄回去。至少,要在开学之前, 不要让他爸妈再为弟妹的学费着急。
前主脑海里的记忆碎片浮现眼前,每当新学期开始, 他爸妈总要舔着脸去求人借钱。那对夫妻平凡扑通,却无疑是最称职的父母,让他心里酸酸的。或许是受到这个身体的影响, 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子,断是多愁善感,连刘梓涛这个已经经历过这么多事已经足够“老”的灵魂都有些承受不来。
深深吸了口气之后,刘梓涛匆匆收拾了自己,在平板床上陷入沉睡。
第二天,他就开始了挣钱大业!先是找到了批发市场的粮油店,以他三寸不烂之舌,谈了个非常低廉的价格。之后是厨具店的一次性用品,以及蔬菜摊上的各类用得着的蔬菜,都一一搞定之后,他提着一大袋东西回了铁皮屋。
其实刘梓涛准备的菜式并不多,肉类有煎过的火腿肠、肉松、切条闷熟的奥尔良鸡腿肉以及黑椒味的猪头脯条。蔬菜有已经焯过水的胡萝卜、菠菜、花椰菜以及生的黄瓜条和生菜碎。除此之外,还有炒过的黑白两色芝麻作为装饰,刘梓涛想了想,或许等生意稳定了以后,再想办法加些新东西,比如五谷杂粮米饭等。
现在还有赠送的绿豆汤,之后可能可以换成五谷杂粮饮或者菊花茶之类的方便饮料,只需要填充到盒子里,用塑封机封盖就好了。
这也是多亏了系统里头放着的一台的加工机,要不然以他现在这个环境,基本上没可能完成这些任务。
刘梓涛开始进入每天都很忙的状态,早上起来去批发市场大购物。回来之后,收拾完,赶着中午这一波销售,大概就是两个时的时间。之后就回家吃饭,午休一个时,继续开始准备工作,晚上五点钟挺进东门。
七点钟准时回家吃饭,像是卡一样的生活,规律忙碌,但是却无比的充实。等刘梓涛回过神来,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月底当然要好好清算自己的收入,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东门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同样类型的摊子,他不得已推出了好几款新东西吸引客户,到底是稳定收入。但是下个月要想维持这个业绩,恐怕有点难。
刘梓涛对着自己的账本发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挣了九千……
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这是巨款,毕竟,九十年代,在他家乡的镇上,万元户还是个稀罕的词语。可是他在深圳一个月的时间,就挣了这么多!
想到他爸在工地里辛辛苦苦搬砖头,一个月也就是五百多块,他妈更少,估计只有两百多。刘梓涛想了想,分出来三千块,准备明天抽空到邮局去汇回家。剩下的这些,他得好好想想,怎么操作一番,能够脱离这种辛苦的劳作,获得更大的收益。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能做的其实很多的,比如,研究一下股票什么的。虽然他之前比较少接触这些,可对于有些印象深刻的,上过电视的传奇故事还是了解的。
再加上现在深圳现在对股市已经不再是开始那两年的狂热状态,当初那个记录在历史上的事件已经过去,牛市也一样。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央开始宏观调控,现在的股价已经算是正常,他记得,之后应该有一个长达一年的大熊市。
当然,他这个存款只有六千块钱的人,就像是一滴水滴,滴入海里,根本泛不起任何浪花。
不过这也算是一条捷径吧,能让他短期累计资金的捷径。
趁着不大忙的周四,刘梓涛去了一趟邮局,汇了钱之后,又给了电话,通知了同在一个街道上的邻居大婶,让她帮忙转达。之后又在中介所的帮助下,找到一处比较好一些的民房,有了更好的居住条件以及烹饪条件。
之后,在房东的介绍下,找了两个看起来还算是老实的妇人,以一个月四百五的工资聘用她们。
有了两个帮手之后,刘梓涛的工作就轻松了很多,也就有了更多的自由,虽然钱挣得少了些。现在他除了每天摆摊儿的时间外,剩下的基本上自由,所以也有时间琢磨更多。
除了这个饭团摊子,他觉得自己可以考虑,开一个门店。结合他之前学到的医学知识,以及这些年培养出来的烹饪技巧,开个药膳店什么的。
不过这个也是个辛苦活儿,刘梓涛考虑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等找了个经纪人,将存款一万块交给他之后,指明了几支他记得的,后世还出现过的股票后,就不大管了。每天除了去摆摊儿卖饭团之外,他开始研究这些来东门批发的人。
刘梓涛发现,这里基本上不接散客,一般都是一手码全拿,价格非常低廉。想了想他有限的几次逛服装店,对镇上的服装价格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看来,这里头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其实他在这儿也一个多月了,大部分摊主也都认识他,所以刘梓涛每次闲暇时间来东门逛,他们也会给他推荐一些还算不错的衣服。并且,都表示愿意以便宜一些的所谓批发价给他。
几次下来,他也看到了这里头的门路,没能忍住手,真的就剁了好几件,除了留下来自己穿的,剩下都给寄回家去。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快递之类的,有且只有邮政,除了慢,还是慢。
在镇上的刘父刘母接到邻居家的通报之后,抽空去了趟邮局。等刘妈妈领回来三千块钱的汇款单,整个心都飘了起来。她觉得这个世界玄幻了……
“你我们儿子该不会是做了什么违法的事儿吧?”她虽然没什么见识,可在餐厅里也听了不少,这深圳的平均工资不过是七八百块钱。儿子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到底是在哪儿得来的这么一大笔钱?
刘爸爸倒是想得快,自己的孩子他还能不知道,最是乖巧懂事,“别乱,我们儿子是那样的人吗?!”怎么能怀疑儿子呢,他当然也没能弄明白到底是为啥,但是这么多钱,总得问个明白才是:“儿子有没有留个电话,或者留个时间?”
“他牛婶了,明天下午三点半,让我们等着,他给我们电话呢。”刘妈妈心思不平,“这笔钱我们先拿出来?”
眼看着底下的两个孩子又要开学了,这学费也是个难事儿。以往也就罢了,东拼西凑,总能凑出来。可今年不同,刘爸爸伤了腿,现在是上不了班儿了,这个家单靠刘妈妈的工资,根本就不行。
而且,刘爸爸当时受伤的时候并不是在工作时间,他就是定了一个工友的活儿,按照规定,工地不需要赔偿的。所以他丢了工作不,甚至连医药费都是自家掏腰包。而当初让他顶工作的那个工友,早就跑得不见人影儿了。
“先别,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反正江儿和敏儿交学费的日子还没到,总归是来得及的。”刘爸爸其实挺高兴的,家里因为他的病已经花光了积蓄,要是再没钱到手,两个孩子估计也得辍学。“等明天再好好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刘妈妈点了点头,应承了下来。
夫妻俩怀着心事入睡,第二天精神恍惚,好不容易熬到三点钟,就守在了牛婶的卖部门口。她这个电话勉强算得上是共用的,反正邻里之间,给点钱就能,方便了大家,还能带动她这卖部的生意。
等电话那头的儿子细细分之后,这边的刘妈妈才算是安心下来。看着跟儿子个不停的丈夫,她硬是把电话给扯了过来,“涛儿啊,我们写信就好了,这电话费贵呢!”她可不想让儿子多花钱!
依依不舍的将电话扣下来,刘爸爸刘妈妈谢过牛婶子之后,才往家里走。他们得赶紧去银行,把钱兑回来。
正如儿子的,要是还欠别人的就赶紧还,别被人家催。
想到儿子的,他一个月能挣五千块钱,会给他们寄三千,每月准时的那种。刘妈妈只觉得自己像是走在云端一样不踏实,这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一直持续到银行,当厚厚的一沓毛爷爷到手,刘妈妈才算是找到了点踏实感!
这一刻,她深深地认识到,他们家不一样了!
作者有话要: 大家晚安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