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九零之摊贩
“妈, 我同学了,想要跟我一样的这几件衣服,你下回跟大哥呗, 让他给寄回来。”刘梓敏今年初三, 马上要升高一了, 已经十六岁的她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前些日子她大哥从深圳给寄了好多衣服回来, 都深得她的欢心。“我同学把钱都给我了呢,是物有所值。”
她大哥寄衣服回来的时候带着吊牌,还顺带跟他们了拿货的折扣。不少人来问,刘家人对外就是六折,还能有些赚头,也不至于让人觉得不近人情。
刘梓涛寄回来的衣服很多, 女装占大多数。而家里就刘梓敏跟她妈妈, 当然是刘梓敏先挑。等到了学校, 就引起了挺多人的注意,这衣服颜色质量都是上等, 重要的是, 款式非常新颖,绝对不像是这个镇子该有的东西。
等大家知道了是她哥哥在深圳给寄回来的, 都纷纷赞叹。之后,好几个跟刘梓敏比较玩得来的, 家境又还能够承担得起的,纷纷要求她帮忙。甚至,还提前把钱塞给了她。
大家都是在一个镇上长大, 对彼此的情况都挺了解的。
原本刘爸爸摔断腿之后,大家都以为刘家完蛋了。可没想到刘家的大娃去了深圳之后,竟然找了那么好的工作,听现在还跟人家合伙做生意了呢。牛婶子偶尔听到他们母子的对话,就将情况摸了个清楚,刘梓涛每个月给家里寄三千块的事儿,也就传开了。
等刘爸爸开始在家做手工,刘妈妈辞职去当钟点工,大家讨论的更欢的。不过好在,这些都没有影响两个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好些人还对刘梓涛产生了兴趣,喜欢抓着他们询问。
毕竟,能够从镇走到大城市去,扎根下来的人并不多,刘梓敏这儿还没什么,刘梓江已经高二了,问的人就更多了。大家都是一个心思,就为了问清楚情况,等高中毕业,多一条出路。
刘妈妈坐着跟刘爸爸一起做手工,已经做了一段时间,钳子上下翻动着,一个个的扣子就在她手上完成了。这个是记件的活儿,挣得比较多,所以刘妈妈最近一有空就埋头苦干,能挣一点是是一点。
现在她跟着妹妹做钟点工,手头上的客户稳步增长着,活儿不多,但是细算下来,挣得不比当初当洗碗工的时候少。再加上儿子定时汇回家的每月三千块,刘家的生活水平可不只是上升一个档次那么简单。
这也使得她变得大方了不少,刘梓敏可能也是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前两天也敢跟爸妈提要求了。
她想要一辆单车。
原本家里有一辆,一般都是刘梓江骑,每天顺路带上她。可是两人的学校不在一个地方,上下课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都要互相迁就。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些,她一直以来不敢的愿望,不知怎的,就在饭桌上提了出来。
刘妈妈当然也不想委屈了自己的孩子,能给的,该给的,她都不愿意吝啬。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大儿子每次电话的时候的嘱托。刘妈妈当然也很节俭,恨不得一块掰成三块花。穷过的人都是如此,虽然一下子有钱了很多,可不能太放肆,她每个月都会固定给大儿子存一笔钱,留着以后有需要用。
可在儿子的耳濡目染,谆谆教诲下,她也慢慢改变了想法。
这不,女儿了,她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家里的氛围前所未有的好,大家都努力朝着一个目标前景,压力骤减,心情自然好很多。
“成,过两天就该来电话了,到时候我跟你大哥,让他给寄。前几天你牛婶子还来问呢,还有你姨她们,别,这衣服的款式和质量绝对杠杠的。”刘妈妈起自己的儿子那是满练的笑意,“我就你哥肯定能成,这衣服这么好,生意不会差。”
刘梓敏耸了耸肩,对她妈妈这些话已经自动免疫了,毕竟,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她虽然也很佩服她大哥,但是没必要这样天天讲。不过她妈答应了,刘梓敏也不愿意再多什么,自己自觉主动到房间去。
今天她二哥考试,得晚点回来,这会儿菜还没下锅呢。
“饿了就先垫肚子,柜子里头有饼干和面包。”刘妈妈头也不抬地道,沉浸在手头上的工作里,无法自拔。
“知道了!”刘梓敏大声应了一句,却没有出来。她屋子里头也有不少东西,都是她哥哥给寄回来的,除了吃的,还有好些个女孩子喜欢的东西。
屋子很,就是两个房间隔出来的,的木板床换上了大哥寄回来的四件套,添了几分女孩子闺房该有的味道。房间里头多了个书桌,还有个的书架子,正好给她放东西。床头柜上的水晶球是她大哥刚刚寄回来的,成了刘梓敏的最爱,只要摇晃,就会有下雪的场景,这让从未见过雪景的南方姑娘尤其向往。
刘梓敏想到大哥上次的,如果她考试成绩好的话,今年可以带她去看雪,心情就很好,连带的做作业也有动力了。
另一边刘梓涛已经完成了一个重大任务,他的服装店第一个月营业额出来了,超出了他的想象。
并且,在他的有意宣传下,好些人拿着钱上门谈加盟事宜。纷至沓来的琐事让刘梓涛开始有些焦虑,他觉得工作室的成立是刻不容缓,但是目前最紧迫的,还是要给自己找个助理。
他习惯性相当甩手掌柜,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当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士。
好在深圳的人才还是很多的,作为经济特区,全国各地多得是人往这儿来。而其中,高校生也不在少数。
因为工作室是刚刚起步,更需要的是有经验的人作为领头羊,把架构什么的给弄起来。刘梓涛自认为自己没这个本事,所以更愿意找个有本事的人。他在人才市场蹲了好几天,终于给逮到了一个!
徐国标,国企管理层,因为资产所有变更,国企一眨眼变成私企不,新老板并不需要太多人,他这个没什么背景的自然被裁掉了。他家负担重,老婆孩子之外,年迈的父母也需要供养。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正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可他家乡那地方并没有多少机会。
虽然他是国企出身,做到了经理的位置,但是到了深圳,随处可见的人才,他并不是特别突出。而且,很多新兴行业并不欢迎他这样的所谓人才。
刘梓涛像是捡到宝一样将人领到了还未装修的房子里,并且告知他,这就是未来的工作地点。
“正好三层楼,第一层当仓库,第二层是办公室加展厅,楼上是宿舍。”刘梓涛用自己名下的产业在银行贷了不少钱,买下了这块栋楼。之后,又用这栋楼作为抵押,贷款准备开始自己的宏图伟业。
徐国标看着眼前空荡荡的楼房,以及边上老板讨好的笑容,终于知道自己是踏进了一个大坑了。可是上了贼船之后,哪里是那么容易下来的,他只能任劳任怨,从头开始。
随着时间往前推移,这栋楼快速地变化着。徐国标发挥着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招工以及装修两不误,等人到齐了,这楼也差不多搞好了,供应商以及加盟商都谈好了之后,各地的加盟店开始运作起来。
财务和业务两大部门都有人坐镇之后,他开始将重心放在内部结构调整上。
经验丰富的徐国标给刘梓涛帮了大忙,他也不吝啬,马上就过年了,年底他算给包个大红包!
转眼间来到深圳也差不多半年了,过年总是要回家的。虽然生意都再继续,可是他觉得自己在不在意义不大。加上徐国标准备接父母和妻儿到深圳来定居,有他看着,刘梓涛更放心了。
等徐国标得知老板的安排之后,看着眼前这个男孩子,心情复杂。他难道就不怕自己把公司给搬走了?
“红包我都交代好了,过年上班的都有红包,年后回来的都给发一个月的工资当奖金。”这些都是他以前学到的相关经验,放在这儿也挺合适的。“然后过年之后,再给这些人补年假,让他们自己协商着安排。”
徐国标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之后就去办公室公布这个好消息了。作为一个从国企出来的人,不得不承认,这个老板真心是很可以。他们在这儿上班,每个月除了固定的假期之外,各项制度都挺完善的,福利也好,跟国企相较而言,毫不逊色。
这也是他愿意将家人接到深圳的原因,他相信,跟着老板,在不久的将来,肯定能闯出一片天!
就在徐国标带着大家发奋图强,准备报效慧眼识珠的老板时,另一边的刘梓涛,经历了十几个时的长途车,终于回到了家乡。看着这陌生又带着点儿熟悉味道的镇,他只觉得心情很好,大包包的礼物压在他身上,却没有一点厌烦的感觉。
刘梓涛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能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