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吾道不孤

A+A-

    赵琢的老师现如今在大学里任教,是个精神健硕的老头。

    老师姓秦,于文史的研究上,不是泰斗级别的人物,至少也称得上一声名师了。

    为孔子列传是他梦想,因为少了一些原文典籍的支持,所以工作一度难以坚持,就搁置了好几年。

    如今这件事重提上日程,对秦老师来,是一个天大的喜事!

    秦老师下飞后,已经是傍晚时分,天色将暗。

    一路舟车劳顿,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休息,问赵琢的第一句话是:捐赠人在哪里?我要见见。

    赵琢苦笑不得,十分无奈道:“老师,您劳累一天了,这么远的车程,还是先休息吧。”

    “就这么点路,算得了什么?哼,想当初我和其他同事赴莫高窟时,那才叫舟车劳顿呢!一路黄土风沙,连口干净的水都没得喝,水土不服,天公也不作美。可结果呢?不还是硬生生撑下来了?”秦老师中气十足,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

    对于老师在考古一事上的贡献和事迹,赵琢是十分自豪。

    “可是老师您不累,陆先生他也没时间呀。”赵琢指指天色,“天都暗了,人家博物馆都不开门了,现在去打扰,也不好吧?”

    “好吧。”秦老师面色遗憾,有些许失落。

    不过他不是那种讲不通道理的老头,听学生这么之后,也知道他突然造访,不算太有礼数,只能硬生生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和渴望,只等着明天天一亮就前往博物馆,现场好好看看那些典籍。

    秦老师一夜没有睡好,有种夙愿即将得偿的忐忑和激动,甚至有几分不安。

    第二天,秦老师的精神不太好,但一听赵琢要带他去找捐赠人陆言,又瞬间打了鸡血一样,清醒了。

    秦老师拿出来,想要订博物馆的票。

    作为互联的弄潮儿,会使用智能还玩得很溜的秦老师,一向对这些事情亲力亲为,力求和年轻人一样,追赶潮流,贴近时代。

    不过这一次,他的络订票技能没有发挥出来就被赵琢阻止了。

    赵琢:“我已经提前给老师买好票了。”

    为了邀功,赵琢继续道:“还是特意和馆主,也就是捐赠人打的招呼,才拿到的两张票呢,不然的话今天还不一定能进去看。”

    如今,陆氏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已经从丝绸之路换成了薪火相传承,因为是刚刚换上的主题,所以票数销量走俏,观展劵一个不留神就没得卖了。

    甚至馆主陆言为了关照馆内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已经开始限制每天的待客人数。

    在限量出售的情况下,抢票的难度又上升一个台阶,所以赵琢这话是有邀功的嫌疑,但也并非全是假话。

    秦老师一听,则是一怔,随后问:“怎么这里的博物馆票这么好卖?”

    在他的记忆里,博物馆这种地方,只有在学生放假,或者是节假日,才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

    不过要连票都买不着,这是不可能的。

    赵琢点点头:“是的,他家的博物馆是有一批粉丝,文案写得很好,所以很圈粉。”

    秦老师听了,点点头,表示了然。

    只是心里,却有自己的想法。

    一听“圈粉”这词,会自己冲浪的秦老师就明白了,这家博物馆只怕没少营销,所以会吸引一帮很奇怪的人来盲目消费,形成自己的产业闭环。

    现在这种情况,是观展人数爆满,但实际上很可能是粉丝自己玩罢了,真正去看展的人未必有那么多。

    何况,文案写得好圈粉,这点在秦老师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如果是故弄玄虚之辈,凭空捏造事实,制造噱头,是有可能吸引一些目光,但这种行为可就是令人不齿的了。

    有些营销号为了吸引流量,会凭空捏造史实,加以添油加醋的宣传,错误的观点和事实就这么流传出去。

    造谣一张嘴,避谣跑断腿。

    上一些洗脑包造成的严重后果,不知道要让学者多么努力的解释,才能拔乱反正呢!

    这些话,秦老师也只是心里想想,不会表现出来。

    活了这么大岁数,他知道有求于人就必须有求于人的态度,做人太狂,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赵琢开着车,一路来到了陆氏博物馆门口,他们才发现,本来还算宽阔的停车场地已经找不到地方停车了。

    沉默了一会儿,赵琢只能开车,去了附近的停车场,虽然要走一段路,还要收费,但没办法,谁让其他人先来呢。

    秦老师此时重新审视了这家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博物馆,问赵琢:“来看展的人真这么多?”

    得到赵琢十分肯定的回答。

    “奇也怪也”秦老师暗自嘀咕,然后跟赵琢一路排队进去了。

    馆主为了保证浏览的质量,要求每次进入馆内的人数都是上限的,所以每次进来的人数有限,但每个出去的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当秦老师开始排队的时候,他就知道,这里的生意多么火爆!而队伍多么的长且阻!

    要是论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的话,那就是秦老师这辈子排过的最长的队,除了和孙子在迪士尼乐园一起排的队,也就是今天这队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来这里排队的,并不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人,而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排队观看,这场面,仿佛朝圣一样。

    秦老师傻眼了。

    真真这么多人看?

    这里的人,可真是太好学了吧!

    此时,秦老师心中更添了好奇,而少了奇怪的审视。

    一路排着队,走进了展馆,终于轮到他们了。

    两人一走进去,首先迎面而来的是两个年轻温和的女生,她们穿着统一的衣服,胸前佩戴引导员的工作牌。

    “您好,在展览之前,请先这个主题的背景。”她们给每个游客发了一份观展指南。

    所谓观展指南,并不是一些规则类的注意事项,而是一篇故事。

    故事的源头,要从一个叫宋纤的老头起

    秦老师本来只是随意的扫了一眼,但忽然顿住,再定睛一看,就放不开了。

    这是一份人物简志和故事背景介绍,讲的是儒学离开中原地区之后,怎么在河西走廊扎根发展的过程!

    这也是蓝星历史缺失的一部分,然而秦老师在这里看到了,还这么完整,书写的人仿佛亲身经历过的一样。

    那段岁月里,一代人,又一代人。

    他们有的从中原迁徙过去,有的是本地学子。

    有人背井离乡,有人故土难离。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他们家乡不同,爱好也不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共筑一个干净的学堂!

    这是这是秦老师最后想赋予孔子传的东西,是师道,是传承!

    所谓“孔子”,在秦老师看来,并不单纯指孔子这个自然人,而是凝结了无数人理想和追求的符化象征,他的学和思想,经由弟子的传承和传递,最终变成一个符号流传下来,而“孔子”就是这种精神符号的代表。

    这里的宋纤、郭荷、郭瑀、刘昞,都是“孔子”,都是秦老师追寻的东西。

    今天,终于找到了。

    虽然还没开始观展,但是秦老师已经对这个展的质量有了估算。

    秦老师怔怔落下泪来,有种吾道不孤之感,路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早就被他抛之脑后了。

    他这一哭,倒是吓坏了两个引导员。

    杨楚楚看着这个老爷爷,赶紧跑上前来问:“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秦老师看了看自己里的观展指南,闻到:“这个篇文章,是谁写的?”

    “是我们老板亲自写的。”

    “哦哦,是他原来是他!”秦老师声音忽然拔高了一些,回过神来。

    这就是馆主陆言所写的文章,是那篇鼓动了所有人来观展的文章!

    难怪如此,难怪!

    秦老师为刚才的轻视懊悔不已,心中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之后,郑重道:“我想请你联系一下你的老板,是这样的,我写了一本书,想要邀请他给我作序。当然这个要求很冒昧,但我实在很想见他一面。”

    杨楚楚:“”

    杨楚楚惊呆。

    这是什么发展?

    老板有才她知道,看哭文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是为什么这个老爷爷一看就邀请老板写序啊!

    写序诶,多正经的事情!

    不对,写书诶,出书诶。

    杨楚楚不知道的是,秦老师身边的赵琢比她还惊讶,嘴巴已经快合不拢了。

    因为赵琢清楚的知道,一般能给老师作序的人,都是业内早有名气的人,可现在老师居然邀请了陆言!

    赵琢心里忍不住酸溜溜的,他奋斗一辈子,都未必能给老师作序。

    “我的老师,是京大历史系的教授。”赵琢给惊呆的杨楚楚解释,“在退休之前,想要圆自己最后的梦,做完最后一件事情。”

    一句轻飘飘的话,把杨楚楚打回现实。

    京大!!!

    她当然知道京大!!

    杨楚楚惊叫一声,因为过于激动,差点又把三好员工的美好素质抛之脑后。

    此时的她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

    她家老板,出息可大发了!

    而此时,躺在家里肝文物的陆言并不知道,他已经被老教授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