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A+A-

    不朝臣,就是随便在朱雀大街上找个人,谁会信?

    再,高蹈不过就是一个叛臣贼子,当年要不是他,镇北军也不会死伤惨重。更何况,他本是一介孤儿,要是没有老卫国公的收留,早就不知道死在哪儿了,还活得到现在?受了卫国公府的恩惠,如今还要来反咬一口,实在是其心可诛!

    皇帝眸光扫过义愤填膺的众臣,心中不悦。

    他转动着指间玉戒,阴冷道:“继续。”

    高蹈伏在地上,脸几乎要贴地。他声音沙哑且低沉,仿佛是从地底下传来。

    “三年前,我因罪被押送回都城,实际上是一场栽赃。”

    “高蹈儿!你休要胡言乱语,卫国公岂容你这般羞辱!”

    “卫国公纳兰昀将我投入大狱,实际上是因为......我发现了他谋反的证据。”

    纳兰昀捏紧手,目露沉痛:“高蹈,我爹真是看错你了。”

    当年他因罪入狱,本该立即处死,若不是他爹从中转圜运作,他就没了命。

    高蹈听见此言,污浊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不自然。刚停顿片刻,就瞥见一道阴寒的视线朝这里射来,他背脊一震,将脸贴得更低。

    “纳兰昀当年在北疆,私自铸箭三十万支,命北疆每家每户驯养马匹,数量众多。”着,他拿出一根箭,双手呈上。

    “这是当年铸的箭,请陛下过目。”

    太监接过,递给皇帝呈看。

    “卫国公......这可是你命人铸的箭?”

    纳兰昀往前一步,拱手道:“这箭......确实是臣命人铸的。”

    皇帝拂袖一挥,冷冷把箭扔到地上。

    “人证物证聚在,你还有何话?”

    “陛下,北疆狄人不计其数,若是单靠朝廷派发,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更何况,自从先皇开始,边疆军队便开始自行铸箭,这么多年过去,也早就成了一件大家都默认的规则。

    至于养马,更是如此,战场上没有马匹,就像是兵士没有武器,如何能胜仗?

    “卫国公的意思,是朕苛待你们镇北军?”

    纳兰昀连忙低头:“臣不敢。”

    “不敢?我看你们纳兰家的人敢得很!把人给我带进来!”

    沉重的殿门再一次被开。

    来人正是刚从北疆回来的李舍铨,他爹就是刚被罢官的御史中丞李静度,因为贪污一事刚被罢官。

    “陛下。”他跪拜下来。

    “把你知道的,都出来。”

    李舍铨瞥了一眼纳兰昀,心中怨气翻涌,但很快就压了下来。

    “臣不负重托,在镇北军里蛰伏许久,终于发现了卫国公世子纳兰铮谋反的铁证。”

    他从袖口拿出一张卷轴,呈给皇帝。

    “这是镇北军这些年的布防图,臣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得来。而今边患如此之重,纳兰铮不将兵力放在边境上,却在最接近都城的末梁城调兵遣将。陛下,卫国公府的谋反之意,简直昭然若揭。”

    皇帝合上卷轴,俯视着他。

    “卫国公,你还有什么话?”

    纳兰昀跪在地上,语气苍凉:“臣......无话可。”

    陛下要拿卫国公府开刀,从来就不需要什么真正的理由。陛下或许不知道,那卷轴用的是北疆特有的纸。这种纸张极其渗墨,要是用写上了字,在另外一面定会有痕迹。

    而陛下手中的卷轴,干干净净,看不到任何墨迹。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卷轴上,分明什么都没有画。而且,纳兰家的人从来不会绘制北疆的布防图,所有的布防都在自己心里。

    “给朕押下去!”

    “陛下!卫国公府这些年一直镇守北疆,怎么可能造反?!”

    “是啊,求陛下明察!”

    皇帝怒视:“闭嘴!还有谁替他求情,朕便当做同犯论处!”

    他站起身,扫了眼底下战战兢兢的朝臣:“今日之事,严禁外传,退朝!”

    抄家的人来的时候,纳兰初正在家中绣花。今日不知为何,针总是刺到手。她刚把针线放下,就看见如兰急匆匆地跑过来。

    “姑娘,不好了!”

    纳兰初正要她冒失,就看到她娘步履匆匆跟在后面。

    “娘,你怎么......”

    许章绾拉着她,快步穿过长长的连廊。

    纳兰初愣着,她娘一直都是处变不惊的性子,很少见她如此慌乱。

    三人停在后门前,许章绾把手中的镯子脱下来,戴在她手上。

    “快跑,跑得越远越好,别回来!”

    “娘,怎么了?”

    “如兰,好好照顾她。”许章绾完,手拉开后门,用力将她们两人推了出去。

    “娘?”

    纳兰初趔趄几步站稳,只听见一声关门声从背后响起。

    她回过头,竟是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姑娘,快走!”如兰拉着她,顺着后门的路往后跑。

    这条路一直走,能到朱雀大街。

    不知跑了多久,纳兰初再也跑不动了。胸口像被一块巨石压住,沉沉地喘不过气来。

    难以治愈的心疾再一次卷土重来,眼前阵阵发黑。

    她捂住心口不愿再走,直直看着如兰:“你告诉我,到底怎么了?”

    如兰急得简直要跺脚,不停往后张望着:“姑娘,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如兰,你告诉我......”

    纳兰初声音微弱无力,眼神却固执异常。

    如兰咬咬牙,告诉她:“今天上早朝的时候,陛下以谋反罪把国公爷押入了大牢!”

    “怎么可能......”纳兰初目光恍惚,身子一歪就要倒。

    如兰急忙扶住她,急切道:“姑娘,快走吧!”

    “我得回去。”她推开如兰的手,往回走。

    “姑娘!”如兰急急追了过去。

    纳兰初没按原路回去,而是走了条大路。她很少出去,除却宫里的人,认识她的人并不多。

    她低着头穿过人群,看到路上人齐齐往卫国公府围拢过去。

    一列列兵士将卫国公府围得密不透风,过了会,只见一名女子走了出来。

    “别碰我!”

    许章绾警告地看着后面的人,理了理发髻,上了马车。

    几名兵士将门上了锁,用写着大大“封”字的纸条封了门。

    马车开走,留下一头雾水的看客。

    “这是怎么了?怎把卫国公府都封了?”

    “不知道啊......”

    纳兰初站在人群中,泪水不受控制落下来,模糊了双眼。周围声音嗡嗡作响,遥远缥缈,像是从天际传来,心得了反应,抽痛得愈发厉害。

    娘,娘......

    她张了张嘴,却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

    身边站着的男子见她面色苍白如纸,不由得问:“姑娘,你没事吧?”

    纳兰初努力想要睁眼,但眼前却一阵天旋地转。

    紧接着,她重重倒了下去。

    夜晚,太极宫内,灯影深深。

    “人没找到?”

    “回陛下,并未找到纳兰昀之女纳兰初。”

    “跑了?”

    “在下,不知。”

    “废物!”

    “陛下恕罪。”

    “下去,把人好生看着。”

    “是。”

    烛火摇曳,高柱之后,露出一片灰色袍角。

    国师慢慢走出来,灰色斗篷之下勾起一抹笑。

    “恭喜陛下得偿所愿。”

    “得偿所愿?还早得很。”他坐回龙椅,给自己斟了一杯茶,“如今纳兰铮还没死,若是他得知此事,在北疆造反......”

    “陛下多虑了,如今得知此事的人不过寥寥,只要在纳兰铮得知之前卸了他的兵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皇帝略微颔首,手摩挲着龙椅扶手,沉思片刻:“这件事交由你来办,办好了,朕重重有赏。”

    “多谢陛下。”

    国师躬身退下去。

    太极宫恢复宁静不过半刻,又有太监匆匆跑了进来。

    他眉头紧皱,很不耐烦道:“让朕静静。”

    “陛下。”太监被他的目光吓得急忙趴伏在地,“是二皇子。”

    “这么晚了......”他揉揉鬓角,吩咐:“让他进来。”

    今夜无月,只有寥落几颗星子挂在天上,晦暗不明。

    昏黄灯影下,映出一道修长的影子。

    “父皇。”

    皇帝看着他,目光缓了缓,嘴里的话却不留丝毫情面:“如果你是来给卫国公求情的,那就别了。”

    卫国公府,他留不得。

    江黎脸色苍白,跪在地上。

    “父皇,我,不求您放过卫国公,只是希望,您能看在我的面子上饶过纳兰初一命。”

    皇帝眸色沉沉盯着他:“你的面子?你的面子都是我给的,你有什么面子?”

    “父皇,求您饶过纳兰初一命。”

    “没用的东西!”他就没见过这么胳膊肘往外拐的,幸亏当时没给他和纳兰初赐婚!

    “父皇......”

    “住嘴!”他气得把手里的茶杯摔了出去,“给我跪在外面,什么时候跪倒了,我就放过纳兰初!”

    “多谢父皇。”

    他行了个礼,慢慢退了出去。

    “真是,真是气死我了!”

    不论是朝臣还是自己儿子,一个个全向着卫国公府,真当他这个皇帝是个摆设?!

    江黎跪在紫宸殿殿门前,一跪就是两天。

    “你这孩子,又是何苦。”

    淑妃叹了口气,走到他面前。

    自古情之一字,就伤人心。为了这个字,她伤透了心,如今自己的孩子又来重蹈覆辙。

    “母后。”

    江黎面色惨白,眉眼写着倦怠。

    “你啊,就是傻。”她贴过去,耳语几句:“陛下根本没有抓到纳兰初。”

    江黎微微一笑:“那便好。”

    只要她好好的,他就安心了。

    “还不起来?”

    “父皇,我什么时候跪倒了,他才能放过阿初。”

    “你,你怎么这么傻!”淑妃简直找不到什么好话来骂他,只恨她当年只教他如何做一个君子,却没教他如何绝情。

    更何况人分明对他无意,他作何这般执着?

    淑妃看着心疼,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独自回了宫。

    跪到第三天夜里,江黎倒在了月色之下。

    皇帝应诺,放过了纳兰初,令其流放岭南。

    朝中局势暂稳,看上去一片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