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好运和正直

A+A-

    “这是……得到想要的结论了?”看到静电潜像转化出来的电子显影终于达到实验要求的时候, 王聪还有些难以置信。

    科学实验起来虽然高大上,但是除开正确的方向和大量的计算论证以外,其他就全是苦力活了。

    一轮轮实验做下来, 调整, 记录, 无数次推到重来, 就像面对一座似乎永远无法翻越的大山,除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往往还需要一点运气。

    但是很显然,他们都不算是运气很好的人。

    这已经是第75次实验了,远远超出了井熙之前的预计,实验经费眼看着就要见底了。

    正当井熙犹豫再追加多少资金的时候, 王聪终于得出了她心心念念想要的结果。

    激光印,主要是根据静电吸附的原理,利用激光束将图像快速“投影”到感光鼓上, 利用电子放电现象吸附墨粉, 从而实现的印效果,相比传统的喷墨式印机, 激光印机的速度更快, 输出质量更高,尤其这个技术发展成熟以后,印出来的效果几乎可以媲美手写素描,拥有极其细腻饱满的画面感。

    然而现在, 激光印机才刚刚推出市场不久,它的问题也有不少。

    首先就是画面的细腻度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扫描曝光的时候,光衰不够彻底, 出现了“底灰”现象影响了成像,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在磁辊套上加上适当的交、直流偏压,以抵消墨粉过量的传递。

    常见的印浓度调节,其实就是调节显影偏压。

    另一个办法,就是调节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

    如果调节显影偏压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增加画面质量,激光器的波长调节,就是直接把激光印技术升级了一个档次。

    这也是井熙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

    很幸运,在多次实验失败以后,他们终于在砷化镓这个材料上找到了最理想的波长范围。

    “是不是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这绝对是王聪最期待的环节。

    “论文可以开始动手了,”井熙点点头,“不过实验还没有全部做完。”

    找到合适的波长范围,顶多是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但是井熙追求的,是实实在在能把某些揣着大把钞票的跨国企业,吸引过来的成果。

    ————

    这天,清北收发室的人突然过来,是井熙的激光器波长实验组收到两个大包裹,还是从海外寄过来的,要他们迅速派人过去拿。

    “是海外亲戚给家里寄的东西?”那人好奇的问。

    井熙摇摇头:“不是,是实验要用的仪器。”

    刚刚送到实验室里的,是井熙特地托彭文帮她买的机器,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半,另两台已经送到她在京城的四合院里去了。

    一台是IBM5150,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另一台则是刚上市不久的HP LaserJet Cssic桌面激光印机。

    IBM5150是一个相当沉重的大家伙,大约12公斤重,光是键盘就差不多3公斤,4.77MHz 的Intel 8088微处理器,16KB内存,开放式架构,附带技术手册,对任何一个科研狗来,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大玩具。②

    它的确也引起了实验室里绝大多数人的围观,就连钱教授都凑过来,把这台看起来结构并不算复杂的个人电脑拆了又装,玩了两遍,才幸福的叹口气。

    “这是个好东西,就是算力太低了,也就能当个玩具。”刚才还玩得不亦乐乎的钱教授,对个人电脑的评价并不太高。

    清北也有大型计算机,有差不多一幢房子那么大,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比这台玩具强大无数倍,短短几个时,就能处理人工可能需要数年才能算完的数据,唯一叫钱教授觉得不满的就是要排队。几页纸的算式提交上去,有时候可能要等一个多月才能轮上。

    而这台所谓的个人电脑,看起来确实很有趣,界面相比大型计算机更亲切,应用程序还算实用,甚至还有几个有趣的游戏。

    但也仅此而已,钱教授觉得,个人电脑顶多方便办公,但是对于科研的辅助,实在杯水车薪。

    另一台激光印机,看上去倒比所谓的个人电脑实用一些。

    这时候的激光印机还只能印单色,但是速度比喷墨式的快了不少,还不需要使用墨盒,看起来确实先进了不少。

    但是一听这台机器的价格,不少人都忍不住摇头:“这也太贵了,就为了节省那么一点点时间?”

    反正节省惯了的研究员对此都很不理解。

    这时候人们更习惯的,还是低成本之下的低效率,而不是正相反。

    井熙却知道,虽然若干年后,喷墨式印机依然是家庭用户的首选,但是印速度快,印品质也更好的激光印,终将成为商务办公领域的主流。

    相信不少跨国公司也同样看到了类似的前景,要不然也不会重金投入这个目前看起来还成本过高的新兴产业。

    井熙准备做的,就是动手改进这台激光印机的激光器,让它减少印中的点阵化特征,从而使机器的表现更加出色。

    于是,才到实验室的第二天,这台售价不菲的印机已经被井熙拆得七零八落了。

    “这么拆开还能装上不?”王聪看着一地七零八落的零件,主要还是心疼钱。

    井熙也有点犹豫。

    这台激光印机果真是够老的,结构跟她记忆里还有些不太一样。

    激光印机需要对感光鼓充电才能用,这台的充电结构却还是电极丝及栅网复合结构,甚至没有安装后世最常见的充电胶辊。

    上辈子井熙工作的学校就有一台激光印机,作为动手能力不弱的数学兼物理老师,她也经常充任维修人员的助手,对这种机器的结构并不陌生。

    井熙在脑中模拟了一番,很快意识到这种老式的充电结构很可能会释放大量的臭氧。

    虽然后来的人为了臭氧层空洞紧张了不少年,但是一定浓度的臭氧却会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危害,尤其可能伤害到皮肤和呼吸道。

    “难道充电胶辊现在还没有设计出来?”她的眼前一亮,又找到了一个发财的路子。

    只不过,这么一个玩意就不需要光电实验室的掺和了,井熙准备顺手申请一个专利,收收专利费也是很舒服的。

    到申请国际专利,国内的律师就不是那么给力了,不过反正井熙现在不缺钱,干脆找了一个国际律所,很擅长专利官司那种,当然,收费也很体现其专业性,井熙找的还是个大律,光前期咨询费就是每时几千美金,如果需要出差,那就是团队价了,算下来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算手里已经有几千万了,彭文问了价格还是觉得腿软:“要不也可以考虑其他律所,价格便宜得多。”

    “不用,大律所官司的时候比较有优势。”井熙毫不犹豫的。

    该花的钱,她可一分都不会省。

    与此同时,实验室的进展也相当顺利。

    王聪脾气好,在科研上看不出太多灵气,但意外却是一个不错的工业人才,井熙只是提出方向,他很快就能针对各种具体问题做出完善,推进速度反而比实验室阶段更快。

    一篇论文还没有写完,王聪那边的进展就已经推进到能够进行专利申请的程度,进度之快,把井熙都吓了一跳。

    她诧异的量这个好脾气的辅导员:“王师兄,你以后要不要考虑往企业方向发展?”

    王聪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我也发现这类研究还挺有趣的,不过,企业的条件比学校里可差多了,经费也少,待遇是好一点,但是也没什么意思。”

    如今他要是想去企业倒容易,但国企研究所跟清北这种顶尖大学实验室的差距,跟月球到火星的距离也差不了多少。

    但凡有点科研理想的人,留校显然才是更好的选择。

    井熙点点头,也没什么,只轻松的吹了吹纸面:“这篇论文已经写好了,先给钱教授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寄出去了。”

    “准备寄到哪里?”王聪一看到漂亮的英文论文就忍不住激动,另一个大三实验狗也开心的蹦跳起来。

    “T□□吧,他们家挺喜欢这类论文的,通过的概率比较大。”井熙。

    拿到井熙的新论文,钱教授第一时间是想给她改一改格式和语言的,但是很快发现,这篇文章如果单论文字功夫,比自己的都强。

    也是,毕竟是高中时候就拿到SCI一作的人。

    “T□□?”钱教授对这篇论文颇为爱不释手,“确实,这家期刊影响因子不算高,但在行业内的影响很大,而且,你这篇论文正好是他们喜欢的领域。”

    钱教授所谓的影响因子不高,其实也有3.5,都足够作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用了。

    判断自己的论文气质和哪家期刊社更契合,通过率是更高还是更低,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很显然,井熙在这方面也不弱。

    钱教授赞叹的点点头:“希望你的审稿过程顺利。”

    期刊论文采取独立审稿人制度,一般会邀请一到三位行业内的专家,或者与期刊合作较为密切的学者作为审稿人,决定这篇论文能否被采用。

    T□□是三人审稿制,如果有不同意见,再交由期刊编辑做最终决定:是采信其中某几位的观点,还是转寄其他审稿人。

    爱德华兹在T□□,是一位资深编辑。

    他拥有理工科毕业生最常见的严谨审慎,同时也有交游广阔的一面,这种热情的性格帮助他和不少行业内专家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约稿的时候,尤其有优势。

    这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遥远东方的投稿,探讨的还是一个当前颇为热门的领域: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

    “激光印?这方面的商业应用不是刚开始不久吗?那个东方国家这么快就跟上了?”爱德华兹觉得很奇怪。

    论文的通讯单位是清北光电实验室,爱德华兹记得实验室主任是一位在光电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第一作者却是一个本科学生,这一点让爱德华兹忍不住皱眉。

    看向第一作者的履历介绍,他的眉头才微微松开,这个学生并不是学术界的新人,之前作为独立作者发表过一篇关于主轴编码器的论文,或许是因为这个成绩,她才好运的拿到一个新项目。

    “就是这两个领域好像有点远,”爱德华兹耸耸肩,他知道某些不那么发达的国家,学生想要发表一篇不错的论文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也就意味着,万一出现了某个幸运儿,他能得到的机会,也比国际知名实验室的学生机会要多得多,“让我来看看,这是一个幸运子,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发掘新星,放在任何一个期刊编辑身上,都是忍不住津津乐道的趣事,甚至是骄傲。

    爱德华兹对JingXi的这篇论文第一印象非常好。

    工整的格式,清晰的版面,语言流畅,图表漂亮,倒像是一个久经训练的英语国家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论文。

    “论文毕竟不是艺术品,”爱德华兹摇摇头,“还是让我来看一看它的内容怎么样。”

    一篇合格的,值得被发表被引用的论文,至少需要一定的新颖性,要么发现点新东西,要么在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做出优化。

    当然,对真正的大牛来,哪怕只是篇综述,也一样有它的指导意义。

    这篇关于半导体激光器波长控制方面的文章,摘要写得直观清晰,对作者本人方法优越性的陈述也写得十分吸引人。

    爱德华兹飞快浏览了一眼引用文献,就直接跳到了算法和实验分析部分。

    “这个作者的数学功底相当不错,”这是他的第一反应,“实验做得也很漂亮。”

    爱德华兹的水平并不差,虽然不少期刊编辑更多依赖审稿人的专业判断,他却是难得从实验室转行的内行人,也许论起实验能力,他稍显不足,但是到看论文的水平,毫无疑问,他在众多期刊编辑中也算是非常敏锐和优秀的。

    “这个项目的商业价值应该不错,”爱德华兹想,“就是不知道他们具体做到哪一步了,如果因为论文发表反而被其他实验室抢走成果,那就可惜了。”

    但是这种念头只在他脑中一滑而过就消失了,商业化是实验室和资本家们要考虑的问题,跟他这个期刊编辑可没什么关系。

    爱德华兹从自己的联系人栏中挑选了几个他认为合适的审稿人,把这篇论文寄了出去。

    “审稿人们的反馈应该还不错。”他猜。

    爱德华兹选出来的三位专家,有两位很快就给出了不错的反馈,一个是直接通过,另一个给的是修的建议,但是只需要补充几个细节,基本跟直接通过也差不太多。

    但是第三位专家,却迟迟没有给出结论。

    期刊给的审稿期时间很宽松,一般也不会刻意去催促审稿人,爱德华兹只是在记事本里简单的记了一笔,就忙其他事情去了。

    迈尔斯是激光印领域的权威,也是多家期刊的特邀审稿人。

    他是一个四十来岁,活力十足的大个子,因为酷爱冲浪,皮肤被晒成了漂亮的古铜色,蔚蓝的眼睛,照他学生的夸赞,也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但是这位顶级名校的教授兼冲浪选手,最近的心情有些不太好。

    尤其是接完刚才的电话以后,表现更加明显了。

    “什么?那个该死的东方人已经申请了专利?聘请的律所还是那群出了名的吸血鬼?!”迈尔斯在电话里大声道。

    “很遗憾,专利壁垒设置得非常漂亮,你也知道那些家伙的能力,虽然死要钱,但从来不会在其他地方失误。”电话那边传来无奈的声音。

    “那我实验室几百万的经费就这么水漂了?!那个该死的东方人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以前甚至都没看到过他的论文!”迈尔斯愤怒的骂道。

    “也许神秘的国度更容易出天才?”对面似乎在耸肩,还有些幸灾乐祸。

    迈尔斯向来是个幸运的家伙,这人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学术天赋就并不出彩,偏偏,因为足够幸运,或者是某种更加玄学的直觉,他的实验进度总能比其他人更快一些,取得的成果也更多一点。

    一步领先,就步步领先,迈尔斯才四十多岁就成了一所顶尖大学中型实验室主任,更是把不少同龄人都甩出了一截。

    只可惜,他的运气这次似乎不管用了。

    前几天,迈尔斯接到了一个同行评审的请求,论文的内容,竟然跟他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恰巧重合。

    T□□实行的是单盲审稿,井熙不知道自己的审稿人是谁,但是迈尔斯能看见论文的作者。

    最开始,看到论文来自一个古老又落后的国度,他讽刺的一笑,准备好好嘲讽一下这个不自量力的挑战者。

    可是,当他看到摘要和背景陈述的时候,已经忍不住挺直脊背,看到算法和实验分析的时候,背上全是冷汗。

    这个鬼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论文作者,很显然已经远远的跑在了他的前头。

    迈尔斯当然不会甘心几百万经费付之东流,这个在学术领域并不是那么有道德的先生,第一反应就是抢跑。

    这个天真的东方作者,大概都没听过什么叫专利,就算知道,也绝对付不起高昂的费用——迈尔斯心中充满优越的想。

    然后,他就接到了那个电话。

    迈尔斯现在的感觉就想被雷击中一样,摊在椅子上,很久都不想话也不想动。

    科研界是一个非常非常残酷的世界,第一获得荣誉和金钱,第二,则只是毫无创意的追随者。

    如果在跟全球顶尖实验室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至少还与有荣焉。

    但是如果胜利者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东方学生……迈尔斯很清楚,作为科研竞争中的失败者,他的所有荣光,大约都会成为那个该死的东方人向上的台阶。

    而他自己,除了收获嘲笑,连实验室主任的位置也不一定能保住。

    迈尔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他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毫不犹豫的在审稿意见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不通过。

    不管怎么样,能拖就拖!专利和学术荣誉,有时候也并不一定就要混为一谈,只要他能更快的发表出论文,不定,专利权也不是不能争一争的……

    爱德华兹很惊讶的收到了一封审核不通过的意见。

    对方并没有给出特别详细的理由,或者,他直接就把这篇论文成了作伪——这可是非常严重的学术指责。

    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甚至可能因为这种职责而中途夭折。

    这与爱德华兹的个人判断完全背道而驰,和另两位审稿人的意见也有天壤之别。

    “迈尔斯教授是一位种族主义者吗?”爱德华兹问另一个同事,印象里,这个同事和迈尔斯教授过不少交道。

    “你那个幸运子?”同事摇摇头,“没听过这方面的传闻,我倒是知道他上一个女朋友是个非常漂亮的日裔。”

    “也许女人和学术不一样,”爱德华兹纳闷的,“这篇回复让我觉得他似乎有很重的个人情绪。”

    “什么论文,”同事看了一眼,笑起来,“这不就是他最近的研究方向嘛?听他刚从HP拿到一笔不的赞助经费,就是为了攻克这个难题。”

    爱德华兹一惊:“我竟然不知道这件事!”

    科研竞争的残酷性,和战争也差不了多少。

    “我大概犯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爱德华兹,“希望还能尽快补救。”

    他马上将jingxi的论文发给了另一位自己信得过的老教授,三名审稿者的意见是T□□的硬性要求,即便他是颇有资历的老编辑,也不可能破例。

    “但愿还来得及。”爱德华兹摇头,顺手把迈尔斯教授的联系方式从自己的笔记本里彻底划去。

    老教授没有叫他失望,审稿结果很快就传了回来。

    和之前那两位差不多,直接通过。

    为了赶时间,爱德华兹没有采用第二位给出的修建议,而是选择直接发表。

    这一回,他还特地利用自己资深编辑的身份,把这篇论文排在最近的一期发表。

    “这人是你的朋友?”就连主编都忍不住好奇的问。

    “不,我不认识这个东方人,”爱德华兹摇摇头,“我的所作所为,只是因为我足够正直。”

    正直先生和那位不太正直先生的故事,很快就在圈子里传开了。

    科研实验室看起来遍布全球,其实圈子非常的,在某些专精的领域,行业大牛甚至都不超过十个人。

    激光绝对是当前电子领域的热点,但是激光印方向,除了极少数由企业赞助的实验室将其作为主攻领域,其他更多是激光器研究项目的附带方向。

    迈尔斯的实验室,就是极少数的其中之一,而他研究的半导体激光器波长控制方向,更是全球唯一——除了那个突然冒出来的,该死的东方实验室。

    更叫圈子里的人喜闻乐见的是,看到那篇论文,迈尔斯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完全走错了方向,他落后的进度并不是几天或者几周,而是至少半年的研究时间,以及全部推翻,重新追加的上百万经费。

    “所以,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个幸运的家伙,要是没有这篇论文,他浪费的经费只会更多,”下午茶时间,一个教授端起红茶杯,优雅的微笑,“只可惜,他是一位不太正直的先生,浪费了这次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