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人才

A+A-

    在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的年代, 人类单纯用手和肉眼,纯手工做出来的零部件,精度其实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准。

    比如老的光学镜片厂里专门研磨镜片的金手指, 就能够稳定制造洁净度极高的镜片, 比如七八十年代的八级工十级工, 也能靠着老旧的手动机床, 敲出极其复杂的曲面螺旋结构。

    反而是几十年后,机械自动化全面取代了人手和经验, 这些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就十分罕见了。

    所以,虽然靠着八级工十级工一点点的磨拼凑无法实现规模化量产化,但是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 难度却并不大。

    甚至,某家已经封存的工厂车间里,直接有一台现成的机器, 就是前几年靠着几个大工带着一群徒弟, 手工做出来的样机,所有的零部件严丝合缝, 主轴部件的精确度甚至比国外大几百万买进来的机床还要高, 可惜只此一台,电机很不怎么的,还缺了能让机器动起来的关键控制系统。

    井熙听到有这么一台机器的存在,花了些外汇额度, 就跟那家厂子把机器换了过来。

    张工看着这台机器,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是八级工,当年也参加过这台机器的研发,但是那个带队的十级大工, 去年已经因病走了。

    看到旧物,再想到旧人,只觉得心中百种滋味都汇集到了一处,也不知道是悲还是喜。

    悲自然是因为这些年过去,不少老伙计都已经没了,当年项目组解散,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相聚。

    喜则是因为,那点舍不去的执念,或许真有重见光明的一天。

    刚见井熙的时候,张工就觉得这个丫头很不一般,但也绝想不到在有生之年,竟然能亲眼见到这丫头重开项目,甚至,自己还来得及参与其中。

    “我这把老骨头,就彻底交给你驱使了。”张工郑重对井熙。

    井熙也只能连不敢,自己就是一个牵头人,具体的机床研发,她能做的也不多。

    井熙这话并不是谦虚。

    和一百年前可以纵跨多个领域的伟人不同,如今科研这条路是越走越艰深,也越来越窄。

    井熙精力旺盛,学习能力也强,但是至多只能做些简单的芯片设计,涉及到机床这种复杂集成电路,边手或许能行,当主导者显然能力不足。

    她也无意将科研的主要精力放在这上头。

    井熙的真正目标,还是解决光刻机研发中,机械设备跟不上的问题,当然,如果顺便能把闭环抛光机器人做出来,彻底解决镜头洁净度不够,以及产能不足的问题,那就更加完美了。

    而华国,从来就不缺人才。

    DAWN又开始对外招聘研发人员。

    DAWN的条件,也再一次在科研界的圈子里传开了。

    这一回招的不是光电类的,而是机械控制和集成电路设计,还有伺服电机相关的人才,国内没有什么数控的技术储备,但是一波波学习相关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并不少。

    很多人选择留在国外,主要原因是科研环境和个人待遇问题,但是,当国内的待遇向好,科研经费也充足的时候,不少人或许也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

    毕竟,光是一口吃的,家乡菜也总更顺口一些。

    井熙琢磨着,想借此机会再挖几个未来的大牛过来帮忙,要是有一个足够出色的人才主持大局,她也能轻松不少。

    但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是,她记忆里不少还在国内的大牛,要么年纪还,要么现在在关键单位,她也染指不上。

    现在唯一的指望,还是国外的留学生。

    井熙也不管人家究竟愿不愿意回来,反正借着学校的门路,把邀请书发了个遍,想着能哄几个哄几个,总归不亏。

    ————

    兰洪波出国已经好些年了。

    他是本科毕业出的国,后来一直做的都是数控系统的项目,不过今年就要博士毕业了,导师对他颇为欣赏,考虑把他留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继续搞研究。

    兰洪波从来没考虑过回国,几年前他或许隐约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当国内数控机床的相关项目组关闭以后,这点心思就彻底熄了。

    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总还是想做出点成果留在世上的,而以国内现在的条件,他的所学几乎毫无发挥余地。

    收入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方面,他家里并不富裕,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很会读书的孩子,要是他选在留在这边,家里能轻松不少,以后弟妹想出国,也有个人照应。

    只不过,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偶尔还是能想起家门口那条河,发出的潺潺响声。

    其他时候,兰洪波的行事作风就跟所有想要努力获得绿卡的外国留学生一样:操着隐约能听出口音的外语,努力工作,积极融入当地社群,顺便让实验室的老板相信留下他的价值。

    所幸,兰洪波在科研领域的天赋十分不错,在想进实验室的几十个竞争者中,无论实验能力还是设计思路,都是绝对的佼佼者。

    这天本来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他终于拿到了实验室的聘任书,只等签了合同,就能成为在职研究员,起薪十万美元,如果做出成果,还有额外奖励。

    他导师领衔的实验室在业内水平不俗,和几个跨国大企业也有很深层次的合作,因此并不需要像一般的实验室,时常担心经费问题,各项福利也很到位,算得上一份好工作。

    最近导师更是接到一个大项目,具体内容虽然还没有透露,但是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导师的实验室即将大干一场的决心。

    兰洪波也摩拳擦掌,期待着自己能够把握住这个功成名就的机会。

    直到傍晚时分,他收到了一封信,这一整天的愉快,却像是蒙上了一层不清的阴霾。

    信是从国内寄过来的,端端正正写着他的名字地址,落款是一个很陌生的单位。

    信的大概内容是邀请他回国做关于数控机床的研究,许诺的条件倒是丰厚,比这边的薪水都高上一截,但是……

    “开什么玩笑。”兰洪波嗤笑一声,把信扔进了纸筐。

    这信里要是从回国报效之类的角度阐发,他或许还能信三分,但是跟国外实验室比薪水,这不是开玩笑嘛!

    也不知道谁这么无聊开这种国际玩笑,一封跨国信,邮费可不便宜。

    兰洪波哼了一声,还是忍不住弯腰把这封不知道从哪里寄出来的信又捡了回来,犹豫了一下,收在抽屉里。

    虽然这玩笑实在有点幼稚,还是先放着吧,毕竟也是从国内寄过来的,他想。

    除了被逗乐了一下,兰洪波并没有把这封信太放在心上,直到晚上他接到了一个同样来自国内的朋友的电话。

    “国内的邀请函?是的,我是收到一封,可那不是开玩笑的嘛,十五万的年薪加分红,国内怎么开得起这么高的价。”他不以为然的回答。

    “对,我准备接受原来实验室的聘书了,毕竟这边条件好,我又熟悉环境,更容易出成果……等等,你国内那个实验室的老板是井熙?”

    兰洪波一手拿着电话,另一手慌慌张张的开始往桌肚子里摸索。

    厚实的跨国挂号信重新被扯了出来,落款那个有些陌生的单位,名字里确实跟着一个DAWN。

    还真是!

    电话那头继续在逼逼叨叨,兰洪波的脑子却已经乱了,最后只留下一句“我还要再考虑一下”,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井熙这个名字,在华人留学生圈子里并不陌生。

    虽然做的和自己并不是一个领域,可但凡习惯性刷论文的,都会刷到过几篇她或者她项目组成员的论文。

    据这个井熙是个年纪不大的女生,对这点兰洪波有些怀疑,但是这样一个华国本土研究者的崛起,对他们这些留学生多少也有些好处,至少她在Sature刷论文的时候,就连那个永远板着脸,坚信白种人更高等的教务主任,看到他都会微微点点头,态度看起来稍微和缓一点。

    但是,她联系自己做什么?井熙的研究不是主要集中在光电领域吗?

    兰洪波又把井熙之前发的论文都找了出来,快速浏览了一遍。

    她最新的成果,是深紫外光刻机?

    兰洪波自己就是搞数控系统的,对集成电路的最新发展也跟得很紧,要不是最近忙着准备应聘,他也不会错过这么重要的论文。

    深紫外光刻机能做出纳米制程更的芯片,单位面积内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也就跟着变多,这意味着更快的处理速度,更复杂的处理能力,这些提升对数控系统同样也非常重要。

    “也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能出成果……看论文应该快了吧,”兰洪波猜,“但是DAWN找我做什么?”

    他再次把目光停留在那篇讨论深紫外光LED应用的论文上,又摇摇头。

    广义上,光刻机也可以是一种机床,但是光刻机的核心是光源和镜头,数控机床的核心则是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光刻机的发展肯定离不开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就像数控机床也离不开光刻机生产的芯片一样。

    但是归根到底,这两个毕竟不是一回事,尤其越往高深里走,越难轻易跨行。

    理智告诉他,就算对方给出的年薪是真的,也没必要冒这个职业风险。

    科研界聚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厮杀异常残酷的行业,每一个研究者都必须拔足狂奔才能跟上时代的前进速度,而因为做不出成果,或者跑歪了路在中途就被淘汰的,差不多十之有九。

    兰洪波并不想成为被淘汰的那波,这也就意味着,他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

    哪怕是短暂脱离自己的专业前沿一年或者半年时间,他都很可能被自己的同侪彻底甩开,更何况,导师的实验室也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可是好奇心却像一只顽皮的猫,伸着爪子一直在他心里挠。

    最终,兰洪波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又通了自己在国内的师弟的电话。

    “我只是跟他了解一下国内的情况而已,”他想,“肯定是不可能接受这个邀请的。”

    出乎意料,回国的电话似乎比以前快了不少,兰洪波没有在意这点细微的差别,他更关心的,还是DAWN究竟想做什么。

    兰洪波的师弟当初毕业的时候选择留校,如今是母校的讲师,起井熙,他也是羡慕和感慨参半。

    兰洪波这时候才确认,井熙还真是一个年纪比自己了七八岁的女生,才提前拿到本科毕业证,就被学校直接留聘当了副教授。

    更重要的是,她如今已经是两家重量级实验室的负责人,手里掌管着上亿的经费,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怕也上亿都不住。

    一起这些不知真假的传闻,兰洪波的师弟简直是藏都藏不住的羡慕嫉妒。

    人家年纪轻轻就坐到了高位,再反观自己,也只能人比人气死人。

    绕来绕去一阵,兰洪波终于忍不住,问:“他们实验室……是不是最近准备做数控项目?”

    “啊,他们也跟你联系了?”他师弟终于反应过来,“是了,你在国外不就是学这个的,我们系好像也有参与这个项目,听经费可不少,不过不是跟光电实验室,而是跟个什么什么外企一起搞的,还挖了不少人过去,虽然没有编制,但是架不住工资和奖金高啊!”

    兰洪波和他师弟都毕业于机械系,能惊动系里,看起来确实动静不。

    师弟又问他:“你是不是快毕业了?决定留在那边还是准备回国?”

    兰洪波在国外读的大学是全球最顶尖的那一拨,要是愿意回国,轻轻松松也能拿一个副教授当当,问题是,职称给得再高,条件不够也是空谈。

    可不是谁都能像那个井熙一样,年纪轻轻就能搞到这么多经费。

    但是,要有一个厉害的实验室主任在上头顶着,好像也不错……

    不可否认,兰洪波稍微心动了一下。

    但也只是一下而已。

    毕竟井熙再厉害,人家也是光电领域的大牛,和数控这边关系不大。

    而光电实验室附属的数控项目组,怎么听都很边缘。

    兰洪波苦笑着摇摇头。

    第二天去实验室的时候,却又出了点状况。

    导师很抱歉的跟他,入职合同稍微遇到了一点问题,可能要晚一点才能签。

    下午茶时间,不同项目组的朋友跟他透露,原来是导师的项目涉及到某些重要信息,而他身为外国人,不太适合参与其中。

    果然,又过了两天,导师才万分抱歉的告诉他,合同被上面了下来,但是导师依然非常看好这个学生,也很热心的表示,愿意给他介绍另一家条件优秀的实验室。

    兰洪波对着导师身后的鱼缸稍微发了一下呆,然后重新扬起笑,感谢导师的推荐,面色平静的捧着一个纸盒子离开了。

    离开前,他的私人物品还被仔细查验过,查验的办公室保安态度还算温和,兰洪波却有一种被当众扒下衣服的羞耻感。

    导师并没有食言,很快就把他推荐给了另一位行业内大牛,推荐信写得热情洋溢,同时对自己不能录用他,表现出了万分的遗憾。

    这封推荐信和国内的信封放在一起的时候,不可否认,兰洪波真真正正犹豫起来。

    一周以后,他提着行李箱,走下飞机,看着雾蒙蒙的京城。

    空气里飘荡的是熟悉的气味,耳朵里回响的是亲切的乡音。

    他还没有做好最终选择,之所以花大笔美金特地飞回来一趟,主要还是想亲眼看看这边的情况。

    希望这笔钱不会浪费……兰洪波想,用力捏了一下行李箱的手柄,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出了机场。

    刚一出机场,他就看见人群中有人举着写了他名字的纸牌,一看见他走过去,就露出了热情的笑:“您就是兰博士吧,我们期待您好久了!”

    来人是开着进口轿车来接他的,这在国外虽然寻常,但是兰洪波知道,国内汽车还是个稀罕物,这点,从大街上满满当当的自行车大军就能一眼看出来。

    “咱们的条件,绝对是这个!”那人用力的翘了一下大拇指,“您到实验室就能知道了,我虽然只是后勤,也听这个月光是买设备,就至少花了好几百万,美元!”

    最后那两个字,他得尤其重。

    兰洪波跟他听道:“那买设备的是光电实验室,还是下属的数控项目组?”

    “可不是下属,”那人又笑,“数控机床实验室是独立出去的,经费和设备都是单独划拨,不过都归于同一家外企名下而已。”

    “也就是,没有编制?”兰洪波又想起师弟过的话。

    “是,编制问题确实不好解决,毕竟是老外的公司,”那人的回答也很敞亮,“但是咱们的待遇好啊!”

    接待员,只要签了合同,这台汽车就直接配给他用,同时还有一套实验室附近的三居室。

    “不过具体的待遇,您还要直接跟咱们主任谈,”那人,“总归不会比外头差。”

    兰洪波又看了一眼大街,想:其实只要实验室的条件不差,待遇就算比国外少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毕竟就算工资低一点,但是国内的物价水平也低。

    又坐了一个多时的车,他才终于见到那个传中的人物,年纪果然不大,容貌姣好,但是浑身上下那股子气势,却跟他导师也差不多。

    “久仰大名,兰博士,我先带你去看看实验室?”井熙开门见山,没有半点寒暄,却正中兰洪波下怀。

    井熙面上不显,其实也使尽浑身解数,决心把这位兰博士留下来。

    这时候的兰洪波,还只是个三十不到的博士毕业生,发了几篇还不错的论文,但是其他泛善可陈。

    只有井熙知道,这位却是以后在数控系统执牛耳的人物,在国外主持着一家顶尖实验室,也是经常被称作华人骄傲,面孔和相关报道经常出现于报刊杂志上的人物。

    虽然井熙也想不明白这位怎么会心动回国,但也不影响她使尽一切手段抓住这个机会。

    而优渥的待遇,大笔的经费,顶尖的设备,还有高自主性的研究环境,想必能在他略微倾斜的天平上,狠狠多加几块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