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1 章 古早文《我本为皇》……

A+A-

    天知道,他带着舅舅的衣冠回京后,明帝将他召进御书房,在一来一往的寒暄后,第一件事便是让他卸任戎关副将一职,指了一个京中不痛不痒的监督兵部制造兵器的差事给他。

    第二,收回舅舅走后由自己暂代保管的虎符。

    第三件事,才是谈论舅舅的身后事,在京郊给他立一个衣冠冢,追封为忠勇护国公。

    但当楚衡提出想将舅舅的坟挨的离母后近一点时,明帝却直接驳回了自己,护国公的衣冠冢已经定好了位置,不可再劳民伤财迁位置。

    他们之间的对话全然不像父子,反倒是向朝堂上的君臣。明帝在他头顶上话更像是命令臣子做事,他们有隔阂,而这道隔阂也随着年月越来越加深。

    楚衡自然比不得另外两位在他膝下长大及冠的弟弟要亲近,或许当年他病危的时候,明帝是真的急了,但他还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能均分到远在边关的儿子身上能有多少。

    直至今天,皇帝和他话才有了几分父子情在里面。好在楚衡对自己这个父皇也没什么感情,不抱希望他会重新恢复自己原有太子身份,只希望他别又把自己摆上棋盘当那另外两个儿子的挡箭牌才好。

    明帝唏嘘道,“若是乐潼知道你现在懂事的样子,也会感到欣慰的。”

    “是,儿子也很记挂母亲,回京时已去皇陵为她点香扫陵了,儿子不肖,七年不曾回来看过母亲。”楚衡悲痛感怀道。

    原身的生母孝文皇后周乐潼似乎也不是这本书里的人,和自己一样,是外面世界来的人。

    楚衡在现实出了车祸当场死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穿到了一本曾经看的里面,的主人公是连帝最不受宠的儿子,主要讲他是如何一步步从地位最低的皇子一步步登上皇位的,再征战四方,将遇上的红颜知己都纳进后宫里面。

    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古早男频文《我本为皇》。

    书中的连帝便是现在他的三弟弟楚连,日后将由他继承大统,书中的楚连生母并不是现在的继后林氏,而是一名普通的洒扫宫女。

    宫女出身卑微,身后没有可助楚连的势力,深宫中的每一步都要考楚连自己拼出来,最终在万众瞩目之下走上皇位,很励志。

    而楚衡占据现在的这副躯壳中的唯一条件便是,原身要他夺回皇位,把原本属于原身的东西重新拿回来,不然他永生永世都要在这个。

    楚衡答应了,原来这具身体的灵魂便离开了。

    只是要抢到皇位谈何容易,原身把开局顶好的牌都烂了,元后的儿子,当之无愧的大皇子,连这样稳妥的太子位置都作死到被人撸了下来。

    楚衡在边关猫了几年都没想到要如何做,现在回来了,只能见步走步。

    他之所以会认为孝文皇后是穿越者,除却她发明了许多现代才有的玩意,最重要的一环,按照书中的故事线来,这个时候的当权者并不是明帝楚昀明,应该是楚昀明的五皇兄楚昀昊。

    书中称昊帝。

    昊帝同样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三个儿子的名字与现在他们三人相同,楚衡、连、湛。只是父亲从楚昀昊变成了楚昀明。

    这其中的变化,楚衡猜测与早逝的孝文皇后有关联,应该是她做了什么,才会引起这样的变化。楚衡没有继承到原身的记忆,对孝文皇后的死也是一知半解,只听闻舅舅是因病去逝。

    明帝听他这么一,也发觉自己因政事繁忙也很久未曾去看过乐潼了,“日后你再去,也帮朕上一注香,朕等空下了了就去看看她,陪她话。”

    “是,父皇。”楚衡道。

    “回来之后,到凤仪宫走动过吧。”

    楚衡颔首,“是的,前几天刚去过,拜见了皇后娘娘。”

    现任继皇后是林氏,初入宫时就被封了嫔位,生下三皇子后就晋为了妃,后来晋到贵妃,前几年明帝将她扶为皇后。

    周皇后薨后十年内后宫都不曾再立新主,明帝深情,但这十年间,皇帝也没少来后宫睡觉。

    “嗯,无别的事就先退下吧。”明帝觉得乏了。

    “是,儿臣告退,愿父皇保重龙体。”

    楚衡从御书房出来,抬头望了一眼远在天边又尽在眼前的红色宫阙,呼出了一口白气,重新将衣领整理好。心里陡然生出了一抹抗拒,匆匆离开了皇宫。

    红墙绿瓦,再繁华,这里也不是他的家。

    *

    正月十五,上元节。

    节日的氛围在夜晚的时候攀升至顶峰,东市西市满大街挂满了花灯,城墙上驻守的士兵远远地望过去,连天幕都被灯海照亮了,真真算的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卫国公府里在黄昏前就早早用过了晚饭,宁子衿催促着爹娘早点出门去西市逛庙会和灯会。今年的灯会恰巧就摆在了西市,和夫子庙举办的庙会凑在了一块,所以西市街道比往年都要热闹。

    孩童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穿行在人行中,耍龙灯的队伍会在戍时,从街头舞至街尾,更有踩高跷、变戏法等民间杂耍在街上表演,一时间,上元节的夜晚,竟过的比大年初一还要热闹。

    宁子衿和吕星桥也各自提了一盏兔子灯出门,宁觉先要去夫子庙祈福,之后再逛灯市,于是一家三口齐齐往夫子庙去了。

    夫子庙人山人海,门槛都差点被人踩塌了,宁子衿来之前还不觉得夫子庙会有这么多香客,现在只觉得寸步难行。

    宁觉官居高位,庙祝听闻他要带家人过来上香祈福,特意单独留了一处僻静的偏殿予他们。

    庙祝让人给他们送了香过来,了声请便之后就告退了。

    宁子衿与往年一样规规矩矩的在殿外的香炉上了三炷香,但宁觉可不像她那般随意,他是一家之主,上香讲究诚敬信,要耗费大半的时间。

    她待着觉得有些闷了,便想先到外面去逛逛,等爹爹上完香出来之后再会合。

    宁子衿悄悄侧过头和娘亲话,“阿娘,我们先到外面玩吧,再外面等爹爹。”

    显然觉得闷的不止她一人,吕星桥雀跃地点头,她今天带上了鲛珠耳环,圆滚滚的珠子随着她的动作在半空中晃动着。

    “嗯,去玩!”

    “不可。”宁觉在一旁出声道。

    宁子衿反问,“为何不可,阿娘待着也觉得无趣。”

    “你娘要跟着我,今天是上元节,街上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我不放心你带着你娘出去。万一你娘走丢了怎么办?”宁觉将吕星桥拉倒了自己的身边,紧紧的牵着她不让她离开自己半步。

    “我怎么会把阿娘弄丢。”宁子衿气的仰倒,阿爹这是摆明了不信任自己。

    吕星桥站在女儿这边,抿着嘴了一声:“气鬼。”

    宁觉看着不听话的妻子,语气蕴含了满满的温柔,“星娘,听话。”

    吕星桥浅浅的哼了一声,但最后也依着夫君牵着了,没有挣开。宁子衿忿忿地看着这一幕,知道了阿娘已经完全倒戈了。

    果然,将阿娘从爹爹身边拐离不是一件实际的事情。

    “你若是觉得闷的慌,可以出去走走,但别走太远。让彩珠和杨柳都跟着你,一柱香之后在夫子庙的门口等。”宁觉开口道。

    “谢谢爹爹,您最好啦。”

    灯市人山人海,比起夫子庙来也是不遑多让。

    宁子衿与杨柳彩珠走走停停,在街边做吃食的摊贩上买了份名为浮元子的吃食。宁子衿买下它原因是,卖相有些像外祖母做的‘元宵’。

    往年,外祖母都会亲自下厨做‘元宵’,多出来的便赏给了府里的厮或者婢女。听杨柳她们入府前从未听过‘元宵’,是个新鲜的玩意。

    宁子衿尝了一口浮元子,甜的几乎要把她送走。芯是枣泥馅的,粘腻地粘在嘴里,喝了一口碗里的汤才觉得那股腻劲下去了。

    还是外祖母做的好吃,可惜老两口去老友家串门了,归期未定。

    她在皮影戏的摊位上看了半晌,又溜达到了民间卖艺的摊位前,瞧着人喉顶银枪,银枪上再顶了一个陶瓷,看似及其危险的动作却维持了微妙的平衡。

    宁子衿的眼睛都要看直了,还有胸口碎大石,明明自己看了很多遍还是觉得甚是有趣。

    紧接着,她被不远处的吐火杂耍给吸引了过去。

    来也巧,宁子衿原本在看人变戏法,抬眼的一瞬,视线不偏不倚就瞧见了薛莹莹的身影。

    她不是一贯不喜欢这么喧闹的日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薛莹莹在一名男子跟前停住了,娇羞的低着头,将手里的东西递给了那名男子。

    宁子衿下意识就发觉自己好像是撞破了薛莹莹的好事,上元节除了上香祈福逛庙会,还有单身男女人约黄昏后的美好寓意。

    男子周身的气度与灯市上的平头百姓完全不一样,借着明亮的灯火,男子的容貌清晰地映入眼帘。

    竟然是三皇子楚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