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A+A-

    整个凛州府城内的订单基本上已经趋于饱和, 姜子延想要扩大造纸坊,那扩大后多生产出来的纸总得能卖出去,供不应求的状态才能让整个扩大后的造纸坊运转下去, 才能养活造纸坊的所有人。

    光卖给附近几个州县还不够,府城这边的独家售卖权现在是归程金的巷陌斋了,他们造纸坊出的纸还要在别的地方找到一个稳定的销路才行。

    姜子延想到了朱秉良。

    朱秉良自从腿好了一点之后便回了江南朱家。伤筋动骨一百天, 可他等不到三个月后了。

    朱家在江南也算是个大家族, 家族争斗厉害, 朱秉良被堂哥陷害追杀断了双腿, 却没想到他捡了条命回去。

    朱秉良回去后带着证据揭露了堂哥的罪行,加上他之前和姜子延合作开的奶茶分店十分受人欢迎。

    江南姜记茶话坊的生意相当红火,但因为当初只加盟了一家店, 店铺的铺面也不是很大, 如今想多招些人手都没多余的地方。

    朱秉良便将这家奶茶店又扩大了地方,但店内依旧不够坐, 每日前来排队的人依旧在外面排起了长龙。

    除去加盟费,他靠着奶茶店有了一大笔的进项, 给他们这房挣足了脸面。

    每次家族聚会的时候老爷子还总夸他, 他们家老七有出息了,出去游历学习做生意,还找到一个赚钱的路子回来。

    除却这些, 去年姜子延跟他提过的轻烟罗, 他也让人按照姜子延的提议改进了一版出来,让人给姜子延送了一大批过去。

    如今在朱秉良心里,姜子延是他十分信任的合作伙伴。

    年前他给姜子延去了一封信, 是如今他在家里很得祖父看重, 祖父已经分给了他一部分的掌家之权, 他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朱家内定的下一任家族继承人了。

    除此之外还了一些感谢的话,不论是救命之恩,还是生意上的合作,姜子延对他的帮助都是巨大的。

    茶话坊在江南的受欢迎程度要比清平县的县城里好太多了,朱秉良已经有了想要加盟第二家的想法。

    姜子延这次给他来信,问他们朱家有没有意引进他们造纸坊的几种纸。

    朱家在清平县有一家书铺,里面既卖书又卖纸墨,自然也是需要纸的。

    除此一家之外,朱家在西南这块有多家书铺,只不过他们并没有自己的造纸坊专门造纸,都是由固定的造纸商供应的。

    如果朱家能够从姜子延的造纸坊处采买纸,那肯定能解决造纸坊扩大规模后造纸量大增的问题。

    姜子延在信中邀请他来凛州府城一趟,想让他实地考察一下他们造纸坊再做决定,

    朱秉良看完了姜子延的信,花了两天的时候安排好手头的事,就启程走水路又转陆路,在半个月后到达了凛州府城。

    到了府城后因为提前通了信,这次姜子延亲自到城门处接的人。

    在朱家每天和大房勾心斗角的日子朱秉良过的很是疲惫,借着这个由头出来透透气挺好的。

    在客栈休息了一日,第二天姜子延带着朱秉良一道去了城西姜记造纸坊。

    目前姜记造纸坊只造三种纸,麻纸,素笺,还有花笺。

    这后两样江南地区的人还没多少人用过,毕竟隔的远,素笺纸的兴起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还没流传过去。

    不过这也恰恰明了这几种纸在江南那边有市场。朱秉良实地考察了一番,亲自上手摸了摸素笺纸,还用笔亲自写了几个字,对这种纸的印象特别好。

    后面的合作谈的很顺利,朱秉良给的价格公道,若要是认真算起来,他还让了些薄利在里面。

    姜子延自然也不能让他吃亏,那么大一单生意落在他这里,整个家族都看着呢。做的好了他的继承人的地位就会更稳固,做的不好随时有可能从继承人的位子上掉下来。

    两人商定的条款修修改改,总算在几天之内给落实了。

    这边有了朱秉良销售的路子,姜子延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扩张造纸坊加大造纸量了。

    扩大规模的第一步就是要买房买地,现成的房子像如今的造纸坊所占的地儿这么大的,在城西几乎没有。

    地方大合适的,房子又特别破,根本不能住人。城东的房子贵,地界大的就更贵。不过本来姜子延也没算在城东开。

    他还是算在城西扩张造纸坊的地盘,最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往周边扩展。

    姜子延看了看造纸坊周围的地形,往东边除了它买下来的那座院子,其他都是住户。南边也是住户,再往前就是大街。

    倒是西边和北边,住户不多,正儿八经的房子没几家,大部分都很破败荒凉。

    姜子延动了动心思,他想把这边的地盘下来,重新建造房子,专门用来造纸的房子和用来居住的是不一样的,没那么复杂,不用做那么多隔间,多做几间大厂房那种就可以。

    家属院房子肯定也要盖一些,只是这样整体算下来,造价有些高。

    姜子延算了算手上的钱,主要赚钱的就是造纸坊,花笺纸一出,每一批所赚的利润都很高,毕竟他们的成本低。大部分的成本开支就是劳动力成本。

    年前清平县宴江南的徐掌柜来了一趟,将年底之前酒楼的利润还有账本都给他带来了。酒楼现在生意很好,又有奶茶的加成,现在已经是清平县里最火的酒楼了。

    还有青平镇上的造纸坊,酿酒坊,以及那个超市铺子,这些经营虽然都,但也是一笔不的进账。

    年底的时候是青山过来汇报了一下上一年的收利情况。还有他之前让张老三做的梿枷,也都放在超市售卖了。

    算上他之前买的那几亩薄田,零零总总加起来利润也非常可观。

    不过与城西的造纸坊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光是造纸坊一处,这几个月来账上的收入差不多就有五万两。

    他数了数手里的银钱,加起来总共有七八万两。

    只是他要扩大规模,买地皮盖房子,若是按照市价,只怕他有十万两都不够。

    他规划的地方有一些都是荒地,并没有人住。如果官府愿意重新规划这一片地方,给他一个优惠价,那他把这七八万都投入进去,不定可以拿下来。

    如今凛州府城的知州是崔昌崔大人, 于是姜子延找了个时间特地去拜访了一下这位崔大人。

    崔昌去年下半年才来这里上任,他之前是别的地方的知府,如今调来这里当知州,算是升官了。

    可原先当知府的地方比现在的凛州要富庶很多,凛州地处西南,虽然是一个府城,但城东城西富人和穷人之间差距太过明显,其下辖的县城百姓生活也很艰苦。

    更别提府城的城西那么多贫困人口了,他从来没有见过有府城中还能有类似贫民窟的地方。

    上一任知州也就是傅元还在的时候,凛州府城的建设就是一个难题,他花了好几年都没能改变这种现状,后来便匆匆调走了。

    崔昌来了之后便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凛州府城穷苦百姓多,不好改变这个现状,但这件事如果做好了,那可是一大功绩。

    等三年后回京述职,巡抚往上报后上面来人核查实情,这可是实实的功绩。

    崔昌很发愁,凛州这里偏远,可以是既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但凡能来这里做官的,那都不叫历练,那叫被贬。

    不过崔昌却不是被贬到这里来的,他的的确确是来历练的。

    他的座师也就是内阁辅政大臣之一的梁素梁首辅,特地将他调来这里,让他好好磨练一番。等做出一番功绩之后,就能顺理成章的回京。到那时,也能为他谋一个更好的位子。

    所以崔昌自来了这里之后,很少有时间闲在家里,他总是带着人下去四处走访,想要快些做出一番功绩来,不辜负老师的栽培。

    姜子延来拜访崔昌的时候崔昌正巧要出门,他今日算去旁边的林郑县看看,听那里有人往田里撒了一种肥料,地里的庄稼比别家的长的都好。

    下人来通报的时候,崔昌本意是不见,不太要紧的事,就等他回来再。

    不过姜子延特地让门房帮忙带了句话,:“你就跟你们家大人,我有办法解决城西贫民的问题。”

    果然,崔昌一听这话,立刻取消了出门的行程,对下人道:“把人带过来吧。”

    正厅里,崔昌这是第一次见到姜子延。虽然崔昌对于林昭这个学生十分喜爱,可他并不知道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崔昌看到姜子延如此年轻,现在有些摸不清,刚才下人带的那句话是诓他见面的由头还是真的有办法解决城西的难题了。

    姜子延先自我介绍了一下,“大人好,我姓姜,叫姜子延,今天冒昧前来拜访,的确是有很重要的事找您商量。”

    崔昌见他话温和有礼,不像是回诓骗人的,他道:“姜郎君今日过来找本官,究竟所为何事?”

    姜子延道:“大人,这城西的贫民数量要比城东的富户多上几十倍,要想让他们每家每户都过上安稳的日子,就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了解过,城西有很多人都是以前逃难过来的,流民流落到此,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并无耕地,只能靠四处做些散活过日子。

    散活又不稳定,今天能找到活干,明天就不一定了。日子朝不保夕,这还是那些有能力干活的人过的。那些重活都干不了的,无奈只能乞讨为生。”

    看姜子延了这么多,依旧没有到重点,崔昌皱了皱眉,道:“你的这些我都了解过了,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既然你今日有法子改变这个现状,不妨直。”

    “大人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跟您。考虑到他们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能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了钱,他们就能自己攒下来。到时候租房子也好,买房子也好,自己盖房子也好,然后也不必风餐露宿,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眼下我这里就有这样的机会提供给他们。”

    了这么多,终于引起了崔昌的兴趣。

    “哦?什么样的机会?’”

    “大人可知最近城中兴起的素笺纸还有花笺纸?”

    崔昌点头,“这个本官知道,只是这件事跟这两种纸有什么关系?”

    “这两种纸是在我的造纸坊生产出来的。”

    崔昌惊觉,“原来城西那家姜记造纸坊是你开的。”

    一般人都不愿意将营生开在城西,他这般作为,到是为城西的一些百姓提供了一些赚钱的机会。

    “不错。这两种纸的核心配方是我研制出来的,目前看来,反响还不错。”

    到这儿崔昌对眼前这个年轻的书生经历浮过一丝欣赏,年纪轻轻就能有这番作为,实属不错。而且还会顾全大局,愿意为城西的百姓谋福利。

    姜子延又接着道:“不过我的目标,不只是整个凛州府城。虽然这两种纸产自于凛州,但我想要把这两种纸卖到天下各个地方。”

    “的好,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志气,年少有为啊!这种不服输向上拼搏的劲儿本官很欣赏。”

    姜子延前面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要的才是重点。

    “大人,如今造纸坊规模太,人手也没办法扩充。所以我想在现有的造纸坊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让城西更多的老百姓都能来到我们造纸坊工作。”

    “造纸坊的活不是什么重活,像一些淘洗,漂洗之类的活,女人们也能做。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再乞讨,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长此以往,手里攒了些钱,他们就能住上好房子了。”

    不得不姜子延的这个提议让崔昌心动了。他已经大概猜到了姜子延今天来找他的目的。

    不过他没有破,而是问道:“所以,你今天来找本官,是想要本官做些什么?”

    姜子延笑了笑道:“大人明鉴,我已经看好了地方,只是这些地皮好多都荒着,如果是按市价购买,实在是太贵了。我手里现在实在没那么多钱,而且听这些地皮做主的是官府,所以今天来想跟您商量商量,能不能低价出售给我?”

    崔昌本来以为是有什么大事,他猜的是姜子延可能会让官府出面直接将地划分给他,没想到姜子延是要购买。

    “你仔细跟我,你规划的都是哪一片?”

    崔昌的态度明显转变了很多,竟也不自称本官了。

    姜子延从胸前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画好的规划图,然后一一给崔昌听。

    崔昌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当场就同意了将那些地低价卖给他使用。不仅如此,对于后续姜子延要盖民房的事官府也会提供一些帮助。

    姜子延没想到事情竟然如此顺利,当天下午,他就拿到了官府给的批文和契书。

    而站在崔昌的角度,姜子延无疑是帮了他一个大忙。这件事情要是做好了,就能解决掉凛州府城的一个大难题,这以后都是要算到他为官当政的功绩中的。他当然是要全力支持了。

    有了官府的支持,姜子延接下来的是,仿佛一路都开了通行证。

    因为后面还要修缮房子,他要预留一部分钱出来用。而崔昌要考虑到他手上的钱可能不太够,为了支持他的做法,城西那些在姜子延所规划区域里的地方都是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了他。

    姜子延也没想到,他本来的预算是五万两,结果竟然以三万两的价格就买下来了。

    这样也好,等到后期修缮房子建造厂房的时候就有钱用了。

    对于在规划区内的住户们,姜子延让魏南出面挨个谈的。

    那些住户们住的位置不好,房子又破,只要给他们合理的价钱他们就同意把房子卖给他们,从这里搬到更好的房子里住。

    姜子延本来是想着魏南年纪大,见过的世面多,这种跟别人商谈的事情,她应该比较有把握一些。

    可没想到这个人太擅长谈判了,二十几户人家他竟然在两天之内就全部搞定了。姜子延特地给他发了一笔奖金,魏南也没有推辞,乐呵呵的收下了,转头就去酒喝。

    搞得姜子延现在对他总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滤镜。

    地到手了,还有四五万两银子,关于厂房的图纸姜子延也画好了,接下来就是找泥瓦匠来修房子了。

    这次是个大工程,修房子的期限拉扯的比较长,姜子延去南市里找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泥瓦匠团队。

    本来只有几个人,但一听是个大活,能挣的钱还多。但是人少了干不了,所以干脆把自己村的还有隔壁村的泥瓦匠全部都叫来了。

    于是在所有的准备条件都满足之后,修葺厂房扩大造纸坊规模的计划便开始了。

    造纸坊里的工人们是最先知道他们造纸坊要扩大规模的事情的。

    他们还听,到时候扩大了规模,就能够招更多的人来做工。

    这里吃的好,住的好,给的工钱还高,到时候肯定还是要竞争上岗的。

    于是这些人在月底休假的时候纷纷回家了一趟,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里人,让他们做好准备,等以后造纸坊建好之后让他们到这里来应聘。

    造纸坊隔壁的地界刚刚动工,他们要扩大规模,招收更多人来做工的消息不胫而走。

    以至于后来房子修建了一半,便时不时的有人来问什么时候能弄好,弄好之后要多久会再招人?

    这半年的时间姜子延忙的脚不沾地,有些地方他得亲自盯着,生怕泥瓦匠们没有理解对他的意思,将房子给修差了。

    厂房的修建还是很快的,基本上都是修葺好两三间就直接投入使用了。

    所以姜子延安排的是一批一批的招人,每次都有名额限制,好多人为了争抢着一个名额,一大早天不亮就去人事处门口排队。

    半年的时间过去,几十间厂房全部都修建好了,还另外修建了七八个三层的家属院。剩下的一些都是修建的民房。民房所在的位置以前都是荒地,姜子延算将这里开发一下,全部盖成民房低价出租出去。

    不管是自己居住还是充当门面房做生意,总归都是个落脚的地方。

    时间长了,住在这里的人渐渐多了,街道就会慢慢的有烟火气了。

    官府不是没想过为城西的百姓们盖房子,但是这个造价太高了,财政上根本拨不出这么多银两专门给他们修房子。

    每年都会有一些自然灾害之类的事情发生,官府的财政要预留着应对突发紧急的事情,不可能会拨出那么多钱来。

    而在以前,那些富商投资的都是一些繁华又有价值的地段,谁会愿意来又脏又乱的城西做投资。

    但姜子延跟他们想的不一样,他在这边开造纸坊,一方面能够挣钱,一方面能够拉动城西老百姓们的经济,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互惠互利,一举两得。

    这次官府给的优惠价算是意外之喜,仅仅半年的时间,城西仿佛变了个模样。

    街上的乞丐变少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又脏又乱。若是观察的仔细,还能看到有一部分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开开心心的去造纸坊做工。

    造纸坊扩大规模的计划如愿达成,姜子延十分高兴,他特地在城中的酒楼里设宴款待了在这件事上出过力的人,甚至还邀请了崔昌一起。

    只是崔昌临时有事,没能过来。姜子延便等最后一批民房建成之后邀请他一起过来剪彩。

    崔昌不知剪彩为何意,但从字面上大概也理解了一下,应该是庆祝的意思。

    转眼已是七月,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起来。太阳像个大火炉一般挂在天上炙烤着大地,又到了收麦的时候。

    书院从七月开始放农假,连放两个月。

    这半年里,城西的变化太大了。书院中有一些家住城西的学子们回去后差点不认识自己的家。

    从前破破烂烂甚至还有些透风的墙现在全换成了青砖黛瓦,四四方方的房子虽然比以前了,但看着十分精致结实。

    *

    作者有话要:

    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