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并非无情

A+A-

    第二十一章

    慈安宫。

    “你今日去见了皇帝。”太后崔氏蛾眉轻蹙,寒声道,“觅蓝,你与白芷都是哀家一力调教。白芷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至于你,哀家也要劝你安守本分,莫步了你白姐姐的后尘。”

    “是。”觅蓝恭顺回道,“奴婢不敢有非分之想,余生只愿侍候在太后身侧。”

    崔太后面色未变,不知是否相信了她这番辞。

    倒是身旁嬷嬷笑道:

    “太后娘娘多虑了,官家为国事殚精竭虑,怎会耽于儿女私情?”

    太后摇头道,“不见得。”

    “你瞧瞧他跟白芷,”太后的语气里满是不悦,“哀家不想皇帝还是个情种,上回从哀家这里出去便昏迷不醒,堂堂天子为一女子守身如玉?这像什么话!”

    “也许并非是对白女官用情的缘故,”嬷嬷察言观色道,“官家曾在庙宇修行,在这些事上许是受了影响。届时请几个温柔意的开导开导,大约也就成了。”

    太后叹道:“哀家是怕发生与从前一样的事!”

    “从前?”

    就连觅蓝也集中了注意力,揉捏太后肩膀的力道微松。

    太后沉吟片刻,似乎陷入了回忆,她缓声道:

    “哀家记得,那是皇帝七岁的时候。那时他还是太子,回宫不满一年就离开了哀家与先帝身边,去到菩提寺中修行。”

    “哀家与先帝思念太子,便微服出巡,到他所在的庙宇看望于他。”

    “那孩子”

    春光明媚的时节,少年一袭青灰色的柔软僧袍,坐在树下看书。

    若非那顶灰不溜秋的僧帽,还以为是哪家的贵公子。

    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

    佛珠是玉白之色,颗颗圆润分明,坠在胸前。

    独坐静默,偶尔有沙沙的翻页声响起。

    偶尔,他抬眼一望。

    又慢吞吞落回书页之上。

    忽然,有人扣响门环。

    不紧不慢,如同雨打芭蕉,声声分明。

    少年恍若未闻,依旧专心看书,一双灰绿色眼眸沉静如冰。

    “吱呀”一声。

    门扉被人缓缓打开一线。

    原来,那门从未阖上,像是特意为谁留着。

    一袭嫩黄色衫裙的姑娘,悄悄从门缝溜了进来。

    她细瘦的臂弯上挎着一个大大的篮子,乃是篾竹条编制,沉沉压在身上,与娇玲珑的身子相比起来极不相称。

    方才他时不时看向门口,原来就是在等这个姑娘。

    等人到了,他却又垂下眸子,一言不发地默默读书。

    那姑娘从篮子中拿出了一碟又一碟吃食。

    红烧蹄髈、荷叶烧鸡、清蒸鲈鱼、笼包,崔氏看着看着还以为,她是给儿子送吃食的奴仆。

    谁知那姑娘自己盘着腿,坐在一边吃了起来。

    而那少年则继续念书。

    她吃着还不安分,时不时吧唧一下嘴。看得崔氏烦躁不已,心想自家儿子最重规矩,也该把她赶走了吧?

    却始终没有动静。

    两个人意外和谐地相处着。

    “你这么瘦。可惜还不能吃肉,真怕你哪天就饿死了。”

    姑娘奶声奶气,指了指篮子里的东西,“喏,我娘给你做了桂花酿和荞麦馒头,你记得吃啊。”

    她叽叽喳喳、比比划划,吃完东西一抹嘴,还不安分,随从一旁的树上摘了一朵花儿,戴在了他的耳边。

    她捧着脸望着面前戴着花儿的和尚,笑得甜甜的,嘴一张一合,不知都在絮叨些什么。

    少年永远都只是一副表情,他抬起眼帘,不怒,也不笑,只是淡淡地望着她。

    崔氏也知道自家这个儿子自幼聪慧至极,只是脸上很少出现多余的神情,连开怀大笑都不曾有过。

    然后,她看见那姑娘伸出,捏住了他的嘴角。

    丝毫不顾力道,往两旁拉扯,做出一个似乎是笑的表情,看得崔氏恼火不已。

    “真是没规没矩。”

    她忍不住低声斥责。

    先在崔氏的想象中,与儿子交好的女子,应当都是世家女,礼仪规矩都是极好,哪里是这样一个粗俗的野丫头配接近的?她定会带坏自己这个完美的儿子。

    先帝却握住了她的,含笑道,“无妨。”

    “梓潼,你可见吾儿哭过?”

    先帝问道。

    彼时他沉疴加身,吹了些风更是羸弱,却强忍着不适,温文一笑:

    “吾儿样样都好,但朕总觉他少了些许人情味儿。令他出宫修行,便是盼他经历人世,能够有所感悟只有体会到世间种种疾苦,才能打从心底去爱护他的臣民。待朕百年以后,也能放心将这天下交到他的中。”

    “想必梓潼也不愿再见到他那副样子吧?”

    是,自打被迎回宫中,太子就变了个样。

    不爱话,孤僻阴冷,不论旁人什么都是冷漠的表情,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生气。

    就连自幼教导规训太子的老师,长孙丞相都无可奈何。

    东宫甚至有人亲眼得见。

    夜中,太子持剑而行,披头散发,脸色惨白可怖。

    那双妖异的灰绿色瞳仁中布满血丝,口中只吐出一个字。

    “杀”

    于是逐渐有储君被妖邪附身、大庆气数将尽的流言传出。

    先帝寻遍天下名医,用尽办法都不能使太子痊愈。

    即便是爱子心切的崔氏,也不禁动了劝先帝废太子、立六皇子为储的心思。

    是先帝不肯放弃,找来道人算了一卦,将之送到寺庙中驱邪。

    崔氏按捺心中不快,继续看着。

    即便那姑娘离开,少年也是无动于衷的。

    崔氏暗暗放下心来,看来全是那庶民在热脸贴冷屁股,她的儿子金枝玉叶,绝不会与那般低贱之人混在一处。

    可就在那姑娘走后不到半刻,少年便起得身来,冰凉柔软的僧袍长及垂地。

    崔氏看着他从怀里拿出一物,那物做工精巧,细细长长。

    定睛一看,方才看清是一柄刀,刀尖雪白银亮。

    他握着那把刀,眸光安静,不知在思索什么。

    忽然缓慢地捋起衣袖,眸光沉静冰冷,锋利的刃毫无停滞,往自己白皙的臂上划去。

    细密的血珠顿时冒了出来。

    他脸上没有半点疼痛的感觉,似乎早就习以为常。

    划破的肌肤顿时流出血来,却因伤口细,流出来的血很快就凝固了。

    此时崔氏还看到,在他的臂上不止这一道伤口,还有很多同样的划痕,有新有旧。

    一些伤疤刚刚结痂脱落,重新长好的皮肉还是粉嫩的颜色。

    零零散散却又很是齐整,因为他的皮肤过于苍白,那些血口看上去颇为触目惊心。

    若非亲眼所见,崔氏不会相信自己的儿子竟然会做这种事。

    与先帝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极大的骇然。

    他们接连观察了几天。

    那姑娘来的并不频繁,每隔三两天才会来上一次。

    每一次来的时候,他都是一副冷冷清清、泰然无事的模样。

    可是每一次她离开,他都会在自己臂上刻下一道划痕。

    后来多方查探,崔氏方才知晓,他竟然是在记录,与那个姑娘在一起的时光。

    如结绳记事。

    可哪有人会用这种方法记录?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竟然这般肆意损坏自己的身体,只是为了纪念时日,还在背地里进行,不让那人知晓。

    知晓来龙去脉以后,先帝也沉默了。

    就连他也再不出,这会是一段良缘的话来。

    或许这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他们的儿子并非无情。

    必须立刻接他回宫。

    不能再拖了。

    太后下令。

    可是他不肯。

    太子殿下将自己反锁房内。

    任由底下的人如何苦劝,里面都静静的。

    过了片刻,从房中断断续续地传来了喃喃的、念诵佛经的声音。

    “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

    “贪不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

    这些枯燥晦涩的佛偈,经由少年的口中念诵出来,竟然无端透着一丝诡谲。

    就连黑压压的御林军都被这诵经声震住了,所有人的心里都不约而同地生出了一股寒意。

    太子殿下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只是日以继日地诵读那些佛经只是在等待一个人。

    消息传回宫中,崔氏猛地意识到。

    他不会跟他们回去的,不会再回到那个宫殿去了,他的心已经不在那个位置上了。

    于是太后召回了御林军。

    既然如此,那就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只要那个孩子消失,

    她的儿子,依旧会是大庆完美的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