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罪恶深重
“蔡京?!!”
看到这个巴结童贯的中年人,赵佶忍不住再次惊呼出声。
“他是??”
赵匡胤闻言有些好奇。
赵佶这反应,似乎有些太大了吧。
不过就是一个逢迎之辈擦了,值得那么大惊怪?
“太祖”
赵佶笑的很牵强,“他是我大宋端明,龙图阁两学士,原翰林学士兼侍读蔡京,一个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的人,有望成为宰相的三个人之一!”
“什么,这样一个高级别的大臣,去讨好童贯?!!”
赵匡胤直呼好家伙,这童贯还真是神通广大啊!
连蔡京这样的大臣都求着他,讨好他!
“这是不是也正好从侧面明了,你们大宋的官场就是这样的**,所以就连蔡京这样的大臣都需要讨好人才能够得到重用?”
李世民角度奇特的询问出声。
这一问
当即就把赵匡胤,赵佶都给问住了。
“对啊!”
赵匡胤有些如梦初醒的,他看着赵佶:“所以,到了你里,整个国家的秩序已经乱成了这个样子?”
赵佶直接就被问住了!
他想
在他里,国家的秩序其实还没有那么的崩坏!
可
话到嘴边了,他却又不出来了。
为什么呢?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已经有蔡京这种大臣逢迎童贯了。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
“起来啊,大宋太祖皇帝,这个蔡京也不是个十足的好人,严格来,他也是个奸臣!”
朱元璋这时候插了一嘴进来,顿时让赵匡胤懵了一下。
“什么意思?”
赵匡胤看着朱元璋,询问道:“这蔡京也是个奸臣是什么意思?”
他面容的表情精彩极了。
还以为出现了不错的大臣,结婚也是个奸臣。
这就很没有意思了。
“这个蔡京啊,能力确实有,帮助宋徽宗赵佶处理了很多的难题,是一个难得的有能力的人,可是啊,为了满足宋徽宗这神奇的文艺的兴趣,创建了花石纲这个搜刮民脂民膏的项目。”
朱元璋啧啧称奇:“那可真是让天下都不得安宁,你是不知道啊,天下因为这花石纲而丧命的百姓有多少,又有多少起义是因为花石纲而起,又有多少官员因为花石纲而升迁!”
“这蔡京,可是被称之为六贼之首的人呢!”
至于剩下的五贼是谁
朱元璋却直接不了,这让赵匡胤等人就很难受。
这话一半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这样很不礼貌吗?
朱元璋却嘿嘿一笑,也知道这样犯众怒不好,于是继续:“这童贯就是其中一个。”
“剩下的四个,反正都是宋徽宗赵佶中的奸佞,他们横行枉法,造成天下大乱!”
这话
就让赵匡胤直接看向了赵佶,大有兴师问罪的架势。
赵佶见状可以是慌得一批。
鬼知道这朱元璋怎么会突然到这六贼的事情上。
可关键是
这六贼的事情,他完全不知道咋回事啊。
这让他怎么解释?
难道让他强行解释,捏造一个六贼出来。
可这样不久又会被朱元璋给拆穿么?
赵佶感觉自己好难!
“这个问题,大宋太祖皇帝你确实不能够问宋徽宗赵佶,他确实不知道,你应该问他儿子宋钦宗赵恒!”
朱元璋难得的帮助宋徽宗赵佶解围。
但这就让赵匡胤郁闷了。
他去哪里找宋钦宗赵恒?
根本未出现过的人,怎么找?
“算了,那就继续看仙家光幕吧!”
赵匡胤只能作罢继续询问。
不久之后
得到童贯的帮助,蔡京成功进京为官。
而童贯也尽力的搜罗了很多赵佶非常喜欢的东西。
由此
赵佶果然更加器重童贯了。
童贯知道自己的会来了,所以,非常努力的把握。
闲暇时刻,也不断的温习李宪教授给他的军事知识。
他知道
只要等到一个会,他就能够乘风而起,扶摇直上。
而这个风
很有可能就是军事方面的大风。
但军事方面的大风他还没有等来,却数次得到出使陇右的会。
他也算和那里的将帅,士兵有过交流,并熟悉相应的地理风貌。
然后
会就来了!
不久之后,蔡京升任宰相,赞成攻取青塘的计策。
然后
他竭力推荐有过多次出使陇右经验的童贯担任监军,监督作战。
“什么?我监军,带着大军攻取青塘?”
当童贯得到这份旨意的时候,他的心脏都不争气的跳动了几下。
这个他等着的会,终于来了。
“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虽然只是监军,真正的统帅是王厚这个文臣,但这毕竟是一份前所未有的重任。
就想他的前辈李宪当年那样,凭借着监军的功劳而平步青云!
如今!
这样的会就摆在他的面前,他要是学不会抓取,那就真的可惜了。
“还别,童贯你这家伙穿上铠甲,还真像那么回事,有点领军大将的风度了。”
赵匡胤难得夸赞出声。
童贯本身就高大魁梧,穿上铠甲更显雄壮!
比他身旁的统帅王厚不知道要雄武到那里去了。
可是
意外总是来的这么突然!
就在童贯他们的大军行进到湟州的时候,皇宫之内突然起火,认为这是不祥的赵佶立刻颁布命令,禁止童贯出兵。
但童贯在接到圣旨之后,却马上就塞进了靴子之中。
同行的统帅王厚见状,不由得有些奇怪的问:“童监军为何如此?官家的圣旨上写了什么?”
“为何突然来了一道圣旨?可是有什么新的安排?”
童贯面容不惊的:“没什么,官家给我们助威呢,希望我們出兵成功!”
王厚闻言也不疑有他,童贯乃是官家的心腹,必然不可能背叛皇帝。
所以!
他也觉得应该是这样。
因为他万万不可能想得到,赵佶会突然下发命令,让他们停止进军。
而原因就只是因为宫内失火
“好大胆的大臣,真是敢做啊,这童贯难怪能成大事!”
赵匡胤见着这一幕,不由得拍掌叫道出声。
李世民,刘邦等人都不由得点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