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A+A-

    于瑞金和于瑞银的科考之路还算顺利。虽然没有多么的惊世才绝, 也没有多么的声名远扬,但于瑞金和于瑞银都一路考中了举人。

    对此,钱月儿和于二河都很知足, 也很满意。即便两个儿子只能止步于此,他们也没有任何的遗憾。

    钱二宝倒是差了点,只考中了秀才。不过对钱二哥和钱家所有人而言, 这也很好了。

    钱二宝很有自知之明。以他的才学,要想考中举人肯定得绝佳的运气。所以一次落榜,也没有让他颓废沉沦。

    他很快就适应良好,接受了既定的结果。随后, 按着钱二哥的安排, 娶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娘子,在府城安了家。

    于瑞金和于瑞银的亲事, 钱月儿和于二河本来也算提上日程。没成想他们二人在考中举人之后, 竟然拜了一位良师。

    此后,于瑞金和于瑞银的亲事就无需钱月儿和于二河担心了。三年之后,两人幸运考过会试的同时, 也都定下了很好的亲事,并且是钱月儿和于二河之前根本想都没有想过的大好亲事。

    伴随着于瑞金和于瑞银的节节攀升,钱家人也过的更好了。钱老爷子和钱老太太都是笑着过世的,临终前直他们这辈子最大的荣耀就是三个外孙。

    没错, 两位老人家连最的外孙都算在了内,反倒是把钱二宝这个亲孙子给落下了。

    钱二宝也不生气。不出意外, 他以后都不会继续科考。换而言之,他就只会是一个秀才了。

    既然如此, 他当然比不上于瑞金三兄弟, 这倒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而且钱二宝如今在府城当先生, 私塾的名气很快就响,每年都能收不少学生,足够他安枕无忧的养活妻儿了。

    于瑞金和于瑞银在考过会试之后,就直接在帝都定居了。本来两人算先在帝都租院子住,想着帝都的院子太贵。

    然而,钱月儿大手一挥,就给他们买了府宅。还是两座,就在一条巷子里。

    “你们而今都娶妻了,很快就要生儿育女,怎么可以租院子住?哪怕买的院子再,那也是自家的,跟租的不一样。”钱月儿手里有银钱,当然不会让三个儿子过的太辛苦。

    再者,她现下的两个儿媳妇家世都不错,带来的嫁妆也不少。虽然她不是贪图儿媳妇嫁妆的人,也不会占两个儿媳妇丁点的便宜。可她也不想两个儿子在儿媳妇面前低了一头。

    所以,宅院是肯定要买的。哪怕帝都的房价很贵,也必须买。

    钱月儿一贯都是一视同仁的。两个大的买了宅院,儿子肯定也少不了。不过儿子还在读书,日后不定在哪里安家,钱月儿也没急着将儿子赶去帝都一个人住。只是先把宅院买了放在那儿,以后也就不用着急了。

    听闻钱月儿一出手就给三个儿子都分别在帝都买了宅院,两门亲家委实有些惊讶。

    原本他们还想着自家不缺银钱,给女儿的嫁妆也算丰厚,算让自家女儿借此机会贴补贴补夫家,实在没必要太过斤斤计较,反而不把自己当于家的儿媳妇。

    不成想根本不需要他们开口,钱月儿就把一切安排好了,而且安排的很是妥当。还分开了买,摆明了就是准备让三个儿子日后单住。

    光是这一考量,就瞬间拉满两门亲家的好感,暗地里没少叮嘱自家闺女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公婆,万不可在公婆面前拿乔端架子。否则,日后有她们后悔的。

    于家两位儿媳妇都出身官家,家世显赫,为人也颇有几分贵气和傲气。如若是寻常农家婆婆,决计跟这两位儿媳妇相处不来。

    不过钱月儿除外。

    钱月儿这个人怎么呢,某种程度上是真的很能下狠心。

    就比如当初她带着于二河和于瑞金兄弟离开桂花村,就再也没想过要回去。此后不管在镇上过的好还是坏,她都从未想过要走回头路。

    现下两个儿子娶亲,她也是一样。

    很清楚的知道两个儿媳妇都出身高贵,她招架不住,也肯定相处不来。钱月儿索性就没想过要一直跟她们一起住,直接就给于瑞金他们三兄弟买了宅院,最是省心又省事。

    而且钱月儿根本就没算搬去帝都住。日后不管两个儿子在帝都过的何其富贵,她都更甘愿和于二河留在府城,守着他们自己的家业,不缺吃也不缺喝,亦不会成为任何人的拖累和负担。

    钱月儿最起初也想过要不就干脆分家好了。儿子长大了,又已经娶了妻,可不就能分出去了?

    然而,于瑞金不答应,于瑞银也不答应。

    他们知道爹娘在顾忌什么。如若他们娶的只是寻常农家的女子,哪怕是稍稍有点家世的户千金,爹娘肯定也不会顾虑这么多。

    但是,因着他们娶的是大家闺秀,还是官宦千金,无形间就给了爹娘巨大的压力。爹娘是不想他们为难,这才做出了分开住的决定。

    可他们不愿意。

    会答应收下帝都的宅院,是因为他们日后要在帝都为官。但分家是决计不行的,爹娘辛辛苦苦的抚养他们长大承认,又供养他们读书科考,他们怎么可能答应分家?

    事实上在于瑞金和于瑞银一开始的设想里,是算将妻子留在府城陪伴爹娘的。可钱月儿不答应,直言不需要,还相处不来,彼此都会住的不舒服,非要他们带着妻子搬去帝都……

    于瑞金和于瑞银都是孝顺孩子。他们哪里看不出来爹娘的良苦用心?也正是因为知道,他们才越发的感激,什么都不答应分家。

    现下他们都还没有儿女,确实没有借口和理由接爹娘一起去帝都。但是等他们有了儿女,一定会第一时间接爹娘去帝都一起住的。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爹娘怎么拒绝都不行,他们不答应。

    于瑞金两兄弟的算,都有跟自家妻子。两位于家儿媳妇都没反对,还特别的赞成。

    嫁了人却不伺候公婆,哪怕她们出身再高贵,也会落人口实。更何况钱月儿和于二河都不难缠,明明都是很好相处的长辈,她们其实不介意一起住。

    两个儿子的安排和算,钱月儿并不知道。

    在解决了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之后,钱月儿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子于瑞兴的身上。

    比起两个大儿子,于瑞兴的性子明显更加的跳脱。于瑞金和于瑞银当初读书识字,一心都是为了科考,意志着实坚定。

    换了于瑞兴,就又不一样了。

    但凡同时教过于瑞金三兄弟的夫子都明言,于瑞兴比两个哥哥更有才学。

    然而,于瑞兴颇有点恃才傲物,对功名极其不上心。按着他自己的话来就是,科考对他来太简单了,他完全不想去挑战。

    好在于瑞兴也不是完全目中无人。最起码他还知道先考中秀才,再彰显本性,如此放话。

    否则,如若他连童生都不是就敢耍性子,钱月儿肯定会人。

    钱月儿本来也不是贪图富贵的性子。于瑞兴非要不喜欢科考,她当然不会一味强/逼。她只是想着于瑞兴怎么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起码应该给他自己、也给爹娘一个交代吧!

    于是在确定于瑞兴考中秀才之后,钱月儿才松口不再管于瑞兴。以后于瑞兴想干嘛都行,只要不作/奸/犯/科,她都不会拦着。

    得了自由,于瑞兴二话不,就收拾东西去游学了。

    等钱月儿知道的时候,于瑞兴已经离开了府城,她追都不知道往哪儿去。

    不过,追不到就不追了。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她还能一直拘着?

    再了,于瑞兴是儿子,又不是闺女,钱月儿还真不是特别的担心。等于瑞兴哪天在外面玩累了,自然就知道回来了。

    相比前世,如今已然是钱月儿求都求不来的美满日子,她又怎么可能始终耿耿于怀?

    更何况,不管三个儿子如何,她身边始终有于二河的陪伴。心下有了依托,钱月儿不管任何时候都想得开,也过的甚是自在。

    而今的钱月儿已经很少再去回想前世那些令她极其痛苦又窒息的回忆了。

    事实证明,重来一次,只要她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脱离那些绝望的过往。曾经的痛苦遭遇和人生,也再不会缠绕上她和她关心在意的家人、亲人。

    反倒是于花,这一世似乎过的很不如人意。吴地主确实不差银钱,于花嫁过去后不需要下地干活,亦称得上是地主夫人。

    不过于花很讨厌这门亲事。不管是对吴地主,还是吴家其他人,都特别的冷漠,态度也极其不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于花摆明了不愿意跟吴家过日子,吴家人又哪里会一直迁就讨好于花?

    于花嫁过门不到半年,吴地主就又娶了妾。随后,妾头胎得子,迅速在吴家站稳了脚步,地位竟是比于花还要高了。

    而且钱月儿听于草,吴地主前面原配的儿女也不是什么坏心的人,对妾后生的那个弟弟也是一直宽容忍让,从不曾挑过半点的事儿。

    换而言之,只要于花安心过日子,没有谁会刁难她。现下的一切,都是于花自己咎由自取的。

    于花的事情,钱月儿听过就忘了。好和坏,都归属于花的人生。哪怕彼此的人生已经不再有任何的挂钩和牵连,钱月儿依然还是会躲的远远的。

    此后,就合该是钱月儿他们自己的人生了。惟愿平安无恙,世事无忧。

    作者有话:

    正文到此完结,剩下的就是番外啦!

    古言新文《换亲日子》,求预收求支持,么么哒:

    文案:

    赵家一对如花似玉的姐妹花在柚子巷很有名,姐姐定了同巷的秀才老爷,妹妹许给了稻香村村长家的儿子。

    不曾想一朝意外发生,姐姐赵欢儿嫁去了稻香村,妹妹赵喜儿却嫁给了秀才老爷。

    所有人都在唏嘘不已,唯有坐在花轿上的赵欢儿笑得一脸愉悦,这一世,她肯定过的比赵喜儿好,谁也别想抢走她的富贵日子。

    可一年过去、三年过去,赵欢儿傻眼的看着赵喜儿一路成为了官夫人,她却还是被困住稻香村下地种田,日子越过越苦……

    这,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