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衣锦还乡

A+A-

    “今天怎么大早上跑我这来了,找我有事儿?”厂长办公室里,二姐夫皱着眉头一脸疑惑的看着王秀军问道,自己这舅子每天上班能不迟到就已经很容易了,这么一大早的就跑来找自己的情况更是少见,稍微想想就知道肯定是有事儿。

    “是有点儿事,姐夫,我今天请个假!”王秀军也没墨迹,直接明了自己的来意。

    “请,请假?不是,秀军啊,你这请假又要干什么去?要是事儿不急的话,后天可就是周末了,就不能多等一天么?”二姐夫一脸郁闷的商量道,自己为了舅子能够顺利接替聂主任的位置操碎了心,偏偏这舅子不当回事儿,平日里连装装样子都懒得装,每天照样迟到早退的,这一个星期拢共上六天班,都已经请了三天的假了。

    “倒也不是什么急事儿,就是昨天家里发了个电报,让我这两天的回去一趟接他们进城,我寻思着我妈那急性子,不是越快越好么,就跑来问问,您要是不批就算了。”王秀军以退为进的道,还作势要往外走去。

    其实王秀军倒也不是非得今天去不可,而是已经习惯了跟车队那群每天都是各种荤段子的老司们混在一起的他,在办公室里待的实在太无聊了些,难得找到一个能够请假的借口,想要光明正大的出去放放风罢了。

    加上自己这个科长,整个物资科里目前总共四个人,年纪比较大的张姨和他们三个年轻人聊不到一块儿去,而且人家还要兼顾着后勤处的工作要忙,也没什么工夫和他们扯闲篇。

    剩下的倆科员虽然是挺年轻的,可两人在王秀军这个领导面前都很拘谨,见到王秀军总是恭恭敬敬的,话做事还一丝不苟的,弄得王秀军也不好意思太过随性了,只要进了办公室,就只能在那里装模作样的来回翻看那几张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遍的旧报纸打发时间,这对大多数人来都梦寐以求的生活,对于王秀军这个不怎么安分的家伙儿来绝对是一种折磨。

    “秀军,你站住,批,怎么会不批呢?回去接咱爸妈他们去啊,你早啊,那是挺重要的,行了,这假我给你批了,还有那个,等会儿我给你开个条子,去跟牛队长声,上车队把你原来开那辆车也开过去!”二姐夫显然也想起这事儿,他挠了挠头发颇为无奈的追了上来,满脸赔笑的道,好吧,老丈人和丈母娘的事情,那的确是很重要,不光得批假期,还得把车给安排好喽才行,一边着,一边拿起笔刷刷的写了张派车的条子,递给了王秀军。

    “唉,行!谢了啊,姐夫,那我就走了啊!”王秀军就是奔着这张条子来的,笑嘻嘻的拿着条子就走人了。

    “这臭子!唉!”二姐夫那么精明一人,又怎么会不知道被舅子给演了,可是还能怎么办,自己的舅子,也只能认了,同时他心里也开始琢磨起来,是不是要不要给这子安排点儿什么事干了。

    拿着二姐夫开的条子,王秀军很是顺利就从牛队长那里要来了车钥匙,把车给加满油后开出了厂子,一路上油门踩到底,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村口。

    吉普车一出现在村口,就直接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毕竟这地方位置比较偏僻,一年到头的很少有车会来这里,也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偶尔路过了几次大卡车,像这种吉普,整个县里也只有县委大院里有那么一辆,搞得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以为是上面的领导来视察工作了呢。

    这会儿又赶着农闲,不少人原本就在村口晒太阳聊天呢,一看到车都围了上来,还有跑回去报信的,没多大功夫,连老支书都换上他那身补丁最少,浆洗的有些发白的大棉袄迎出来了,王秀军也不想把车停在村口炫耀,可大家都已经热情的围了上来,他也不好不跟人打招呼。

    “这是哪里的领导来了?”老支书年纪大了,耳朵和眼神都不太好,再加上镜片上的裂纹也太多,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清楚车里的是谁。

    “四叔,来的不是领导,是秀军!”一个年轻人大声的道。

    “谁?秀军?”老支书想了老大一会儿。

    “四爷爷,是我!”正在被人们围着的王秀军探出头来,跟老支书打了声招呼,虽然老支书不是王秀军本家的亲戚,不过却也是王秀军爷爷那一辈的人,所以也要喊对方一声爷爷。

    “呦,是王家的那子么,行啊,真是出息了,上次来的时候大包包的,这次连车都混上了,了不得啊!”老支书这才认出了王秀军,满是夸赞的道,周围的村民也是交头接耳,一脸的羡慕。

    以前大家都还觉得王家挺可怜的,虽然王家的家境不错,王秀军的爷爷和父亲那一辈也很有能力,可是却养了一个班的闺女,唯一一个男丁还是病秧子,村里的老人看过了都是讨债来的,活不了,这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就相当于是老王家要绝后了啊,结果没想到王秀军不光被养大了,现在人病也好了,还越混越大发了,又怎么可能不羡慕。

    当然了,上次王秀军回来得到那一位的题词,就已经很令人羡慕了,可是在村民们的眼里,那一个本本又哪有今天直接开来一辆汽车那么直观,大家可不会多想这个汽车是不是配给王秀军的。

    就在王秀军跟村里的众人寒暄着时候,王秀军的父母也听到动静赶来了,面对众人的夸赞和羡慕,王秀军的父亲还要好一些,本来为人就一向稳重的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经到了荣辱不惊的境界。

    相比于父亲的平静,母亲则是得意洋洋起来,这倒也不能怨她,当初接连生了几个闺女,唯一的儿子还身体不好,随时都有夭折的可能,背后可没少被人指指点点的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