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原献城
二月下旬,天气渐渐好转,冬季即将过去。
白天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上。
前几天一场大雪却不太能站的住了,地面的积雪被阳光灼烧的成了一些蜂窝雪堆。
送走了边军四将,魏南也带着主力离开了临汾向太原方向行军。
现在罗信集团在河东就只剩下太原一座大城,或者只有这一座城。
太原周围的阳曲、太谷、寿阳等地都已经投靠了魏南。
河东道就只有太原一座孤城了。
冬季里,魏南多次给姜巩写信,希望他能早日弃暗投明。
姜巩这家伙也是挺硬气,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没有投降的意思。
当然,姜巩也没有其他动作,就死守着太原一座孤城。
根据探子们打探到的消息,是罗信给了姜巩命令,让他们死守太原。
如今天气稍微转暖,复兴军已经不必窝在城里,魏南便提兵北上准备彻底困死太原,结束河东道的战事。
二月末,魏南带领西路北伐军抵达太原城下。
四个城门处都架了火炮,随时可以对太原发起猛攻。
“贼兵将领姜巩,太原城的守军。你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匪首罗信,春节之前就被我中路主力赶去了邯郸。开春以后,罗信将彻底走向灭亡!”
“你们想向他们靠拢的是没希望的,想等他来救援你们更是痴心妄想!”
“你们的东路军几天前已经向我东路北伐军投降,他们的获得了保留原建制的待遇,并且弃暗投明的他们,已经改编为东路北伐军第二军。成为了官军的一员!”
“太原城内的守军们,复兴军已经把你们包围的像铁桶一样,你再也逃脱不了。罗信让你们坚守,那是让你们等死!”
“你们不要再为罗信一个人作无为的牺牲了。”
“立刻停止抵抗,放下武器,有秩序地投降。”
“从姜巩、姜才、葛月、王大东起,不论将兵,不论地位身份,将一律保证生命安全。”
劝降的广告围着太原城每日最少喊五次。
魏南找来几个嗓门最大的战士,用木板特制的扩音大喇叭一顿猛喊,城墙里面四五十米都能听的清楚。
这封劝降的信和辞和内容,是宋扬从百科全书里抄来的。
是他原来那个时代一位伟人所写。
循环广告起来对贼军士气的摧毁效果非常明显。
太原城不算缺粮,姜巩里的粮草还够吃两年!
但是这城能守两年吗?
若是天灾以前,姜巩自认可以做到死守两年。
可是现在
下的将士们都是与西路北伐军交过多次的。
火炮的厉害记忆犹新。
那恐怖的毁伤能力,没人想以肉身面对。
太原虽然有坚固高大的城墙,但姜巩和下的几位心腹将领也不觉得能抗多久。
安定城被没良心炮直接炸塌了城墙,有些溃逃的贼兵到了太原,太原的军心更加不稳。
“将军!他们现在没有攻城就是在给咱们最后的会,如果现在不投降,后面可能就没会投降了。”
“是啊将军。我觉得他们的也没错,信王让咱们坚守太原,难道不是让咱们等死?”
“他自己都被打的丢盔卸甲一路溃逃,让我们在此地坚守还有何意义?”
“我看他就是想拉个垫背的!”
姜巩身边,围着三名将领,他们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姜才、葛月、王大东三人。
这三人是姜巩的副将也是亲信。
原本还有一个罗信安插的监视姜巩的人,不过春节前那家伙倒霉,喝多了出门撒尿,吹了冷风得了风寒直接病死了。
那时起,太原城就是姜巩完全的算。
有人和姜巩建议向东撤退,去和罗信汇合。
不过姜巩却,罗信让他们死守太原等待救援。
之前魏南劝降的信件已经送来好几封了。
姜巩都没有明确答复,他想再拖一拖看看罗信那边的情况。
现在魏南上门了,也就没法拖延了。
下的将领们都不想打,他们知道根本打不过。
太原一被围,立刻就跑来找姜巩劝。
“唉!信王待我不薄,实在不忍弃之啊!”姜巩重重叹息一声道。
“何为不薄?堂哥您的地位从来就没有超过黑子和张垒,甚至与马伟都有些不如。”
“那信王不过是将我们当成工具一样利用罢了!”
开口的是姜才,姜巩的族弟,很早就跟他一起投靠了罗信。
他的才能不下于姜巩,可惜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罗信不可能让两个都有才能的兄弟同在高位。
他这人有疑心病,怕两兄弟掌握了实权合起伙来造他的反。
所以姜才只能在姜巩下做副将某个生计。
姜才对罗信早有怨言,现在让他为罗信赴死,这是不可能的。
“将军。世道变了,我们根本打不赢南军,坚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况且咱们帮罗信拖住了一路南军这么久,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何必再为他死在太原!”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姜巩。
这三人已经约束了部下,让守军将士们绝对不要对城下南军攻击。
即便南军喊劝降的已经到了城根,城头的守军都没有任何动作。
这也是魏南没有直接命人开火攻城的原因。
他觉得姜巩还有争取一下的可能。
“堂兄!下决定吧!南军的火炮已经对准咱们了,再不赶紧拿定主意,咱们就都得死了!”
“是啊将军!现在兄弟们也都不想打,万一开战,很有可能哗变啊!一旦哗变,咱们的下场会更惨!”
“将军!降了吧!”
三人加重了语气,如果姜巩仍然不降死犟到底,他们仨可能就要把姜巩直接绑了。
姜巩面色几经变换,最终一边摇头一边叹息道:“也罢!降了就降了吧!”
他也是经过了内心的挣扎,罗信表面上对他的确是礼遇有加,算是知遇之恩吧。
姜巩这人也有一定江湖义气。
但现在底下的将士们都不想打,他总不能光杆司令一个去打仗。
再加上形势危急,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姜巩才最终选择了妥协。
当然这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可走,姜巩心底的一条路。
“好!堂哥!早该降了!我这就去城外捎信!”姜才着就要往外走。
“慢!”
姜巩叫住了姜才抬头看了看三个亲信道:“既然决定了要降,那就得为以后打算一下。”
“有些条件还是要谈一下的。”姜巩强调道。
他下定决心投降,态度也就发生了转变。
有些好处得提前好,这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三个亲信互相看了看,都是点点头。
最后依旧是姜才出城与魏南军接洽。
同时递上了一份投降协议。
魏南亲自接待了姜才,投降协议一看,笑道:“你们开出的条件倒也不算狮子大开口。”
“不过,对于你们的安置和接收却并非只有一整编一条路可走。”
投降协议里提到,太原的贼军向魏南投降,接受宋扬的领导,但要求整建制改编,并且和复兴军享受同样的待遇。
这一点其实也并不算过分,莫普那改编第二军就是这个条件。
但兵员素质不同,莫普那些家伙也拉低了复兴军平均素质。
所以魏南是不太希望接受他们做复兴军的。
再,太原的贼兵投降的也晚,不可能还给莫普他们那种待遇了。
“现在,给你们两条路。”
“第一,化兵为民,接受官方分配,放下兵器去各州府做普通百姓。官方会给你们每人五十亩地以及第一年的良种补贴和免税政策;以及前五年的半税政策。”
“当然,各级将领逐级递增安家落户政策,属地选用官员时,原军中履历可做优先选管任用条件。”
“另外,对姜巩和你们三个,可以选择直接去地方做官,最少也是县令一级。”
“第二,想继续当兵从军可以,但并非复兴军。王爷计划对倭国用兵,需要一些能战之兵。”
“若去倭国,你们的待遇将与复兴军相同,甚至更容易获得战功,倭国那些倭寇的战斗力并不强。”
“在倭国取得战功,可以获封军功将军荣归故里,或者留在倭国做一方封疆大吏。”
“就这两条路,回去和姜巩商量一下吧。”
关于太原贼兵的安置,魏南早就和宋扬通气过了。
他们要不为民,打散后回归地方;要不从军,但不能在大乾当兵,只能去倭国。
贼兵的兵员素质终究是差了一些,甚至还不如天灾前的卫所精兵。
让他们留在大乾还要花费精力重新训练。
已经是老兵油子的贼兵,很难适应复兴军的训练要求。
开封那些降兵就是例子,这么些日子了,训练也不怎么好。
刘怀仁一度打算放弃训练那些降兵。
最后还是崔山,从里面再筛选一批人,实在不行的就刷下去放回家种田。
有了开封降兵,和莫普那家伙的前车之鉴。
所以宋扬决定,只给太原贼兵两条路,要不就回家种田,要不就去倭国打仗。
姜才带着魏南的两条政策回了太原城。
姜巩一听这两条政策,立刻沉入了沉默。
他在盘算那种选择对他们更合适。
选第一条化兵为民,那就等于放弃现在的身份地位。
做一个富家翁或者最多做到知府、县令之类的地方官员。
这条路算是太平安稳,但没什么更高的发展。
他们是降将若不是特别出色很难再有提升。
如果没什么理想抱负,选择这条路就比较合适。
而第二条路,远征倭国,直接离开大乾去异国他乡。
但却有获得战功的可能,战功够多可以成为正经的将军,光宗耀祖不,还能证明自己的才能。
最重要的是打倭国比打南军要简单多了,姜巩虽然没有轻视倭国的意思。
但就事论事,姜巩与复兴军交战这段时间,已经明白,这世间绝对不会有比复兴军还厉害的敌人了。
再加上消灭倭国也是灭国之功劳,未来的发展高度定然不错。
最差也是留在倭国做一方节度使之类的官员,这权力不且非常自在。
总的来,两条选择,各有优劣。
姜巩沉默了半晌后,才看向姜才三人问道:
“三位兄弟,你们跟随我多年,现在到了选在未来道路的时候了,都你们的想法吧。”
姜才第一个站出来道:“我的意见是选第一条!打了这几年仗,我早已厌倦了打打杀杀,不如回到乡里做一方县令,也可以管理一方百姓,造福乡里。”
“姜才的不错,我也打累了,想安生一下了。”
“的确如此。我也是这么想的。”
其他两人也都和姜才同样的选择。
三个人没有一个选择去倭国的。
这年头,背井离乡远赴异国征战,终究不是这个时代人的首选。
姜巩微微点头,他尊重姜才三人的想法。
但他自己对于去倭国还是有一定想法的。
姜巩颇有军事才能,且本身也有理想抱负。
不太甘心回归乡里。
“这样吧。让下面的兄弟挨个统计一下,看看大家的选择。”
“你们放心,无论如何选择,我都不会强迫。”
“正所谓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就让大家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吧。”
姜巩站起身道。
“堂兄你想去倭国?”
听了姜巩的话,姜才知道姜巩是想去倭国的。
他从出来就一直跟着姜巩,现在姜巩想去倭国,他也有些动摇。
“去统计吧,先将兄弟们的选择统计出来。”姜巩没有回答,摆摆道。
姜才三人只能抱拳离去。
姜巩下现在有四万七千战兵。
这些都是跟着他一路退到太原的亲信精锐。
也是他现在所有的家底儿。
原本出征的时候七八万大军,现在已经减员近半了。
姜才三人,带着两条选择来到了军营。
让将士们选择也简单,将这两条路和众人讲明白清楚。
然后分成两个区域,站东边的就去倭国,站西边的就化兵为民。
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四万七千人里,只有三千三百多人选择了去倭国。
其他的全都选择了化兵为民回乡种田。
这几年跟着罗信打仗,几乎没过一天好日子。
他们大多厌倦了这种东征西讨的生活。
特别是与南军作战以来,屡战屡败,已经让他们没了战斗意志,现在有回归乡里的会,他们自然会选择化兵为民。
那三千多选择去倭国的,大多是些原本就游好闲不事生产的家伙。
让他们回乡种田,最终可能都得饿死。
所以他们才决定去倭国搏一个出身。
第二天,姜巩看着中的结果,苦笑着摇摇头道:“唉!兄弟们终究是没了雄心壮志啊!”
“行。既然兄弟们都有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按他们自己的选择吧。”
“阿才,把这份结果送去给南军都督魏南。”
姜巩将结果递给姜才,同时又附上了一封书信。
“这封信是我给魏南都督的。”姜巩叮嘱道。
“堂兄。你决定去倭国了?”姜才忍不住问道。
“是啊!心中有那么点儿理想抱负,总要出闯荡一番的。”姜巩苦笑着道。
“那我跟”
“别!你回乡去吧。咱们兄弟分开选择,万一来日为兄落魄了,还可以回乡寻你。”
“去吧,将信送出去吧。”
姜巩打断姜才的话,摆摆道。
姜才沉默了片刻,才重重点头转身离开。
他还是要留下,正如姜巩所,姜家总得留下一支来。
“尊敬的魏南大都督,降将姜巩向您致敬。”
看完姜巩的舒心,魏南笑了笑道:“姜巩若是选择了回乡,那我反倒要劝他留下了。”
“他的才能不错,去倭国有发挥的空间。而且倭国现在正值乱世,是建功立业的时,他若能立下战功,必有荣归故里之时。”
合上书信,魏南对姜才道:“既然你们已经有了选择,那明日便出城献降吧。”
“是!全凭大都督吩咐。”姜才抱拳,已经将自己的身份摆正。
第二日,太原城头竖起白旗,罗字大旗随之缓缓降下。
午时三刻,姜巩率领将校以上官员出城献降。
魏南代表宋扬接受了姜巩的投降。
并且当众传达宋扬口谕,封姜巩为北伐军改编第三军将军。
太原事了之后率领三千余名官兵前往开封,接受宋扬接见与具体安排。
至此,太原光复,河东道彻底回归大乾。
河东道以西地区,一直到陇右道东侧,全部回到了大乾图,纳于宋扬治下。
太原的四万贼兵化兵为民的事情,一直等到了三月七号。
这天,乔景龙北上太原,由他负责安排分配四万人的去向。
当然,大多数还是放回原籍。
只有少数地区因为原籍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由官方另行安排。
这件事就不需要魏南守着了。
把万千言留下帮忙,自己带着白文举向东直接进入了河北道恒州,并且控制了真定、鹿泉等地。
对盘踞在洺州、邢州等地的罗信残部形成了包围态势。
罗信的覆灭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