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新技术

A+A-

    一提到国内光刻普通人是什么感受?痛,痛彻心扉的痛。

    其实国内光刻起步很早,魔都光电所七十年代制造的光刻水平就完全不亚于同行,落后是工艺开始向0微米以下进军,a**l将尼康、佳能两大巨头甩到后面时产生的。

    也就是自pc时代开启后,国产光刻就落伍了,并且因为工艺落后拿不到订单差的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魔都微电从未放弃追赶世界先进制程,但总是受到刻意打压,比如原本国外对2n光刻是不允许出口到大陆的,但当魔都微电的2n工艺即将成熟的时候,他们就表示愿意出售了。

    就靠着这一,魔都微电几乎每次都是在成功前夕功亏一篑,问世即落后,市场早就被瓜分完毕,不得不又加快步伐向前跑。

    接通过就是永远追不上,永远落后一步,但却一直坚持着没有放弃,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一个道理,2n光刻解禁不是因为他们好心,而是因为魔都微电的压力。

    随着互联的快速扩张,越来越多人感受到芯片的重要性,每年几千亿美元的芯片进口完全受制于人,所有人都期待着国产光刻和国产芯片。

    只是随着这则信息的发布,期待就变成了惊吓。

    你要从2n跳到0n、n还可以称赞一声有志,那5n就截然不同了。

    5n已经不在duv光刻的理论极限内,需要走另一条路线的euv光刻,现在2n都没整明白,就要一步到位euv,大家确实鼓励国产,但这种跨越实在是太吓人了一点。

    毫无疑问,这条消息瞬间就冲上了热搜,舆论也是两副态度。

    一边认为按部就班的进步太过于缓慢,只会永远被卡脖子跟不上主流工艺,选择一步到位是正确的。

    另一边则认为这完全是不切实际,euv需要的新技术太多太多,哪里能一次性搞定,凡是都要一步步来,叫做步子大了容易扯着淡,步快跑。

    euv光刻的消息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人员知道,所以赵远一还不得不招架同僚的嘲笑。

    “老赵,你一个踏踏实实一辈子的人怎么还这么激进,euv哪那么容易成啊?”

    “赵大哥,浮夸风要不得啊。”

    “”

    赵远一放下电话,心里想着:等吧,半年后我们就能交出第一台“国产”euv光刻,大不了算是预支一下名头,反正未来也会有,你们就笑,总有来求我的一天。

    要知道他每次见到三星、台积电这些大厂去抢a**l光刻产能时都羡慕不已,掌握先进技术就是好,别人给你送钱还得求着供着,他什么时候才能体验一把这样的日子?

    快了,很快了。

    euv光刻的极限也就是n,哪怕两年后做出5n也来得及,再深就不是魔都微电的业务范围了,也许是全新的技术,起码得拉上华科院才行。

    而且2n以下的需求也同样巨大,吃透了euv还搞不定跟低端的duv?

    赵远一一边想象着未来自己被众人环绕的场面,一边麻利地换上防尘服,虽然他不是参与的专家,但逆向euv这么有意义的事可不能错过。

    而另一边,江诚坐在沙发上也饶有兴致地翻着这条新闻下的评论区。

    果不其然,“理性分析”还是占了大多数,甚至有人这又是一个骗钱项目,夸大噱头赚投资的,理由也很充分。

    江诚满意地点点头,就是这个效果,不知道等半年后5n生产线建成时会引起多大的反响。

    而且这种掌握真相的懂哥的感觉也让他有些上瘾,可惜为了保密他选择低调,要不然可以去做个预言,当一回带预言家。

    “吃饭了,别玩了。”

    云雪已经将菜端了出来,她和江诚懒得蓉城宁县两头跑,干脆就搬进了厂里的公寓,两个人挤在60多平米的屋子里倒也不拥挤,刚好两间卧室。

    江诚乖乖上桌吃饭,倒是云雪却也主动聊起了魔都微电。

    “你,这个euv光刻真的可以搞出来吗?我听a**l十年前就开始了技术准备,现在上都做不成呢。”

    “别信上的,不过我对国产有信心,我们投入这么多钱和人力,肯定不会白白浪费的。”

    “做不出来也还有我呢。”江诚在心里默默补充一句,即使有一些技术和零件搞不定,但他却可以选择拿出一些技术和成品,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某个部件而难产的情况了。

    “也是哦,我们不也在自研芯片吗,没准技术二组过几年也能用上5n呢。”

    云雪是知道技术二组的,但只知道他们是在开发芯片,不过从江诚任予所求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对技术二组有多么重视,也明自研的芯片或许将会成为未来的重点。

    她现在也对半导体有了认识,光靠代工显卡既没有技术含量也不能赚到很多钱,这种高科技产品最需要的还是自主知识产权。

    “对了,听市里也知道我们厂要扩张的消息了,他们提议新厂房就搬到高新工业园区里去,把我们也算上高新技术企业名单,还提供大额贷款和其他政策帮扶。

    江诚,我们这个不算高新吧?”

    “算啊,这是好事,求之不得呢。”

    江诚嘴上应付着,心里却知道这是老萧干的好事,都是euv光刻带来的,而且他已经决定加快速度在东南微电投产前完成芯片仿制,到时候那就是一流的科技企业了,现在不过提前一些而已。

    “市里有没有能贷多少?”

    “不清楚,提供贷款的是地方银行,最多三到五亿。”

    云雪语气很平淡,因为她不觉得需要贷款,她管着财务可知道他们的利润有多高,九月结算后应该还有5000万左右,本身资金是很充足的,需要贷款也不会太多。

    不少了,江诚想着。即使将规模扩大三倍,换上最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也要不了多少钱,海王星财务良好,但这笔贷款却可能又很有用。

    技术二组虽然是仿制芯片,能大幅度节省弯路,但最低需要的资金可能也要两个亿左右,其中大头是流片,也就是让芯片厂规模生产一部分,然后再调整优化。

    这个任务只能交给刚刚成立的东南微电,或者国内用多次曝光的n工艺先测试性能缺陷应该也问题不大,就是费用会非常高,毕竟良品率摆在那。

    他这几亿的费用其实非常低廉,甚至是白捡也不为过,要知道国内芯片开发都是几百亿上千亿,国外则是以美元计算。

    现在是抄作业可以省力,以后要是自研那也得真金白银砸下去,一想想几百亿的巨资他就头痛。

    芯片在未来将会非常赚钱,但需要的时间还是太久,江诚觉得不但要贷款,还得搞点副业。

    只不过显卡外的电脑硬件就很难折腾了,cpu需要x6授权而且同样需要等东南微电,pass。

    内存、硬盘、主板都有国产厂商而且做得也不差,没必要卷进去,争个你死我活还搞不到多少钱,pass。

    ?同样是芯片荒,不然就只能和某米一样赚点血汗钱,而且高通的授权费太狠,给人交钱还当孙子这种事江诚接受不了。

    思来想去,国内已经卷的要死,想要出去和外国厂商卷还得再等等,而且鉴于他的名字可能已经被中情局拉进了黑名单,不定出国就被抓,企业被制裁的血本无归,学三哥那样直接给你没收资产都有可能。

    那剩下的就是看晶体里面有什么便宜又有优势的技术了,这个晶体对于技术解锁所需的能量是根据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太便宜的技术没必要,好一点的又过于昂贵。

    东南微电投产前他一定要复制出两台光刻,再算上复制显卡需要的,那能动用的能量最多一两百万,虽然不少但有价值的技术非常有限,到底有什么好技术就要认真选了。

    而且还要考虑到加工难度、工艺复杂程度,没准有些材料在异宇宙随处可见,地球上就极为珍惜;或者所需的加工条件在地球上实现的难度很高,那有了技术也没用。

    “吃饭,别发呆。”

    “哦哦。”

    晶体内的技术太多太多,即使介绍简短但理解起来也不容易,江诚不知不觉就走了神,快速把饭扒完就回到房间想着新技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