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三天后,林斐在上购买的茶枯饼和枯草芽孢杆菌也终于到了。
林斐用热水把茶枯饼泡开,把原本摊成薄薄一层的松针土又聚拢成堆,然后浇在松针土上,并用铁锹翻拌均匀。
经过晾晒,松针土当中的虫子基本已经跑出去,轻易瞧不见。但茶枯水往里面一浇,随着泡泡往外溢出,一些细的虫子也跟着往外面涌。
“还有这么多啊?”外婆眼上带着老花镜,瞧见地上一个个往外蠕动的虫子,直咋舌:“我想着晒了这么多天,应该没什么虫子才是。”
林斐:“其实用茶枯水浇这么一遍,也不能完全去除。”
“哪有那么干净的啊,就跟孩似的,要是天天在无菌的环境里待着,反而身体抵抗力更不行!菜苗肯定也是这个道理。”外公道。
还真这样,就算是大品牌的进口泥炭土,也不能保证土壤完全无菌无虫。
把加了茶枯水的松针土晾得差不多,干湿程度达到握住成团,松即散的状态,就是拿去换盆的最好时候。
林斐在换盆前,又把枯草芽孢杆菌拆袋在土里拌匀,随后再拿去换盆用。
外公外婆也来帮忙,外婆还一边问着问题:“这个枯草芽孢杆菌有什么作用?”
林斐解释:“这是一种细菌,有促根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这个细菌繁殖快且对植物根系没什么负面影响,之前用热水把土壤当中的细菌真菌也烫死得七七八八,现在咱们加入这种枯草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就可以快速在土壤当中繁殖,抢占其他细菌真菌的生长环境。”
“细菌真菌都有种先入为主的特性,这个地盘被枯草芽孢杆菌占领,其他细菌真菌就很难在这个环境当中繁殖”林斐简单讲几句原理。
外公他听得津津有味:“还挺有意思。”
还剩下三千多棵苗要换盆,好在是三人齐上阵,流水线工作,林斐负责填土,外婆脱盆打散原有根系,外公则是把苗种进去。
三人协力,也给林斐减少许多工作量。但即便这样,三千多棵苗的换盆工作,也让他们从早忙到晚。
换了盆后,菜苗的占地面积就一下增大很多,二楼露台挤得很,几乎每个地方都塞满了0尺寸的双色育苗盘。
林斐:“等苗再长几天,再出一批吧。”瞧着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二楼露台,只能这样做了。
上次卖苗后被外孙强塞了五百块钱食宿费的外婆,一听过两天外孙又能卖苗赚钱,高兴得直咧嘴,她忍不住问:“下次卖苗你准备卖个什么价?我去让你黄三婶联系她弟弟。”
林斐看这茬实在逃不开,只能详细给外婆解释了:“咱们的苗情要是让黄三婶他们觉得好,自然会推荐给亲戚的,所以我打算去找找其他销路。”
二老瞬间被服,外婆直眯着眼笑:“还是外孙想的周到呦!”
第二天,林斐就从冰箱里拿出之前放在冰鲜那一层的秋葵,到镇上找种植户做推广。
最先到的这家是镇上最大的种植户,承包地面积多达一千百多亩,其中一千亩整数种粮食,剩下两百多亩的零头拿来建大棚种反季节蔬菜。
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林斐带来的秋葵不多,一百多克的样子。
到了农场,等到农场老板,林斐直接明来意,并把秋葵给老板送去尝鲜。
经常种秋葵的种植户,试吃多是随捡起一个干嚼。
这个农场老板姓胡,名叫胡大海。别看名字里有个“大”字,但实际他本人却是个瘦的身材,皮肤也黝黑发红,瞧着像是刚从地里晒出来的模样。
这位胡老板就是随便从袋中摸一个秋葵,也不管是生还是老,也不管有没有化肥农药什么,直接就往嘴里送。
他试吃秋葵还挺特别,先啃着外面的皮肉吃,然后再吃里面的秋葵籽。
林斐的运气不太好,胡老板随摸的这个秋葵有点儿老,颜色也不是那么明亮翠绿,而是带着一丝丝暗的深绿色。
但林斐对自己种出来的秋葵非常有信心。
果然,胡老板试吃好几口,像是不能确定似的,又去袋子里摸了好几个,每个秋葵上面都要啃一口。
直到确定品种质量稳定,胡老板才从刚才不是很在意的态度转变成认真。
他瞧着林斐,又问一边秋葵的品种。
其实刚才林斐已经介绍过了,不过林斐也没多话,很耐心的介绍:“这种秋葵名叫绿箭三号,是绿箭系列最新一代种子。”
但其实,市场上常见的秋葵品种,是优质七号。这是个专门为商业化培育的秋葵品种,高产,适宜密植,少残果,植株耐冷耐热性强,抗病虫能力也不错。
这个品种优点特别多,但唯一缺点就是不好吃。这个品种的秋葵容易木质化,也就是稍没注意好,就容易老,吃起来口感不行。但偏偏这种较坚实的外表又特别方便作为商品,进行长距离长时间运输存储。
胡老板在心里盘算半晌,才谨慎开口:“绿箭这个品种我知道,之前也规模种过,但种的是绿箭一代。种子公司到现在连二代都还没推出,就是不晓得你那三代是哪儿来的?”
林斐只能再次把他农大农学院毕业,从学院里头购买种子的话又重复一遍。
看胡大海眼神中还带着提防,林斐笑笑:“果子胡老板你也尝过了,要真是觉得不放心的话,可以规模尝试种植。等种出果子了,觉得我这苗确实不错,将来再大批合作也行。”
胡大海尝试着问一句:“五十株苗,如何?”
林斐笑道:“可以啊!但我得提前跟您一声,我这苗都是精育的,保证每一株都是绝对的壮苗,而且苗龄比较大,所以价钱比较高。”
胡大海挑挑眉毛:“要多少?”
林斐:“9元每株。”着,林斐把拍摄的照片拿出来,并:“您可以看看我这儿的种苗,绝对值这个价。您知道樊昭樊老板吧?他们从我这拿了三百多株。”
都是一个地方的种植户,哪儿能不认识的?
林斐的这个樊昭跟他胡大海还有些远亲关系。
胡大海拿着林斐递过去的,放大照片看了好半晌,才开口:“刚你每棵苗九块钱,我就想直接让你滚蛋!就算是大公司,也没这么价钱啊。”
林斐听他这样,反倒笑起来。
胡大海瞧他笑,也跟着笑:“不过瞧你照片里的苗,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我看根系,看冠幅,看茎叶,都壮得很,得有35天的苗龄了吧?这么大苗龄,九块倒也不算贵。”
林斐却摇头:“没,也就两周多。”
“两周多?”胡大海反复追问林斐:“没错吧?还不到二十天的苗龄,就能长这么大?”
胡大海坐直了,他想起刚才林斐介绍他那边还育有其他几种蔬菜苗,正色:“我能亲自去看看都有哪些苗吗?”
接着,胡大海又:“当然,过去看了要是苗情真特别好,我当场就能下单。”
林斐微笑点头:“当然可以。”
之前长势最快的头一批苗,已经换盆有好几天,这些天里林斐每日都会用稀释空间水进行浇灌,现在根系差不多又快长满盆了。
胡大海当场就起身,抓着车钥匙往林斐家去。
胡大海开着他的面包比骑电动车的林斐速度更快,到了地方,见着林斐是江澜老太太的外孙,跟他多少还沾亲带故。
老太太听闻胡大海要看外孙育的菜苗,忙不迭把人带去二楼。
跟樊昭差不多,上楼时才看一片深绿,胡大海就知道这次的菜苗八成是挺不错的。当他上楼站定,并且亲眼看到苗情,再脱盆瞧瞧根系,就知道了,林斐是个高!
等林斐到家时,看胡大海已经跟外婆有商有量的在买苗的事儿。
胡大海瞧见林斐上楼,就笑,这笑容跟刚才又有所不同:“瞧你,要是直接抱着两盆苗去,我肯定当场就下单,哪儿还用得着你费那么多口舌?”
林斐只是笑,没多话。
胡大海又冲老太太:“你这外孙厉害啊,比大公司的技术都高!种出来的苗是这个。”
看胡大海比大拇指,老太太更是咧得嘴巴合不拢。
哄老太太两句,胡大海便冲林斐商量起买卖。
“今年是个暖冬,我早早就给大棚里种下了,地方不多,也买不了多少苗。这样吧,你瞧瞧这种满根的苗有多少,我包圆。”胡大海的很大气。
他怀里抱着的那盆是番茄苗,也是最早换盆的那一批。听上去他要的许多,但实际上这种已经满根的菜苗也就两三百株。
况且,他这种较大的大棚种植户一般都有跟超市合作,那为了能稳定供应,一般都是隔半月种一批,种三到五批菜苗以便轮流采摘,有的为了能延长上市时间,甚至还会二十天种一批,直接种上七八批的菜苗,以保证菜能一直收到仲秋。
现在才四月,明天才是清明节呢,怎么可能大棚内就种满了?
他这些也就是场面话,哄哄老太太开心而已。实际上还是不放心菜苗品种,担心质量,但又看苗情实在壮,赌一把罢了。
不过林斐也懒得想那么多,他现在着急开拓市场,能把苗卖出去就是好事。
按照胡大海的要求,一共是2棵菜苗,每棵9元,林斐也没跟他抹零,收款2439元。
虽到没之前300块的多,但架不住单价比之前那次高啊。
林斐把胡大海送走,回头就看外婆笑得见牙不见眼。
作者有话要: 跟老公在咖啡店坐了会,就耽搁今天更新了,男色误人,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