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战成名
孙庆一听会来了,便拱向先生道:“那既然先生都如此,那孙庆便班门弄斧一下了,但我有个条件,不知先生可否答应”。
私塾先生道:“你还敢提条件?”,私塾先生深吸一口气道:“好吧,你你的条件是什么,只要不是特别过分我可以答应你”。
孙庆一听有戏,道:“先生,我知你与镇守关系颇好,若是学生写出更好的诗句,可否麻烦先生帮我在镇守管理的书库谋个差使”。
私塾先生一看孙庆的要求是去书库,还与学习有关,答应他也无妨,于是道:“好,看在你好学的份上,老夫替镇守答应你,可以开始了吗”?
孙庆向先生道过谢,走到讲堂上,道:“适才,先生所讲这篇诗词以秋为题,诸位可知秋代表什么”。
有学生道:“秋有落叶,有萧瑟,有送别,更代表生尽失”。
孙庆点点头道:“不错,秋代表了生命的尽头,但谁秋只能代表生命的尽头呢,却不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孙庆讲完下面的学生尚未缓过神,私塾先生却已经惊讶地望着孙庆,心中暗想“此诗看似平常,却十分完美地将秋天的美好展现出来,语句押韵,意犹未尽,当真是一首佳作,但为什么未曾在古籍中看到,难不成是这子临时写的,若此诗是孙庆做的,那此子在诗词上的造诣确实不低,自己确实有些不太适合教他”。
只见孙庆未停止吟诵,接着道:“除了美好,秋也可指远志,正如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私塾先生心想,又是一首未听过的佳作。
孙庆接着道:“更可只指秋天的美景,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动静结合,交相辉映,这才是真正的秋”。
孙庆恍如没有看到私塾先生和学生们的反应,道:“在你们眼里,秋代表了萧瑟、送别,尽显伤感之意,但这只是上一辈的人传给你们的知识,人要学会自己思考,只有这样,方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孙庆讲完话,看着底下沉默的学生,随即看向私塾先生道:“赵先生,非是我要扰乱课堂,只是这种老生常谈的讲课,只会教育出传统的学生,而要想让他们有所成,只有让他们主动思考,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尚才有望兴邦”。
赵先生没有反驳孙庆的话,虽然孙庆只是他的一个学生,当一个学生能做出让先生汗颜的诗词时,而且所的话都是醍醐灌顶的话时,他实在想不通究竟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训斥他。
孙庆向赵先生微微点头,便向私塾外走去,就在他即将出门时,突然转身向先生道:“赵先生,以秋来表达伤感寂寥的诗您所讲那篇确实有些普通,我这有一首诗,请您品鉴,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
在读完最后一句后,孙庆正好走出私塾,消失在众人眼前。
而此时的先生还有众学生均陷入到了极度的震惊中。
如果前面几首诗给他们的冲击能达到五十分的话,仅这最后一首,便能单独将冲击度达到五十分。
赵先生自问,那怕是荣国号称诗圣的玄梦怕也写不出如此经典的诗句。
孙庆写出这些诗句后,便来到一片山头上,躺在草坪上,思考着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如何才能展露头角,成为那时代的一颗明星。
荣国尚文重武,但自从十年前文开始压着武一头,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而在这样一个对文学如此重视的国家,诗词最受欢迎。
目前这几首诗算是孙庆的敲门砖,让自己有名气,只要是个有才的人,看到自己写的这几首诗,必定会找上门来,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降临在自己的身上,但这只是第一步,未来怎么走,对于孙庆来还是需要好好想想。
而就在孙庆思考自己未来的同时,他的这几首诗已经像长了腿一般,在整个青山镇流传开了,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重要话题。
与此同时,赵先生坐在一个大厅中,旁边的侍女为其奉上一杯茶茗,在主位,一位书生打扮的中年人,抚着胡子,看着自己上的一张纸,在纸上写的正是赵先生抄录而来的那几首诗。
中年人越读越是心惊,他自问这些诗词中的境界,以他是写不出来,而且了这些诗词他竟发现自己的心境随着这几句诗词逐渐远遂。
中年人心翼翼地收起纸张,对着赵先生道:“赵先生,这几首诗确是那孙庆做的吗”?
赵先生道:“李大人,我翻阅了各类古籍,均未发现相同的诗词,就目前而言,确为孙庆所作”。
李镇守抚着胡子道:“此子所作我也尚未读过,若真为其所作,那此子未来在诗作方面的成就怕不会在玄梦诗圣之下,尤其国主尤其对读书人推崇,此子将来必会有所成。若是能为我等所用,那我们日后重返朝堂也会多一个帮,你今日前来所为便是为孙庆谋差事吗”?
赵先生道:“正是如此,我答应孙庆,若他能作出佳作,我定不遗余力为其谋得一份差事,这不是怕你这家伙不给面子,所以便带这些诗句前来”。
李镇守哈哈大笑,道:“你这老东西,既然如此,那便让那孙庆学完学业后来镇府吧,我镇府书库正缺一文书,这个工作正适合他”。
赵先生道:“那既然如此,我就先代孙庆谢过李大人了”。
李镇守道:“你我之间还这些做什么,那件事可能快要开始了,周相让我们都做好准备”。
赵先生道:“十年了,终于要开始了,也不枉我赵括这么多年的蛰伏了”。
赵先生本名赵括,曾是和诗圣玄梦同时代的一代诗才,尤其其在政见上的独特见解,在朝堂上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同时还被国主赐字赞赏,实在是一代宗师。
但十年前由于一些计划,赵括等一批人渐渐因为各种原因被雪藏,一代宗师从此销声匿迹。
若是孙庆知道这些,怕是他也会收敛一些,因为能被称为一代宗师的人,那怕是孙庆,也会有学习的地方。
赵先生从李镇守府上出来,略微一思索,便向一处驿馆走去,将其袖中的一封亲笔书信交在驿卒中,飞奔着向京都的某处送去。
而这些躺在山顶的孙庆尚未所知。
在日渐西下,孙庆尚才从草丛中坐起,经过思考,孙庆觉得要想在一个时代崛起,那必须得作出足够让人惊讶地成绩来,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孙庆深知在历史的洪流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强盛程度,而武器作为第二大重要的东西,更是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所以孙庆打算从这两方面入,将这些作为自己的第二块敲门砖,给这个国家一个强有力的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