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和珅进了六部?

A+A-

    

    中文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想着古人们都不喜欢女人掺和进科考之中,尤其是地位上,更不愿意主动伏低做。



    苏婉宁想着和珅可能接受不了,于是又开口补充。



    “若是觉得在本宫面前自称学生委屈了你,你便自行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称便是。”



    和珅忙拱了拱,声音里也带着些许激动。



    “学生愿意!若是没有纯贵妃娘娘的政策在,学生只怕还要过几年才能参加科举。”



    “若是再过个几年,可能学生就没有如今的气运了,未来如何定然是不好的。”



    苏婉宁浅笑,示意风子将和珅给搀扶起来。



    “以你这样的心性与聪慧程度,还有这算账的一好本事,你的殿试成绩自然是极好的。”



    “你且安心的等着吧,过几日宫里就该下发此次科考的名次了。”



    苏婉宁笑着微微歪头,“倒是没想到,今年的满汉殿试科考居然是分开的。”



    “本宫还以为科考已经结束了,上次的琼林宴本宫还出席来着。”



    苏婉宁笑着看向和珅,“难怪上次的科考汉人居多,原来是分开考的。”



    和珅摆了摆,“科考没有分开考,不过是上次科考的时候,北地的战争尚未结束,便耽搁了北地的举子们入京。”



    “陛下大恩,给了北地所有举子们一个补考的会,取北地前五名入最终殿试。”



    “只是陛下也了,殿试最后只会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人,其余人若是有成绩极为突出的,也可留



    下。”



    苏婉宁没想到是这个缘故,不由轻笑着点了点头。



    “瞧你这样子,你是个满人?”



    和珅轻轻颔首,“学生虽为大家族的旁支,可自从祖父与阿玛的相继离世,嫡支那边已经将学生一家都赶了出来。”



    “如今学生已经自立门户,带着祖母一同生活。”



    苏婉宁再度笑着点了点头,“倒是个孝顺的,很是不错。”



    过话后,又对着风子点了点头。



    风子瞬间了然,示意和珅跟着自己到角落里去。



    “想来你在这里上工也是为了在京城好过一些,咱家主子很是欣赏你,想着给你提供些便利。”



    “不过你也不用为难,不会给你银钱,只是给你和你的祖母一个落脚地。”



    “主子的意思也是让你多为了自己的祖母考虑,你的祖母年纪大了,颠沛流离总是不好。”



    “虽然你出来上工能赚一些银钱,可未来若是留在京中,自然是要置办些产业的。”



    “如今若是你将银钱都花费了,想来置办田地与房屋更是艰难。”



    “你就当成是咱们家主子给商会优秀员工的福利,准你在院儿里多住上一段日子。”



    和珅知晓,纯贵妃娘娘没有亲自开口,为的就是让他不会被人冠上被迫接受的想法。



    想来纯贵妃娘娘心里知道,他们这些学子最要紧的就是骨气。



    所有人都接受资助上京科考,都是惯常操作。



    但接受一个宅子安顿家人,就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待遇了。



    而这位公公同自己了这么多,苦口婆心的劝,也是想让自己心里好受些接受纯贵妃娘娘的好意吧。



    和珅想了想,没有拒绝,反而用这样的做法向纯贵妃娘娘表明他的立场和态度。



    苏婉宁心里清楚,从此刻起,和珅就是她苏婉宁一派的人。



    苏婉宁此时也缓缓起了身,“和珅未来的势头定然是极好的,本宫还有事,就先走了。”



    “商会这边你且暂时做着如今的活计,想来殿试结果出来后,商会里就留不下你了。”



    苏婉宁带着兰儿走了,还不忘了让风子将今日的事情与皇帝听。



    和珅在她的商会里做个事情,不管他与自己有没有往来,都会被人冠上她苏婉宁的名字。



    那么和珅不管是不是自己人,都会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该有的特权就必须要有。太在意旁人的想法又没什么用。



    且和珅本身就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哪怕没有自己的举荐,也定然能取得好的名次。



    皇帝是个惜才的,和珅这样的人才自然会得到皇帝的重用。



    毕竟大多数都是科举八股文考进去的,有专攻才能的朝臣却是少之又少。



    而和珅展现的这一技能,不管是在户部还是在工部都是吃得开的。



    技术型人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稀缺的,想来皇帝心里也清楚。



    只是补考的这些人有没有算学这一项,苏婉宁不清楚。



    但她眼里能过了算学这一项的人,必



    然是个有大才能的。



    皇帝心里也清楚,整个朝堂的大臣们加在一起都没有苏婉宁的算学好。



    能够让苏婉宁夸一句算学好的人,可见是多难得的人。



    苏婉宁去商会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皇帝得知和珅竟然有如此大才,瞬间便想到了尚未发放的殿试结果。



    “朕记得此次补考的殿试首名就是一个叫和珅的人,可是同一人?”



    李玉想了想,轻轻颔首。



    “此次北地入京补考的举子,奴才都派人调查过。此次补考的首名,正是在商会找了个事情做,应当是要照顾自己的老母亲。”



    皇帝都乐了,“朕听过有带着娇妻美妾的进京赶考的,独独这带着老母亲赶考的朕没见过。”



    李玉也知晓此事,笑着同皇帝继续。



    “这个奴才也派人查过了,和珅家中只有他与自己的祖母两个人在世了。”



    “和珅不放心自己的祖母,便带着自己的祖母一块儿进京了。”



    “这也是为何其他北地来的举子们还在客栈住着等,独独和珅一个人出去找了个短工。”



    皇帝对有才能且孝顺的人感官颇好,闻言更是满意。



    想着他给和珅的官职是外放出去做县令,想了想还是动笔更改了和珅的官位。



    李玉定睛一看,不由讶然。



    和珅竟然留在了京中,直接进了户部。



    且还是最为关键的管理着国库部分账目,且还是一个正六品的掌薄。



    这可真是天大的恩典了!



    就连



    殿试的状元也是要进入翰林院,五年一次大的评比后才能按照政绩分配到六部中去。



    这个和珅,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