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世子
跟随着太子回到长安城,皇帝赵钰民勒令太子回东宫自省,至于其他辞,在朝堂上也没有人不识趣的去提。&p;lt;/p&p;gt;
毕竟失地已经收复,三省三相已经落印,能看出来,早在太子回长安前,朝堂上就已经形成了共识。&p;lt;/p&p;gt;
太子亲征,收复失地,有功,未歼敌酋,无过。&p;lt;/p&p;gt;
有功无过,便是大乾朝堂对这次太子亲征的评价。&p;lt;/p&p;gt;
但是实际上如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是没有人愿意揭开真相而已。&p;lt;/p&p;gt;
大乾每年一举,三年一大举,举为院试、乡试,大举为会试、殿试。&p;lt;/p&p;gt;
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进行学习,考中者称为童生。&p;lt;/p&p;gt;
乡试是每三年在各道府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可为地方取为吏员。&p;lt;/p&p;gt;
会试是每三年在长安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也称三百贡生,可为官或国子监就读,为官者多去九寺五监任职。&p;lt;/p&p;gt;
殿试则是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考中者为进士。每届进士的数量不等,以八,十六,二十四为限。&p;lt;/p&p;gt;
物以稀为贵,考中进士者往往于三省六部中为官。&p;lt;/p&p;gt;
大乾如今三分之二的三省三相为进士出身。&p;lt;/p&p;gt;
而这次勋贵为了不让文官难为军方,破例提出让这次殿试的进士数量增为三十二人。&p;lt;/p&p;gt;
权利的争斗,各凭段,争一时高低,却不能一棒子打死。&p;lt;/p&p;gt;
看到武人低头,文人自然没有穷追猛打。&p;lt;/p&p;gt;
回到长安后,苏策没有去东宫,而是去了十率府,将两千旅贲军归还给领兵的五卫率。剩下一千人都是苏策挑出来的,留下左率听用。&p;lt;/p&p;gt;
回到长安,苏策在十府待了三天才和其他诸位卫率将旅贲军的调令归属理清。&p;lt;/p&p;gt;
处理完杂事后,苏策去了一趟东宫。&p;lt;/p&p;gt;
太子刮去了胡须,依旧一袭青衫,怀里抱着一个男孩,太子正在给他读书听。&p;lt;/p&p;gt;
“臣见过太子!”苏策肃身而立,微低着头。&p;lt;/p&p;gt;
“这是苏将军,可记好了!”太子赵载承没有抬头,而是把头搭在男孩耳边,温声道。&p;lt;/p&p;gt;
“父王,沐儿记着呢,东宫左卫卫率苏策,泾阳县伯。”男孩眼睛咕噜噜的转着,看样子就不是个老实孩子。&p;lt;/p&p;gt;
从赵载承的腿上跳下来,背着,像一个大人一样,在苏策身旁绕了一圈。&p;lt;/p&p;gt;
“我要与你话。”男孩走到苏策身前,拉着苏策的裙甲。&p;lt;/p&p;gt;
“世子,请!”苏策身上穿着甲胄,单膝跪着,蹲下。&p;lt;/p&p;gt;
男孩老气横秋的拍着苏策的肩膀道:“父王,苏将军在战场万夫莫当,是不是你可以大败一万个人呢?”&p;lt;/p&p;gt;
对于孩子,苏策很喜欢,掀开面甲,露出一个微笑:“万夫莫当是世人廖赞,不过,想来可以打过十几人吧!”&p;lt;/p&p;gt;
“父王,我能让苏将军帮我个忙吗?”男孩转身,一抓着苏策的臂甲,一边用着祈求的眼神看着赵载承。&p;lt;/p&p;gt;
“你先,若是可行,到也不是不可以。”赵载承把上的书放下。&p;lt;/p&p;gt;
“沐儿去见过母妃,母妃总是哭,有人欺负母妃,沐儿能让苏将军帮沐儿把那些坏人打跑吗?”男孩祈求的看着赵载承。&p;lt;/p&p;gt;
“沐儿莫要乱,没人敢欺负你母妃。去找孙嬷嬷吧,父王和苏将军有大事要办!”赵载承眼圈微红,却很快调整过来。&p;lt;/p&p;gt;
“哦,好吧!父王,儿臣告退,苏将军,再见!”男孩松开抓着臂甲的。&p;lt;/p&p;gt;
男孩露出一个笑脸,冲着赵载承拱行礼,一个老嬷嬷过来牵着男孩的。&p;lt;/p&p;gt;
“世子,再见!”苏策站起身子,摇着,冲着一步几回头的男孩告别。&p;lt;/p&p;gt;
“苏策,今日叫你来,两件事。”等到男孩走远,赵载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