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考校学生的学识
今夜,苏府之中,苏离没有和以往一样看书,而是将自己的几个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着考较。
“永夜,天山,如今你们两人都成了举人,不知道老师给你们写的东西,你们可记下了?”
“老师,我们都背的滚瓜烂熟了。”
苏离:“滚瓜烂熟?大话可不能这么,不过,既然你们了这样的大话,那我可要好好考较一下你们了,如果你们两人没能答出我问的,那可是要接受惩罚的。”
“放心吧!老师,我们两人可从来不会大话的。”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老师给你们过,绝句一共有四种格式,分别为哪四种?一人两种,不许相互提醒,天山你先来。”
林天山听到后:“那学生就七绝仄起格式,首先,是首句不入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其次是,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老师,这是七绝仄起的两种格式,学生完了。”
“好,不错,没有任何问题,永夜,该你了。”
张永夜:“既然刚才天山兄了七绝的仄起,那学生就七绝的平起,首先是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其次是七绝的平起,首句入韵,它的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以上,是七绝的平起格式。”
“嗯,不错,也没有问题,看来,七绝的四种格式,你们都掌握了,不过,接下来,可就是七律了,七律也是四种格式,不过,七律比起七绝来,要难许多,不知道你们两人有没有问题?”
林天山:“老师,您一个月前,要是没有给我们那个专门对韵的句子,不准这七律我们两人还不能完全掌握,可是,当我们熟读了对韵的句子后,突然发现,这七律与七绝其实是有所关联的。”
苏离问:“哦?七绝与七律有什么关联?来一,让老师听听。”
“这个学生不上来,只不过,学生就是觉得应该有什么关联,这种感觉就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样。”
苏离:“其实,七绝与七律之间,关联倒是没多大,区别的话,倒是分的很清楚,不过,这个具体的区别,要等你们回答了七律的格式后,老师才会告诉你们,现在,你们两人先来一七律的四种格式,还是天山先来。”
林天山与张永夜两人将七律的四种格式回答上来后,苏离这才:“嗯,看来,七绝与七律的四种格式,你们两人都掌握了,既然如此,那老师接下来就给你们具体讲一下七绝与七律的区别。
七言绝句是指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的诗;七言律诗则是每首八句,每句同样是七字。
当然,诗的体裁不止这些,还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等等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四句一绝,这个观念是自然形成的,从诗经以来,绝大多数诗都是以四句为一个段落。
诗经里的诗,大多数是四言四句,古人称为“一章“。汉魏时代的诗,以四句为全篇的很少,故没有必要把四句的诗定一个诗体名词,即四句一绝还没有成为规格。
但在较长的诗篇里,四句一绝的创作方法已自然形成。
在之后,由于民间歌谣的影响,诗人喜欢模仿四句的民歌,就大量出现了五言四句的诗。
当然,这是绝句的由来,老师也只是给你们简单的讲一下,这个东西要是起来,那今晚可是不完的。
接下来,我们来七律和七绝的作法,当然,它们的做法上应该分开,七律要工整,主沉稳,宜宏大;而七绝则比较适合轻巧靓丽。
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
从技术的角度上,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部分四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点在前两句的。
前两句铺垫得体,轻重均衡,就算是无过有功,要让人记住,关键在后两句出彩,是自前面的基础上推进,或者是大转,都无不可。也可以前三句铺垫,到末句终章明意,重头戏都是在后面,但并非前两句就可以顺随意。
写七律,学养的底子很重要,不比七绝,重灵气,可以略微取巧些。读的书少,词汇语句缺少变化,诗就容易轻,压不住阵脚。七律的具体写法包括:字、句、联、章。
宏观上的问题较易掌握,但不可忽视一点,就是无论什么体裁,诗必需要有细节。
细节要写得高明,眼光须独到,法宜本真,动不动就纤指玉箸,鸣琴舞鹤,不见其美,但见其俗。
以上,便是七绝与七律的一些区别与写作方面的一些法和技巧,老师今晚给你们讲的,非常重要,所以,你们等下回去后,以及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一定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意思。
只有领悟到真谛后,你们才能在写诗方面有所突破,老师之所以能写出传天下级别的诗词,和老师所掌握的这些知识密不可分。
可以毫不夸张的,老师今晚给你们讲的东西,百圣世家都没有,所以,你们可一定要牢牢记住才是。”